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外周前庭功能对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全身麻醉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2例,根据前庭温度试验结果分为前庭功能异常组和前庭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0~2、0~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根据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前庭功能异常患者60例,其中单侧前庭功能异常患者47(78.3%)例,双侧前庭功能异常患者13(21.6%)例;前庭功能正常患者62例.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 h,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5.00%,高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4 h,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1.67%,高于对照组的45.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 h,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1.53%,高于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的34.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4 h,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9.23%,高于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的46.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0~2h恶心呕吐的发生可能与前庭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6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为戊乙奎醚联合托烷司琼组,B组为托烷司琼组,C组为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观察术后24 h患者恶心呕吐情况.结果:C组在T1~T4恶心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T1、T2时A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T3、T4时2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苏醒后0~6h、0~12 h和0~24 h内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1);A组和B组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可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特别是在术后早期,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袁源  杨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5):2657-2659
目的:探讨口含生姜结合脐灸在预防脊柱全麻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全麻术后使用PCIA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口含生姜结合脐灸。对比分析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0~6h、>6~24h、>24~48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0~6h、>6~24h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72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48~72h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含生姜结合脐灸能够有效预防脊柱全麻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降低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的使用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周维德  宗雨  杨歆璐  汪珊  谢言虎  柴小青 《重庆医学》2021,50(16):2770-2773
目的 观察术前双侧内关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T A ES组(60例),TAES组于术前给予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30 min,对照组仅在双侧内关穴粘贴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方法均保持一致.于穴位刺激前、经皮电刺激30 min后、术毕、术后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胃泌素(GAS)水平,记录麻醉开始至胎儿取出(T1)、胎儿取出至子宫缝合完毕((T2)、探查腹腔至手术结束(T3)、术后0~<2 h(T4)、术后2~<6 h(T5)、术后6~<24 h(T6)、术后24 h(T7)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共112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57例,TAES组55例.对照组和TAES组分别有30例(52.6%)和13例(23.6%)发生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T A ES组在T 3、T 4及T 7时段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AES组在经皮电刺激30 min后、术毕、术后24 h时血浆GAS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可降低剖宫产高危患者术中探查腹腔后及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GA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侧颈浅丛阻滞应用于全麻甲状腺探查术,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40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 A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B组为全麻诱导前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采用痛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后0h,2h,4h,6h,8h,10h,12h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胸闷憋气发生率,以评估患者术后舒适度。结果 B组患者术后清醒即刻、术后2h,4h,6h,8h的VAS 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10h,12h的VAS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为40.0%(8/20),B组为5.0%(1/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胸闷憋气的发生率A组为50.0%(10/20),B组为10.0%(2/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全麻甲状腺探查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恶心呕吐及胸闷憋气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全麻甲状腺探查术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的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帕洛诺司琼组(A组)和托烷司琼组(B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mg和托烷司琼6mg。记录术后0~24h,24~48h两个时间段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0~24h内,两组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24~48h内,A组的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与托烷司琼比较,帕洛诺司琼减少乳腺癌术后24~48小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是理想的长效止吐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颌面部手术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后PONV的发生率。材料和方法:选择60例,年龄18—60岁,ASAI—II,择期行颌面部手术的病患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30例,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组(s组)30例,七氟醚麻醉。评估术后24hPONV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0=无呕吐症状,1=恶心,2=呕吐;恶心程度用Likert4分评估,0:无,1=轻度,2=中度,3=严重。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O一6h内呕吐发生率,P组为6.6%,七氟醚组为16.6%(P=0.228),术后6~24h后P组为3.3%,七氟醚组为6.6%(P=0.554)。术后0—6h中等程度以上恶心发生率,P组为13.3%,七氟醚组为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6~24h后P组恶心发生率为3.3%,七氟醚组为10%(P:0.301)。结论:七氟醚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颌面部手术PONV的发生率仍较高,同时术后抗呕吐药物的用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的吸氧流量对于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LC术的患者118例,其中男79例,女39例,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对手术患者进行分组,A组(2 L/min)40例、B组(4L/min)44例、C组(6L/min)34例.患者从麻醉苏醒、返回病房后开始吸氧计时,时间均限定为术后持续鼻导管吸氧6h.分别于术后6、12、24h按WHO的恶心呕吐评分标准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测定患者入苏醒室时及吸氧6h后的氧饱和度情况;术后6h及24 h时以舒适状况量表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6h三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术后12h及24h三组患者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75.30±6.04)分]、B组[(76.34±7.23)分]与C组[(80.32±7.82)分]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6h内)给予6 L/min的吸氧流量最能有效改善LC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患者的舒适度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预防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N组:诱导前静注生理盐水5 mL;P组:诱导前静注长托宁0.5 mg;G组:诱导前静注格拉司琼3 mg。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N组、P组和G组术后24 h内分别有15例(33.3%)、3例(6.7%)和6例(13.3%)发生恶心呕吐。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组和G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分级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组和G组发生率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托宁可有效减少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和甲氧氯普胺对面肌痉挛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成年患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150例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5~65岁,随机分为3组。 A:昂丹司琼组,B:甲氧氯普胺组,C:昂丹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组。术毕均连接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泵( PCIA)。分别于术后的6,12,24,48h记录患者镇痛评分、恶心、呕吐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镇痛效果相同。术后24h内A,C组恶心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B组(P<0.01),A,C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h和12h呕吐发生率和术后6h呕吐程度C组低于A, B两组(P<0.01),且A,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4h C组呕吐发生率及程度低于B组(P<0.01),而A,C之间与A,B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8h 3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昂丹司琼对于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确切,联合甲氧氯普胺使用对呕吐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