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为抑制膀胱肿瘤的血管生成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9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2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光密度分析,根据阳性信号面积/检测总面积的方法,以10%为阳性判断标准,计算阳性率.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CD34进行血管内皮染色,低倍镜下寻找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最密集的部位(“热区“),然后在高倍镜下计数热区内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资料及统计学处理分析以评价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结果 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4.6%(31/48),而9例正常膀胱组织表达阴性,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MMP-2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数目、直径、病理分级等无关(P>0.05),而在病理分期之间(Tis~T1与 T2~T4)差别有显著性(P<0.05),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明显高于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MMP-2的表达与MVD成正相关(r=0.592,P<0.05),随着MMP-2表达增加,MVD也增加.结论 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MMP-2与MVD呈正相关,促进了膀胱移行细胞癌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iNOS及CD34抗体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12例癌旁粘膜标本及8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标本中iNOS的表达及与MVD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5例肿瘤标本中iNOS阳性表达率85.7%,iNOS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无关。移行细胞癌MVD值较癌旁粘膜、正常粘膜高,且低分化肿瘤的MVD值较高分化者高,浸润性肿瘤的MVD值较浅表性肿瘤高;iNOS表达与MVD存在正相关性。癌旁粘膜与正常膀胱粘膜比较,iNOS表达与MVD值的差别无 显著性意义。结论: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增高,可能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军  陈宝琦  刘佃成 《医学争鸣》2001,22(8):714-7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PDGFR)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发生、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两步法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0例正常膀胱组织 PDGFR表达及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PDGFR阳性染色分布于癌细胞、间质、血管及炎症细胞的胞质及胞膜 .膀胱癌组织PDGFR阳性率为 83.8% ,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30 .0 % ,P<0 .0 1) ,膀胱癌组织中 PDGFR阳性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 PDGFR阴性表达组 (85± 30 vs 36± 15 ,P<0 .0 1) .结论  PDGFR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生长有关 ,过度表达与癌的形成、血管的形成及炎症细胞功能相关 ,未发现PDGFR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预后相关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治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OX-2、VEGF在正常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肌层浸润性及非肌层浸润性)中的表达.结果 COX-2在 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见表达,1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7例阳性,1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9例强阳性.VEGF在5例正常膀胱未见表达,10例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中6例阳性,10例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中8例强阳性. COX-2、VEGF分别在正常膀胱组织与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间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X-2 、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非肌层浸润期)即有表达,可以用来作肿瘤早期诊断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膀胱上皮癌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病机制 .[方法 ]采用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及 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的细胞凋亡及C myc蛋白的表达 .[结果 ]膀胱癌的细胞凋亡高于正常膀胱粘膜 ,但凋亡细胞计数随肿瘤的恶性转化而减少 .C myc阳性表达率为6 1 9% ,且低分化、浸润性膀胱癌C myc阳性表达率与高分化、浅表性膀胱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C myc基因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而C myc阳性组凋亡细胞计数与阴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C myc蛋白参与了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并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肿瘤间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肿瘤侵袭力,复发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的表达,并对病人进行随访分析。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I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手术3年后随访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PCNA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且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刺激因子B7-H1与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及CXCR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7-H1与CXCR4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43/60)和65.0%(39/60),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352、17.018,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CXCR4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有关(χ2=4.250~5.240,P<0.05);且B7-H1与CXCR4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69,P<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B7-H1与CXCR4表达与肿瘤临床进展过程中的免疫逃逸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特异的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探讨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L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YVE-1标记的淋巴管数量,计算其淋巴管密度值,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BTCC组织内LVD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4.81±0.93 vs 1.56±0.37, P < 0.0001);浸润超过肌层组的LVD显著高于浸润未超过肌层组(6.22 ±0.32 vs 4.45 ±0.64, P < 0.0001);淋巴结阳性组的LVD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6.20 ±0.32 vs 4.46±0.66, P < 0.0001) ,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随着我们深入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管生成机制及LYVE-1的功能、结构,必将进一步明确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变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组),18例泌尿系其它疾病(Ⅱ组),10例非泌尿系疾病患者(Ⅲ组)尿中CYFRA21-1的含量,同时用酶免疫法行尿CEA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常规行尿细胞学检查。