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和膀胱尿道后角对诊断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超声分别测量6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40例正常女性的膀胱颈移动距离和膀胱尿道后角,比较2组受试对象的测量结果。结果: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组的膀胱颈移动度为(15.2±3.8)mm,正常对照组膀胱颈移动度为(8.8±2.4)mm;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组的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为132°±18°,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为158°±22°;正常对照组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为112°±16°,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为116°±19°,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过长及膀胱尿道后角明显增大,可作为临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者下尿路三维模型,探讨SUI的解剖学发病机制及手术机制。方法 对20例SUI患者重建下尿路三维模型,观察其形态并测量膀胱颈尿道后角、尿道倾斜度、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的水平距离和膀胱容量。结果 下尿路三维模型能够全面显示膀胱形态及尿道走向、下尿路与骨盆的解剖位置关系。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obturate, TVT-O)手术前后,膀胱颈尿道后角(poster urethrovesical angle, PU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尿道倾斜度、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的水平距离、膀胱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尿路三维模型的建立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并分析SUI患者下尿路形态及解剖位置改变,有助于评价手术疗效、寻找手术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婴幼儿髋关节及其周围解剖结构骨形态特征进行重建与二维超声图像拟合以及图像的匹配,从而实现对婴幼儿髋关节发育状况的正确评价。方法选取婴幼儿新鲜尸体标本20具(其中男10具,女10具),行64排螺旋CT骨盆扫描,将测量数据应用Amira 5.4.5软件建立髋关节三维图像,观察其骨形态特征及彼此的空间形态位置关系并进行二维超声平面的确定及超声图像的测量。结果二维超声髋关节冠状切面标准图像α、β角测量结果分别为(59.5±0.8)°、(56.2±0.5)°,三维虚拟现实图像α、β角测量结果分别为(61.5±0.4)°、(53.3±0.4)°,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髋关节骨形态结构并进行二维超声平面的确定及超声图像的测量,验证了二维超声法可以准确地评价婴幼儿髋关节发育状况,二维超声法可以作为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在女性尿失禁(UI)及膀胱脱垂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UI及膀胱脱垂女性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体检盆底功能正常的60例女性纳入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经会阴盆底二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与肛提肌厚度,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分析对照组、UI及膀胱脱垂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静息、张力、缩肛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均大,肛提肌厚度小(P<0.05);与会阴盆底二维超声对比,实时三维超声对UI及膀胱脱垂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更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UI及膀胱脱垂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正常女性: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距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为12.6 mm,膀胱尿道后角为134.25°,尿道倾斜角为28.15°。UI超声图像特征:Valsalva动作之后,膀胱颈距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为-15.1 mm,膀胱尿道后角为16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图像数据集三维重建在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层厚为1mm的正常胸部CT图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3D-DOCTOR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的模型应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 通过3D-DOCTOR进行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再现胸部的三维结构并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学生普遍反应提高了学习兴趣及效率.结论 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能够简单方便地显示人体的三维结构,应用于影像解剖教学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基于双源CT的心脏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提供任意切面的CT图像对照。方法:运用hmira5,2.1软件在双源CT心脏造影数据集上建立心脏三维可视化模型,模拟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各个切面进行虚拟切割,并将CT模拟切面与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进行对照。结果:基于双源CT数据集上建立的心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在Amira软件上模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从食道后方出发,行0°-180°虚拟切割,所得到的图像蕴含解剖信息量丰富,尤其在细小血管如冠状动脉显示方面能够与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互补,与TEE形成良好的对照。结论:双源CT心脏模型能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各切面提供精细对照,为进一步超声和CT图像融合显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组织结构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均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对入组患者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2组静息状态和压力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膀胱颈旋转角度、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结果顺产组静息状态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为(98°±11°),压力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角度(145°±21°),膀胱颈旋转角度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分别为(47°±11°)和(23±6)cm,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组织结构的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Mimics10.01、UGNX11.0软件建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动脉血管网并测量相关数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的20例CSP患者,利用CT薄层扫描及CT血管成像技术采集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相关软件重建患者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并测量腹主动脉分叉角度、髂总动脉长度、髂内动脉长度、子宫动脉开口角度,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测量的20例CSP患者其腹主动脉分叉角度为45.29°±10.22°,左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64.97°±24.52°,右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58.07°±27.84°;左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4.47±15.68)mm,右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3.89±15.78)mm,左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6.18±13.98)mm,右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7.45±13.95)mm。结论: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适当软件可以重建CSP数字化三维模型,并精确测量相关数据,为该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尤其是血管性介入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及相关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三维重建女性盆腔内器官和盆壁的复杂几何结构,为临床对女性盆腔内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一系列层厚为0.8 mm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运用三维图像重建软件MIMICS进行图像重建,建立其三维几何结构.结果:获得了闭孔内肌、肛提肌、膀胱、尿道、阴道、直肠等的独立三维几何结构,从解剖结构上完全还原其相对位置.