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们的必备能力之一.文章针对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从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角度,探讨了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基本含义和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了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提出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三种途径:一是加快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二是进一步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育;三是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对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教师的高师大学生必须掌握寻找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培养一定的信息素养.文章就21世纪高师大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高师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德育必修课,对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学情、教材进行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提出对此门课程进行课改的必要性。教师经过研讨,制定课改方案,包括改变教学进度,使其与学生专业学习进度相结合;调整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素养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教学实践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适当改革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医药地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等战略,国家和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问题更加重视起来.新时期中医药院校为了实现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输出,扩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职业素养的三个构成要素,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学生们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等,以及通过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实现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中医药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各类教学活动的核心,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单一,没有完全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托课程标准进行评教、评学、评课程,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在医学实践课堂上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加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以生物化学教学为例,可以从以下五个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营造人文氛围;紧抓学科特点,将人文教育融入每个知识层面;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认知矛盾的原因。方法:对用人单位、患者、医学生进行医护工作者核心职业素养的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核心职业素养的认知与现实社会需求之前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在教育标准、课程设置、考核要求等方面仍停留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构建,试图解释第二课堂教育在护理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机制与效果,并探讨护理医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隐性教育作用的认知与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三个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开展职业素质情况调研,内容涉及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人文素质三方面。结果职业精神方面:认为有“显著提高”者占44.13%,“有所提高”者占33.20%,“有所下降或显著下降”者占6.48%。职业技能方面:认为有“显著提高”者占51.82%,“有所提高”者占41.70%,“有所下降或显著下降”者占1.21%。人文素养方面:有91.1%的学生认为得到提高,且2009级和2011级“显著提高”的比例均超过50%。结论基于第二课堂开展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使得护理医学生在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有所提高,该培养方式得到了护理医学生的广泛认同与肯定。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卫生职业院校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笔者总结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从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医学生4方面探讨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临床中进行双向测评教学效果的验证和评价。方法:设计双向测评的护生临床学习模式,为临床学习护生设计综合考核,同时对带教老师也进行考核评价。以2008--2009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实习的164名实习生,在带教中采用双向测评的教学模式,评价带教结果并与2008年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以双向测评的护生临床学习模式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传统带教方法有显著提高,对老师的满意度和评价也进一步提高。结论:双向测评的护生临床学习模式切合临床实际,有利于提高带教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本科生实践考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生实践考核中应用SP的可行性,推动护理专业考试方法改革。方法:以护理专业11名硕士研究生分别作为内科、外科、妇产科SP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应用于65名护理本科生的实践考核,分析SP考站考核的难度系数、信度与效度,分剐比较教师对考生的评分与SP对考生评分的相关性及教师对SP的评分与考生对S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P考站的成绩与护理综合考试成绩相关,教师对SP的评分与学生对SP的评分及教师对考生的评分与SP对考生的评分均呈现显著相关。结论:应用SP进行护理本科生实践考核是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技能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上评教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哈尔滨市主要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改进高校网上评教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哈尔滨市五所重点高校的34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赞成网上评教,学生的网上评教基本是公正的。学生网上评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可能与评教教师人数、评教时间、评教地点等因素有关。结论:建议各大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上评教环境,取消各种制约规定、合理安排评教时间,以保证网上评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忠琼  王烜  邓明明  陈霞  钟晓琳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788+805-788,805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将某校留校实习的学生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PBL教学组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以问题引导(或精讲)→自学(及临床实践)→讨论→评估;传统大课教学组以教师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理论课→见习课。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独自完成医患沟通进行考核,由患者和/或家属及考核教师评分。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评分普遍高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大课教学模式相比能明显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儿科临床实践性教学改革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革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以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适应社会需要的儿科医学人才。方法:在教师方面,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及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培训、改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在学生培养方面,突出医学人文教育,注重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增加突出实践特色的儿科临床实践教学模块及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等。结果:儿科学教学达到了国际医学教育的基本标准,部分达国际医学教育高标准;学生质量社会评价良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结论:临床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具有学习、借鉴和推广的价值,将会对临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极大的促进和提高作用,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昆明医科大学学生对精品课程《艾滋病与药物滥用》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定量调查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使用问卷调查2006级麻醉专业及临床专业、2008级法医、检验及口腔专业学生(共273人),对课程设置合理性和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定性研究使用观察法及个人深入访谈,观察课堂秩序及学生反映,访谈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和评价标准。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卡方检验。结果学生对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同率平均为90.8%,24.2%的学生认为课时数过少,希望增加实践教学。对教师、课时数、课程内容设置的评价呈现出不同的专业特点。学生对教师素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评价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5.2、22.4、11.0。讲课具有亲和力、形象生动(平均得分2.71,满分3.0);是否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平均得分2.71,满分3.0);教师能适时注意课堂反映,有效调节课堂氛围(平均得分2.72,满分3.0)3个单项得分最低。结论学生对该课程基本是认可的,大多数人也认可教学内容的选择。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学方法存在多元需求,希望增加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同时注重教与学的有效沟通。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满意,但教学方法和技能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7.
微格教学在临床护理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临床护理教师师资培训中的意义。方法:在泰安市中心医院抽取30名教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的教师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集体培训的方法进行培训。干预前后采用微格教学评价表(指导教师用表、学生用表),分别比较两组的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格教学通过点对点的指导,有效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有利于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的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体系。方法:通过分析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定建立原则,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了以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体系,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结果刈占床技能学实践教学体的建立,提高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和教学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结论: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医学本科生见习中存在一些影响见习效果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及教师的外部因素等。针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学生正确定位,摆正心态;把握机会主动学习;强化训练,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采用讲解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避免见习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见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在临床传染科实习护生培养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实习的1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名)和实验组(127名),其中实验组又根据卡特尔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分为内向组和外向组,分别为60名和67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教学方式进行带教;实验组采取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进行临床带教训练,共分为4组,即外向教师带内向学生,外向教师带外向学生,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内向教师带外向学生。限定训练时间为2个月,训练均按照护生实习大纲要求项目展开,时间安排上尽量保持一致。训练结束后采取闭卷考核及学生评价评估教学效果。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结果对照组及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组最后的考评成绩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教学评价显示,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组得分要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较传统带教有优势,但是应避免内向教师与内向学生配对,应尽量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提高实习护生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