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找出与手术相关因素,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取成人颞骨22侧(左右各11侧),用耳科钻磨开乳突腔,去上鼓室盾板、断"桥",磨低骨性外耳道后壁,充分暴露相关结构,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起始部前缘至圆窗龛前缘的距离、面神经管最高点与后鼓室底壁之间的距离(后鼓室的深度)、锥隆起的高度(即锥隆起基底到锥隆起顶端的距离)、镫骨头至圆窗龛前缘的距离.结果 面神经管前缘至圆窗龛前缘的距离为 (5.89±0.92)mm(.75~7.85 mm);后鼓室的深度为(7.02±0.92)mm(.85~8.79 mm);锥隆起的高度为 (1.90±0.50)mm (0.85~2.73 mm);镫骨头至圆窗龛前缘距离为 (3.00±0.38)mm(2.32~3.71 mm).结论 砧骨短脚是手术的重要标志;锥隆起解剖位置恒定;后鼓室的深浅对该进路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难易程度有重要影响;前庭窗与圆窗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因此镫骨头(砧镫关节)可作为参照标志来确定鼓阶钻孔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面神经隐窝径路的局部显微解剖结构.并探讨其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60侧)国人尸体头颅进行面神经隐窝的显微解剖测量;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对10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结果面神经锥段到鼓索隆起距离为(5.29±0.42)mm;在圆窗、卵圆窗平面,面神经乳突段到鼓索神经的距离分别为(2.954±0.23)mm和(3.84±0.25)mm;锥隆起到圆窗龛和卵圆窗的距离分别为(3.71±0.15)mm和(1.234±0.10)mm;圆窗龛到面神经乳突段距离为(3.824±0.31)mm;卵圆窗到圆窗龛距离为(1.91±0.16)mm。10例耳聋患者均经面神经隐窝径路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圆窗龛、卵圆窗、锥隆起、面神经、鼓索神经、水平半规管等是经面神经隐窝径路的重要僻剖标志.掌握此局部显微解剖结构将有助于经面神经隐窝径路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后鼓室有关解剖结构,及对后鼓室入路手术的径路进行观察、测量,为中耳相关手术入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取成人30个干性颅骨的60侧颞骨,用耳科钻完成乳突腔气房“轮廓化”,充分暴露后鼓室的各相关结构,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对有关结构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颞骨标本解剖观察结果,锥隆起至鼓索隆起的距离(3.22±0.41)mm、锥隆起至面神经管直线距离(3.59±0.48)mm、鼓索后小管的长度(9.44±1.65)mm;面神经管锥曲至鼓索隆起间的距离(3.34±0.42)mm、面神经锥曲至水平半规管距离(1.54±0.25)mm、面神经锥曲至后半规管距离(2.15±0.29)mm。面神经垂直段从外向内观察大部分呈后凸弧形下行,但有2例(3.33%)呈直线型垂直下行。面神经镫骨肌支全部从面神经管前壁穿出,鼓索神经自面神经管外发起9例(15%),自面神经管下1/3处分出49例(81.67%),自1/3处分出2例(3.33%)。结论经后鼓室进路手术开放面神经隐窝时,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和至锥隆起的距离可作为开放面神经隐窝的宽度,面神经管与锥隆起可作为手术中互为寻找的依据。术中处理面神经隐窝病变时勿随意磨低锥隆起及鼓索隆起,以免损伤面神经镫骨肌支及鼓索神经。  相似文献   

4.
