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型Innovance D-dimer在Sysmex CS2000(CS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性能及其cutoff值的适用性。方法分别使用STA Liatest和Innovance D-D两种试剂在配套机型上检测100例患者的血浆D-D,分析两者的偏差和相关性,并根据排除静脉血栓的cutoff值判断两者符合率。结果在检测范围内两方法具有统计学相关(r=0.9516,P〈0.05),不稀释标本(〈4 mg/L)检测的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r=0.9304,P〈0.05)。以0.5 mg/L作为cutoff值,两种方法阴性、阳性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2.3%、98.6%和97%。结论Innovance D-D与现行主流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量值可比性和诊断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脑血栓患者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早期脑血栓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60例脑血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分别检测两组标本在不同时间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D-D含量;然后比较两组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在24h内,早期脑血栓组的PV、Fbg结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D-D检测结果的差异不大;至第5d,脑血栓组Fbg水平与24h内的检测结果相比无明显变化,而血浆黏度仍然持续上升,D-D水平也开始上升;第8d后,PV、Fbg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监测早期脑血栓患者的PV、Fbg和D-D水平,对指导临床医生早期进行抗血栓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试验制备D-二聚体(简称D-D)阳性标本用于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法取13例D-D阴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在参考值范围内的新鲜血浆混合,取A、B、C3组实验所需血浆,加入组织凝血活酶试剂生成交联型纤维蛋白。以尿激酶、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激活物为激活剂,可激活PLG生成纤溶酶(PL),后者使交联型纤维蛋白降解生成D-D及其他产物。于30min、1h、2h、4h、8h分别用胶乳(包被D-D单抗)凝集法检测(定性试验、稀释试验)降解产物。结果尿激酶激活试验,30min即可生成较多D-D,4~8hD-D生成增多;血浆中PLG激活物激活试验,30min~8h,D-D定性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体外用尿激酶激活试验可获得D-D阳性标本用于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冻干定值血浆进行校正以减少检测体系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换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差异。方法将STA-R、ACL AdvanCe和CA7000等3种全自动凝血仪分别与非配套试剂组合应用,测定不同INR水平的标本的fyr和INR,利用PT-muhi@calibrator特殊定值血浆建立体系特异的PT-INR校正曲线,重新计算这两个参数,与配套试剂的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仪器使用同一试剂测定结果虽然相关性良好,但是彼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系校准不仅在全部使用配套试剂时可以减小检测体系间的差异,使用替代试剂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小与原体系的差异。结论体系校准的方法有助于减少检测体系之间由于仪器或试剂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提高凝血活性检验的标准化程度,更好地保证相关参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及D-二聚体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肿瘤病人不同阶段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4例急性白血病和43例恶性实体肿瘤病人不同阶段血浆TM、D-D含量的变化,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血浆TM、D-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39~5.708,P<0.05)。完全缓解后,血浆TM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D-D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035,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t=5.681,P<0.001)。恶性实体肿瘤病人术前血浆TM、D-D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23~2.051,P<0.05);术前转移组二者含量明显高于未转移组(t=2.788、6.168,P<0.01);术后7 d血浆D-D值进一步升高,明显高于术前(t′=2.026,P<0.05),TM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肿瘤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血浆TM、D-D含量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酶(A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S2000 i全自动血凝仪对130例PHC患者及11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Fbg和AT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Fb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D、Fbg与AT联合检测可以客观地评价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凝血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浓度D-二聚体(D-D)血浆稀释8倍时的错误结果,探讨高浓度D-D血浆检测时的最适稀释倍数。方法:将D-D标准血浆稀释成连续的6个稀释度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再将D-D标准血浆和高浓度血浆分别在机内和机外稀释2倍、4倍、8倍,再在定标后的血凝仪上进行检测,D-D报告结果机内模式仪器自动乘以稀释倍数,机外需人工乘以稀释倍数换算,最后比较机内和机外2种稀释模式的结果差异以及各稀释倍数与原液的结果差异。结果:D-D标准曲线呈一"S"型曲线。机内8倍稀释与机外2倍稀释后的D-D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倍稀释与原液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稀释模式下相同稀释度之间的结果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D-D血浆稀释倍数愈大,结果差异愈明显,选择能够检出的最小稀释倍数是高浓度D-D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以及在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血浆(D-D)水平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2)对恢复期病人进行血浆(D-D)水平的检测,根据恢复期血浆(D-D)水平比急性期下降或升高将病人分为两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较急性期下降者与恢复期病人血浆较急性期升高者的预后进行比较,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病人(D-D)水平的检测可做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国产荧光PCR试剂检测可疑出入境人群痰液中结核杆菌.方法 用国产TB PCR试剂对214例标本进行检测,把培养出的54株菌落用GEN-PROBE AP试剂检测.结果 国产TB PCR试剂对菌阳肺结核检出率为89.4%,国产TB PCR与AP试剂检测菌阳TB阳性符合率为91.3%.结论 作者认为国产TB荧光PCR试剂可应用于口岸快速开放性肺结核排除和菌群鉴定.  相似文献   

10.
不同血凝检测系统aPTT、TT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不同血凝检测系统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校正合格的ACL-Advance血凝分析仪为参考仪器,利用参考仪器测定aPTT、TT结果分别为35.00 s、12.50 s的新鲜血浆为定标质控血浆,分别对Sysmex CA-50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并比较两台仪器测定aPTT、TY低、中、高值患者标本的结果。结果经校正后,两台仪器检测aPTT TT低、中、高值患者标本的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相关性良好(r≥30.98)。结论使用统一试剂与参考仪器定值的新鲜定标质控血浆,校正其它血凝分析仪测定aPTT、TT的结果,可以明显提高不同血凝检测系统间aPTT、TT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