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中急性移植肾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7例肾移植术中急性移植肾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肾移植术中肾缺血事件病因:血管痉挛11例,其中肾外动脉痉挛5例,肾内血管痉挛6例;肾血流灌注不足6例,肾动脉狭窄1例.肾动脉血栓2例,肾静脉血栓1例,肾动,静脉扭转3例;肾动脉内膜损伤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2例肾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成功.4例(肾动脉狭窄1例、肾动脉血栓1例、肾动脉内膜损伤2例1术中切取移植肾二次灌注再吻合成功.1例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其余病例经抗凝、解痉、升压、调整移植肾位置等治疗缓解.1例术后因急性排斥并移植肾破裂手术切除.余25例中22例人肾存活良好,3例移植.肾因慢性移植物肾病而失功.8例发生肾小管坏死.急性排斥4例,用甲泼尼龙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l治疗后3例逆转.结论 肾移植术中发生移植肾缺血,及时准确判断原因和及时恢复血供,与移植肾的存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经治疗,14例在术后8~40 d内肾功能恢复;3例超级排斥反应,于术后3d行移植肾切除;1例加速性排斥反应,于术后1周出现移植肾破裂而切除;1例急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术后1个月因移植肾肾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病肾.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无尿或少尿,应尽快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移植肾的局部放射是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之一。在1979~1981年,我们对出现排斥征象的6例肾移植病人行移植肾局部放射。照射满2次者作为一个疗程,间隔15天以上按2个疗程计算,6例共计放疗11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期恢复(DGF)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行尸体肾脏移植41例,其中3例病人术后出现DGF,术后1周行移植。肾穿刺活检,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另2例术后1周活检接近边界值,但始终无临床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行血液透析,2~3周后,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结果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人经血液透析2~3周后,肾功能恢复。另2例2~3周后,经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FK506治疗后,。肾功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DGF其病因较为复杂,尤其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推荐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加速排斥反应后应用莫罗单抗-CD_3进行抗排斥反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8年6月至2001年8月间1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加速排斥反应患者应用莫罗单抗-CD_3治疗进行研究,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8岁;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为术后2~6天,应用莫罗单抗-CD_3的时间为排斥反应后第2天,每日静滴莫罗单抗-CD_3 2.5mg,共14天。结果:10例中,9例移植肾功能正常,尿量平均2000ml左右,血肌酐、尿素氮达到或接近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移植肾弓形动脉血流量大,呈低阻频谱。结论;莫罗单抗-CD_3可以逆转肾移植术后的急性加速排斥反应,可使肾移植患者肾功能逐渐得到恢复,为减轻或避免莫罗单抗-CD_3的副作用,可以减少莫罗单抗-CD_3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84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正平  于立新 《广东医学》2005,26(4):481-48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肾移植4 2 8例中对84例(19 6 % )发生早期(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82例成功,2例失败,移植肾均于术后短期予以摘除,对2例在短期内作了再次移植,均取得成功。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仍是各类排斥反应最常见的一种,目前对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HLA配型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对拟行肾移植的患者运用PRA检测、HLA组织配型,要求HLA抗原3~6个位点相合,PRA阳性(20%以上)给予3~5次血浆置换,共1 700例作为第一组,未采用PRA、HLA组织配型的423例患者为第二组。观察两组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HLA-A、B、DR位点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第一组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用量减至5~7 mg·kg-1·d-1,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2~16 d,平均5 d,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52例(14.8%),1年人/肾存活率高达98.6%/96.7%,3年人/肾存活率93.1%/87.3%,5年人/肾存活率88.1%/83.6%。第二组肾移植术后CsA用量8~12 mg·kg-1·d-1,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4~30 d,平均13 d,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9例(2.1%),急性排斥反应198例(46.8%),1年人/肾存活率86.7%/76.3%,3年人/肾存活率72.5%/67.9%,5年人/肾存活率69.5%/59.3%。结论PRA阴性加良好的HLA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15例DGF的病因不同,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急性排斥反应冲击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近期移植肾切除后再次原位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8例;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移植肾静脉血栓1例;环孢素A肾毒性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肾功能在术后10~35 d恢复正常.随访0.5~3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DGF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急性排斥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区别不同原因采用相应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2例肾移植术后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采用抗胸腺球蛋白(ATG,100mg/d×5d)、血浆置换(PP,1~3次)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每周1.0g/kg,分2~3次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结果12例患者排斥反应均逆转。1例患者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抗排斥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感染性并发症。随访12~38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16个月因慢性排斥反应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ATG联合PP—WIG能有效逆转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完全逆转的急性排斥对移植肾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 946例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发生的时间、次数、治疗效果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通过lifetable分别计算和比较无排斥组、一次排斥组、二次以上排斥组、早期排斥 (肾移植术后 90d内 )组、后期排斥 (术后 90d以后 )以及完全逆转组、部分逆转组患者肾生存率 ,并通过Cox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排斥患者 ( 172例 )移植肾生存率要明显低于无急性排斥患者 ( 774例 ) ,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9%、2 9 8%和 93 3 %、83 3 % (P <0 0 0 0 1)。发生 2次以上急性排斥患者的肾长期生存率比无排斥和 1次排斥组要低得多 (P <0 0 0 0 1和P =0 0 0 3)。完全逆转组和部分逆转组患者的 5年、8年肾生存率分别为 93 9%、89 2和 6 3 1%、41 4% (P <0 0 0 0 1) ,前者和无排斥组患者肾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 =0 96 )。排斥发生时间并不是影响移植肾生存的因素。结论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有较差的移植肾长期生存率 ,发生 1次且抗排斥治疗能完全逆转的患者其移植肾长期生存率与无排斥患者的肾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报告了在无药物浓度监测条件下,10例尸肾移植应用小剂量环孢素A(简答CsA)的用药方法,其毒付作用及处理与鉴别,以及尸肾移植的效果,发现小剂量CsA同样达到抗免疫的效果。10例尸肾移植中存活5年1例,3年半2例,2年3例,半年1例,迄今存活3例,1年内人肾存活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近。