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采血测定u-PA、u-PAR、PAP、TF、TFPI 、TAT,病例组于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与良性肿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浆液性囊腺癌组、黏液性囊腺癌组、恶性宫内膜样癌组u-PA、u-PAR、PAP、TF、TA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5),但TFPI在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在每一组织类型的肿瘤中,分化程度越低,u-PA、 u-PAR越高.③恶性卵巢肿瘤组u-PA、u-PAR、PAP、TF、TAT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但均未达正常对照水平.结论: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止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血浆组织因子(TF)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R)系统的改变及其与肿瘤种类、病理分型和转移情况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76例恶性及24例良性肿瘤患血浆TF及其抑制物(TFPI),u-PAR及其受体(u-PAR)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血浆TF和u-PAR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显升高。食管癌及胃癌患血浆u-PA显升高。除TFPI外,其余三项指标与患的病理分型无关。局部侵润、局部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患血浆u-PA水平与无上述情况的患组存在明显差异,而u-PAR在局部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患较无上述情况的患组显升高。结论:恶性肿瘤患体内存在着TF和u-PAR系统的激活。U-PA及其受体的检测可提示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蒋春焕 《中原医刊》2011,(6):117-118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水平,并探讨其与胃癌分类及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32例胃癌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u-PA和u-PAR,并对胃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与胃癌分类及分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u-PA水平为(1291±484)ng/L,高于正常对照组(1035±268)ng/L(t=2.618,P=0.012) 血浆u-PAR水平为(1240±443)ng/L,高于正常对照组(870±266)ng/L(t=4.053,P=0.000).经Pearson相关分析胃癌患者血u-PA与胃癌分类及分级相关.结论 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水平在胃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其中血浆u-PA水平与胃癌分类及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4.
(1)目的 探讨尿酸氧化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酸氧化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2)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Pca组织标本、19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组织村本中u-PA,u-PAR的表达。(3)结果 BPH组织中u-PA,u-PAR表达均为阴性,低分化Pca组织中u-PA,u-PA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39,0。025),Pca伴骨转移组织中u-PA,u-PA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01,6,0.0029)。(4)结论 u-PA,u-PAR阳性表达与Pca细胞分级、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Pca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案对肺栓塞后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6月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肺栓塞病例48例的临床资料,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2h尿激酶溶栓方案,对照组采用12h尿激酶溶栓方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h尿激酶溶栓方案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肺栓塞后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值得在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IC组29例、DIC组34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AP、TAT和TM量,并与32名健康人对照。结果 DIC早期组与DIC组PAP、TAT、TM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与DIC早期相比,PAP、TAT、TM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TAT和TM是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对DIC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含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e,AECOPD)诊断的临床意义,为AECOPD治疗过程提供血清学依据.方法 观察组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患者,对照组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分别采静脉血,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TAT、PAP、D-D 7项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中D-D、TAT、PAP的含量与对照组中的D-D、TAT、PAP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显著凝血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在诊治AECOPD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存在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注意监测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对防治AECO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及服用蚓激酶与阿司匹林(ASA)对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AC I患者按用药分为蚓激酶组、ASA组、蚓激酶与ASA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选择素、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凝血酶可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通过ROC曲线比较各检验指标对AC I的诊断价值。结果AC I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D-D与t-PA、PAI-1、P-选择素、TAT、PAP呈正相关。治疗后ASA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组PAP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与ASA联合组PAP和PAI-1有显著变化(P<0.05)。D-D、TAFI活性(TAFI:a)和抗原(TAFI:Ag)比其他血浆生物分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结论t-PA、PAI-1、P-选择素、TAT、PAP、D-D、Hcy、TAFI:a、TAFI:Ag均可以作为AC I的诊断指标,D-D、TAFI:a、TAFI: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项,在判断AC I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临床用药方面,ASA与蚓激酶同时给药对血浆生物分子的影响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及服用蚓激酶与阿司匹林(ASA)对其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70例ACI患者按用药分为蚓激酶组、ASA组、蚓激酶与ASA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选择素、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凝血酶可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通过ROC曲线比较各检验指标对ACI的诊断价值. 结果 ACI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D-D与t-PA、PAI-1、P-选择素、TAT、PAP呈正相关.治疗后ASA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组PAP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与ASA联合组PAP和PAI-1有显著变化(P<0.05).D-D、TAFI 活性(TAFI:a)和抗原(TAFI:Ag)比其他血浆生物分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结论 t-PA、PAI-1、P-选择素、TAT、PAP、D-D、Hcy、TAFI:a、TAFI:Ag 均可以作为ACI的诊断指标,D-D、TAFI:a、TAFI: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项,在判断ACI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临床用药方面,ASA与蚓激酶同时给药对血浆生物分子的影响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如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1h、24h、3d、7d及26例门诊体检的正常妇女,分别采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C),纤溶酶(PL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A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h、24h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最明显。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若发生局部浸润、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时,极易发生血栓形成,术后必需加强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监测。