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直肠类癌术前行内镜检查,确诊者4例;直径小于1cm的直肠类癌8例,仅1例伴淋巴结转移,选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局部切除术或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直肠不典型类癌3例,直径均大于2cm,均有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伴肝转移,选用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手术进行治疗。结论内镜检查是术前诊断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直肠类癌的大小、病理类型、浸润程度与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自1984~2004年收治的26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肿癌直径小于1cm16例,1~2cm9例,大于2cm1例,其中1例在首次手术中发现肝脏转移性肿瘤.20例仅行阑尾切除术,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肝叶部分切除术.随访的26例患者中,25例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较少而且多无症状,小于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即可,术中冰冻切片可指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直肠类癌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对14例经肠镜和超声内镜及病理诊断证实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85.7%)直肠类癌位于距肛门8cm以内的直肠。内镜治疗6例,随访3年均无复发及转移;手术治疗8例,其中局部切除5例,局部扩大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1例。结论:内镜和超声内镜对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肿瘤直径〈1.0cm、浸润深度没有超出粘膜下层,可行内镜下局部切除。若肿瘤〉1.5cm和浸及肌层,有淋巴结转移,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苏巧勇 《中外医疗》2011,30(29):20-21
目的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9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奏癌临床资料。结果35倒直径〈2cm和4例直径2cm,前者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无一例复发或转移,后者行根治性手术,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现象。结论直腑类癌应趁早诊断及治疗,早期治疗对于〈2cm类癌可采用局部切除,手术切除治疗是既简单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病理切片确诊的17例胃肠道类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7例类癌病例中,以胃和直肠较多见,除1例结肠类癌外,其余均直径大于3cm,且有76.5%浸及肌层,65%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无1例有类癌综合征。结论:病理学诊断是胃肠类癌确诊的主要方法,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6年经病理证实的10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直径<2cm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经6个月~5年随访无一例复发或转移;1例直径>2cm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3年未复发;2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灶,1例随访2.5年无复发或转移;1例直肠多发类癌行根治性手术随诊2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直肠类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不同大小的肿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何娅  吴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73-73,75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对8例直肠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 8例均为直肠典型类癌,免疫表型8例Syn、CgA均阳性,CEA均阴性,Ki-67阳性表达率小于5%或阴性。本组病例均位于距肛门8cm以内,直径均小于1cm。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保证标本切缘0.2cm为阴性,制订超声内镜随访计划,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对组织学上典型类癌,肿瘤直径小于1cm,未浸润肌层者,超声内镜下治疗长期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类癌是来源于胃肠道的胺前体摄取及脱酸(APUD)细胞系统中的肠嗜铬细胞的肿瘤。本文就临床发现并行EMR治疗的直肠类癌病例总结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经结肠镜检查患者1683例,发现直肠隆起性病变并经EUS和病理证实为直肠类癌9例。选取最大直径小于1.0c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直肠类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随访情况。结果:24例病人中,5例肿瘤直径≤0.5cm,经肠镜下电灼切除,13例直径<2cm者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另3例直径<2cm者经腹行直肠部分切除术,随访至今无复发或转移。3例肿瘤直径≥2cm者行根治术,随访5年死亡2例。5年生存率总计为87.5%。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及肠镜检查和活检。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决定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胃肠道类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胃肠道类癌患者的病历,对肿瘤直径大于和小于2cm患者的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肿瘤直径大于和小于2cm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淋巴癌的患者和无淋巴癌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类癌临床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病灶肿瘤及淋巴结性质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类癌的外科治疗和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 1975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间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进行手术的 4 8例消化道类癌病例 ,分析所有病例的肿瘤情况、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结果 :34例肿瘤直径小于 2 .0cm的病人经内镜下或经肛门电灼切除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无 1例复发 ,14例肿瘤直径大于 2 .0cm的病人有 12例行肿瘤根治术 ,其中 3例术后出现转移而死亡 ,生存期为 11~ 4 8个月。另有 2例术中发现广泛转移无法切除 ,不到半年均死亡。结论 :肿瘤的大小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直径小于 2 .0cm的肿瘤可以行电灼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 ,对于直径大于 2 .0cm的肿瘤应尽可能行根治术 ,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 胃肠道类瘤是比较罕见的疾病,它是由Merling于1838年首先介绍阑尾肿瘤时提到的。在1907年Oberndorfer首先介绍了“类癌”(carcinoid)这一名词以与腺癌相区别。由于部分类癌可分泌五羟色胺并引起阵红等症状即所谓类癌综合症,(Carcinoid syndrome),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把类癌归并于所谓胺前体摄取及脱羧细胞瘤(Apudoma)一类,属胃肠道内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8例均为典型性类癌,均位于距肛门10 cm以内.内镜下多表现为典型的黏膜下肿物,色黄、质硬或韧,活动度差.所有病例神经内分泌分化标记物染色阳性.直径≤2 cm者34例,其中30例位于黏膜内,4例侵犯黏膜下层,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愈;4例直径〉2 cm,均侵犯肌层,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2 cm者Ki-67阳性表达率〈3%或阴性.34例获随访,均存活.结论 直肠类癌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直肠类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多数病例可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愈.  相似文献   

14.
