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黄芪多糖(APS)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模型组),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APS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小鼠模型。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治疗组小鼠OVA雾化激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0.1mL相对分子质量为4 500、15 000和30 000的APS,正常对照组小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雾化致敏液和腹腔注射。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总数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提取分选脾脏CD4+ T细胞,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CB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打喷嚏、抓口鼻和气促等哮喘样症状,肺组织炎性浸润明显,气道黏膜水肿,平滑肌增厚,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PS组小鼠抓口鼻、气促和烦躁等哮喘样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管壁增厚等明显改善,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不同相对分子质量APS组间比较,低相对分子质量APS组小鼠哮喘症状和肺组织炎症浸润改善最明显,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及Th2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最明显(P<0.05),血清和BALF中IFN-γ水平及Th1和Treg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APS通过调节Th1/Th2及Th17/Treg细胞平衡、降低IL-4和IL-17水平、增加IFN-γ和IL-10水平发挥抗哮喘作用,且低相对分子质量APS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etransferase, ALT) 状态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helper T lymphocytes 17,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 (regulatory T lymphocyte, Treg)及其比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33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抗原抗体,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其中ALT正常的乙肝患者111例(ALT<40 U/L),ALT≥正常上限且<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108例(40 U/L≤ALT<80 U/L),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117例(ALT≥80 U/L),并且按病毒载量分为低复制组(HBV DNA<4.0 lg copies/mL),中复制组(4.0 lg copies/mL≤HBV DNA<6.0 lg copies/mL),高复制组(HBV DNA≥6.0 lg copies/mL)。采用Dunnett T3方差分析在不同ALT状态下,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对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病毒学及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变化。结果: 在ALT正常组及ALT≥正常上限且<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组中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Th17(低复制组 3.18%±0.79%、中复制组 3.78%±0.92%、高复制组4.57%±1.15%)、Treg细胞 (低复制组 5.52%±1.58%、中复制组 5.89%±1.84%、高复制组6.37%±2.35%) 及其比率Th17/Treg (低复制组0.57±0.25、中复制组 0.65±0.29、高复制组 0.73±0.36) 均明显增高(P<0.05)。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患者HBV DNA明显下降,Th17(3.89%±1.02% vs.2.06%±0.46%)、Treg细胞(6.02%±2.03% vs.5.06%±1.25%)及其比率(0.65±0.28 vs.0.41±0.14)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不同ALT状态下HBV对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不同,可以从免疫学的角度阐明HBV对机体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以ALT分组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免疫状况以及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含量变化情况,了解病毒载量、肝功能与IFN-γ、IL-2、IL-4、IL-10、IL-12等细胞因子含量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7例HBeAg阳性和肝功能ALT异常者为HBV感染现症患者为A组;22例HBeAg阳性和肝功能ALT持续正常者为无症状HBV携带者为B组;11例HBeAg阴性和肝功能ALT正常以及HBV-DNA阴性者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为C组;设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IFN-γ、IL-2、IL-4、IL-10、IL-12血清含量。结果 HBV感染者各组IL-2、IL-1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下降,IL-4、IL-10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普遍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现症患者IL-2、IL-12的活性显著高于B组无症状HBV携带组和C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P〈0.05);IL-4、IL-10含量各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含量的关系:IFN-γ、IL-2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IFN-γ下降幅度为≥107组和105~6组〉、〈10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也普遍降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IL-10含量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含量随病毒载量增高而增加。中、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状态和病毒量与免疫调节细胞因子IL-2、IL-12、IL-4、IL-10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肥胖型哮喘小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reg/Th17)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为EGCG治疗肥胖型哮喘提供依据。方法:40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正常饲料喂养)、肥胖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肥胖型哮喘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备肥胖型哮喘模型],EGCG干预组(在OVA激发前1 h给予20 mg·kg-1EGCG腹腔注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在OVA激发前1 h给予2 mg·kg-1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每组8只。