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M-A管小肠内排列术,均逆行排列,观察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未复发。有7例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3例术后发生肠瘘,2例拔管时发生M-A管破裂。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将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28例)与参照组(n=28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肠粘连松懈术,实验组开展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排气时间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肠逆行内排列术治疗方法及其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7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逆行内排列术,观察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术后跟踪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6例,无术后炎性肠梗阻及肠瘘的发生.随访4个月~11年,未再发梗阻.结论 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结合小肠逆行内排列术是治疗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汪一邨 《河北医学》2010,16(10):1219-1221
目的:观察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36例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其中2例患者死亡;随访中1例患者因复发行再次手术,手术治愈率91.7%。结论:采用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跃  孙定平  幸珍高 《甘肃医药》2011,(12):749-750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肠排列手术后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对2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施行改良式Nobel法及White法M-A管肠排列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偶有腹痛不适外,其余随访疗效满意,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对有腹部手术史,特别是多次手术史的患者若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此法可以预防再次发生肠梗阻,疗效确实,值得腹部外科医生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排列术组和传统术组。传统术组行传统手术;排列术组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就两组患者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日和早期、远期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排列术组早期、远期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列术组患者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日均少于传统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近、远期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邓正兴 《当代医学》2014,(33):68-6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小肠排列管(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的临床疗效及对再梗阻的影响。方法将资溪县例民医院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25)。治疗组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后,运用改良M-A管行肠重排列,术后第3天开始经改良M-A氏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仅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常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再次出现梗阻例数及平均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术后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及肠梗阻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再梗阻几率可明显下降,易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空肠造瘘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采用经空肠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的25例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25例均治愈,无肠瘘等近期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术后丰在慢性腹痛,无肠梗阻复发,结论:经空肠造瘘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小肠造影联合肠梗阻导管内排列术治疗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 63例患者应用选择性小肠造影联合肠梗阻导管内排列术治疗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并进行随访。结果 6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5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选择性小肠造影联合肠梗阻导管内排列术是预防和治疗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术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比较肠管内排列和单纯粘连松解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肠功能.术后切口感染2例,小肠排列管口肠瘘2例,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病情观察与护理,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肠功能恢复治疗,可有效的减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肠道通畅性及肠道功能的恢复.肠管内排列比单纯粘连松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13例应用经鼻置人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护理经验,包括导管的护理,导管并发症的观察,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拔管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内的整体护理措施,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肠腔内排列术治疗严重和/或复发性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插管肠腔内排列术治疗89例患者,随访2-14 a.结果89例手术后均无并发症,除失访病例外,无肠梗阻发生,手术成功率为62.9%.结论改良的逆行插管肠腔内排列术,手术操作不复杂,疗效可靠,是治疗严重和/或复发性肠粘连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10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22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置入导管后每天用温盐水冲洗及负压吸引,观察肠梗阻缓解率、腹围和引流量。结果:本组患者17例成功放置肠梗阻导管,置管后第3天肠梗阻缓解率为68.2%,平均腹围降至(85±4)cm,平均引流量为(2.4±1)L。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效果显著,能有效解除急性梗阻,使大部分患者能实施一期手术,为急性结肠癌性梗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16例反复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将300 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至空肠上段10cm以远处,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保留导管13~25 d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作用.15例治疗1次,1例治疗2次,随访8个月~2年未再出现梗阻.非手术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治疗粘连性小肠部分梗阻简便、安全、有效,可以多次重复置管.  相似文献   

15.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癌并肠梗阻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94例老年大肠癌并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的方法。结果 94例中痊愈85例(90.4%),死亡9例(9.4%)。结论 重视老年大肠癌并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52例,总结和评价其技术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死亡1例;肠瘘1例。12例术后行钡餐检查,见钡剂在小肠通过顺畅有序。43例获随访(1~20年),无肠梗阻复发。结论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效果肯定,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各21例,C组2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西医保守治疗,A组加用桃核承气汤[桃仁15 g,桂枝9 g,生大黄(后下)15 g,甘草6 g,芒硝(冲)6 g]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B组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法治疗;C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中转手术比率,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中转手术比率下降,在治疗第5天起白细胞计数、CRP、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汪雷  刘弋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