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肝炎后肝硬化(LC)失代偿斯和/或慢性重症肝炎(CSH),患者常易并发稀释性低钠血症,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会影响预后。本组10例晚期肝病合并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经给于20%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后,经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后血清钠明显提高(P<0.01)。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3%的高渗盐水治疗33例CHF并发稀释性低钠血症,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渗盐水治疗组血钠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水肿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明显缩短(皆P〈0.005)。认为在保护性措施下,用高渗盐水治疗CHF并发稀释性低钠血症比单纯性限水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诱因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CHF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血钠低于130 mmol/L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过度限盐和反复利尿是引起CHF合并低钠血症主要诱因,低钠血症分为缺钠性低钠血症和稀释性低钠血症,缺钠性低钠血症多见于心衰纠正后水肿减轻,稀释性低钠血症多见于心衰晚期,缺钠性低钠血症治疗效果优于稀释性低钠血症。结论:CHF患者不应盲目忌钠,须给予适量的钠摄入,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服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及时检查电解质,治疗低钠血症时首先应鉴别是缺钠性低钠血症还是稀释性低钠血症,缺钠性低钠血症治疗以补钠为主,稀释性低钠血症治疗以限水为主,所有患者必须同时纠正心衰治疗。  相似文献   

4.
马洛替酯对晚期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影响汪雁南邵勤潘炳荣李洪(寄生虫学教研室南昌330006)马洛替酯(malotilate)是治疗肝病的新药,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已初具疗效[1]。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肝纤维化的治疗是血防工...  相似文献   

5.
张家银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03-2004
目的探讨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腹水)]并发低钠血症与肝功能、预后及其它并发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方法对近两年在我院住院的180例晚血(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A级平均血钠(132.31±1.92),B级(129.69±3.15),C级(127.40±3.03)。结果随血钠浓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加,预后渐差。结论临床应尽量避免诱发或加重低钠血症的因素,必须分清真性低钠血症与稀释性低钠血症,并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慢性重症肝炎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堑  曾菲 《华夏医学》2003,16(1):47-48
目的:了解慢性重症肝炎并发低钠血症后与其他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7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其中45例合并低钠血症(占62.5%),比较其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轻度低钠者(P<0.05);低钠血症多发生于重症肝炎中晚期,以晚期为著(26例,占57.78%),病死27例(占60%)。结论:低钠血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积极纠正低钠血症有利于改善慢重肝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腹腔积液又称抗利尿剂性腹腔积液或重度腹腔积液.是指患者经过正规利尿剂治疗6周,腹腔积液仍无明显消退或加重的一种腹腔积液状态。它是肝病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约占肝硬化腹腔积液的16.1%。其特点为腹腔积液量多,经休息、限盐、限水及常规利尿剂治疗腹腔积液量不减;常伴有低钠血症;肌酐清除率下降至20~50ml/min(正常为80~100ml/min)。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血流量(RPF)均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CVNS3区单克隆抗体,LSAB法检测了116例各类肝病肝组织(其中肝细胞癌52例,肝炎后肝硬化16例,慢性肝炎40例,体质性黄疸8例)及6份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中HCV抗原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HCV抗原在肝细胞癌,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中检出率分别为13.5%(7/52),12.5%(2/16),10%(4/40),而在体质性黄疸及正常肝组织中未检出HCV抗原,HCV抗原可见于癌细胞或癌  相似文献   

9.
低钠血症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华 《中原医刊》2005,32(17):20-21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继发低钠血症的51例重型肝炎患者与无低钠血症的35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低钠血症患者(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无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无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低钠血症增加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血清胆汁酸谱在各种肝病中的特异性,用气相色谱法观察了黑索金,氯乙烯职业接触者及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血清胆汁酸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2种亲肝性毒物致肝损害时胆汁酸变化不同,黑索金接触者血清鹅脱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氯乙烯接触者则只有DCA、LCA水平升高,(P<0.001、P<0.0005)。其变化主要集中在次级胆汁酸上。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4种普通肝病血清CA、CDCA、DCA和LC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CA、CDCA变化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显著(P<0.005),但彼此间4种胆汁酸水平的变化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A与CDCA比值互有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胆汁酸可用于鉴别诊断各型肝病。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胃溃疡及胃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规律,探讨胃溃疡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以生存素为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从CSG→CAG→Dys→GC过程中,无论在非溃疡组,还是在溃疡组中,Survivin表达均呈递增趋势。在非溃疡各组中灰度值CSG57.64±4.44、CAG55.05±6.97、Dys48.59±4.16;在溃疡各组中灰度值CSG58.25±5.54、CAG53.95±3.48、Dys48.91±4.63;在胃癌中32.25±4.13。Survivin表达在非溃疡组和溃疡组所对应的胃黏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①Survivin基因表达可作为在胃黏膜由浅表向萎缩、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有用指标。②胃溃疡的癌变实质上是溃疡边缘背景病变萎缩、不典型增生的癌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受体(EGFR)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以表皮生长受体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EGFR。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Dys→GC过程中,EGFR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EGFR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EGFR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基因表达可作为在胃黏膜由浅表向萎缩、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有用指标,且EGFR基因表达可判断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Lymphoma localized to one organ is known to have a good prognosis. After a study of 131 cases of lymphosarcoma of the stomach Smith and Helwig3 reported that 42 were in reality a benig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which has been termed pseudolymphoma of the stomach. Of our series of 12 cases, six are now thought to be pseudolymphoma. Jacobs7 has enumerated the differentiating criteria. We have found a polymorphic cellular infiltrate, in nodular or diffuse pattern, associated with a fibrotic reaction located in the submucosa, muscularis or serosa, to be the most helpful criterion. The “good prognosis”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lymphoma may be due partly to the difficulty in differentiating these two conditions and to the inclusion of cases of pseudolymphoma in any large series of these lymphomas.  相似文献   

