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79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浓度。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Ab—ox—LDL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b—ox—LDL和hs—CRP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302,P〉0.05),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r=0.706,P〈0.01);在冠心病组,Ab—ox—LDL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相关(r=0.36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不仅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以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69名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纽、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组,另选取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纽,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浆OX—LDL及血清hs—CRP。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OX—LDL及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P〈0.01);血浆OX—LDL和血清hs—CRP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084,P〉0.05),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r=0.801.P〈0、01);在冠心病组,血浆ox—LDL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05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OX—LDL及血清hs—CRP水平与ACS呈正相关。结论血浆OX—LDL及血清hs—CRP水平不仅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在评估ACS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已行冠脉造影确诊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148例,分成3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测定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的浓度(8.7±6.3)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5.1±4.7)mg/L(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的浓度(23.9±11.8)mg/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105名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和hs—CRP浓度。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b—ox—LDL和hs—CRP在对照组呈低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Ab—ox—LDL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相关。结论 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性C反应蛋白及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化分析仪测量LDL-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85例CHD患者的hs—CRP和PPARγ,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CHD组血清LDL-C、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PARγ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DL-C、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P〈0.01),PPARγ水平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3)LDL—C、hs—CRP与PPARγ负相关(P〈0.01)。结论LDL-C、hs—CRP和PPAR1可能参与CHD的发病讨程。且与病变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曾燕波  郑海斌 《浙江医学》2010,32(1):52-53,5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f冠心病组)及20例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hs—CRP(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及IL-18(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的含量,并作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P〈O.01)。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问hs—CRP及IL-18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hs—CRP与IL-18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02,P〈0.05),而对照组hs—CRP与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hs—CRP及IL-18在冠心病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s—CRP及IL-18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0例治疗前的hs—CRP水平。对于血清中hs—CRP增高者,随机对其分成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的血清hs—CRP增高(均〉3.0mg/L)的阳性率分别为75.6%和5.0%。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脉内不稳定病变与血清hs—CRP水平有一定相关,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对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病变的治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董立 《中外医疗》2009,28(25):10-10
目的探讨hs—CRP和IL-18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病人测定其血清中hs—CRP和IL-18浓度,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组hs—CRP和IL-18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与IL-18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285,P〈0.05)。结论hs-CRP和IL-18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浆8-isoprostane及CRP浓度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通过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fuP)和8-异构前列腺素(8-isoprostane)的浓度分析急性冠脉事件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正常对照组4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s-CRP、8-isopros.tang的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的hs—CRP和8-isoprostane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浓度,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8-isoprostan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冠心病早期即有脂质过氧化损伤,临床定量分析8-isoprostane水平评价冠心病发展成为可能,联合分析炎症标志物CRP,有助于临床医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选取12例已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MMP-9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与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是AMI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JAMA》2005,294(23):3037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蒙医药的地位和现状,并对如何继承和发展蒙医药科学进行了探讨,为发展蒙医药产业,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蒙医药资源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 (ET )、降钙基因相关肽 (CGRP )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浆、CSF中ET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 ,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 :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 ,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 (CVS)的一种观察指示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浆、CSF中E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Ⅱ型视盘血管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Ⅱ型视盘血管炎(ODV)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在临床特征与荧光血管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以期正确区分ODV,提高其治疗效果。②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2例ODV与30例CRV0病人在病因、临床表现、荧光血管造影(FFA)、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③结果ODV病人多为青壮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0.5(含矫正视力),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敏感,勿需激光治疗,预后较好,FFA检查未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CRVO病人多见于中老年,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下降明显,多数视力〈0.1,甚至数指或眼前手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无效,预后差,FFA多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病史长者可见新生血管形成。④结论Ⅱ型ODV极易误诊为CRVO,因两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不同,因此,临床上通过二者的病因及辅助检查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从100g猪心室肌中提取心肌肌球蛋白370mg,并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其亚基成分,分别得到肌球蛋白轻链24mg和重链210mg,核酸含量<1%,不含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及其它杂蛋白;SDSPAGE显示,猪心肌球蛋白重链为200~220KD一条带,肌球蛋白轻链则为27kd、21.4kd、19kd三条带;纯化猪心肌球蛋白的Ca2+激活ATP酶活性为0.24μmolPi/(mg·min),但其分离后的亚基则无此活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