张帆  何波  阮标  汤勇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5,36(2):62-64,70
目的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面神经隐窝的发育情况.方法对217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别术前CT测量,术中实际测量面神经隐窝宽度.结果 CT测量面神经隐窝宽度在圆窗龛水平为(3.90±0.17)mm,手术中实际测量值为(3.87±0.16)mm.CT测量值与术中测量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各年龄阶段面神经隐窝宽度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CT可以对面神经隐窝宽度进行准确评估,有利于术中面神经隐窝开放及减少面神经垂直段损伤.各年龄阶段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面神经隐窝宽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面神经隐窝于出生后已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听骨链重建术提供听小骨及相关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完整鼓室标本15例(30侧)凿除乳突和外耳道前、后、下壁,保留上壁,在手术放大镜下测量鼓脐在鼓膜上的位置、锤骨柄至镫骨头距离、锤骨柄直径等。结果:①锤-镫距离最短为(2.38±0.19)cm(2.00~2.70 cm),测量点为锤骨柄末端1/3处外缘和镫骨头;②锤骨柄末段1/3横断面形状接近三角形,弯曲处前、后方向直径为(0.79±0.12)mm,内、外方向直径为(0.58±0.10)mm;锤骨柄与颞线的成角为(83.24±8.33)°(66~98°);③赝复物长轴与镫骨垂直方向成角平均为(27.60±1.75)°(24.6~30.2°);④锤-镫距离与鼓室横径、鼓脐在鼓膜上的位置、锤骨柄直径、锤骨柄的方位的可能相关因素之间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锤骨柄与镫骨头之间的最短距离及锤骨柄的直径对赝复物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②赝复物长轴与镫骨垂直方向成角小于30°,作用于底板传至内耳的力约为原来的0.89倍;横向作用于镫骨的力约为原来的0.46倍。  相似文献   

6.
王正敏  徐俊荣 《上海医学》1989,12(5):272-275
应用脉冲式电子耳蜗植入术治疗耳聋18例,取得良好疗效。该仪器的基本构成如下:1.录声微型话筒。2.脉冲模拟式(脉冲式)语言编辑器按脉冲模拟形式分析信息。3.透皮发射线圈。4.植入耳后颅骨的接收线圈。5.植入耳蜗鼓阶内的电极。选择对象为术前戴强放助听器不能识别语言;耳蜗电图表明耳蜗已失功能并无严重骨化。采用后鼓室开放术,精磨面神经管,在面神经隐窝圆窗龛前0.1~0.2mm开小窗达到鼓阶。术后详尽的听力学试验表明平均听阈为55dB(SPL),不适阈高达100~120dB(SPL)。环境声识别开放式为10~40%,限定式为40~80%。本组手术未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植入恢复聋人听觉是近20年来耳科学中一种新技术。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推广应用,植入材料的耐受性问题受到关注。一、电极植入对耳蜗及听神经的影响 1.理化创伤作用(1—10) 动物实验和人颞骨的组织学研究证明,电极植入是可行的,能获得有效的电听觉及电声效应。但有轻度的局部组织反应,其物理创伤作用与电极部位、电极类型及电极植入的方式与深度密切相关。蜗外电极埋植,包括圆窗龛植电极及蜗内阶外电极,一般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乳突岩骨乙状窦前手术入路(TPA)提供显微解剖及临床研究。方法: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汉族成人尸体头颅湿标本15具共30侧,模拟TPA操作步骤进行显微解剖研究。选择临床上适当病例应用TPA显微切除斜坡区占位性病变5例。结果:头颅解剖上以外耳道后上棘为基点,测量其至横-乙状窦转角前缘的距离为(13.78±2.72)mm,至后半规管最后部的距离为(17.82±1.22)mm,至三叉神经压迹距离为(47.33±3.11)mm,至弓状隆起距离为(12.18±1.14)mm,至内耳门后缘的距离为(31.10±1.28)mm,至岩尖的距离为(49.11±2.41)mm;以横-乙状窦转角前缘为基点,测量其至后半规管最后部距离为(14.73±2.74)mm,至三叉神经压迹距离为(59.14±2.01)mm,至弓状隆起距离为(8.25±2.67)mm,至内耳门后缘距离为(36.48±2.73)mm,至岩尖的距离为(60.03±3.66)mm;小脑被牵离岩骨面的最大距离为(13.88±1.04)mm。临床共切除斜坡占位性病变5例,其中1例患者术前有面瘫,术后面瘫加重,另4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结论:利用颞骨岩部体表标记与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地指导手术操作;TPA是处理岩斜区病变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颞底经天幕经岩手术入路相关的颞骨外表面、岩斜区及岩骨内部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方法:观察干性成人漂白颅骨标本10例(20侧)颞骨外表面、岩斜区、岩骨内部中入路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并测量各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外耳孔前缘与颧弓根处距离为13.80±1.33mm,上缘与上方骨性隆起的距离为6.18±1.20mm,后缘与顶乳缝前角距离为26.18±3.90mm。