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脂联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与牙周组织骨改建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双侧上颌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2组,加力第1天起在实验组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局部注射脂联素,对照组注射1%磷酸缓冲液(PBS),每2天1次.两组大鼠加力后分别于第1,3,7,10,14天处死.测量牙移动距离,用HE染色观察被移动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牙周组织中RANKL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第7,10,14天牙齿移动距离和RANKL阳性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联素抑制牙周组织RANKL的表达,参与了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骨改建,外源性脂联素可以减少牙齿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rhPTH)促进上颌前部截骨术后正畸牙移动的可行性及其调控机制。方法:48只兔建立上颌前部截骨术及右侧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隔日皮下注射rhPTH 20 μg/kg;对照组隔日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第5、7、14及21天测量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并取移动牙近中牙周组织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骨形态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在同一时间段,实验组右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及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牙周组织中表达的破骨细胞计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发现,实验组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周组织中SOS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B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日皮下注射rhPTH可能通过上调正畸牙近中压力侧SOST的表达,下调BMP-2的表达,增加牙槽骨的改建从而加快上颌前部截骨术后正畸牙的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及牙槽骨改建过程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6~8周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25只,采用左右对照实验,分为单纯加力组(左上颌,对照组)以及LIPUS+加力组(右上颌,实验组),2组各又下设LIPUS刺激后1、3、5、7、14 d5个时相点.建立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每只实验鼠右上颌加力后第2天行LIPUS刺激(频率1.5 MHz、强度30 mW/cm2、脉冲宽度200μs、重复频率1 kHz),每天1次,每次20 min,左上颌行不开功率的假刺激,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实验鼠,取上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及周围牙槽骨用于牙齿移动距离测量,脱钙后取第一磨牙及周围牙槽骨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实验组牙齿移动速度快于对照组,第5、7、14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COX-2、PGE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在第7天达到高峰,实验组第5、7天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PUS能有效促进牙槽骨改建过程中COX-2、PGE2的表达,从而促进牙槽骨改建,对加快正畸牙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牙龈炎、正畸牙移动实验模型,研究正畸牙移动对正常牙周组织与炎性牙周组织的改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5只,6~8周龄,体重(220±10)g,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5只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加力组25只(对照组);炎性加力组25只(实验组),加力后1、3、7、14和21d观察大鼠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VEGF在对照组中的表达第十四天到达峰值,在实验组中第七天到达峰值。结论VEGF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到重要作用,牙龈的炎症刺激和正畸牙移动所引起牙周组织改建均引起VEGF的表达变化。适宜的正畸力对伴有炎症的牙周组织的改建设有破坏作用且有助于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根周围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2月龄体重约200 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建立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牙齿移 动模型。实验组大鼠予0.15 U/(kg.d)的生长激素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大鼠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大鼠上颌 中切牙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放置镍钛拉簧,拉力为0.49 N,使磨牙向中切牙方向移动。加力后的第3,7,10,14 天,用心脏灌注法处死所有大鼠。取下左侧上颌骨,制备第一磨牙近远中向的纵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近 颊根与远颊根之间牙槽骨的压力区中牙周膜OPN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胞质中都有OPN的阳性表达,并且有相同的变化趋势,OPN阳性表达早期随破骨细胞的增多而 增加,后期随破骨细胞的减少而降低。正畸加力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PN阳性表达更强(P<0.05);第10 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PN阳性表达下降更快,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应用生长激素能影 响大鼠移动牙齿时牙周组织中OPN的表达,可能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骨的吸收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分布,探讨VE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受力24 h及168 h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检查.[结果]VEGF在正畸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受力168 h组VEGF表达的强度高于24h组(P<0.01);同时间组中,张力侧VEGF的表达高于压力侧(P<0.01).[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VEGF的表达有所增强,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正畸牙移动,并且更多地促进了正畸牙牙周膜徽循环的改建.  相似文献   

7.
选取48只8周龄雌性SPF级Wister大鼠,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红花组和对照组,红花组每日灌服6 g/kg红花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 ml生理盐水,每周加力一次,4周后处死所有实验大鼠,分离大鼠上、下颌骨,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并制作第一磨牙及相关牙周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各组VEGF 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测量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区的骨密度,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红花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以及破骨细胞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VEGF在红花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下颌第一磨牙区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特异性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A)的变化,探讨TrkA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5只体重(200±1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加力组和对照不加力组,并各分为6 h、12 h、24 h、3天、5天、7天、14天、21天亚组,每组5只。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TrkA表达发生改变。TrkA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先轻微下调后上调,实验加力组和对照不加力组分别于第7天、第3天时Trk 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TrkA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rkA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与分布及其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兔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分别施加10、50、100g力.1周后将动物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HI-SABC法)后检测、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对照组bFGF染色呈弱阳性,受力10g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力50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力100g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适宜的矫治力作用下,牙周组织中bFGF表达增强;bFGF可能参与了正畸牙移动,并促进了正畸牙牙周组织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VEGF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机理。方法25只兔随机分为1、3、7、14d正畸加力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VEGF在正畸加力组兔牙周组织压力侧和张力侧中的表达均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1、3、7d组依次递增,7d达到高峰,14d有所下降。VEGF的表达位于胶原纤维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胞浆中。结论VEGF参与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早期的改建并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局部注射odanacatib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复发的影响.选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近中移动右上颌第一磨牙,加力3周去除加力装置让其复发.实验组于第一磨牙颊沟处注射odanacatib,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复发0d和2周时测量牙齿移动距离,计算复发率.复发2周后处死大鼠,对上颌骨牙槽骨扫描Micro-CT,测量骨矿物质密度(BMD)和骨体积分数(BVF)值.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牙槽骨的BMD和BV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注射odanacatib有效地抑制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50g力近中移动7周龄Wistar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生长激素(GH)组和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rhGH[2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在加力第1,3,7,14天从两组中各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取上颌牙列的印模,灌注石膏模型,测量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距离。将带磨牙的上颌骨脱钙,进行TRAP染色,观察上颌第一磨牙远腭根近中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结果:加力第7天和第14天,GH组牙齿移动明显比对照组快。GH组压力侧破骨细胞在加力第3天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在加力第7天和第14天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rhGH可能加快正畸牙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正畸牙移动及其引起的咬合变化对大鼠牙周组织中施万细胞标志物S-100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雌性SD大鼠,实验组用正畸皮圈推左上和右下第3磨牙向远中,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左上第3磨牙(移动牙)和右上第3磨牙(正畸移动牙的对颌牙,简称对颌牙)远中根牙周组织内S-100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牙周S-100阳性结构主要集中在牙根中下1/3的远中牙周膜中,移动牙于正畸操作3天后出现S-100阳性结构的增多和聚集,对颌牙则于正畸操作后14天出现S-100阳性结构的增多和聚集,S-100阳性结构增多均伴有血窦的增多。移动牙和对颌牙的上述改变都于28天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正畸移动不仅可以造成移动牙,而且可以造成移动牙的对颌牙牙周施万细胞标志物S-100的一过性增多和聚集,以及血窦增多。  相似文献   

14.