14.
对100例胃标本中检出的68例胃腺囊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胃腺囊检出率在胃癌组(92%)与胃溃疡组(44%)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胃癌组中有26.92%胃腺囊伴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胃癌组中异型胃腺囊占80.43%,并可见与癌移行;胃溃疡组中无一例异型胃腺囊.结果表明,异型胃腺囊与胃癌密切相关,将其作为癌前病变随访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粪便中的 GP87水平。结果 :阳性率最高者为胃癌组 ,其次为不典型增生组 ,肠化生组及萎缩性胃炎组 ,浅表性胃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则明显低于以上各组。结论 :检测 GP87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和癌前病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胃镜检测常规禁食组和禁食3 h组的胃液量,并测定pH值,比较有无组间差异.方法:对15例常规禁食患者以及15例禁食3 h患者进行普通胃镜检查,胃镜下抽取全部胃液,计总量并测定pH值.结果:常规禁食组平均禁食时间13.83 h,平均胃液量(35.47±13.04)ml,平均pH值(2.22±1.13);禁食3 h组平均禁食时间3.57 h,平均胃液量(42.75±21.52)ml,平均pH值(3.30±1.03).两组间胃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般择期手术患者不必术前长时间禁食,手术前3 h口服液体肠内营养剂(瑞素500 ml)并不明显增加胃液量.  相似文献   

17.
人胃癌及胃间质细胞肿瘤Epstein-Barr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感染对人类胃肿瘤发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取冰冻组织及石蜡切片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EBV-DNABamHI-W片段,阳性者提示有EBV感染,分析EBV阳性胃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转移情况。结果 109例胃癌中共有18例检出EBV-DNA(阳性率为16.5%),3例胃间质细胞肿瘤中有1例EBV-DNA阳性(阳性率为33.3%)。EBV阳性胃肿瘤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率低(r=-0.176,P=0.031)。富于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EB病毒感染可能参与胃肿瘤的发生。Epstein-Barr病毒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自发性癌细胞凋亡及癌基因MDM2、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癌转移对肠型胃癌和胃型胃癌自发性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显示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MDM2 ,组织化学Mowry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 (ABPAS)染色法显示胃癌组织中的中性和酸性粘液。结果 :4 8例胃癌平均凋亡指数为 8.6 0± 2 .6 0 ,其中 30例肠型胃癌平均凋亡指数为 6 .80± 1.6 7,显著高于 18例胃型胃癌 (3.6 0± 2 .6 0 ) ;30例肠型胃癌MDM2阴性者自发性凋亡指数为 7.5 0± 1.6 2 ,明显高于MDM2阳性者 (5 .80± 1.14 ) ;18例胃型胃癌MDM2阴性者自发性凋亡指数为 7.2 0± 1.10 ,亦明显高于MDM2阳性者 (2 .2 0± 1.36 ) ,胃型胃癌MDM2的阳性率高于肠型胃癌 (χ2 =4 .6 8,P <0 .0 5 )。无论是肠型胃癌还是胃型胃癌 ,累及与未累及浆膜的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t=0 .5 2 ,P >0 .0 5 ;t=1.70 ,P >0 .0 5 ) ;5种组织学类型间癌细胞凋亡指数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分别为F =1.90 ,P >0 .0 5 ,F =2 .2 3,P >0 .0 5 )。肠型胃癌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无明显差异 (t =0 .2 6 ,P >0 .0 5 ) ;而胃型胃癌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细胞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胃癌、胃淋巴瘤中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EBV感染可能与胃肿瘤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109例胃癌和30例胃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确定EBV在胃癌和胃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结果EBER阳性存在于胃癌细胞核和胃淋巴瘤细胞核内。胃癌组织中EBER阳性率为11.0%(12例/109例),胃淋巴瘤组织中EBER阳性率为30.0%(9例/30例)。胃淋巴瘤EBV阳性率高于胃癌(P=0.022)。但EB病毒感染在病人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参与某些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