采用无创肺功能仪测定各组小鼠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HE染色切片半定量方法进行小鼠气道炎症评分; 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脂联素、瘦素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 (IL-17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中Th17和Treg百分比。结果:肥胖组小鼠体质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为正常对照组小鼠平均体质量的1.67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型哮喘组小鼠Penh值和气道炎症评分均升高(P<0.05),血清中瘦素水平升高(P<0.05),BALF中IL-17A水平升高(P<0.05),IL-10水平降低(P<0.05),脾组织中Th17百分比升高(P<0.05),Treg百分比降低(P<0.05)。与肥胖型哮喘组比较,EGCG干预组小鼠Penh值和气道炎症评分均降低(P<0.05),血清中瘦素水平降低(P<0.05),BALF中IL-17A水平降低(P<0.05),BALF中IL-10水平升高(P<0.05),脾组织中Th17百分比降低(P<0.05),脾组织中Treg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在肥胖型哮喘小鼠中存在Treg/Th17免疫失衡,EGCG能够抑制肥胖型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能够改善Treg/Th17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PHA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以12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IFN-γ显著降低,而IL-4、IL-10明显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HBV DNA的升高,IFN-γ降低,而IL-4、IL-10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HBV DNA对IFN-γ有抑制作用,对IL-4、IL-10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Th细胞极化群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1/Th2 /Th3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佛波脂(PMA)、钙离子导入剂伊屋诺霉素Ionomycin、细胞内转运阻断剂莫能星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Th细胞内IL-4、IFN-γ和TGF-β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2.3%-18.6%的CD4+T细胞为Th1细胞,0.9%-9.2%为Th2细胞;0.7%-7.1%的细胞仅表达TGF-β, 为Th3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以Th0细胞居多;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其Th1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h3细胞的百分数则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加剧,其比例也明显减少(P<0.05),在无症状携带者(AsC)组,Th3细胞的百分数远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P<0.05) .Th3细胞重叠于Th2细胞之中.结论 Th1细胞类因子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Th2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联.而Th3细胞与Th2细胞协同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并可能与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状态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etransferase,ALT)状态下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 nephritis,HBV?G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HBV?GN的患者646例,化验指标包括: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idase,NAG)、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肝功能指标ALT,肾功能指标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荧光定量PCR法测量HBV载量。对646例HBV?GN病理类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不同ALT状态下HBV载量对HBV?GN肾脏功能及肾脏病分期的影响。结果:HBV?GN以弥漫性膜增生性肾病为主,约占60.7%,其次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约占26.2%,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系膜增生性病变较为少见。在ALT正常组HBV对肾脏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而在ALT异常组中HBV对肾脏功能指标有影响,特别以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组中为甚。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明显增高,而GFR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ALT正常组和ALT<2ULN组中,HBV对慢性肾脏病分期无明显影响;而在ALT≥2ULN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慢性肾脏病分期有加重倾向。结论:在不同ALT状态下,HBV对HBV?GN的影响是不同的,综合分析这一现象,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4-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益肾健脾清化方结合恩替卡韦后对血清细胞免疫功能辅助性Th1/Th2 细胞因子及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HBeAg 阳性乙型肝炎患者120 例,分为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与治疗组(采用益肾健脾清化方+恩替卡韦治疗),每组各60 例。两组分别治疗12 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清Th1/Th2 细胞因子γ 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2、IL-4、IL-13;HBeAg 阴转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及HBV DNA 阴转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12 周后,治疗组肝功能ALT、AST、TBIL、ALB 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对血清Th1 中的IFN-γ、IL-12指标上升值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Th2 中IL-4、IL-13 指标下降值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更利于血清Th1/Th2 细胞因子平衡,从而提高患者免疫水平。