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部疾病多层螺旋CT(MSCT)的扫描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临床可疑耳部疾病患者的MSCT扫描资料,140例均采用小螺距重叠扫描、高分辨率骨算法扫描并薄层图像重组。结果明确诊断112例,其中耳廓畸形9例,外耳道闭锁8例,中耳炎68例,耳蜗或半规管发育异常19例,颞骨肿瘤3例,骨性内听道狭窄2例,岩骨骨折累计面神经管骨折3例。结论合理的CT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能清楚显示外耳、中耳及内耳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耳部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部疾病多层螺旋CT(MSCT)的扫描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临床可疑耳部疾病患者的MSCT扫描资料,140例均采用小螺距重叠扫描、高分辨率骨算法扫描并薄层图像重组。结果明确诊断112例,其中耳廓畸形9例,外耳道闭锁8例,中耳炎68例,耳蜗或半规管发育异常19例,颞骨肿瘤3例,骨性内听道狭窄2例,岩骨骨折累计面神经管骨折3例。结论合理的CT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能清楚显示外耳、中耳及内耳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耳部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耳部结构大部分深藏于颞骨之内,结构复杂且细小,其发病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无特殊性,影像学检查具有决定性意义,常可以显示病变的具体部位、范围和形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普通X光片和体层作为常规检查,对中耳、乳突炎症和胆脂瘤的诊断虽有一定帮助,但不能适应现代显微手术发展和需要。当今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比较细致地显示颈骨内细微结构,从而使许多细小病变得以诊断。然而它受到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的制约。为了提高操作水平,我们对60例耳部CT扫描技术作一总结。1临床资料对临床拟为耳部病变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4.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耳部常见病之一 ,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放射学诊断方法难以显示耳部的细微结构及软组织病灶。由于CT的普及以及技术的进步 ,CT越来越多地用于耳部疾病的诊断。本文收集了 2 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T扫描资料 ,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 2 5例 ,肉芽型中耳炎 4例。通过探讨胆脂瘤的特征 ,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2 9例中耳炎患者 ,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9例 ,年龄 13~ 6 3岁 ,平均 38.38岁。手术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 2 5例 ,肉芽肿型中耳炎…  相似文献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高分辨CT表现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冰冰  于文洁 《吉林医学》2010,31(5):655-65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部常见疾病,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晚期可以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早期准确的诊断,有利于及时治疗。高分辨CT(HRCT)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颞骨的精细解剖结构,准确的反映病变情况及病变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回顾分析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例(38耳)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外伤性面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周围型面瘫患者的CT资料,以探讨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面瘫的定位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本组外伤性面瘫CT薄层扫描及重建发现颞骨骨折35例(87.5%);32例累及面神经管,CT重建图像显示骨折累及部位面神经管连续性中断,管腔不均匀,管壁欠光整;3例颞骨骨折线未明显累及面神经管;5例CT重建颞骨及耳部均未见明确异常,面瘫难以定位(12.5%),CT主要表现为面瘫同侧脑挫裂伤、硬膜下(外)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薄层扫描及其重建图像对脑外伤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 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 :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 ,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 ,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 ,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 ,边缘骨质增生硬化 ,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 ,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 ,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 :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 ,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常耳部高分辨CT多平面重建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部结构细小而复杂,耳部疾病的诊断和耳部显微外科手术要求影像学检查提供充分的解剖信息,并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和范围。高分辨CT薄层扫描能良好显示耳部细微骨结构和软组织结构,是耳与颞骨的最佳影像学检查。笔者对正常60耳应用高分辨CT薄层扫描后进行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 CT,HRCT)扫描或重建及后处理技术在耳部疾病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对34例耳疾病人先进行常规CT检查后,又对其进行HRCT重建或扫描,并对图像行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出二、三维图像。结果:34例病人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率重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对比,常规CT中漏诊中耳炎11例,漏诊骨折4例;通过HRCT重建或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后对中耳炎、骨折及先天发育异常可进行详细的分型。常规CT扫描与HRCT重建(扫描)经配对t检验图像质量有差异性。结论:对疑有耳疾的病人,正确而熟练地应用HRCT扫描或重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耳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耳部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6例,面神经瘤3例,颈静脉球瘤10例,中耳癌3例,先天性胆脂瘤3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根据需要部分病例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中CT对于骨质结构显示良好,MRI虽然对骨质结构不敏感却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结论CT仍是目前耳部肿瘤的主要影象学诊断方法,MRI是其必要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1.
