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回顾性分析因心脏术后心肺功能性衰竭行ECMO辅助时间8 h以上者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药物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均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V-A模式),平均年龄(51.8±10.4)岁,ECMO平均支持时间(109.8±27.1)h,3例成功脱离ECMO(50%),1例存活出院(16.7%)。并发症: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并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2例插管部位出血,2例胸腔内出血,1例ECMO后感染。结论ECMO是治疗心脏术后可逆性心肺衰竭的重要支持手段,ECMO时机的把握、保护性肺通气的应用、有效控制和预防出血是ECMO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的心肺复苏(ECPR)模型。方法选取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经尾动脉及右颈外静脉插管建立ECMO,窒息法致心脏骤停,随后ECMO辅助下对大鼠进行心肺复苏,转机1 h,监测呼吸、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结果成功在ECMO辅助下对窒息心脏骤停大鼠进行了心肺复苏,成功率87.5%,其呼吸、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结果良好,模型建立成功。结论该模型运行稳定,成本低廉,可用于研究ECPR相关器官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探讨体外循环心肺复苏(ECPR)抢救成年心脏手术后难治性心搏骤停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到2013年3月,应用ECPR救治28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59.4±11.5)岁.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时间(115.5±68.2)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3例(82.1%),瓣膜病3例(10.7%),先天性心脏病2例(7.1%).所有患者均为静脉-动脉(V-A) ECMO.结果 18例患者成功脱机(64.3%),10例生存出院(35.7%),18例院内死亡.25例患者在ECPR前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89%).多器官衰竭(MSOF)是主要死亡原因(10例,35.7%).16例在ECMO期间发生细菌感染(57.1%).结论 ECPR用于抢救心脏术后心搏骤停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患者非常重要.心肺复苏(CPR)期间尽早评估并进行ECPR是提高成功率和生存率的关键.改善ECPR患者预后需要多种方法合理运用及多科室相互协作,在心搏骤停发生前后注意器官保护,减少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心肺复苏(CPR)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亚低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施行先心病外科手术后,入住心脏重症监护室期间发生心跳骤停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同时启动ECMO进行体外心肺复苏(ECPR)准备工作。超过10 min患儿仍然无法恢复自主循环,使用ECPR和亚低温治疗。结果本组17例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为3个月(8天~25个月),体重中位数为5.0(3.0~12.0)kg;12例(70.6%)成功撤离ECMO,其中7例(41.2%)痊愈出院。5例患儿经ECMO辅助循环多日后,心功能仍无法恢复,撤离ECMO后由于血压无法维持而死亡。结论 ECPR联合亚低温对于先心病术后发生难治性心脏骤停的患儿具有治疗价值。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对提高ECPR的成功率和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的成功的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5月—2012年11月老年科及重症监护室中老年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10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该100例患者在对基础疾病进行规范的抢救治疗时,突发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立即进行规范的基础心肺复苏[1]及高级生命支持。结果心肺复苏成功(标准为存活>24h)80例占80%。失败(标准为存活<24h)20例占20%。结论及时有效循环血容量复苏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行VA-ECMO辅助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ECMO平均支持时间(134.8±27.1)h,20例成功脱离ECMO(58.8%),12例存活出院(35.3%)。并发症:1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1例下肢坏死行截肢手术,3例插管部位渗血,2例胸腔内出血,5例ECMO后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VA-ECMO是重症心肺功能衰竭的重要支持手段,ECMO时机的把握、ECMO支持期间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是ECMO成功撤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脏移植围术期的支持策略。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4年7月武汉协和医院共行150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为心肝联合移植。在围术期因严重心肺衰竭使用ECMO辅助11例,其中1例患者在等待供心期间急性左心衰行ECMO过渡后行心脏移植,4例边缘供心移植术中低心排中转ECMO辅助,5例心脏移植术后右心衰行ECMO辅助,1例移植术后左心衰行ECMO辅助。ECMO辅助主要采用静脉-动脉(VA)模式,温度维持在36~37℃,流量维持在2.5~3.5 L/min,全血激活凝固时间维持在160~180 s,转流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平稳。结果 11例心脏移植围术期ECMO辅助后8例脱机,脱机率72.7%。ECMO辅助时间15~1 532 h,平均315 h。ECMO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减少。ECMO期间1例出现插管远端肢体缺血,经远端血管插管供血后缓解。