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黎  魏晓永  姜丽华  王涛 《上海医学》2012,35(12):1021-1023,981
目的观察婴儿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中,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于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年龄1个月~1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级。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盐酸戊乙奎醚组患儿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mg/kg,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手术前24h(T1)、术后1h(T2)及术后24h(T3)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别于主动脉阻断20min及主动脉开放20min时剪取小量未被钳夹的右心耳的心肌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改变并拍摄照片。结果对照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在T2、T3时间点的血清CK、CK-MB、AST、HBDH、LDH和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5),盐酸戊乙奎醚组在T2、T3时间点的血清CK、CK-MB、AST、HBDH、LDH和cTn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盐酸戊乙奎醚组的心肌组织形态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预先静脉注射0.05mg/kg盐酸戊乙奎醚,可降低体外循环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谱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低温室颤性停搏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ASA分级Ⅱ~Ⅳ级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即实验组(A组)和浅低温不停跳组即对照组(B组)各30例.各组分别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60min、120min和停机时、手术后6h、手术后24h抽取动脉血检测 CK、CK-MB、LDH、LAC、cTnT指标,并取左心室心肌标本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在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60min、120min和停机时、手术后6h、手术后24h各时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K、CK-MB、LDH、、LAC、cTnT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电镜扫描发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仅在体外循环120min后心肌细胞轻度受损.结论 中低温诱导室颤性停搏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女19例,男11例,体重40~70 kg,年龄25~6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每组15例。S组经体外循环于主动脉开放时以2%七氟醚灌入血液循环15 m in,C组不作以上处理,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手术开始时(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主动脉开放后3 h(T3)、主动脉开放后24 h(T4)4个时点采集中心静脉血,提取上清置于EP管-20℃保存。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所有数据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保持稳定。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S组LDH在T4时明显降低(P<0.05),cTnI和CK在T3、T4时间点也明显降低(P<0.05),CK-MB在T2时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七氟醚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分析对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0例心肌梗塞(急性50例,陈旧性30例)、100例心脏手术、6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清cTnT、cTnI、CK-MB和CK,并加以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脏手术病人血清cTnT、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CK、CK-MB的升高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3h内、5d后cT nT、cTn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和CK.血清cTnT、cTnI、CK-MB和CK检测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86.2%、90.9%、54.6%、64.8%,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2.3%、75.4%.结论与CK、CK-MB相比,血清cTnT、cTnI能更确切地反应心肌损伤程度,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应当作为心肌损伤诊断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分析对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0例心肌梗塞(急性50例,陈旧性30例)、100例心脏手术、6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清cTnT、cTnI、CK-MB和CK,并加以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脏手术病人血清cTnT、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CK、CK-MB的升高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3h内、5d后cT nT、cTn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和CK.血清cTnT、cTnI、CK-MB和CK检测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86.2%、90.9%、54.6%、64.8%,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2.3%、75.4%.结论与CK、CK-MB相比,血清cTnT、cTnI能更确切地反应心肌损伤程度,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应当作为心肌损伤诊断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6.
停跳与不停跳心脏瓣置换术心肌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停跳和不停跳心脏瓣置换术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min,体外循环后2,6,24,48h采血测定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CK、CK-MB、LDH、AST明显增高,与实验组同时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K、CK-MB、LDH及AST活性,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脂肪乳后处理对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将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例,于主动脉开放即刻从体外循环机内快速注入200mL脂肪乳;对照组20例,同法注入200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及主动脉开放后0.5、1、2、4、24h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多巴胺使用量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24h尿量和24h胸腔引流量。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多巴胺使用量、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h尿量及24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I水平均较主动脉阻断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H在主动脉开放后24h时降低(P<0.05),cTnI和CK在主动脉开放后4、24h降低(P<0.05),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2、4、24h时间点降低(P<0.05)。结论 体外循环脂肪乳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腺苷进行缺血后处理对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腺苷缺血后处理组,4:1高钾含血冷停跳液+1mmol/L腺苷,转流开始主动脉阻断后由主动廊讲艮部(或直视下)灌注15~20ml/kg,每半小时灌注8-10ml/kg;B组:对照组,4:1高钾含血冷停跳液(不合腺苷),转流开始主动脉阻断后由主动脉根部(或直视下)灌注15~20ml/kg,每半小时灌注8-10ml/kg。2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升主动脉阻断30分钟、心脏复跳15分钟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一MB(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2组血清cTnT、CK-MB、LDH水平均明显升高,A组术中、术后血清cTnT、CK—MB、LDH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腺苷缺血后处理对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可以模拟缺血后处理效应所产生的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预充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剂量1200mg),对照组(15例)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盐水。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2、12、24、48h共5个时间点采患者动或静脉血,分别测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实验组血清LDH在主动脉开放2、12、24、48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CK、AST在主动脉开放2、12、48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实验组血清CK-MB在主动脉开放2、24、48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预充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连续动态观察35例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使用血液停跳液保护心肌进行心脏手术时术前到术后8 d心肌酶的变化,评价血液停跳液心肌保护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1 d,术后1,3,5,8 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CK-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1(LDH,LDH-1)。