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液增温器、热水袋加温法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将35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A组(17人)和B组(18人),A组采用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B组采用传统的热水袋加温法加温营养液,两组均利用EN泵输注。结果采用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比采用热水袋加温法加温营养液所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可降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效果,以降低危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65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相同的肠内营养液,输注方式不同,其中30名患者采用连续性经泵输注(对照组),35名采用间歇性重力输注法(观察组),间歇性重力输注组采用一次性输血器连接鼻饲管利用重力输注肠内营养液;持续微泵组利用肠内营养泵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液均持续2周肠内营养.观察并记录两组危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鼻饲使用间歇性重力输注的方法可以减少胃内残留量,减少误吸,从而减少胃潴留、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营养供给方式对无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和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38例脓毒症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肠内营养液组及顿服营养液组, 各69例, 分别实施肠内营养液持续输注及营养液顿服, 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3%及13.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血糖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上升(P< 0.01), 但肠内营养液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 0.01)。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8%及15.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GIDF)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P< 0.01), 肠内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15 d后GIDF及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GIDF评分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结论: 持续灌注肠内营养液较顿服营养液而言具有相仿的高血糖、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 但其在保证能量供给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 可作为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伤患者两种不同管饲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伤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管饲方法的效果。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输入营养液时采用胃肠营养输注泵每日连续16小时输注,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7℃ ̄40℃;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缓慢注入营养液的方法。两组均连续行肠内营养15天。结果观察组的呕吐、返流、误吸、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营养泵持续泵入并配合使用加温器保温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颅脑伤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肠内营养输注器在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需要滴注肠内营养的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液管输注营养液,观察组采用改良的一次性输注器输注营养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鼻饲期间发生堵塞或不畅的发生率.结果 两种输注器在两组鼻饲患者中比较,发生堵塞或不畅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合理使用营养泵及加温器输注营养液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0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营养泵、加温器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重力滴入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过程中,对照组中10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营养管堵管,经处理后再通;8例出现血糖代谢紊乱,经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营养泵及加温器经营养管持续泵入恒温的营养液较重力滴入营养液可减少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李辉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80-138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输注泵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胸中段食管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分别采用输注泵及输液增温器输注肠内营养液与不应用输注泵,依靠重力法和输液增温器行肠内营养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胃肠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应用输注泵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伤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管饲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7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输入营养液时采用胃肠营养输注泵每日连续16小时输注,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7℃-40℃;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缓慢注入营养液的方法。两组均连续行肠内营养15天。结果观察组的呕吐、返流、误吸、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营养泵持续泵入并配合使用加温器保温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颅脑伤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姜华  赵军  阚陈茹 《安徽医学》2021,42(9):1064-1066
目的 比较空肠内营养液间歇输注及持续输注两种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88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术后空肠内给予营养泵间歇泵入肠内营养液直至拔管,对照组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直至拔管.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反流、瘘口感染、堵管、腹泻、腹胀、呕吐)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腹泻、腹胀、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7.543、5.437,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1、-12.310,P<0.05).结论 肠内营养泵间歇输注肠内营养液可以加快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液添加牛磺酸及左旋肉碱对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并发症、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鼻饲添加牛磺酸及左旋肉碱的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鼻饲普通肠内营养液,在试验第1、28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营养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并记录试验过程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营养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后,试验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营养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过程中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液添加牛磺酸及左旋肉碱能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许芬  陈元玉  郭华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37-2038
目的:探讨输液增温器、热水袋加温法在胃肠手术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将35例胃肠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A组(n=17例)和B组(n=18例),A组采用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B组采用传统的热水袋加温法加温营养液,两组均利用重力法输注。结果:采用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比采用传统热水袋加温法加温营养液所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可减少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有利于EN的吸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液添加牛磺酸及左旋肉碱对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并发症、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鼻饲添加牛磺酸及左旋肉碱的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鼻饲普通肠内营养液,在试验第1、28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营养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并记录试验过程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前,两组患者营养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后,试验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营养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过程中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液添加牛磺酸及左旋肉碱能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泵给予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01 ~ 2013-06间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肠内营养泵组)和对照组(传统营养输注方法组)各4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出现腹泻、腹胀、呕吐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并运用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了解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输注的舒适度.结果 治疗组中使用肠内营养泵,患者的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液温度的感觉上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感觉其营养液温度偏低,治疗组患者在舒适度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泵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使用效果佳,其安全性高、操作简易、并发症少,且患者使用舒适度高,能有效保证患者肠内营养的供给,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择合适恰当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进行肠内营养超过5 d的78例危重病人,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胃管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分次定量鼻饲方法,比较两组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可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胃癌且术后采用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注方法,对两组患者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病人的肠内营养输注的主观舒适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病人腹胀和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对肠内营养液的温度感觉存在较大差异,对照组病人常常感觉肠内营养液温度偏低(P<0.05);实验组在舒适度方面,感觉严重不适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术后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EN组),观察组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EEN组)。比较2组病人术前、肠内营养液输注后1 d、肠内营养液输注后5 d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首次通气时间、恢复经口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前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5 d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胃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发生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程度,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泵连恒温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8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运用肠内营养泵连恒温器输注;对照组按常规依靠重力法滴入营养液,营养液温度为室温或用热水袋加温.结果 观察组恶心、腹胀、腹泻、堵管率分别为4.87%、9.75%、4.87%、0%,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肠内营养泵连恒温器保证了肠内营养液的顺利滴入,减轻了患者胃肠道不适反应,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提供肠粘膜局部营养物质,刺激肠粘膜细胞的生长,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保持肠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使用肠内营养泵及增温器能有效减少消化道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并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加温器夹持位置对肠内营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抽取的50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测量距鼻孔100 cm位置处的肠内营养液温度,观察组测量距离鼻孔60 cm处的肠内营养液温度,比较两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和8%,对照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和32%,两组数据经过比较后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距离鼻孔60 cm处放置加温器,小时流速为120 ml,相当于肠内营养液温度调整至37摄氏度,能够将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孙明霞  陈畅泉  吴同启 《吉林医学》2010,(30):5337-5337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5例肠内营养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病例数相当,治疗组肠内营养时加用培菲康;对照组单给肠内营养制剂。治疗2周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培菲康组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培菲康治疗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对腹胀、腹泻、便秘症状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复方谷氨酰胺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合谷氨酰胺对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营养代谢,免疫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8例ICU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复方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及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观察时间2用.比较两组胃肠道症状,血清蛋白、前清蛋白、淋巴细胞记数和C-反应蛋白.结果 胃肠道症状: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清蛋白、前清蛋白、淋巴细胞记数和C-反应蛋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谷氨酰胺可改善危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