此外,出血2例,溶血1例,肾功能衰竭2例,经积极对应治疗后6例ECMO辅助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ECMO能对心脏移植围术期的心肺功能衰竭提供强有效的支持治疗,并且提高"边缘供心"的使用成功率,扩大了供心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可在撤除ECMO前拔除气管插管,本研究将评估此类患者二次气管插管、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197例成人心脏术后患者应用ECMO辅助,其中40例符合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标准,统计数据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40例ECMO撤机前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中,男性30例,年龄(53±12)岁。拔管前平均左室射血分数(43.1±13.7)%,血清乳酸浓度(2.2±1.3)mmol/L,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8.5±1.9)分。38例患者均于拔除气管插管后1 d内开始自主饮食,36例患者成功撤除ECMO辅助,8例患者因心功能衰竭、二次手术等原因二次气管插管。并发症包括多脏器衰竭6例、感染6例、脑卒中1例、合并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16例、心功能衰竭11例、二次手术11例,12例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或并发症院内死亡,住院期间生存率为70%。ECMO辅助时间(145±93)h,机械通气时间(69±37)h,ICU留滞时间(8.8±5.3)d,手术后住院时间(18.9±12.2)d,ECMO撤机后住院时间(12.3±10.8)d。拔管前SOFA评分是心脏术后ECMO辅助早期拔管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OR=2.815,95%CI 1.442~5.497,P=0.002)。尚无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的二次气管插管进行预测。结论对于心脏术后ECMO辅助的早期拔管患者,拔管前的SOFA评分可以较好的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对于SOFA评分较高的ECMO辅助患者,应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行呼吸机的脱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北京安贞医院141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共计141例心肺功能衰竭接受ECMO辅助治疗,按照辅助结果,将患者分为出院存活组(SG,n=51)和死亡组(NG,n =90),比较两组患者ECMO辅助情况.结果 98例(69.50%)患者成功脱机,51例(36.17%)患者存活出院.ECMO辅助时间6~600(111.61±106.31)h.ECMO辅助前乳酸水平NG组患者(13.85±5.76) mmol/L较SG组患者(10.44±4.57) mmol/L高(P<0.05).ECMO辅助期间所需要的最高流量NG组患者[(57.76±19.81)ml/(kg.min)]较SG组患者[(46.95±17.46)ml/(kg·rmin)]高(P<0.05).住院时间NG组患者(24.61±12.79)d明显较SG组患者(41.79±21.69)d短(P<0.01).结论 ECMO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技术,尽早对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避免重要脏器不可逆损伤,将更有利于提高辅助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手术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提供临时机械循环支持的应用效果及早期死亡率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 986名成人心脏术后患者中有54例(0.77%)患者因为术后心源性休克而应用静脉动脉(VA)ECMO支持。使用指证包括:心脏术后难以脱离体外循环,容量合适的情况下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或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仍难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有11例(20%)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支持时间少于24 h未纳入统计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0岁,男性30例,女性13例。ECMO平均支持时间是5.1 d。31例(72.1%)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30 d及1年死亡率分别为60.5%(27/43)和69.8%(30/43)。ECMO患者院内死亡率为65.1%(28/43)。对出院患者进行门诊随访,ECMO患者1年生存率为30.2%(13/4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应用ECMO后72 h左室射血分数(LVEF)≤30%和ECMO应用3 d内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是院内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子(OR=14.76,95%CI=2.34-93.25,P=0.004;OR=0.60,95%CI=0.38-0.94,P=0.03)。结论 ECMO为心脏术后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临时心肺支持。辅助期间较低的LVEF和较多的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是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在ECMO辅助支持期间,应该每日监测LVEF变化及悬浮红细胞的输入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25例心脏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或术后在ICU心脏衰竭或低氧血症的患者使用静脉-动脉ECMO生命支持。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评估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4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57例次;脱离ECMO辅助13例(52%),其中7例(54%)康复出院;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合胆红素及白细胞计数水平与ECMO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ECMO为心脏手术后顽固心衰小儿患者生存提供了机会;心脏不可逆损伤、残存心脏病变、大量输血、肝肾损害及感染是导致小儿心脏手术后ECMO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率的影响,提高CPR成功率。