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第二站淋巴结(N2)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随访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进展期胃癌N2淋巴结转移与Bormann分型、肿瘤部位、胃癌直径、浸润深度、手术方式以及腹膜转移等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进展期胃癌N2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是浸润深度(P<0.01)和腹膜转移(P<0.01),N2淋巴结转移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治疗方案;伴有N2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12%,而无N2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98%、79%和35%,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伴N2淋巴结转移预示疾病预后差,恶性程度高;而浸润深度和腹膜转移是进展期胃癌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CD44v6、MMP-9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二者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结果128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9%(75/128)、64.06%(82/128),二者均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或0.01);弥漫型胃癌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胃癌(P<0.01);MMP-9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低(P<0.05);二者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其共同表达者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二者仅其中之一阳性表达组或同为阴性表达组(P<0.05或0.01);其共同表达者组发生浆膜浸润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同为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CD44v6和MMP-9对胃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CD44v6和MMP-9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谢铭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1-2662,2664
目的: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采用全胃切除及近端胃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A组(n=35)采用全胃切除术,B组(n=51)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80.39%,2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60.78%,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5.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式选择,全胃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胃联合脾切除术(TGS)对老年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86例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保脾组和切脾组,保脾组62例行全胃切除术(TG),切脾组24例行TGS,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及淋巴转移发生情况、术后1、3、5年生存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评价脾在老年进展期胃癌近期及远期的正性免疫作用.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术后1年内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年及5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天数切脾组比保脾组长,术后病理显示两组有第10组和第11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为0.结论脾在老年进展期胃癌近期能发挥正性免疫作用,TG较TG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大大提高了患者1年的生存率,因此对无脾脏转移及脾动脉旁淋巴结、脾门淋巴结阳性的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不主张全胃切除的同时切除脾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型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的预后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287例A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弥漫型AGC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胃切除组(n=120)和部分胃切除组(n=167),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淋巴结切除数、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TNM分期、切除范围、手术切缘、神经及脉管浸润、术后并发症均与弥漫型AGC预后相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正常体质量指数、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全胃切除、手术切缘、术后并发症是影响弥漫型AGC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弥漫型AGC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7.8%和13.6%,中位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2和18个月。相对于部分胃切除组,全胃切除组可提高弥漫型AGC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P<0.01);全胃切除组具有更广泛的淋巴结清扫范围,较低的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P<0.05或P<0.01)。结论:弥漫型AGC患者预后较差。较大的肿瘤直径、高T分期、高N分期、部分胃切除、高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与5-氟脲嘧啶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进展期胃癌标本(患者术后均经过常规的以5-FU为主的化疗)及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TP的表达情况;通过CD 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MVD。结果:胃癌细胞的T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TP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TP阴性组(P<0.01);TP阳性组中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P阴性组(P<0.05);胃癌中高、中、低分化的癌组织之间的T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中TP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胃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AM区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淋巴结扩大清扫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胃远端切除手术,并行包括第16组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28%的患者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 肿瘤直径大于5 cm、胃浆膜受侵犯、BorramnⅢ型以上、分化程度低为第16组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作为胃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的外科手术,对具有高危因素的(AM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包括清除第16组淋巴结在内的扩大淋巴结清扫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合理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76例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46例(腹腔镜组),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30例(开腹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胃瘫、吻合口漏等)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1、3年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例数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均P<0.05)。2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损伤大血管或周围脏器等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无转开腹病例。2组患者均随访10~52(26.8±9.8)个月,1、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可行而短期疗效好的手术方式,远期疗效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62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胃上部癌组(U组,26例)、胃中部癌组(M组,16例)和胃下部癌组(L组,20例),分析比较3组病人性别、年龄、预警症状、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早期诊断率、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和远处转移发生率等.结果:不同部位的胃癌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U组病人在吞咽困难预警症状、高中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M组、L组(P<0.01).结论:胃癌发生部位不同,临床及病理特征也不同,尤以胃上部癌临床病理特征较为典型.  相似文献   

10.
程剑  林彬  施启丰 《重庆医学》2011,40(31):3164-3166,3225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分化、进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4例胃癌和2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Galectin-3和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Galectin-3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93.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组织E-cadherin阳性率为68.2%,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58.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Galectin-3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1.
