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 injury, DAI)是在头部遭受旋转及角加速和(或)减速运动时剪切力引起脑内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以广泛轴索断裂、肿胀及小血管损伤为特征,临床常表现为长时间的昏迷.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因头部加速运动时,脑轴索受剪切力作用而引起的原发性损伤。主要伤及脑的中轴及其邻近结构,如脑干、基底节和第三脑室周围。临床上其病情凶险,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一致,诊断困难,本病的特征是昏迷时间长,CT与MRI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害,但能直接显示出血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与部位.在诊断脑实质内小病灶或挫伤方面,特别是对脑干、胼胝体、小脑、透明隔和穹窿损伤的观察上,MRI明显优于CT.治疗方面如能阻止非崩解性轴索损伤的继发性轴索断裂或能促进损伤轴索的恢复,则可以提高DAI的救治水平.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与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DAI,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侯剑  熊晓峰 《实用医技》2007,14(34):4752-475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1]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部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尤其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重型DAI病人22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预后、临床分型,并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2例DAI伤者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例,中残4例,轻残7例,良好6例.伴脑干部位原发损伤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建议提出单纯性DAI及复杂性DAI的概念,特别是应该将原发性脑干损伤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7.
侯剑  熊晓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52-475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与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尤其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对DAI的发病机制、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分型、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7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DAI患83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轴索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辉 《医学综述》2007,13(1):64-6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用于描述头部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本文就近年来对DAI研究进展包括发生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损伤机制、病理与MRI与临床表现.方法 分析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中,大脑皮质髓质交界处病灶27处,胼胝体18处,脑干8处,小脑6处,延髓3处;10例局部脑回肿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伴有斑脑挫裂伤.结论 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并和临床症状相结合,探讨CT对DAI的诊断价值,以期进一步加强对DAI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属原发性闭合性颅脑外伤,好发于神经轴索聚积区.即胼胝体、大脑脚、脑室周围、脑干及小脑上脚等部位.多为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损伤,是在特殊外力(主要是旋转暴力)作用下,脑组织间发生剪切力,造成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其程度常与CT影像不一致.DAI致残、致死率极高,预后极差.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DAI 28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侯安海  陈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19-222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急性期表现,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1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脑实质内出血灶11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4例,颅骨骨折2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本文对近年来DA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 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 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附6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勇  石建辉  龙松森 《四川医学》2003,24(5):490-490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是剪力作用于头部致脑内的神经轴索损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 ,典型的病理变化为神经轴索断裂和轴缩短。近年对此研究较多 ,但诊断标准未完全统一 ,现通过我中心近年收治的 6 8例DAI病例来探讨DAI的临床诊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9例 ,女 9例。年龄 3~ 4 8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 5 7例 (83% ) ,坠落伤 8例 ,其他 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 :<3h 4 7例 ,3~ 12h 14例 ,>12h7例。本组病例纳入标准 :①头部受复杂外力致伤。②伤后持续昏迷 >6h ,无中间清醒期。③CT或MRI检查无异常 ,但临床症状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叫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不同时间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皮质、海马及脑干的表达规律,进一步阐明脑损伤后继发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参照Marmarou的方法复制大鼠DAI模型,经Gless染色对脑白质、胼胝体、脑干轴索损伤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时间脑皮质、海马、脑干NOS表达规律进行定量观察。结果经Gless染色在伤后0.5h可见轴索损伤的形态学变化.12h见明显的轴索收缩球,1~3d收缩球明显增多,3d后出现恢复期变化,NOS表达在伤后1h开始增加,12h~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10d仍较基础表达水平为高。结论轴索损伤的形态学变化与伤后不同时间NOS表达的强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DAI后NOS参与了继发性DAI的形成过程.为法医学对DAI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卓丽华  龙拥军  刘剑  邓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50-4351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CT表现并和临床症状相结合,评价CT在DAI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加强对DAI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175例DAI病例的CT资料,并与临床症状相对照。结果:151例脑质中见到一个或数个点状出血灶,其中大脑半球69例,胼胝体17例,脑干41例,小脑13例,脑室11例;24例未见明确出血灶;153例出现弥漫性脑肿胀。结论:脑CT扫描是临床诊断DAI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8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人于1982年正式命名,它是指由颅脑损伤导致的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有时为小脑)轴突的弥漫性损伤。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0%,在死亡患者中占29%-43%,仅次于硬脑膜下血肿。占致死性颅脑损伤的第2位,是不伴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创伤性昏迷的常见原因,是颅脑损伤后出现无血肿性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