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丛伟  冯刚 《医学科技》2001,(4):16-17
目的:总结胸部下段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采用胸部下段小切口、部分劈胸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4例,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6例。结果:全组切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胸部下段小切口适宜于很多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手术,该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经胸部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 4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42例病人 ,男 18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1 2岁至5 0岁 ,平均年龄 2 5 6岁 ,其中房间隔缺损 15例 ,室间隔缺损 18例 ,肺静脉畸形引流 1例 ,二尖瓣成形 1例 ,三尖瓣成形 4例 ,动脉导管未闭 3例。2 手术方法右前外胸部切口 ,病人左侧卧位 ,右上肢固定于间架 ,做右腋前线 ,右锁骨中线第四肋间皮肤切口 ,切口依据病人年龄 ,胸廓大小 ,切口选择 7~ 10cm ,女性病人在右侧乳房下缘入路。胸骨下段切口 ,沿胸正中第二肋间至剑突切口 …  相似文献   

3.
丛伟  冯刚 《四川医学》2002,23(9):914-915
目的:介绍胸部下段小切口行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采用胸部下段小切口、部份劈胸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手术24例,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6例。结果:全组切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胸部下段小段口适宜于很多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手术,该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美观。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自1984年底至1994年5月间用不同手术切口行再次房室瓣置换30例;15例经由右前外侧切口,15例经由再次胸骨正中切口。对比观察发现,右前外侧切口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较少且心包填塞发生率较再次胸骨正中切口为低。作者认为再次房室瓣置换,右前外侧切口较再次胸骨正中切口为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右前外侧切口行风湿性心脏病人心内直视二尖瓣置换手术后在综合ICU的护理特点.方法所有病人术后均转入综合ICU病房,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加强护理.结果3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男5,女31)经右前外切口行心脏直视二尖瓣置换术.其中3例为心脏再次手术,33例患者为首次心脏手术.本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12个月未发现与前外侧切口有关的特殊并发症.结论右前外侧切口具有暴露好、操作方便、损伤小和美容等优点,尤其适合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和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经过在ICU期间的加强观察和护理,均可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手术切口再次房室瓣置换的临床对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自1984年底至1994年5月间用不同手术切口行再次房室瓣置换30例,15例经由右前外侧切口,15例经由再次胸骨正中切口。对比观察发现,右前外侧切口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较少且心包填塞发生率较再次胸骨正中切口为低。作者认为再次房室瓣置换,右前外侧切口较再次胸骨正中切口为优。  相似文献   

7.
微创心内直视手术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右胸外侧小切口、第四肋间入胸行二尖瓣替换,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冠状动脉瘘矫治等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液平均120ml,99 例未输异体库血及血浆。术后平均住院10 .4d ,105 例随访5 ~26 个月,无并发症及远期死亡,均恢复正常学习及生活。结论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施行的微创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创伤轻、失血少、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开胸技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开胸技术有选择性地对胸部肿瘤患者施行胸科手术.其中,行肺楔形切除术7例,肺叶切除术29例,一侧全肺切除术6例,胸腺瘤摘除术3例,纵隔肿瘤摘除术9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2例,食管下段癌根治性切除手术6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损伤小,开胸出血量少,疼痛不明显,术后住院时间短,肺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影响小,术后康复加快,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采用保护胸肌的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可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方法从1998年5月到2005年12月,共选择5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左房黏液瘤、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冠心病患者。所有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并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所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听诊三角开胸。其余患者,则根据年龄、发病率和肥胖程度,选择右前外乳腺下切口或右前外腋下斜行小切口或胸骨正中小切口。结果在冠心病患者中有6例死亡,其余322例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和不影响美观等特点,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右前外侧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以右前外侧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1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5例。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0.55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和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12大,平均8大。随访20-51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无残余分流和杂音。结论:右前外侧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施超  刘学刚  唐震  刘以尧  李小军  刘戈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1-1342,1417
目的总结右胸小切口微创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直视手术共275例,其中175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另外100例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完成。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结果右胸小切口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停跳手术组CPB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右胸小切口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是一种简洁、高效、经济的微创技术,可和不停跳技术联合应用达到双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果: 术后右腋下小切口组死亡1例(2.8%),胸骨正中切口组无死亡病例,两组远期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 <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右腋下小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短(P <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右前外侧切口不阻断主动脉体外循环的方法对57例心脏病人施行了心内直视手术。结果表明,一例房缺病人因引流多而再次开胸止血,另一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残余分流者术中修补不满意,其余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住院死亡,无伤口感染发生;也解决了长期以来许多女性病人因正中切口显眼的瘢痕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取得良好的手术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右前列侧切口不阻断主动脉体外循环的方法57例心脏病人行了心内直视手术。结果表明,一例房缺病人因引流多而再次开胸止血,另一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残余分流者术中修补不满意,其余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住院死亡,无伤口感染发生;也解决了长期以来许多女性病人因正中切口显眼的瘢痕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取得良好的手术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并对比分析机器人二尖瓣置换和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的生活质量、伤口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时长。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07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我院47例接受 da Vinci 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的资料,并以此47例患者作为机器人组。2002 年3 月~2014 年6 月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共286 例,依据7 个指标从正中开胸患者中抽取 47 例作为开胸组进行1∶1配对。通过收集围术期相关资料,随访患者出院后临床资料,使用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12)调查术30 d、半年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和对手术切口的满意度。结果 机器人组和开胸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术中未见患者死亡。机器人组术后并发症仅有 1 例为胸腔积液。开胸组患者中1 例因术后引流过多接受二次开胸止血,1 例患者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在手术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机器人组均优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术后30 d生活质量调查(SF-12)显示机器人组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半年后两组趋于一致。术后患者对于切口的满意程度,机器人组明显优于开胸组(P<0.001)。术后半年随访患者工作生活恢复情况,机器人组明显快于开胸组。结论 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可靠,机器人组对比开胸组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对于生活质量及伤口恢复更满意,是可供选择的良好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6例实施了直视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手术径路为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右房切口实施房室缺修补术、经房间沟或右房切口实施瓣膜置换手术,术后评估手术效果。并与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2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有5例患者因体形肥胖术野暴露困难而延长手术切口;3例有右侧胸腔黏连,予游离胸膜腔后继续心脏手术;其余患者手术过程较顺利,均获成功,无死亡患者。其平均手术时间为(183.5&#177;65.2)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59.2&#177;21.5) min,心脏停跳患者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4.3&#177;24.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0&#177;3.1) h,术后24 h平均胸腔积液引流量(289.4&#177;117.2) mL,平均住院时间(10.5&#177;4.2) d,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间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总手术时间略长但术后胸管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可完成微创径路房室缺修补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小,安全易行。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短,切口美观,在适用范围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经"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取下1/2~2/3胸部正中皮肤切口,纵行劈下2/3胸骨使呈"Y"型或"I"型,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成形2例,法乐四联症矫治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疤痕长度仅为胸骨正中切口的60%左右。结论"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完成大部分心脏疾病的手术,创伤的程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明显优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适应症的范围明显大于右胸小切口。  相似文献   

18.
微创心脏手术166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998年5月~2000年9月,微创心脏手术166例。男45例,女121例。年龄1~57岁,平均14.6岁。根据年龄、不同病种和肥胖程度不同,采用右前外乳腺下弧形切口、右腋下斜形切口及正中小切口完成手术。结果 166例患均治愈出院,恢复良好。结论 微创心脏手术,切口小、损伤轻、安全、恢复快、美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