方法纳入2011-01/2013-01月作者医院内发生的63例CA患者,分为A组(标准CPR)、B组(CPR+临时起搏器)、C组(CPR+胺碘酮+临时起搏器),比较3组间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成功率。结果全部CA病例中ROSC成功共21例(33.33%),其中C组成功率最高(47.06%),B组最低(12.50%),A组(36.67%)。C组ROSC成功率高于B组(P=0.036)。结论院内CA患者单纯使用临时心脏起搏无助于ROSC的提高,早期使用胺碘酮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可增加ROSC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辅助情况,并分析影响辅助结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本中心2004年6月至2013年12月,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难治性心源性低心排或术中难以脱离体外循环行ECMO辅助的患者,分析哪些相关危险因素影响ECMO辅助结果。结果所有ECMO患者中43例男性(76%),15例女性(24%),平均年龄(60.0±9.5)岁,平均辅助时间(105.9±53.2)h。45例成功脱离ECMO(77.6%),其中28例存活出院(48.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CMO前心肺复苏(CPR)是影响ECMO辅助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1,95%CI:0.05~0.87,P0.05)。结论 ECMO前CPR是影响辅助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冠心病患者,ECMO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在该群ECMO辅助患者中,男性、年龄较小和体表面积较大的患者生存机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4.
程周  廖小卒  解小丽  李斌飞  张志刚 《吉林医学》2011,32(22):4555-4557
目的:总结对合并有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效果,与应用该技术的经验。方法:对30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行EC-MO治疗,采用股静脉-动脉模式辅助。结果:运用ECMO治疗时间为(92.2±12.9)h,25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左室大小(57.6±4.19)mm,射血分数(EF)0.55±0.03.射血分数/体表面积(EF/S)0.34±0.04.三者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最终20例康复出院,3例脱机后死于感染,2例脱机后死于多器官的并发症,5例无法脱机。结论: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易出现术后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行ECOM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心脏辅助方法。但需掌握好使用ECMO的时机,做好转流期间的管理,才能够提高ECMO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循环辅助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计50例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行ECMO辅助,其中冠心病23例,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大血管疾病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1例,其他病种3例。患者年龄7个月~76(46.4±19.3)岁,体重6.5~170.0(65.8±23.4)kg。结果辅助时间8~336(85.3±78.4)h,33例(66.0%)患者脱机,其中16例脱机后死亡,17例存活出院(34.0%)。结论ECMO可以有效地为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循环辅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RA)的常见原因,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策略、方法 ,并介绍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CPB术后发生的110例CRA病例,对诱因、CPCR开始时间及主要方法、相关因素对初步复苏成功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的比例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初步复苏成功率51.8%,出院率40.9%。床旁开胸29例(存活6例),其中床旁行CPB 5例(全部死亡),ECMO 12例(顺利撤机7例、出院4例)。发现引起CPB术后CRA的主要原因为低氧血症44.5%、室颤23.6%、心电-机械分离(PEA)18.2%、心跳停搏10%、其他3.6%。分析初步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重、CRA发生时是否机械通气对ROSC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循环诱因对初步复苏的成功与否有显著影响。结论先心病患儿CPB术后发生CRA的原因及复苏过程有其自身特点。本组初步复苏成功率较高与CRA的及时发现、病因的准确判断,复苏团队的训练有素及ROSC建立后的综合处理密切相关。合理应用ECMO技术可为提高CPCR的远期成功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收集ICU心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例157例,分为ROSC组(n=43)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non-ROSC组,n=114).分析可能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 157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有43例(27.4%)ROSC成功,ROSC组的年龄低于non-ROSC组[(59.7±15.2)岁 vs.(64.8±12.4)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为脑源性疾病不利于患者ROSC(OR=4.255,P=0.031),而原发病为心源性疾病(OR=0.133,P=0.009)、可除颤心律(OR=0.292,P=0.001)、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5 min(OR=0.062,P=0.000)、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OR=0.561,P=0.014)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结论 原发病、首次监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ROSC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