颈静脉球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手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耳部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耳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耳部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6例,面神经瘤3例,颈静脉球瘤10例,中耳癌3例,先天性胆脂瘤3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根据需要部分病例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中CT对于骨质结构显示良好,MRI虽然对骨质结构不敏敏感却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结论:CT仍是目前耳部瘤的主要影象学诊断方法,MRI是其必要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及灵敏度。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120例疑似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进行肝脏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不同性质肝脏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其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再评价CT平扫、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结果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病变、肝脏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平扫(P0.05)。经一致性分析,CT增强扫描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而CT平扫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33%,CT平扫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17%,二者比较,CT增强扫描高于CT平扫(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提高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有利于更加灵敏、准确地检出肝脏占位性病变,还可对肝脏病变性质予以准确鉴别区分,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瑞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20-922
耳部解剖精细、复杂,部分重要结构深藏于颞骨岩部之中,以往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常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对于局部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不够满意。随着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推广应用,尤其是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扫描技术不断完善,良好的高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25-127+131
目的研究分析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本院接受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各48处。对48例患者实施CT与MRI诊断,且参照关节镜下具体的诊断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关节软骨诊断,其关节镜检出例数为48例,其检出率为100.00%,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而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为91.67%,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扫描诊断(P0.05);CT检查与MRI检查在Ⅰ期诊断准确率、Ⅱa期诊断准确率、Ⅱb期诊断准确率、Ⅲ期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Ⅳ期诊断中,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0%(MRI扫描)和40.00%(CT扫描),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扫描(P0.05);在半月板诊断中,其关节镜检出例数为48例,其检出率为100.00%,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为81.25%,而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扫描(P0.05);CT检查与MRI检查在Ⅱ期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Ⅲ期诊断中,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7%(MRI扫描)和58.33%(CT扫描),MRI准确率高于CT扫描(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实施于Ⅲ级半月板损伤、Ⅳ期关节软骨损伤,其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高,而使用CT与MRI诊断实施于其他分级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其获取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勇  徐梯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402-1403
目的探讨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CT扫描阴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首次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CT及脑脊液检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首次颅脑CT扫描均阴性,17例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1例颅脑CT复查后证实为原发性SAH。结论CT扫描阴性的原因与受检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CT诊断技术及CT设备分辨率等因素有关。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检查或CT复查明确诊断,同时加强CT医技人员培训,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64层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6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和64层CT重建技术扫描,对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调查,并与患者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调查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率。结果:常规CT扫描、64排螺旋CT扫描在患者骨折肢体诊断中的准确率均为100%,常规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0.7%,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10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64层CT重建技术能够降低疾病漏诊率,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方法选取49例肺结节患者,均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种剂量CT扫描肺结节图像质量、结节检出率及大小分布、CT征象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剂量CT扫描肺结节检出率、结节大小分布、结节CT征象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相比,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CT征象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减少扫描剂量,减轻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X线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例,均行CT、X线扫描检查。比较CT机扫描、X线扫描及CT联合X线扫描的准确率。结果:CT联合X线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CT机扫描(84.34%)和X线扫描(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机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使用CT联合X线扫描可促进诊断准确率提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采用CT增强扫描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CT值,并探讨CT增强扫描影像图像。结果 CT平扫诊断子宫肌瘤107例,诊断率为89.17%;CT增强扫描诊断子宫肌瘤119例,诊断率为99.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子宫肌瘤平均CT值为(36.2±6.4)Hu;增强CT扫描平均CT值为(55.4±8.2)H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诊断子宫肌瘤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其影像图像更清晰、更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