结论:所获得的三维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其解剖构型和几何外形,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女性盆腔内器官的病变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对教学亦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鼻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鼻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鼻部主要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鼻部众多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结论: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鼻部三维交互可视化及数字模型可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盆底MRI观察浮针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前后的不同指标的变化,为浮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0年4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进行凯格尔运动,实验组进行浮针治疗和凯格尔运动。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均行盆底超声及盆底MRI检查,比较2组治疗前后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后角(Av)、尿道倾斜角(θv)、尿道旋转角(θ)、肛提肌裂孔面积(Sv)和尿道内口开放情况、肛提肌、尿道括约肌的连续性及厚度、尿道周围韧带、尿道旁韧带、耻骨尿道韧带和尿道下韧带形态及肌肉的T2WI信号值的差异。  结果  治疗前,2组所有超声和MR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比较,BND[对照组(24.71±4.84)mm, 实验组(30.01±6.40)mm]、Av、θv、θ、Sv、耻骨直肠肌厚度[对照组(3.19±0.14)mm, 实验组(3.32±0.10)mm]、耻骨直肠肌T2WI信号值、尿道括约肌T2WI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2组尿道内口漏斗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2例(44.0%), 实验组6例(13.3%),P<0.05]。  结论  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浮针治疗后,部分膀胱、尿道及盆底肌的参数和功能发生了改变。盆底超声联合MRI检查能辅助评估浮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与正常对照患者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和用力状态下盆底功能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压力尿失禁患者30例为尿失禁组,同期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不同状态下进行盆底容积扫描及多断面成像,比较两组尿道长度、尿道角、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距离、盆膈裂空孔大小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良好配合,顺利完成检查,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下两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及水平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状态下尿失禁组与对照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尿道近端长度、尿道角、尿道膝部到X轴距离、内脏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尿失禁组与对照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尿道膝部到X轴距离、内脏肌厚度、盆膈裂孔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内膀胱颈和尿道支持结构的异常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主要机制,经会阴三维超声可良好评价不同状态下上述支持结构的改变,可用于治疗术前治疗方案的评估和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超声影像特征,为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理 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于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妇女 98 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妇女98 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息状态下以及Valsalva 状态 下的二维、三维的图像,将图像收集后采用多普勒超声原装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静息状态下尿道倾 斜度、膀胱尿道后角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Valsalva 状态下膀胱位置、膀胱颈位置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尿道倾斜度、膀胱尿道后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 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尿道口漏斗形成 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盆底超声影像技术可以有效鉴别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形态的改变。压力性尿 失禁的发生与尿道、膀胱颈及肛提肌等支持结构的缺陷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雄犬功能尿道长度变化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功能尿道长度变化对尿道尿控的影响,探索预防前列腺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新方法及其尿动力学依据.方法 16只雄犬分成功能尿缩短组(A组)和膀胱肌管替代功能尿道组(B组),进行静态尿道压力图检查.结果 A组在功能尿道逐步缩短时,尿动力指标逐渐下降,B组在用膀胱前壁肌管代替后尿道后,尿动力指标相应上升.两组在切除前列腺及远端2 cm尿道后与术前尿动力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功能尿道的长度与尿道控尿能力成正比,膀胱前壁带蒂肌管功能尿道重建术是预防前列腺根治术后尿失禁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48例外伤性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的病人采用会师术治疗39例,尿道吻合术7例,膀胱造瘘术2例。结果尿道会师术成功35例,尿道吻合术成功5例,ED发生率分别是28.1%(11/39例)和28.5%(2/7例)。结论笔者认为,外伤性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可以早期行尿道会师术,术中尽量减少耻骨后区操作,降低医源性ED(Erectile Disfunctio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手术前评估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SUI患者32例(SUI组),同时选取3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对照组及SUI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在不同状态下(静息、Valsalva动作)膀胱颈位置、尿道、盆膈裂孔、耻骨内脏肌形态等参数,同时比较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手术(TVT-O)手术前后患者膀胱颈、尿道等解剖结构的变化,以及术后吊带在不同状态下的移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UI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显著性增大,尿道长度显著性缩短,尿道漏斗形成率也显著增高(P<0.05);SUI组手术前后比较,TVT-O术后患者尿道长度在静息及Valsalva动作下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5),并接近对照组(P>0.05);TVT-O手术后患者尿道旋转角接尿道口漏斗形成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但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可用于女性SUI患者的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估及TVT-O吊带位置形态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17.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但本质上主要围绕两个主题进行:一是延长尿道,缩小尿道腔径,增加尿道壁张力;二是提高膀胱颈位置,恢复膀胱尿道后角,恢复增加腹压时压力向尿道侧的传递,从而增加尿道闭锁压及机能尿道长度,以达控制尿失禁的目的。现就有关这方面的手术方法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30例对照组和30例压力性尿失禁组进行金属珠链膀胱造影和膀胱测压,其中对20例对照组和20例压力性尿失禁组同时进行尿道测压表明:1.膀胱尿道后角为180度和尿道倾角>45度可以作为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依据。2.对照组和压力性尿失禁组初感尿意最大膀胱容量,压力相同。3.压力性尿失禁组比对照组的最大尿道压低,最大尿道关闭压低,功能尿道长度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以及对采用盆底肌肉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4—12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初产妇1 000例,筛选出SUI患者273例,统计盆底超声诊断效能,并制定盆底肌肉训练方案,6个月后复查时按是否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将所有SU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盆底超声对2组患者的盆底及膀胱周围结构数据进行观察统计,并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 盆底超声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静息状态下,治疗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小于对照组,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高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治疗组患者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和膀胱下降位置均小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盆底超声对SUI症状诊断效能较高,并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根据患者SUI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为SU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