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以及比索洛尔干预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病人68例,分为DCM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DCM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口服2月后复查24h DCG监测。结果DCM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升高,TS降低;DCM患者口服比索洛尔2个月后,HRT有明显改善,表现为TO下降,TS升高。结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DCM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可作为DCM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比索洛尔能改善DCM患者HRT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频发室性早搏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 临床选择159例病人,根据室性早搏数目分为频发室性早搏组、偶发室性早搏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形态。结果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HRT现象较偶发室性早搏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变钝,TO升高,俺降低。结论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HRT明显受损,说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提示HRT降低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变化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病人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其中冠心病组病人又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和对照组进行亚组分析。所有病人均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和形态。结果冠心病组E2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但P、T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组病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冠心病组TO〉0,而对照组患者TO〈0;老年冠心病女性的T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主要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相关。HRT在老年冠心病女性中明显受损,易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其中6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又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和对照组进行亚组分析.所有患者人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宣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形态.结果:UPA组TO>0,对照组患者TO<0;UPA患者的T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亚组分析,UPA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对比,TO、TS均有明显异常.结论:HRT降低可作为预测UPA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之一,可作为UPA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比索洛尔对HRT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UAP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60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别对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进行分析,UAP组患者每日服用比索洛尔4周后复查DCG及TO、TS。结果UAP组与对照组比较,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UAP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对比,TO升高、TS下降;UAP患者服用比索洛尔前后对比,TO降低、TS增加,HRT明显改善。结论UAP组HRT明显异常,HRT异常可作为预测UAP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比索洛尔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HRT。  相似文献   

6.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震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UPA患者43例,在患者开始服用卡维地洛前24 h和每日服用25 mg 4周后分别行24 h Holter检查,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数.结果:UPA患者口服卡维地洛前后对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16.3%,T0降低,TS增加,HRT明显改善.结论:卡维地洛能够减少UPA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HRT.TO、TS可以作为评价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源性猝死疗效的新的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CHF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T组:TO和TS均异常,即TO>0,和TS<2.5 ms/RR;对照组:TO或T5中1项异常或均无异常.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HRT组占入选患者总数的39.0%,HRT异常组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HRT与LVEF具有相关性;在18月的随访时间内,6例死亡,10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共占19.5%,与HRT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HRT与LVEF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室速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桦  桑小银 《吉林医学》2009,30(21):2641-2642
目的:分析心率震荡(HRT)在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室速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计算HRT的两个量化指标TO和TS并进行分析。结果:室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速组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提示室速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T的降低同时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肺心病(P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4例肺心病患者,并设健康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将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稳心颗粒组,4周后2组患者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TO及TS值后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TO及TS均明显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的HRT较正常人群减弱,稳心颗粒改善异常的HRT,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将Hoher文件在HRT!View V0.06—1程序下处理,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对TO、TS与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组TS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TS减低,HRT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干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心率震荡的变化。【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CHF患者60例,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美托洛尔治疗组TO>0,对照组则TO<0;美托洛尔治疗组的T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HRT明显改善,TO下降,TS升高。【结论】美托洛尔可改善CHF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而改善HR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16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测HRV的变化。结果: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SDNN、SDANN、SDNN inde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有益作用而提高HRV,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衰患者58名(心衰组)和非心衰患者65名(对照组),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获得HRT、HR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和对照组的HRT、HRV、LVEF、LVEDD、QT间期离散度(QTcd)、平均心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24 h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没有统计学意义。