在HBeAg 阴转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上,治疗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健脾清化方可有效调节血清中Th1/Th2 细胞因子功能的平衡,同时能改善慢性HBeAg 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可一定程度提高HBeAg 阴转率及HBeAg 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给予乳双歧杆菌M8后免疫抑制模型大鼠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阐明乳双歧杆菌M8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中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适应性灌服益生菌乳双歧杆菌M8 6 d,第7天开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每日给予环磷酰胺(CTX),连续3 d,构建大鼠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完成后低、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给予0.01、0.10和1.00 g乳双歧杆菌M8,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服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CCK-8法检测各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或P<0.01),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IgA、IgG、IL-2、IL-6、IFN-γ和TNF-α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血清IgA、IgG、IL-2、IL-6、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灌服乳双歧杆菌M8可以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能力,乳双歧杆菌M8对免疫抑制大鼠免疫调节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软坚消瘿颗粒对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HT)大鼠Treg和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软坚消瘿颗粒对HT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采用高碘饮水联合甲状腺球蛋白皮下注射方法建立HT大鼠模型,再结合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等复合方法制备肝郁脾虚模型。造模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8周。去除实验期间死亡大鼠和不合格标本,每组留取10只检测结果,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和甲状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和IL-23水平;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Foxp3和RORγ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升高(P<0.05);血清FT3、FT4和TRH水平降低(P<0.05),TSH水平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RORγ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血清IL-10水平降低(P<0.05),IL-17和IL-23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降低(P<0.05);大鼠血清FT3、FT4和TRH水平升高(P<0.05),TSH水平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RORγ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IL-17和IL-23水平降低(P<0.05)。与雷公藤组比较,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降低(P<0.05);血清FT3、FT4和TRH水平升高(P<0.05),TSH水平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RORγ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IL-17和IL-23水平降低(P<0.05)。正常组大鼠甲状腺滤泡形态规则,结构完整,无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甲状腺滤泡腔扩大,滤泡结构大量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雷公藤组甲状腺滤泡腔扩大,部分滤泡结构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程度轻于模型组;软坚消瘿组甲状腺病理形态学改变与雷公藤组类似,滤泡腔内及周围亦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软坚消瘿颗粒可以通过调节Treg和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蛋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肝郁脾虚型HT大鼠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1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7例,重型乙型肝炎组8例,急性乙型肝炎组5例)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夹心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IL-2、IL-4及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型乙型肝炎患者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P<0.05),IFN-γ水平升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IL-4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Th1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疾病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HBV感染慢性化可能与Th2细胞因子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及YMDD变异对临床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始于1996年。429例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病人进行本研究。病人以3:1的比例随机接受拉米夫定(100毫克/日,n=322)或安慰剂(n=107)治疗12周。随后所有病人接受拉米夫定开放治疗,每4周随访一次,共104周。结果:治疗一年后72.7%病人(285/392)持续HBV DNA阴转。除外YMDD变异病人,病毒DNA在第二年持续受到抑制。YMDD变异病人血清HBV DNA的平均水平上升至86Meq/ml(bDNA分析),但远低于年持续受到抑制。拉米夫定治疗可促进HbeAg消失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二均与治疗前ALT水平和治疗时间有关。第二年HbeAg消失率在治疗前ALT水平高于正常一倍的病人中26.8%,在治疗前ALT水平高于正常二倍、五倍的病人中分别为35.6%和55.6%。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7.4%、22.2%,33.3%。二年后,50.3%治疗前ALT异常的病人ALT保持正常。83%治疗前ALT正常的病人仍保持正常。YMDD变异发生率为49.7%。其血清HBV DNA中位数水平轻度升高至86Meq/ml,其中15%病人ALT高于治疗前水平。4例病人临床症状出现反复停药后恢复。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为轻、中度,仅二例病人报告出现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致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老年CHB患者93例,随机分为TDF组48例和ETV组45例,分别服用TDF (300mg/次,每天1次)和ETV (0.5mg/次,每天1次),连续观察48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36和48周时患者血清中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检验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4和12周时TDF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和ALT水平明显低于ETV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12周时开始2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升高,治疗4和12周时TDF组患者ALT复常率明显高于ETV组(P<0.05)。治疗4周时2组患者均出现完全病毒学应答,HBV-DNA阴转率逐渐升高,治疗4、12和24周时,TDF组患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ETV组(P<0.05)。