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肠癌VEGFR-3与Prox1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VEGFR-3和Prox1在大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63份直肠癌远端肠壁组织,156枚系膜淋巴结,配对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黏膜组织各13份的VEGFR-3,Prox1的表达。结果VEGFR-3和Prox1的mRNA含量中位数在肿瘤远端肠壁组织分别为22.08和544.97,两者有明显相关性(r=0.716,P=0.000 1)。在淋巴结分别为33.81和439.16,两者有明显相关性(r=0.618,P=0.000 1)。在肿瘤组织分别为0.65和5877,两者没有相关性(r=-0.280,P=0.353)。结论VEGFR-3与Prox1在正常肠壁组织和系膜淋巴结的新生淋巴管形成中可能有协同作用,但在肿瘤组织不存在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VEGFR-3和Proxl在大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ER检测63份直肠癌远端肠壁组织,156枚系膜淋巴结,配对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黏膜组织各13份的VEGFR~3,Pmxl的表达。结果 VEGFR-3和Pmxl的mRNA含量中位数在肿瘤远端肠壁组织分别为22.08和544.97,两者有明显相关性(r=0.716,P=0.0001)。在淋巴结分别为33.81和439.16,两者有明显相关性(r=0.618,P=0.0001)。在肿瘤组织分别为0.65和5877,两者没有相关性(r=-0.280,P=0.353)。结论 VEGFR-3与Prom在正常肠壁组织和系膜淋巴结的新生淋巴管形成中可能有协同作用,但在肿瘤组织不存在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远端肠管长度的安全范围。方法 对8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样本进行多个指标的临床病理学研究。结果 显示肿瘤局部复发远端肠壁内扩散不是主要的,而侧方扩散相对重要。结论 导致直肠癌复发的因素较多,不宜过分强调远端扩散。对距肛门5cm左右的低位直肠癌如能争取到肿瘤下方(1.5-2cm)安全区和肛周3cm的清除范围,保留肛门的直肠前切除应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DNA含量以探讨直肠癌远端肠管的切除范围.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60例直肠癌标本的肿瘤组织(T)、远端1 cm(P1)、远端2 cm(P2)、远端3 cm(P3)、远端4 cm(P4)、远端5cm(P5)及正常组织(N)进行检测,分析各部位组织中DNA指数(DI)的差异性.结果 T组织异倍体率显著高于P1~P5组织及N组织,P4组织异倍体率显著高于P5及N组织,而P5与N组织筹异无显著性.结论 直肠癌远端1~4 cm肠管中存在着DNA含量的异常改变,呈现出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手术时应切除癌旁超过4 cm作为安全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远侧肠壁癌细胞的浸润及p5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方法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了68例直肠癌远侧肠壁中癌细胞的浸润规律及p53的表达范围。结果:52.9%(36/68)直肠癌远侧肠壁存在癌细胞浸润,其中88.9(32/36)的患者浸润距离≤2cm,均未超过3cm,并与原发癌的大本类型,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相关,23.5%(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组织存在p53的表达,其中81.3(13/16例)的患者p53的表达范围≤2cm,均未超过3cm,并与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不相关。结论:3cm可作为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  相似文献   

6.