HRT与LVEF、LVEDD、SDNN等指标呈相关关系。结论心衰组患者HRT减弱,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阐明其对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测定CHF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震荡初始(TO)值和震荡斜率(TS)值;比较心衰组、对照组研究对象的TO、TS、LVEF、LVEDD值、BNP水平和HRT分级,随访患者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因心衰加重入院等不良预后;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死亡与HRT分级的关系。结果:CHF组患者TO和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1)、TS值和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CHF组患者TO值、BNP水平和LVEOD值高于轻度CHF组(P<0.05或P<0.01),中、重度CHF组患者TS和LVEF值明显小于轻度CHF组(P<0.01)。预后良好的患者TS值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TO值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TO值与BNP水平和LVEDD值呈正相关关系(r=0.330,r=0.349,P<0.05),与LVEF值呈负相关关系(r=-0.44,P<0.05);TS值与BN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03,P<0.05),与LVEF值呈正相关关系(r=0.326,P<0.05)。死亡患者的TO值和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的患者,TS值和LVEF值明显低于生存患者(P<0.05)。死亡与HRT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153,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对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前后的血亲环素A(CyPA)、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血心室重塑相关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CHF并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99例,分别收集其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前及应用后3个月的血标本,检测治疗前后血CyPA、Galectin-3、MMP-2、MMP-9、NT-proBNP水平。  结果  CHF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血CyPA、Galectin-3、MMP-2、MMP-9、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应用前[CyPA:(7.75±3.18)ng/mL vs. (10.13±3.32)ng/mL;Galectin-3:(9.66±5.20)ng/mL vs. (16.74±3.18)ng/mL;MMP-2:(12.02±5.69)ng/mL vs. (18.40±8.41)ng/mL;MMP-9:(8.32±4.34)ng/mL vs. (11.45±4.51)ng/mL;NT-proBNP:(1 319.24±404.11)ng/mL vs. (4 187.48±1 967.92)ng/mL,均P < 0.01]。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明显降低CHF患者血CyPA、Galectin-3、MMP-2、MMP-9、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这可能对CHF的治疗效果评估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可征  徐立松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50-165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应用依那普利和(或)缬沙坦对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将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依那普利10 mg/d,B组:缬沙坦80 mg/d,C组: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均服药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3组CHF患者治疗后MMP-9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MMP-9与LVEF呈负相关(r=-0.355,P=0.001),与LVEDV呈正相关(r=0.346,P=0.001).(2)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LVESV、LVEDV均较治疗前减少,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患者治疗后MMP-9、LVESV、LVEDV低于A、B组,LVEF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MMP-9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CHF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依那普利或缬沙坦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MMP-9质量浓度,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病人6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38例)和CHF治疗组(31例)。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均给予地高辛、利尿剂、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6个月,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服厄贝沙坦片(150mg/日)连续6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后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素(BNP)和脂联素水平。结果 (1)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病人治疗前的BNP与脂联素水平成正相关(R=0.36,P〈0.05)。(2)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病人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LVEDD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是两组LVEF有显著改善(P〈0.05),血清BNP和脂联素水平均降低(P〈0.05)。(3)治疗6个月后,CHF治疗组LVEF、血清BNP和脂联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以升高CHF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观察雷米普利、缬沙坦及卡维地洛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7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组)联用雷米普利、缬沙坦及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测量冶疗前后HRV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并与6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两个正常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3.322~3.371,P〈0.001);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20~3.351,P〈0.001、0.05)。结论 雷米普利、缬沙坦并卡维地洛联用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与心率震荡( HR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5例,按6MWT的结果分组:步行距离<300 m为Ⅰ组,300~374.9 m为Ⅱ组,375~449.9 m为Ⅲ组,>450 m为Ⅳ组。各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 TO)、震荡斜率( TS)。对HTR与6MWT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Ⅰ-Ⅳ组各纳入了30、35、40、60例患者,4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O、T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和Ⅱ组TO值与Ⅳ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TS值与Ⅳ组比较均显著降低( 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WT与TO值呈负相关,而与TS值呈正相关( 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6MWT与HRT相关,6MWT的距离越短,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20.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毅 《实用全科医学》2008,6(4):375-37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单用和与缬沙坦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选择115例CHF患者,NYHAⅡ~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依那普利组55例)和治疗组(缬沙坦+依那普利组6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NYHA级别均有改善,但依那普利加用缬沙坦组改变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2组均出现不良反应,但程度比较轻。结论联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CHF的效果比单用依那普利好,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