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尿CYFRA21-1值分别为(7.65±3.75)ng/ml、(2.03±0.71)ng/ml和(1.56±0.95)ng/ml。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CYFRA21-1的含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呈正相关。当尿CYFRA21-1取3.5ng/ml为诊断参考值时,其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92.8%,阳性预测值94%,阴性预测值为83.9%。尿CYFRA21-1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明显优于尿CEA(敏感性57.1%)和尿细胞学(敏感性42.9%)。结论:尿CYFRA21-1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理想瘤标,对诊断膀胱癌有重要价值,对浅表性、低级肿瘤的诊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组织微血管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 ,检测 10例正常膀胱粘膜、50例BTCC组织的MVD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① 10例正常膀胱粘膜MVD 0 .6~ 1.6个 高倍视野 ,平均值 1.2 0± 0 .3 5,50例BTCC组织的MVD为 4.4~ 13 .4个 高倍视野 ,平均值 8.94± 2 .0 8(P <0 .0 1)。②浸润型肿瘤组较表浅型肿瘤组MVD高 (P <0 .0 1) ,G2和G3级肿瘤组较G1级肿瘤组MVD高 (P <0 .0 1) ,高MVD组较低MVD组复发率高 (P <0 .0 5)。结论 :①BTCC组织较正常膀胱粘膜MVD高 ,差异非常显著。②MVD与BTCC分期、细胞的分级、复发相关 ,MVD为较理想的BT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标志物 ,对是否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87例多囊卵巢(PCOS)妇女,进行放射免疫测定激素T、PRL、FSH和LH,并与35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结果87例PCOS的T、LH值升高,而LlH/FSH比值并不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实验观察大鼠侧脑室内加入外源性乙酰胆碱(Ach)后,蓝斑核(Locus ceruleus,LC)痛反应神经元的电变化,以及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的激动效应,进一步研究Ach和LC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 1)侧脑室注入Ach能够使正常大鼠LC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潜伏期缩短,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诱发放电完全抑制时程延长,而后逐渐恢复;2)侧脑室注入毛果芸香碱能够产生与Ach相似的效应.结论 外源性Ach可使正常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表现为致病效应;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可使正常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与Ach产生相似的效应;揭示了Ach的这种致痛作用主要是通过M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年来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电泳地分离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参素(DSS)、原儿茶醛(PAH)和原儿茶酸(PA)。分别考察电渗流改向剂十六烷基三在溴化铵(CTAB)的浓度、电泳缓冲液pH值及电解质浓度、有机添加剂种类及浓度、运行电压、样品溶剂组成,以及检测波长等因素对有机阴离子类分析对象的峰迁移时间、分辨率、柱效的影响,优化选择的分离条件为:以pH为7.0,含5mmol/L CTAB,浓度为2mmol/L的磷酸盐溶液与乙  相似文献   

15.
第三脑室微量注射人工合成的ACTH(1-24),能显著降低垂体前叶PRL的静息分泌,并能抑制限制性应激时ACTH和PRL及LH的释放;对ACTH、LH和FSH的静息分泌及FSH的应激释放无影响。脑室注射ACTH结合静脉注射人工合成的CRF(1-41),使血浆ACTH浓度明显升高,表明上述激素释放的抑制性作用点可能在下丘脑,而不在垂体。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取雄性Wistar大鼠,分四组,即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人参茎叶皂甙(GS)+DM组(简称GS组),大豆皂甙(SS)+DM组(简称SS组)。观察其血糖、SOD、LPO的变化,结果,DM组血糖明显升高,GS组和SS组,血糖明显下降。DM组SOD含量明显减少,GS和SS使DM大鼠的SOD含量明显增加。DM组LPO含量增高,而GS组和SS组的LPO含量均明显降低。提示了GS和SS能通过自身调节增加DM大鼠SOD的含量,降低LPO,清除自由基,减轻了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对DM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AFP、AFU和GPDA -F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1例肝癌和 85例良性肝病(肝硬化、慢性肝炎 )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 (AFP)、α -L岩藻糖苷酶 (AFU)、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同工酶 (GPDA -F)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 :肝癌组的AFP、AFU、GPDA -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 (P <0 .0 1) ;AFP、AFU和GPDA -F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 70 .4%、62 .0 %和 77.5 % ,特异性分别为 82 .4%、87.1%和 84 7% ;肝癌患者血清AFP、AFU、GPDA -F之间无相关性 ,对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 ;在AFP <40 0mg/L的 2 1例肝癌患者中 ,单项GPDA -F和AFU的阳性率分别为 71.4%与 47.6% ,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 85 .7%。结论 :联合检测AFP、AFU和GPDA -F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12月60例HFMD患儿(病例组),分为轻症组(n=32)和重症组(n=28);选择同期2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进行多细胞因子及hs-CRP的检测。结果 HFMD重症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TNF及GM-CS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症组(P0.01),而轻症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除IL-8外的其他多种细胞因子及hs-CRP可作为判断HFMD病情、监测疾病进展、指导早期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GBS)发病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GB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中IL-6水平,并与正常人脑脊液对照.结果36例成人GBS患者脑脊液IL-6水平为(36.88±9.26)×1012kU/L;26例正常对照组为(14.97±8.68)×1012kU/L;成人GBS组脑脊液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8例成人GBS患者脑脊液IL-6治疗前水平为(33.57±5.0)×1012kU/L,治疗后水平为(13.55±8.03)×1012kU/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病情轻重各级之间脑脊液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6参与GBS的病理过程,但与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高效液相与荧光分光光度计联机检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方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