结果术前除LDH略高于正常水平外其他4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 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3~12倍(P<0.01);术后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5 d CK-MB、AST和CK与术前相比已无明显差别(P>0.05),但LDH和LDH-1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术后8 d LDH与LDH-1仍未恢复正常(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基本正常;这些心肌酶的释放在术后1 d达最高峰,CK-MB恢复最快,CK与AST次之,LDH和LDH-1最慢,术后8 d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1的恢复为标准,血液停跳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以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1.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搏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浅低温心不停搏组)和对照组(中低温心停搏组).分别在术前、转机、停机及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取冠状静脉窦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气分析及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取心房间隔肌观察心肌含水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临床观察CPB时间、脱机、呼吸支持、多巴胺应用、严重心律失常和血红蛋白尿等指标.结果:冠脉循环血气、电解质、酸碱水平与体循环的组内组间对比基本一致.CK、CK-MB、AST、LDH两组在CPB和术后均有增加,且以对照组升高显著,与观察组相同时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变化不大.心肌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变化显著,而观察组轻微改变.临床指标观察,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损伤很轻,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艾司洛尔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给予艾司洛尔治疗。另选10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LDH、CK、CK-MB、N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较之治疗前,艾司洛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LDH、CK、CK-MB、NE水平均出现显著的下降,均P<0.05。结论:艾司洛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以显著改善其心肌酶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效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血清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cTnT)与肌酸肌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5例心绞痛(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MMD)患者以及38例健康(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cTnT)测定,同时作CK和CK-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AMI组,cTnT、CK及CK-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异常率97%~100%);而AP组,cTnT的异常率为35.5%,明显高于CK异常率的8.9%和CK-MB异常率的13.3%。与健康组相比,AP组的cTn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cTnT较CK及CK-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23例不伴有重度肺动肺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腺苷预处理组(腺苷组,n=12)和对照组(n=11)。对照组在升主动脉阻断后采用常规改良冷St.Thomas液使心脏停跳行心肌保护(20?ml/kg),每30?min重复1次。腺苷组在体外循环(CPB)前缓慢静脉推注腺苷2?mg/kg行预处理,30?min内推完,此后施行和对照组相同的CPB和心肌保护方法。心脏停跳后行心内畸形纠治,完成心内操作后恢复心脏血供。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及术后心律变化、术后2、6、24和48?h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 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缺血末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腺苷组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1.6%,而对照组为54.5%(P<0.05),对照组1例术后偶发室性早搏,2例需短时应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两组血清CK、CK MB和LDH水平均有升高,但腺苷组在术后不同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心肌组织形态学可见心肌纤维变性、横纹模糊及间质水肿明显,而腺苷组变化较轻。结论:腺苷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肌酶释放,减轻缺血心肌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有利于再灌注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冠脉血心肌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冠脉血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不停跳与冷停跳组,每组14便。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15min、体外循环停止时及停后30min、60min采血。冷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阻断时、 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30min、60min采冠脉血测心肌酶。结果: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腺苷静脉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非紫绀型先心病及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腺苷静脉预处理组;B组:空白对照组;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阻断升主动脉3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15分钟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两组血清CK-MB、LDH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实验组术中、术后血清CK-MB、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静脉预处理能模拟缺血预处理(IPC)的心肌保护效应,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活动性RA患者(活动组)、37例非活动性RA患者(非活动组)、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其中AST、LDH、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①三组患者的血清AST、LDH、CK、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的血清AST、LDH、CK、CK-MB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非活动组的血清AST、L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活动组患者血清AST、LDH、CK、CK-MB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常伴随有心肌细胞损伤。在RA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其心肌酶谱,以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S组采用主动脉开放时经体外循环机空氧混合器给予2.0%七氟烷,持续15min,C组无以上处理,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3 h(T2)、24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离心10min,上清液置于EP管于-20℃保存。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对术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和LDH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P<0.01)。S组患者cTnI水平在T3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1),CK在T2和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K-MB在T1时间点显著低于C组(P<0.01),LDH在T1、T2和T3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P<0.01);2组患者手术中的一般情况及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分别检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ST)及结束后6、24、48、72 h和术后6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和β-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分析其变化。结果:术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中除CRP外均在正常范围内,cTnI和CK-MB在术后6 h增高(P<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DH、HBDH于术后24 h增高显著(P<0.01),CRP则于术后48 h达到峰值。血清cTnI与CK-MB两变量间在TST~T6d为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和其他标志物比较,相关程度较高。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先后都有异常的变化,监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有益于观察病情,减少猝死和其他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治疗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