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123例CHD患者(CHD组)及排除CHD者101例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浓度,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所有入选者高血压病(EH)、糖尿病(DM)史、吸烟史、相关家族史(FH)等。结果CHD组血浆HCY平均浓度(15.04±7.5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08±3.11μmol/L,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浆HCY水平与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FH无相关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为1.238(95%的可信区间为1.109~1.381,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和CHD传统危险因素之间无相关关系,HHCY可能是CHD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检测,有助CHD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0月 2011年4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1 834例,其中确诊CHD 1 169例,排除CHD 665例。分析比较各组间各危险因素的百分比、水平和比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CHD相关因素。结果:1.CHD组的男性、有CHD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高尿酸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指标比例均明显高于非CHD组(均为P<0.01)。CHD组年龄、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B、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指血血糖、餐后2 h指血血糖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HD组(均为P<0.01)。CHD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等指标比值均明显高于非CHD组(均为P<0.01)。CH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I水平均明显低于非CHD组(均为P<0.01)。两组间肥胖、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CHD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年龄、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B均与CHD呈显著正相关(β值分别为0.496、1.149、0.595、0.592、0.953、0.282、0050、0.155、1.488,均为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HD呈显著负相关(β值为-0.575,P<0.05)。结论:1.男性、CHD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年龄、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B与本地区CHD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本地区CHD呈负相关。2.降低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压和戒烟等措施可以降低本地区CHD发病率及改善CHD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等多个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测定148名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测定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并记录病程;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法鉴定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左室重构的影响。[结果]回归方程表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1166AC基因型、收缩压水平、病程及血清胆固醇含量与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成正相关,OR值分别为3.216,3.218,5.327,2.076。[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1166C等位基因、收缩压、病程及血清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利尿钠肽(ANP)C-664G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型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158例CHD患者和165例非冠心病对照人群的C-664G(RsaI)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总研究人群中ANPC-664G的G和C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2.0%和98.0%。ANPC-664G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人群中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血浆高胆固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ANPC-664G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且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研究人群中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高血压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家族史,脑卒中病史以及冠心病家族史之间并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ANPC-664G基因型与冠心病史并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不是冠心病的基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58例患者分为CHD组(n=180)和对照组(n=78),分析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冠状动脉病变者180例,CHD组各种危险因素在发生频率前3位是:高龄(73.3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7.78%)、高血压(61.67%);累积病变血管共375支,好发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主干;血管狭窄程度以75%-99%为主197支(52.53%);患者多以三支病变为主71例(39.44%):CHD组的性别、高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F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TC)、LDL-C异常及FG、HDL-C/TC,LDL-C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间糖尿病发病率、HDL-C、TC、TG(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FG)可能为CHD的危险因素,CHD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并不高,福建地区CHD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高FG、低HDL-C/TC、高LDL-C,冠脉的病变支数与严重程度随危险因素的个数增多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杨铁勇  李霞 《中原医刊》2009,(18):58-60
高血压、吸烟、高血清胆固醇、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年龄、性别、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冠心病(CHD)确认的传统危险因素。而目前一些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都提示一些新的因素与CHD的发生相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bg)Bβ-455G/A、-854G/A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及其基因多态性联合多种生理和环境因素对Fbg浓度和分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开滦集团职工1555人,样本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等12项生化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进行两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微机辅助血浆Fbg功能自动监测系统测定血浆Fbg浓度和Fbg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bg分子聚合功能参数;并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Bβ—455等位基因G、A频率分布为0.798、0.202,Bβ-854等位基因G.A频率为0.899、0.101。两位点基因连锁不平衡分析为随机分布,两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与性别无关(P〉0.05);而高血压病组Bβ—455等位基因G、野生基因型频率均高于无高血压病组(P〈0.05);B13—455各基因型组间Fbg浓度及分子活性指标均无差异性(P〉0.05),Bβ—854GA+AA组Fbg浓度、FMPV/Amax、FMPV及Amax均明显高于GG组(P〈0.01)。结论Bβ—455等位基因G和GG基因型与高血压病有关,但对Fbg浓度和分子活性无明显影响;Bβ-854的变异基因型可以明显影响血浆Fbg浓度和分子聚集活性,但可以通过改变某些生理和环境因素增强或减弱其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等多个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测定148名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测定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并记录病程;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法鉴定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左室重构的影响.[结果]回归方程表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1166AC基因型、收缩压水平、病程及血清胆固醇含量与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成正相关,OR值分别为3.216,3.218,5.327,2.076.[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1166 C等位基因、收缩压、病程及血清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特点及其与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北方汉族人,包括无血缘关系的70例DM+CHD患者、71例DM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组。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水平,应用微粒子酶免分析免疫法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同时测定血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DM+CHD组Hcy平均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1)。