Dai Y  Jiang JB  Zhang XM  Ma Z  Jin ZT  Bi D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22-825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联合外翻脱出技术在早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和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43例,按手术技术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外翻脱出式单吻合器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吻合器吻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下缘与肛侧切缘的距离、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控便功能以及手术费用等。结果远切缘长度:实验组为2.2 cm±0.2 cm,明显大于对照组1.9 cm±0.4 cm(P=0.006)。齿状线与远切线的距离:实验组1.3 cm±0.3 cm,对照组1.9 cm±0.5 cm,后者明显大于前者(P<0.001)。实验组无局部复发而对照组有3名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器械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肛门控便、控气功能无明显差异,实验组1例夜间肛门周围有少量粪便污染,清醒时控便控气功能均好。结论直肠外翻脱出式单吻合器技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手术切除彻底、安全性高、局部复发率低、肛门控便功能好、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期低位直肠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与肿瘤病理标本完整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另以肠镜活检30例慢性结肠炎的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直肠黏膜的E2F-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直肠黏膜(P<0.05);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有关;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阴性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显著大于阳性者(P<0.05).结论 转录因子E2F-4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中低位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 The technique of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of tumors combined with coloanal anastomosis has been used to avoid permanent colostomy for patients with a rectal cancer located 〈5 cm from the anal verge. 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preservation of continence function of the residual rectum and the clinic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rectal cancer afte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using a prolapsing technique.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patients with the following inclusion criteria: (1) pathological evidence of rectal cancer and the tumors within distal margins located 5 cm or less from the anus by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examination; (2) no evidence by MRI of infiltration of either the external sphincter, puborectalis or the levator muscle; (3) the patients are eligible fo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and lower coloanal anastomosis with a preoperative biopsy showing the tumors with well-to-moderate differentiation. From January 2000 to June 2004, 23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standard abdominoperineal approach to perform radical resection of tumors with excision of the mesorectum and total or part of the internal sphincter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assessment of the function of the residual rectum and of cancer recurrence after the operations.
Results The median tumor distance from the anal margin was 4.5 (range 3.5-5.0) cm and the mean distal surgical margin 1.6 (range 1.0-2.0) cm. Cancer was classified into Stage Ⅰ (30.4%), Stage Ⅱ (47.8%), and Stage Ⅲ (21.7%) according to the TNM classification. Two patients developed anastomotic fistula after the surgical resection and 2 patients (8.7%) developed later stages of anastomotic stricture at the site of coloanal anastomosis.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31.5 months (range 12-54) and 2 patients (8.7%) developed local recurrence. Three deaths were associated with distal organ metastasis. Twenty patients (87.0%) have maintained com  相似文献   

9.
VEGF—C与血VW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50例直肠癌患者的直肠远端切缘组织中的VEGF—C、VEGFR-3蛋白表达,并取50例正常直肠组织作对照。结果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要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C、VEGFR-3的表达与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且VEGF—C、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可能与直肠癌淋巴转移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13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7例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4例行次全切除术,2例行全切除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患者的控便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阴性,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平均2.4cm(2.0~2.8 cm),术中出血平均100 mL(50~150 mL),手术时间平均4 h(3~5 h)。术后3个月内大便次数3~10次/d,术后1年大便次数1~4次/d。2例出现吻合口瘘。结论:采取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保留肛门的可行途径,其肛门功能及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效果。方法对31例癌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腹部手术施行直肠全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于癌灶下缘2cm、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处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内外括约肌间向上游离至腹部,将近端结肠或结肠袋与肛管或肛管-齿状线端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1例病人平均随访24月,26例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糖链抗原19-9(CA19-9)增高,但未见转移灶。30例患者手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根治性,并能较好保留肛门功能。对较早期或对术前放、化疗敏感的超低位直肠癌、直肠间质瘤、基底广泛息肉和骨盆狭窄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统计近10年来2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癌复发的诊治,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直肠癌前切除术时的要求:①肿瘤远侧肠管切除距肿瘤边缘的长度,分化差的癌应在5cm以上,分化高的癌应在3cm以上;②术中注意无瘤术操作;③对于中下段癌Dukes B期以后者,要有充分的侧方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和开腹TME治疗直肠癌的手术切除范围和短期疗效.