存活7例使用CSA的时间6—42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各1例次,排斥反应明显降低,CSA所引起的肝肾中毒不能忽视,发生肝中毒6例11次,肾中毒5例8次,大多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在减少CsA剂量后逆转。急性排斥反应与肾中毒不易鉴别时,宜先抗排斥治疗3天,无效则减CsA量或停药,增加其它免疫抑制剂或剂量、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由于小剂量使用CsA、从而减少了因大量、长期使用该药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超声检查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75例,急性排斥反应2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8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移植肾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其声像图有特征性改变,72.7%(16/22)病例移植肾呈球形增大(148.8±30.6 mm3),72.7%(16/22)病例肾实质呈现回声减低、肾锥体增大、皮髓质界线不清、肾窦回声紊乱及减少等改变;急性排斥反应组均有肾皮质部RI升高(0.67±0.18),50%病例主肾动脉血流速度加快(50.77±10.07)cm•s-1,并且这些特征性影像改变在亚临床型急性排斥反应时即可检测到,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地为临床提供急性排斥反应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以作为动态监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内B7-2的表达情况。【方法】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术前(供肾修整结束时)、术后7 d、1、6个月、1年或以上的植肾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检组织中B7-2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肾移植受体共行肾活检198次,B7-2阳性表达主要见于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移植后7 d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1个月后下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时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抗排斥治疗1周后下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急性排斥反应组。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均阴性。【结论】B7-2分子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肾脏移植受者应用霉酚酸酯(MMF)的合理治疗窗浓度。方法选取110例肾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1月内、2~3
个月、>4个月应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口服MMF(分两次服用,间隔12 h)12 h后全血谷浓度(即MPA-C0),并观察受者用
药期间急性排斥反应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有受者随访时间均为1年。结果统计资料显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率为13.64%(15/110),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2.73%(36/110),其中白细胞减少症12例,MMF相关性腹泻10例,感染10例,肝
功能损害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均成功逆转,药物毒副反应受者经治疗和(或)调整MMF剂
量后病情恢复,无死亡病例及移植肾摘除病例。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出,MPA-C0控制在1.40~2.80 mg/L可较好避免肾移植术
后急性排斥反应并减少受者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服用MMF的受者进行MPA-C0监测,对MMF用量进行个体
化调整,有利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和药物毒副反应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移植肾及受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资料,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15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中除7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供、受者HLA有5个抗原错配者2例,4个抗原错配5例,3个抗原错配88例,2个抗原错配50例,1个抗原错配12例,无抗原错配1例。158例供者均经开放手术取肾。35例取供者右肾,123例取左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或普乐可复(FK506)、霉酚酸酯(MMF)及强的松(Pred)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所有158例供者均健康存活,6个月和1年时血肌酐正常。受者健康存活最长者至2008年6月已达10年, 1年带肾健康存活率95.5%,5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其中4例2~5周肾功能恢复正常。死亡5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DGF,透析期间死亡,另4例术后3~5月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中切除移植肾脏,行第2次尸体肾移植。5例在移植后1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16%,其中4例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后逆转,另1例合并CsA肾中毒,治疗无效,恢复透析治疗。3例1年半至3年半发生慢性排斥,移植肾丧失功能。8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治愈。结论:活体肾移植由于术前准备充分、组织相容程度高、供肾质量好等优点,使DGF和急性排斥反应等发生率低,人肾存活率高。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同样要重视DGF的预防,排斥反应的防治,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加强对活体家属供者的规范选择和全面的健康评估、加强长期随访对保证减少供者伤、使供者健康存活、正常生活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晓东  李辉  石理华  李瑛  王伟  李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6):612-614,F0003
【目的】检测肾功能异常尤其是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内HLA-Ⅱ的表达情况。【方法】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在出现肾功能异常时,随时行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植肾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检组织中HLA-Ⅱ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肾移植受体因肾功能异常共行肾活检64次,其中急性排斥反应28例次,非急性排斥反应27例次,抗排斥后7 d 9例次。急性排斥反应时(AR)HLA-Ⅱ抗原在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炎性细胞上的表达均较非急性排斥反应(N-AR)组增加,抗排斥治疗7 d后明显下降。【结论】移植肾组织内HLA-Ⅱ类分子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行HLA-A、B、DR 配型的100例尸体肾移植资料。结果表明,HLA配型结果较好者,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3%,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为94.7%;而配型差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达60.0%,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仅78.6%.据此认为,HLA 配型对降低尸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切除术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7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因严重排斥反应而行移植肾切除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取日间缓慢连续性超滤(SCU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AVHDF),每天治疗8小时,治疗前后查血肌酐、尿素氮、观察24小时尿量。结果:17例中11例痊愈(64.71%),3例显效(17.65%),2例无效(11.76%),1例恶化(5.88%)。结论:使用CRRT辅助性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切除术后患者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41例再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后受者1、3、5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及影响存活率的因素。 结果:再次移植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5.4%、76.2%、65.8%;再次移植前切除原移植肾患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8.9%、74.7%、62.2%,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3%;再次移植前未切除原移植肾患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2.6%、77.1%、68.5%,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0.4%,二者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A阳性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高于PRA阴性患者,应用抗体诱导治疗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未诱导治疗的患者。结论:再次移植前切除原移植肾不能提高再次移植的远期存活率,采用良好的HLA配型及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