DM+CHD组叶酸、维生素B12明显低于DM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DM+CHD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M组、对照组(P〈0.01)。DM+CHD组中MTHFR TT基因型Hcy明显高于CT基因型以及CC基因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Hcy血症(HHcy)的OR值为4.085(95%CI 1.983~8.415)(P〈0.01);MTHFR携带T基因的OR值为2.264(95%CI 1.115-4.594)(P〈0.05)。结论:HHcy、MTHFR677携带T基因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2型DM合并C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是否有关联。方法:用PCR—RFLP法来检测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其中健康对照者60例,脑梗死患者79例,测定所有样本的血脂水平。结果:①脑梗死患者组H+/+基因型和H+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升高;②脑梗死患者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同时HDL、载脂蛋白(Apo)AⅠ水平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与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以干化学法、酶联免疫吸咐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体内血浆DD、GPⅡb/Ⅲa含量,各30例。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PG)、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吸烟指数、饮酒史、性别。结果:AMI组、UAP组血浆DD、GPⅡb/Ⅲa浓度大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而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P组二者浓度大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血浆DD、GPⅡb/Ⅲa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833,P〈0.05)。DD与年龄、hs-CRP、FPG、SBP有正相关关系(r=0.414,0.250,0.199,0.246,P〈0.05),GPⅡb/Ⅲa与年龄呈相关关系(r=0.312,P〈0.05)。FPG、hs-CRP为独立影响DD的危险因素,年龄、吸烟指数为独立影响GPⅡb/Ⅲa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D、GPⅡb/Ⅲa与冠心病病情密切相关,并与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因而,血浆DD、GPⅡb/Ⅲa在冠心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01/2009-07月作者医院收治的因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30例住院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冠心病组(282例)和对照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既往是否合并有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性别、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高甘油三脂血症和糖尿病史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积分密切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以男性多发,合并有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高水平及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对6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6.1%,随访时间1~30(9.6±6.2)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101例,无再狭窄组153例,随访再狭窄率39.8%。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P〈0.01。年龄、血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例次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P〈0.01。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提倡戒烟,加强抗凝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措施。急诊PCI治疗不增加再狭窄。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15 9例中男 89例 ,女 70例 ,平均年龄 (5 9.6± 9.2 3)岁 ,有典型心绞痛或不典型胸痛的高血压病患者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坐位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纤维蛋白原、吸烟量、冠心病家族史等多种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 (冠脉评分 )进行多变量分析 ,患者均行冠脉造影 ,84例冠状动脉造影狭窄≥ 5 0 % ,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及多元lo 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舒张压、吸烟等级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冠心病的相对危险率(OR)分别为 :纤维蛋白原 >5g L为≤ 5g L的 4 .36 2倍 ;空腹血糖 >6 .1mmol L为≤ 6 .1mmol L 7.6 5 4倍 ;舒张压≥ 90mmHg为 <90mmHg的 2 .6 77倍 ;吸烟级别 =3级为 <3级的 6 .5 0 2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舒张压、吸烟等级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与冠脉狭窄评分独立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吸烟等级、舒张压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冠心病(CHD)患者88例和单纯COPD老年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烟率、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体重指数(BMI)、C反应蛋白、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 COPD并发CHD组老年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单纯COPD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糖尿病患病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并发CHD组老年患者的BMI与高血压患病率较单纯COPD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并发CHD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心脏变时性指数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高血压、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纤维蛋白原含量、C反应蛋白水平及BMI大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BMI是老年COPD并发CH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及门诊检查的100例排除冠心病的人群,抽取血样进行血清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血浆脂蛋白(HDL)、低密度血浆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及吸烟史、饮酒史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923,95%CI(3.157,4.645)],高胆固醇血症[OR=4.376,95%CI(3.437,5.831)],纤维蛋白原升高[(OR=3.117,95%CI(2.740,5.013)],C-反应蛋白升高[OR=4.091,95%CI(3.231,4.983)]均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纤维蛋白原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均可能为冠心病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7例心肌梗塞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酶切后可见在2 500 bp和1 100 bp+1 400 bp碱基对位置分别发现2个等位基因B1和B2。携带B1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28±0.94)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4±0.54)g·L-1(P<0.05),携带B2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97±1.02)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5±0.61)g·L-1(P<0.05);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2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内B1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FCM)、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CHD患者(CHD组)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血浆TXB2水平。结果:治疗后,CHD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血浆TXB2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HD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华南汉族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改变。方法将华南汉族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老年组(105例)、中青年组(60例)与健康对照组(74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其Fg水平。分析中青年冠心病与老年冠心病的特点,比较中青年及老年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华南汉族中青年冠心病男性多见,主要为单支及2支病变为主,老年冠心病女性发病率明显上升,且以2支及3支病变为主;Fg、白细胞水平中青年冠心病与老年冠心病组较健康对照组高,中青年冠心病与老年冠心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华南汉族中青年与老年CHD患者临床特点不同,但两者均有Fg、白细胞水平升高,说明了中青年冠心病的部分临床特点及Fg、白细胞在其起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3.75640±1.15034)g/L]均较对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