动态检测和分析这些指标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mostatic molecular markers changes in acute leukemia ( AL ) . Methods A series of hemostatic molecular markers including tissue factor (T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 (TAT), plasmin anti-plasmin complex(PAP),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u-PA ), and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 u-PAR) were measured in AL. Results The plasma level of TF, TAT, u-PA and u-PAR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efore treatment, whil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only the level of TFPI and PAP increased.After treatment, TF and TAT remained at high level in AML, u-PA and u-PAR were still abnormal except in patients who obtained complete remission ( CR ). PAP and u-PA elevated remarkably in patient with severe hemorrhag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hemostatic abnormal as well as hyperfibri-nolysis in AL, which varied with different type of AL and can be ameliorated with clinical improvement. The measurement of TF, TAT, PAP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DIC ; u-PA, u-PAR may be considered as useful markers for prognosis. Patient with sever hemorrhage should be treated with antifibri-nolysis drugs, and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vent hypercoagul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AML after chemotherapeuti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有无复发、转移不同时期患者的诊断、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8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 (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患者中均有Fbg升高(P〈0.05),且在疾病复发转移后更加明显(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出现PT、aPTT的缩短(P〈0.05)。(2)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中均存在着GMP-140、TF、TAT和TpP的升高(P〈0.05),且在疾病复发转移组中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有凝血因子Ⅶ、Ⅹ活性的升高和AT活性的降低(P〈0.05)。(3)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中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含量的升高(P〈0.05),在肿瘤复发转移后这些指标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出现了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果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着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方面的止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抑制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指标除Fbg含量变化与肿瘤复发转移明显相关外,其余指标变化不大。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有复发转移者中变化更加明显,可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和4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有Fbg升高(P〈0.05),在疾病复发转移组中升高更加明显(P〈0.01),同时在复发转移组中又出现了PT、aPTT的缩短(P〈0.05)。②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均存在着GMP-140、TF、TAT和TpP的升高(P〈0.05)、且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有凝血因子Ⅶ、X活性的升高和AT活性的降低(P〈0.05)。③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含量的升高(P〈0.05),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这些指标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而在这组患者中又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抑制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指标除Fbg含量变化与肿瘤复发转移明显相关外,其余指标变化不大,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测、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 (PAI- 1 )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2例乳腺癌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血浆u -PA、u -PAR和PAI - 1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 ;中、晚期组u -PA显著高于早期组 (P <0 .0 5 ) ,已转移组u -PA、u -PAR和PAI- 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 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探讨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状态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并诊断DIC提供依据。方法 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前、后,测定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酶(F-IIa)、抗凝血酶III(AT-III)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后早期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凝血酶、D-二聚体和介入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抗凝血酶III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HCC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较介入治疗前凝血增高;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可以作为术后早期诊断DIC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止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134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 9例、不稳定心绞痛 (UA) 19例、稳定性心绞痛 (SA)组 6 6例 ,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Ag)、P -选择素 (P -selectin)、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及D-二聚体 (D -D) ,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 (Fg) ,并比较各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 (n =4 0 )的差别。 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止凝血和纤溶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组和UA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A组除D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MI组与UA组比较 ,Fg、vWF :Ag、TFPI、TF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P -selectin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UA组与SA组比较 ,P -selectin、D D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vWF :Ag、TFPI、TF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AMI>UA >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或不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特点?方法:选择ACS合并NIDDM患者22例?ACS不合并NIDDM患者21例?单纯NIDDM患者23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的TF?TFPI抗原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对TF?TFPI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合并或不合并NIDDM患者的TF和TFPI抗原水平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合并NIDDM者高于不合并NIDDM者(P<0.05)及单纯NIDDM者(P<0.01);TF与TFPI抗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6, P<0.01)?结论:ACS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异常状态,而ACS合并NIDDM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更为明显,TF和TFPI水平升高可能是NIDDM患者发生ACS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血栓调节蛋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和手术前后血浆中TM、u-PA和t-PA浓度。结果肺癌患者癌组织浸液中的TM和t-PA水平分别为(41·21±17·64)μg/L和(419·7±206·7)IU/L,显著低于癌旁非癌组织的(65·34±23·67)μg/L和(648·5±233·8)IU/L(P<0·01),而u-PA水平则为(387·3±145·5)μg/L,明显高于癌旁非癌组织(136·5±56·7)μg/L(P<0·01);患者术前血浆的TM、t-PA和u-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它们浓度则比术前水平明显回落(P<0·01),恢复到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肺癌症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TM、t-PA和u-PA的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蕴  丁宁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79-38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为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2型DM(2-DM)患者48例分为A组(血管并发症组,n=28)和B组(无血管并发症组.n=20)及C组(对照组,n=30),检测了组织因子(T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3种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均采用ELISA疗法。结果:2-DM患者血浆TF,PAI-1水平均较C组升高(P〈0.01);A组的TF,PAI-1高于B组(P〈0.05,P〈0.01)。A组的PAP显著高于C组与B组(P〈0.01)。结论:2-DM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管并发症前可能已经出现,血管并发症后,进一步加重。TF,PAI-1,PAP可能为诊断DM血管并发症提供了可应用的敏感指标,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