破裂孔外缘至三叉神经岩尖压迹中心距离为6.62±1.66mm。面神经管裂孔与岩骨嵴距离为11.79±1.00mm。内听道上壁口至底距离8.28±1.64mm。耳蜗底圈至岩骨嵴距离为8.00±1.07mm,颈动脉管上缘至岩骨嵴距离为10.47±1.34mm。后半规管上肢中点至岩骨嵴距离为4.30±0.60mm。结论:乳突上嵴隆起部可定位横窦乙状窦转角;面神经管裂口作为岩骨前表面硬膜剥除的前界;以内听道为中心可将岩骨分为内侧部、中间部、外侧部,各部分均有各自磨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耳蜗植入进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乳突切开后鼓室进路并与无乳突切开外耳道进路比较.方法:经乳突切开后鼓室进路人工耳蜗植入24例,术前常规行颞骨高分辨率CT、MRI检查,均为中耳及内耳结构正常,乳突气化良好病例.结果:人工耳蜗植入24例全部成功.1例病人术中鼓索神经切断.没有出现面神经麻痹、外耳道或鼓膜穿孔.结论:经乳突切开后鼓室进路人工耳蜗植入方便安全,疗效稳定,并发症少,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做MSCT横断面检查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扫描参数为:120kV,100mAs,0.75mm准直器宽度,螺距为1,重建层厚1mm,高分辨骨算法重建。对感兴趣耳以0.1mm重建间距、FOV=50mm进行重叠放大重建,将图像传至工作站以VRT对感兴趣耳进行三维重建。结果MSCT横断面图像显示,电极在耳蜗内呈断续点状高密度影,并见少许金属伪影。VRT图像显示,电极在耳蜗内呈螺旋状走行,与耳蜗走行一致。21例植入Combi40 标准型电极患者VRT可清晰分辨每个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2例植入Combi40 压缩电极的患者VRT图像上只能分辨插入耳蜗前段的4~5个电极,其他插入电极相互之间难以区分。VRT显示电极数目的准确率约为87%(20/23)。结论MSCT结合VRT重建可清晰、直观、准确地显示电极在耳蜗内的形态和位置,并能准确显示大部分病例植入电极数目,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观察植入电极直观而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Wu RG  Tang BH  Li LC  He YQ  Huang DC  Huang H  Wang Z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51-1555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研究中耳乳突手术相关面神经管解剖.方法 选取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发现373侧耳没有颞骨骨质异常187例成人,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成像,在重组MPR图像上测量面神经管乳突段、后膝及鼓室段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结果 面神经管乳突段至颈静脉窝、乳突外侧缘、外耳道后壁、后颅窝硬膜板、乙状窦、鼓岬及蜗窗的距离分别为5.43、15.99、4.42、9.01、9.44、6.02和6.51 mm,面神经管后膝至锥隆起、后半规管的距离分别为2.64和3.12 mm,面神经管鼓室段至前庭窗、锤骨头、砧骨短突和外半规管的距离分别为1.19、2.27、3.09和0.90 mm.结论 利用多层螺旋CT MPR技术可以准确研究面神经管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中耳乳突手术中避免损伤面神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 resolution CT (HRCT) for atresia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EAM) and isolated middle ear malformation. CT scan of the temporal bone was done in 33 patients with such disorders and 5 patients with otosclerosis etc. were studied in the same way for comparison. Coronal HRCT clearly showed conditions of the atresia plate and malformation of the malleus, incus, abnormal course of facial canal and changes in the vestibular window. The axial HRCT is useful to demonstrate the articulations in between the malleus, incus, stapes and the cochlear window. All the HRCT findings were confirmed during operation. Axial and coronal HRCT for external and middle ear deformation is highly valuable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surgic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耳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耳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耳硬化症的患者20例,且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0.625.mm,进床速度为5.625mm/s。