自制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建立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5只,每只大鼠左侧下颌牙列均安装镍钛拉簧矫治器,以下切牙为支抗拉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近中移动作为实验组,对侧不安装矫治器作为对照组.肉眼观察正畸牙移动,计算矫治器脱落率.实验侧及对照侧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肉眼可见实验侧下颌第一磨牙发生了明显的近中移动,第一、二磨牙之间出现可见间隙.组织学反映下颌第一磨牙张力侧压力侧发生了应有的变化,光镜下未见牙髓和压力侧组织坏死及牵张侧龈下骨质缺损等副作用.结论成功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研究偏侧咀嚼对正畸牙移动速率的影响及其牙周组织改变特征。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在2组大鼠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问放置镍钛拉簧产生50g正畸力,近中移动磨牙,于加力后第14天处死动物,测量比较2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并通过嗜伊红染色观察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代偿性咀嚼增强侧磨牙移动速率小于对照组(P〈0.01),牙周组织形态变化与对照组相近;失咬合侧磨牙移动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牙周组织形态变化较显著,偏侧咀嚼对正畸牙移动速率有影响。结论偏侧咀嚼影响正畸牙移动速率,代偿性咀嚼增强侧牙移动速率受咬合力增强影响而减慢,失咬合侧牙移动速率受咬合力减弱影响而加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变化,探讨PDGF-AA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牙齿移动1、7、14、21天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PDGF-AA的表达。结果大鼠牙周组织中PDGF-AA表达阳性,主要表达在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实验组强于对照组,在同一实验组中,张力侧的表达均较压力侧强,加力7天为表达的高峰期。结论 PDGF-AA在正畸牙移动的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参与了成骨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在实验性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MT01对牙周组织TLR9、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IL-6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无MT01干预组(n=24)和MT01干预组(n=6)。其中,无MT01干预大鼠右侧加力为实验组,左侧不加力为对照组;MT01干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注射MT01+加力为实验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注射PBS+加力作为对照组。0.49 N力近中移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无MT01干预大鼠于加力后第3、7、14和21天处死,MT01干预组于加力后第7天处死。分别获取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侧牙槽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张力侧和压力侧牙周组织中TLR9、TRAF6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无MT01干预大鼠中,实验组张力侧和压力侧牙周组织中IL-6和TLR9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加力7d后两者表达水平达高峰;MT01干预大鼠中,加力7d后实验组张力侧及压力侧牙周组织中TLR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实验组压力侧牙周组织中TRAF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MT01能够抑制实验性牙移动大鼠牙周组织中TLR9及下游相关因子TRAF6的表达,进而产生抑制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分析重庆市女性Angle′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模型特征,为临床正畸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6例重庆市女性Angle′Ⅱ类2分类患者牙模型作为实验组,重庆市女性正常(牙合)数据作为对照组.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实验组模型牙冠高度,牙弓宽度和长度,计算出临床冠中心高度,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实验组临床牙冠高度、临床冠中心高度及上下颌牙弓宽度均较对照组小,大部分测量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上下颌牙弓长度,除下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到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的垂直距离较对照组大外,其余均较对照组小.大部分测量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庆市女性Angle′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应结合模型测量制定方案.治疗中注意托槽定位,上下颌可适当进行扩弓、唇展前牙获得间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7(BMP-7)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正畸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受力24 h和168 h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及牙槽骨的石蜡标本,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BMP-7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MP-7在正畸组大鼠牙周及牙槽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受力168 h组BMP-7表达的强度高于24 h组(P<0.05);同时间组中,张力侧BMP-7的表达高于压力侧(P<0.05).[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BMP-7参与了正畸牙移动并且主要参与了骨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安氏Ⅰ错[牙合]畸形患者下颌旋转与移动的影响。方法:治疗组20例,非正畸治疗组18例。所有患者均无外科手术治疗史、无拔牙史和功能矫治治疗史。通过头颅侧位片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可诱导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领垂直向生长和颏点垂直向移位增加。上颌与下颌磨牙的垂直向或[牙合]向移动与下颌旋转及颏点的水平向移位无关。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在上颌磨牙的[牙合]向移动和下颌旋转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畸治疗影响下颌的垂直向生长及颏点的垂直向移动,而对下颌旋转及上颌磨牙的[牙合]向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