TDF组患者于12周开始出现HBeAg阴转,早于ETV组;ETV组患者于24周出现HBeAg阴转,2组患者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F和ETV均可用于治疗老年CHB,TDF抗病毒作用起效早,肝功能恢复快,炎症反应轻,是临床治疗的理想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不同路径及其在HBV感染慢性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9例慢性HBV携带者(ASC组),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24例肝硬化(LC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N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凋亡相关基因(FAS、CASP8、CYCS、CASP9、CASP3)进行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的凋亡相关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 CHB组和ASC组PBMC中凋亡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较NC组和LC组明显升高(P<0.05),CHB组和AS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高于NC组(P<0.05); CHB组和ASC组血浆中凋亡相关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较NC组和LC组明显升高(P<0.008 3),CHB组和AS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LC组表达量较NC组升高(P<0.008 3)。 结论 HBV感染可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内源性路径和外源性路径均参与其中,PBMC的凋亡在HBV感染慢性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 (Th)内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情况 ,以测定Th1/Th2 /Th3细胞的百分数 ,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佛波脂 (PMA)、钙离子导入剂伊屋诺霉素Ionomycin、细胞内转运阻断剂莫能星Monensin的刺激下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 (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Th细胞内IL 4、IFN γ和TGF β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 ,2 3% - 18 6 %的CD4 + T细胞为Th1细胞 ,0 9% - 9 2 %为Th2细胞 ;0 7% - 7 1%的细胞仅表达TGF β ,为Th3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 + T细胞中 ,以Th0细胞居多 ;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 ,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 ,其Th1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 ;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 (P >0 0 5 ) ,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Th3细胞的百分数则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加剧 ,其比例也明显减少 (P <0 0 5 ) ,在无症状携带者(AsC)组 ,Th3细胞的百分数远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 (P <0 0 5 )。Th3细胞重叠于Th2细胞之中。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EPGN)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沉积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变化。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EPGN伴HBV抗原沉积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单纯肾小球肾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肝功能、肾功能及Ig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PGN伴HBV抗原沉积患者Ig含量与细胞因子、肝功能、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EPGN伴HBV抗原沉积患者IgM、IgA、IgG与GFR均存在负相关关系,与IL-12、IL-10、IL-6、TBil、AST、ALT、Scr、BUN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EPGN伴HBV抗原沉积患者血清Ig含量较高,且与细胞因子、肝肾功能均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hlfrh2类细胞因子、肝功能及HBVDNA复制的影响机制。方法1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IFN-γ、IL-4、IFN-γ/IL-4及肝功能、HBVDNA复制、应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IFN-γ、IFN-γ/IL-4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T、TBi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12周、16周、24周、36周、48周时,观察组HBVDNA≤105拷贝,mL、HBVDNA〈104拷贝/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16周以后,观察组HBVDNA〈103拷贝/mL多于对照组。治疗12周、16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完全应答,但观察组部分应答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36周、48周时,观察组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确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促进A¨复常,且还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复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 将血清样本分为3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HBV) 30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235例和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体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 (1) HBV组和AIH组ANA检出率分别为9.1%、80.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IH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V组(P<0.05).(2)HBV组ANA滴度1:100、1:320、1:1 000阳性率分别为6.2%、2.6%、0.3%,以低滴度(1:100)为主,AIH组1:100、1:320、1:1 0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22.98%、41.28%、14.47%,以高滴度(≥1:320)为主.(3)HBV组AMA、ASMA、抗LKM-1及抗SLA/L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0.3%、0.9%、0.3%和0%,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6%、25.1%、23%和2.55%,明显高于HBV组.(4)AIH组荧光模型以核均质型和核仁型为主;HBV患者以颗粒型为主.(5)采用1999年诊断积分系统评估,28例自身抗体阳性乙肝患者中有1例评分超过16分,达到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标准(≥16分).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不构成自身免疫性肝炎,高滴度的自身抗体要结合临床资料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