Wang HB  Wang LP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686-1689
目的 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62例直肠NE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直肠NET的临床特点.根据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将直肠NET分为3种类型,探索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直肠NET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占43例(69.4%),有10例(16.1%)无症状,9例在体检肛门指诊时发现.57例(91,9%)肿物距离肛缘8 cm以内.所有患者病灶均为单发,无类癌综合征表现.25.8%(16/62)的患者伴发结肠息肉,16.1%(10/62)的患者伴发结直肠腺癌.除10例伴发结直肠腺癌的患者外,其余52例中,肿瘤直径<1 cm者39例,以l型为主,直径>2 cm者7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直径<1 cm、1~2 cm、>2 cm各组发牛转移率分别为0、33.3%、71.4%.结论 直肠NE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单发为主,常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肛门指诊是发现直肠NET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肠镜检杏对发现第二原发肿瘤和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直肠类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34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 ,男 2 1例 ,女 13例。病史 1周~ 4年 ,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 ,血便或黏液脓血便 ,临床无明显症状者 10例。肿瘤距肛缘 12cm以上者 3例 ,8~ 12cm者 9例 ,5~ 8cm者 11例 ,3~ 5cm8例 ,3cm以下者 3例 ;肿瘤直径 :>2cm 4例 ,1~ 2cm 2 3例 ,<1cm 7例。 34例均行局部切除术或局部扩大切除术 ,31例经肛 ,3例经腹。 34例中 2 9例获得随访 (85 3% ) ,2 4例得到 5年随访 ,5年生存率 95 8% (35 /2 4 ) ,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转移 ,1例在手术后 3年死于心肌梗死。结论 对每一位直肠类癌患者均应根据其肿瘤大小、浸润范围、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根治性治疗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4例消化道类癌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类癌内镜确诊率达97.8%, 直肠类癌最多见(6 1.1%).16例最大径不超过1 cm消化道类癌行内镜下治疗,未见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1 1年 ,未见复发.结论:内镜检查为诊断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方法,对最大径<1 cm的类癌采用内镜下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85年-2005年收治的15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为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确诊.采用阑尾切除术11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肿瘤直径<1 cm 12例,1~2 cm 2例,>2 cm 1例.10例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或肌层,3例侵及浆膜,2例浸润至阑尾系膜,其中1例患者肿瘤直径>2 cm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随访15例,13例无复发及转移;2例局部复发,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阑尾类癌少见且症状不典型,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决定术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直肠类癌16例临床资料,并复习近年有关文献.结果 下腹痛11例(68.8%),大便带血和次数增多各3例(各占18.8%),全部经肠镜检查发现肿块大小平均为8.8mm,其中≤10 mm占81.3%,距肛门平均6.8 cm,其中≤8cm占87.5%,术前诊断直肠类癌仅25%,多数诊断为其他病,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类癌,14例实施直肠癌根治术,2例用肠镜行局部摘除术,无手术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为69.2%.结论 直肠类癌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常规行肛门指诊和肠镜加病理学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手术切除仍为直肠类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