双侧分别小视野骨算法重建,重建视野为9.6cm,重建层厚为0.625mm,重建间隔为0.2mm。结果 20例共38例耳显示异常,耳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可分为窗型、耳蜗型及混合型。窗型28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及镫骨底板增厚前庭窗扩大或缩小,前庭窗及蜗窗同时受累7耳。耳蜗型5耳,仅累及耳蜗周围骨迷路骨质,表现为耳蜗迷路边缘不整,呈片状密度减低或双环征改变。混合型5例,同时累及耳蜗、前庭、蜗窗及内耳迷路其他部分。结论多层螺旋CT对耳硬化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耳蜗植入中平片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观察电子耳蜗植入后的形态,位置和深度,选择一种合适的影像技术。方法:将多通道模拟人工耳蜗电极,由耳科医生植入8个尸头的15个耳蜗内,分别拍摄经眶前后位,侧位,耳蜗位X线片,并做颞骨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6位病人植入相同规格的人工耳蜗电极,并拍摄耳蜗位X线片。结果:所有正侧位X线片均能显示耳蜗内植入的电极,但不能显示其在耳蜗内的确切位置,HRCT图像只能显示部分电极,却无法区别单个电极的形态,耳蜗位X线片不仅可见螺旋形排列的电极走向,而且能辨证前庭和后半规管的形态,并可以此为标记划出参考线,以帮助计算耳蜗内电极的深度。4例标本5例病人有效电极全部进入耳蜗内,其余植 电极数在120-20之间,将由耳蜗位X线片算得与手术中数得电极数进行比较,平均符合率达97.46%,6例完全一致,准确率28.57%(6/21例),结论:耳蜗位X线片可充分满足耳蜗植入术后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颞骨内面神经不同分段的长度及成角的实际测量值与利用高分辨率CT所得测量值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高分辨率CT测量是通过对标本进行常规高分辨率CT扫描后将扫描结果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的测量。实际测量是通过对标本颞骨内面神经各段进行具体解剖测量。结果颞骨薄层高分辨率CT测量结果:面神经的内听道段长度为11.7mm±1.2mm;迷路段长度为3.8mm±0.5mm;鼓室段长度为11.4mm±0.4mm;乳突段长度为11.6mm±1.0mm。颞骨标本上解剖学测量结果:面神经的内听道段长度为11.7mm±2.2mm,迷路段长度为3.5mm±0.5mm,鼓室段长度为11.0mm±0.9mm,乳突段长度为12.2mm±1.3mm。面神经第一膝CT测量值为62.9°±14.2°,第二膝为125.6°±14.4°。经解剖得到的面神经第一膝实际测量值为60.4°±7.8°,第二膝为122.7°±11.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面神经段长度及成角CT测量值与解剖实际测量值经配对t检验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颞骨内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第一膝和第二膝角度实际测量值与高分辨率CT测量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耳蜗微窥镜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耳蜗结构,实施蜗内手术干预。方法 采用0.45mm直径微窥镜,观察动物和耳蜗植入者的内耳结构,采用半导体微激光对内耳病变进行干预。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耳蜗微窥镜插入后内耳无结构损伤,ABR阈值暂变化,2周后基本恢复。对耳蜗植入者临床应用微窥镜可诊断蜗内病变。微激光干预后可重建鼓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电极极阵,结论 耳蜗微窥镜临床使用安全,结合微激光可对内耳疾病进行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豚鼠显微镜下的颞骨结构,为豚鼠耳科学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制作16只健康成年豚鼠的颞骨标本模型,对其中耳、内耳进行显微解剖并观察.结果 在豚鼠的颞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出中耳及内耳的相关结构,其中中耳结构包括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咽鼓管咽口、面神经管等,内耳结构包括耳蜗、3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乙状窦、内听道、内淋巴囊、前庭导水管、蜗水管等.结论 豚鼠颞骨结构与人体颞骨结构有很大相似性,但亦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