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病历介绍患儿,女,11/2岁。骶尾部包块逐渐肿大,伴高热、消瘦、排便困难36天。1990年4月10日入院。36天前不慎摔伤骶尾部,局部疼痛,逐渐肿大一包块,伴高烧,食欲差。在当地医院以“骶尾部感染”,给予青霉素、链霉素注射,效果差。查体:骶尾部可见4.5×4cm大小的红、肿、热、痛包块,边缘不清,质地中间  相似文献   

2.
杨茜茜  张蓓  柯祥杰 《西部医学》2011,23(3):447-447
病例女,34岁,因无明显诱因发现骶尾部有一隆起包块来院就诊。入院查体:肛检肛缘平整,骶尾部见一大小约10.0cm×8.0 cm质软包块,光滑,略充血,触痛不明显。B超示骶尾部囊性包块。CT轴位平扫(图1)示尾椎远端软组织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并突向皮肤外,其最大截面约5.  相似文献   

3.
祁保国 《农垦医学》2006,28(1):79-80
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农民,因“双臀部、骶尾部疼痛、麻木一年余,排尿困难3天”入院。患者诉一年前不明原因觉双侧臀部、骶尾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不向他处放射,坐位时明显,症状渐加重,并出现双侧臀部、骶尾部麻木,渐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病程中无发热、盗汗、腹泻等症状。体重减轻8kg。查体:营养状况差,体重39kg,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触及包块,骶尾部未见明显隆起,压痛可疑;双臀部、会阴区皮肤感觉消失。直肠指诊:缘直肠后壁可扪及一约9cm×8cm大小包块,质地硬,轻压痛,界限清楚,可推动。B超提示:盆腔有一9.1cm×8.7cm大小的不均质包块…  相似文献   

4.
赵璧  陆显桢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132-133
患儿,男,7岁。因骶尾逐渐增大包块7年入院。包块于出生即发现,当时约蚕豆大小,未经处理逐渐生长至鸡蛋大,反复破溃流脓,伴脐尿管瘘,反复尿床。检查见智力正常,骶尾部5cm×5cm×4cm包块,透光试验(一)。MRI提示:盆腔后壁发育不全及盆腔疝。平片示:椎管破坏。穿刺造影见4cm×10cm包块。术前诊断脊膜膨出,术中发现包块为实质囊性,内部为灰黑泥沙膏样物伴臭味,囊壁厚似肠管,囊壁呈乳白色半透明状,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破坏骶骨达到盆腔,手术完整切除包块。术后病检确诊为脊髓肠源性囊肿。  相似文献   

5.
黄俊军  刘睿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173-1173
<正>患男,7岁。以骶尾部窦道间断性渗液7年之主诉于2004年12月1日入院,患儿曾于1997年1月9日出生2h后因“骶尾部肿物”入住我科。查体:心肺腹无异常,骶尾部可见-20cm×20cm×18cm大小的包块,外有一层透明薄膜,内有大量脏器如:肝、肾脏、肠管、皮肤,未见明确的心肺组织,包块有一蒂与骶尾部相连,内有血管样组织,部分组织仍有活性。急诊在全麻下行畸胎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大体检查:灰褐色,不整形组织,约20cm×20cm×18cm大小。包膜不完整,表面结节状,最小如花生米,最大如儿头大,其中见一灰褐色囊性组织,大小约10cm×7cm  相似文献   

6.
利多卡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志高  张虹 《西部医学》2004,16(4):375-375
患者女性 ,19岁 ,骶尾部包块 3年 ,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来院要求手术切除。体检 :系统检查无异常 ,骶尾部皮下一鸡蛋大小包块与皮肤粘连 ,中心有一针尖大小孔 ,术前诊断为粉瘤 ,同日下午 4时在门诊行手术。应用 2 %利多卡因 10 ml行局部麻醉 ,手术进行约 3分钟时 ,患者突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腰臀部3种类型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9例骶尾部压疮,创面范围为11 cm×10 cm~17 cm×14 cm,依其大小、形态、位置,分别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第4腰动脉及单侧腰臀部巨型角形瓣等3种类型穿支皮瓣移位修复.结果 所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0个月~7年,皮瓣无臃肿,色泽与周围皮肤相似,无压疮复发.结论 根据穿支动脉分布状况、压疮大小及位置分别设计以上3种类型穿支皮瓣,血供丰富可靠,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50岁,蒙族。因骶尾部包块术后1年复发,来我院就诊。查体:骶尾部偏右臀触及一大小15cm×34cm的隆起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并向右腿部放射。B超检查:骶尾部及右臀部探及一大小15.3cm×32cm×6.9cm哑铃形中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骶尾部呈分叶状低回声区,并可见小囊状  相似文献   

9.
袁炜庆 《广西医学》2009,31(8):1150-1151
目的总结双侧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巨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经验。方法骶尾部巨大褥疮手术17例,褥疮面积最大20cm×15cm,最小13cm×8cm。切取以臀上动脉、臀下动脉为轴心血管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结果17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有1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血运好,外观满意;有1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植皮修复,优良率94.1%。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7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同部位褥疮无复发。结论臀大肌皮瓣能有效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且耐压、耐磨,可有效防止术后同部位褥疮复发。  相似文献   