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对10例正常人及51例胃癌患者组织中的KAI1蛋白表达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及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KAI1蛋白表达,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KA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明显相关;KAI1蛋白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49.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KAI1蛋白低表达在胃癌的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同源盒基因C13反义RNA(lnc RNA HOXC13-AS)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在胃癌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112例,术中收集入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病灶≥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lnc RNA HOXC13-AS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nc RNA HOXC13-A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1~T2期浸润、Ⅰ~Ⅱ期TNM分期、高中分化、无脉管侵袭、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胃癌组织lncRNA HOXC13-AS表达水平均低于T3~T4期浸润、Ⅲ期TNM分期、低分化、有脉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患者(均P<0.05)。lnc RNA HOXC13-AS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明显低于lncRNA HOXC13-AS低表达组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lnc RNA HOXC13-AS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ncRNA HOXC13-A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T3~T4期浸润、Ⅲ期TNM分期、低分化、有脉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低等不良预后有关,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为胃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郝国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1069-1070
目的提高胃癌早期检出率,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收集324例胃癌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观察。结果胃癌各型病理改变、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判断胃癌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结论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比进展期胃癌高,胃周围淋巴结无癌转移者5年生存率比有癌转移者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不同TNM分期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83例开腹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病变部位、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3例,根治性切除术65例(78.3%),姑息性切除术16例(19.3%),胃空肠吻合2例(2.4%).随访5~7年.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为91.2%,5年生存率为39.6%;姑息性切除术1年生存率为28.6%,5年生存率为4.2%.结论:对进展期期胃癌应综合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脏器有无转移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波幅射SP方法检测100例胃癌中CD_(34)表达。结果:低分化胃癌组和进展期Ⅱ、Ⅲ、Ⅳ期胃癌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高分化胃癌组和I期胃癌(P<0.001);有淋巴结转移胃癌MVD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胃癌(P<0.001),提示:MVD与胃癌组织学特征和转移密切相关,MVD可能是一个预测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胡明超  袁雄  王强  吴嘉旭  俞文渊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119-122, 126
目的 探讨术前基线炎性反应标志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收集肿瘤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5年生存率。分析NLR和PLR值在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基线NLR和PLR值偏高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LR高值组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NLR低值组(P<0.05),PLR高值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PLR低值组(P<0.05)。结论 术前基线炎性反应标志物NLR和PLR高值的胃癌患者与其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并且可以用于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16和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及其30例胃正常组织中p16和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16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1.7%,低于胃正常组织中的73.3%(P<0.01);p16在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高于有高、中分化、Ⅲ~Ⅳ期患者(P<0.05和P=0.05).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8.3%,高于在胃正常组织中的0.00%(P<0.01);HER-2蛋白在高、中分化、有远处转移和Ⅲ~Ⅳ期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高于低、未分化、无远处转移和Ⅰ~Ⅱ期患者(P<0.05~P<0.01).p16和HER-2蛋白阳性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p16蛋白的失表达和HER-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转移进展有关,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 VEGF-C and VEGF -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和32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结果:胃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 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VEGF-C和VEGF-D的表达在高分化癌、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 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 性别和淋巴结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胃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慰贾副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单个淋巴结跳跃、横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单个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比较跳跃性转移与非跳跃性转移、横向转移与非横向转移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检出淋巴结总数及脉管瘤栓),并比较其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非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68.75%(55/80),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31.25%(25/80),跳跃性转移以第7 组最常见,第8组次之.跳跃性转移者与非跳跃性转移者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向转移者与非横向转移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 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单个淋巴结转移以胃周为主,但也易出现跳跃性转移及横向转移,D2根治术依然是胃癌的必要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裸鼠异位移植胃癌肝转移和腹膜转移模型。方法采用异位移植技术,将MKN-45和TMK-1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被膜和腹腔内,建立肝转移模型及腹膜转移模型。制模3周或6周分别观察异位移植转移模型的成瘤率、侵袭与转移程度、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 MKN-45和TMK-1胃癌细胞建立的异位移植模型成瘤率皆为100%(40/40)。异位移植胃癌肝转移模型中,发现区域淋巴结肿大或转移(2/20;10%),血性腹水(3/20;15%);异位移植胃癌腹膜转移模型中,发现血性腹水(4/20;20%),肺转移(5/20;25%);MKN-45和TMK-1胃癌细胞经脾肝转移制模3周组肝转移评分明显低于制模6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MKN-45和TMK-1胃癌细胞注入腹腔制模3周组腹膜转移结节数明显少于制模6周组(均为P<0.01);两组模型的不同种类胃癌细胞株之间的局部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相关性(r=0.251,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证实转移癌细胞形态特征与原发胃癌细胞相似。结论裸鼠胃癌异位移植模型为研究胃癌肝转移和腹膜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