方法 在2002年8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治了165例直肠癌患者,由患者自由选择上述手术方式,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标本的长度、直肠远切端距肿瘤下缘的距离、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和2年生存率.两组病例的平均随访时间均为26.9个月(6~46个月).结果 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和Dukes分期相似.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手术标本的长度分别是24.4 cm和25.2 cm;直肠远切端距肿瘤下缘的距离分别是2.9 cm和2.7 cm;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分别是11.5枚和10.6枚;局部复发率分别是9.6%和11%;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是11.5%和14.6%;2年生存率分别是85.7%和78.8%;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76.2%和69.7%.两组病例以上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腔镜TME和开腹TME治疗直肠癌的手术切除范围和短期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远端直肠系膜内DNA含量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内DNA含量,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切除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7例直肠癌切除标本的癌组织、远端3 cm,5 cm处直肠系膜以及10例正常结肠系膜中的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及S期细胞百分比(SPF)等指标.结果:癌组织、癌远端3 cm,5 cm处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及PI,SPF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远端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与癌组织无显著差异;不同范围内的远端系膜中异倍体率、PI及SPF无显著差异.结论:直肠癌远端3 cm,5 cm处直肠系膜中存在着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异常改变,呈现出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必要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与肿瘤病理标本完整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另以肠镜活检30例慢性结肠炎的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直肠黏膜的E2F-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直肠黏膜(P〈0.05);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有关;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阴性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显著大于阳性者(P〈0.05).结论 转录因子E2F-4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中低位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系膜组织中CK20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直肠癌系膜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直肠癌系膜转移规律,为切除直肠系膜的合理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取行直肠癌手术切除的直肠癌和直肠系膜组织标本40例,良性肠道疾病的正常直肠系膜组织10例。剪取肿瘤组织和距肿瘤下缘1、2、3、4、5cm的直肠系膜组织,分别进行:①各段系膜组织分别HE染色切片检查;②各段系膜组织中CK20 mRNA表达水平检测(RT-PCR法),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直肠系膜标本HE染色切片中,距肿瘤下缘1、2、3、4、5cm的阳性率分别为:37.5%(15/40)、15.0%(6/40)、0%(0/40)、0%(0/40)、0%(0/40);40例直肠系膜标本中,距肿瘤下缘1、2、3、4、5cm的系膜组织CK20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19/40)、27.5%(11/40)、12.5%(5/40)、0%(0/40)、0%(0/40)。CK20 mRNA在正常直肠系膜组织中不表达,系膜中CK20 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形态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①检测直肠系膜组织中CK20 mRNA的表达(肿瘤微转移)较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更为敏感;②对于直肠癌,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远端直肠系膜切除长度为4cm,但对于TNM分期偏晚、浸润型、低分化直肠癌病例,范围应适当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方法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68例直肠癌远侧肠壁中癌细胞的浸润规律及p53的表达范围。结果52.9%(36/68)直肠癌远侧肠壁存在癌细胞浸润,其中88.9%(32/36)的患者浸润距离≤2cm,均未超出3cm,并与原发癌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相关;23.5%(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组织存在p53的表达,其中81.3(13/16例)的患者p53的表达范围≤2cm,均未超出3cm,并与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不相关。结论3cm可作为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RAIL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14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TRAIL及DcR1、DR4受体、caspase3、bcl-2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RAIL、DcR1、DR4、caspase3与bcl-2在正常直肠黏膜、癌旁6cm组织、癌组织上皮中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RAIL、DcR1、DR4、caspase3、bcl-2癌组织上皮与正常直肠黏膜阳性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IL、DcR1、DR4、bcl-2在癌组织上皮与癌旁6cm组织上皮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IL、DcR1、DR4、caspase3与bcl-2在正常直肠黏膜与癌旁6cm组织上皮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RAIL与bcl-2高中分化癌组织中与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cR1、DR4、caspase3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TRAIL、DcR1、DR4、caspase3与bcl-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期、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结论DcR1、DR4、caspase3、bcl-2与TRAIL作用机制相关,其中DcR1与bcl-2可能是抑制因素,而DR4、caspase3是TRAIL作用环节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对3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复发时间为术后3~20个月,平均8.9个月。复发部位为吻合口23例,会阴部2例,吻合口周围4例,切口1例,淋巴结2例。属DukesA期3例,B期12例,C期17例。黏液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4例,腺癌2例。肿瘤远切缘距离<3cm者24例,>3cm者8例。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Dukes分期,细胞学类型,远切缘距离,术前灌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人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50例癌组织和相关淋巴结中CXCR4与VEGF-C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XCR4与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CXCR4的表达率为72%,VEGF-C的表达率为92%,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移淋巴结中CXCR4表达的阳性率为95%,VEGF-C表达的阳性率为93%,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XCR4和VEGF-C的表达与癌组织的不同侵润程度、组织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之间有密切关系,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CXCR4和VEGF-C在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XCR4和VEGF-C在直肠癌肿瘤的侵润、转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并可作为评估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