10.
1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24岁,肛周不适半年余。查体:神清,心肺(-),腹软;骶尾部可触及软组织包块,大小约3.0 cm ×4.6 cm ×4.1 cm,界限清,轻度活动,轻度压痛,无波动感,皮肤表面无发热及红肿,双侧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尿常规正常,CEA:1.03 ng/mL,CA199:21.26 ng/mL,AFP:4.15 ng/mL。  相似文献   

11.
患,女性,23岁,腰痛1年,骶尾部包块伴左下肢麻木6个月。于1998年4月8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疼,半年启发现左骶部包块逐渐增大,行走不稳,而就诊于当地医院,以骶尾部神经源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经一疔程放射治疗后,肿块略有缩小,下肢跛行减轻,发病以来无高热及大小便异常。查体:跛行步杰,骶尾部呈放疔后改变。骶尾部偏左侧约7cm×6cm半球形隆起,  相似文献   

12.
杨越涛  张晓华  姚元章  张连阳 《重庆医学》2007,36(20):2134-213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6岁,因右腰部、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增大伴疼痛3个月入院.查体:消瘦,右髂棘上缘可扪及一8cm×6cm×4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清楚,无明显压痛及波动感,未闻及明显肠鸣音,包块可还纳,还纳后可扪及腰下三角区一4cm×4cm大小缺损;站立时右腹股沟区可见一3cm×4cm包块,不突向阴唇,平卧时消失,压迫内环后嘱患者咳嗽包块不再突出.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67岁.发现右乳腺包块2年,无不适.右乳5点钟距乳头7 cm处扪及4 cm×3 cm大小包块,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质硬.B超检查示:右乳内下象限腺体内探及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大小4 cm×3 cm,边缘欠规则,边界欠清.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6岁,2009年11月13日因"骶尾部痠胀3月,加重1周"入院,行下腹部CT检查提示:第四、五骶椎骨质破坏;骶骨周边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患者于2009年11月17日行骶尾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肿块大小约8 cm×10 cm,成团肿瘤细胞富含黏液,结合临床考虑脊索瘤。术后未行任何治疗。2010年9月患者复查尾骶部MRI提示肿瘤复发,遂行尾骶部肿瘤放疗,此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超声显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检查7例胎儿均于骶尾部前方盆腔、腹腔或臀部探及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其中3例胎儿经尸检证实。结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孕17~24周产前超声筛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难治性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3月—2012年4月骶尾部较大面积褥疮患者19例。其中Ⅲ度褥疮10例,Ⅳ度褥疮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5~69岁;骶尾部褥疮面积11 cm ×13 cm~22 cm ×24 cm,平均17 cm ×19 cm。术前常规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穿支点并用龙胆紫标记,术前常规行臀部磁共振检查并筛除双臀肌纤维化的患者,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对骶尾部褥疮创面进行覆盖,观察疗效。结果19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39个月,平均23个月,皮瓣无臃肿,外形良好,褥疮无复发,臀大肌功能正常。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可应用皮瓣范围大,切取方便,操作简单,保留臀大肌,无需植皮,是修复骶尾部难治性褥疮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肌肉包虫囊肿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73年以来先后共收治三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22岁,家庭妇女,于73年5月左腰部发现一鸡旦大小包块,轻度胀痛,未作特殊处理。包块逐渐增大。门诊试验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於75年10月13住院。检查左腰部包块大9×14 cm,表面光滑,境界不清,无波动感。超声波检查包块局部液平有3 cm。卡松尼氏试验(?)。诊断:骶棘肌包虫囊肿。於75年10月17日氯胺酮分离麻醉下手术。切开左侧骶棘肌,取出目包虫内囊,直径5 cm,内有淡黄色囊液10 cm。手术经过良好。痊愈出院。至77年7月患者又因椎管内包虫并发截瘫而住院再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1/2)岁。出生时即见骶尾部包块,2月来进行性长大入院。检查:慢性消瘦病容,发育迟缓,营养差。骶尾部见一明显包块(约15×12×10cm),皮下呈青紫色,上半部软,基底宽而硬,无压痛,不活动。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d,出生时即发现骶尾部位有一囊性包块而人院治疗。检查:神志清楚,前囟平坦,压力不高,头围不大,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V级,肛门反射及肛门括约肌紧张度均正常,无大小便失禁。骶尾中线部位可见一约4.0cm×4.0cm×3.0cm大小包块,皮肤较薄,无破溃,透光试验阴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0岁,右腰背部肿物2年,右下肢破行1年。查体:右腰背部隆起,可触及一12cm×6cm×4cm大小的质硬包块,表面光滑,无波动感,不活动,轻度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70°,右小腿前内侧浅感觉迟钝。CT检查:腰2~骶1椎体水平右侧骶嵴肌、腰方肌正常结构消失,呈一12cm×6cm×8cm大小的稍低密度肿块改变,CT值35Hu±,其内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