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93-96
目的 探讨采用一期瘤段切除钢板固定加骨水泥重建姑息治疗转移性肱骨干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应用一期瘤段切除钢板固定加骨水泥重建方法治疗转移性肱骨干肿瘤伴病理性骨折10例患者;于术前及术后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改善程度比较,应用Enneking评分法进行肢体功能评价,以及Kanofsky法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t=14.307,P0.05)。Enneking评分结果显示,10例中优1例,良好7例,中2例,优良率达到80%。术后Kanofsky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t=12.445,P0.05)。结论 一期瘤段切除钢板固定加骨水泥重建姑息治疗转移性肱骨干肿瘤伴病理性骨折治疗效果确切,取材方便,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并发症少,可以作为肱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原位微波灭活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干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四肢骨干转移瘤并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原位微波灭活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得分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计算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5) min,术中出血量(250±80) ml.19例患者均获得16 (8~30)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肢体功能Enneking评分优良率为94.7%(18/19).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1例,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4.2%、68.4%及42.1%.随访期内所有患者骨折内固定良好,无内固定失效或再次骨折发生.结论 原位微波灭活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干骨转移瘤并发病理性骨折,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案、术后生存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1月至2013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共收治胫骨转移癌患者16例,其中来源于肺癌5例、乳腺癌3例、膀胱癌2例,肾癌、结肠癌、肝癌、淋巴瘤各1例,来源不明者2例。肿瘤位于胫骨上段11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下端2例(1例患者双侧胫骨转移)。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其他未发生骨折者以Mirels评分评价骨折风险。16例患者中,15例接受手术治疗,共16例手术,包括9例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髓内钉/钢板内固定术,6例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1例截肢术。术前和术后均以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后还依据MSTS评分分析患者功能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1~72个月)。术后中位生存期7个月(1~72个月),半年总体生存率57.14%,两年总体生存率8.9%。术前病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的Mirels评分为(9.8±1.0)分;术前VAS评分(7.62±1.03)分,术后VAS评分(1.36±0.86)分;采用肿瘤刮除内固定手术方式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均MSTS评分分别为(23.1±1.25)分和(21.0±0.63)分,所有患者均认为术后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胫骨转移癌十分罕见,其原发肿瘤以肺癌居多,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结合术后放疗及全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治疗优良率92.00%,高于术前50.00%(P0.05)。结论:针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CPC)对该院从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22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0~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7周,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根据Neer评分评定,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4%.结论 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具有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填充骨缺损,尤其可强化锁定螺钉在肱骨近端的把持力,从而增强锁定钢板固定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1年5月应用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32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30~62岁,平均42.3岁.骨不连原因: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失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进行5~24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骨不连均牢固愈合.疗效评估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优21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3.7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有效充分植骨是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水泥微创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胸腰背的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骨水泥作为充填材料,在C臂透视监视下,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行骨水泥微创注射术,治疗31例,共35个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比较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及手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例少量骨水泥渗漏入椎旁软组织,未引起严重并发症.结论 骨水泥微创注射可有效安全地缓解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高龄患者股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锁钉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法治疗,术后采用Merchan 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0.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75.0%(P<0.01)。结论: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治疗高龄股骨髁上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肱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术后功能、并发症及生存率。方法:自2000年至2009年,59例肱骨转移癌患者(62例手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接受外科治疗,其中肺癌19例,骨髓瘤10例,乳腺癌8例,肾癌5例,胃肠道2例,甲状腺癌2例,前列腺癌1例,鼻咽癌1例,胆管癌1例,卵巢癌1例,黑色素瘤1例,来源不明8例。溶骨破坏严重、软组织侵犯明显的病例(n=32)多采用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其中肱骨上段肩关节假体25例,肱骨下段肘关节假体7例,其余病例接受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髓内针(n=17)或钢板(n=11)固定,另有2例因病理性骨折后肿瘤巨大且周围组织广泛受累行肩胛带离断术。发生病理性骨折43例,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的16例,以Mirels’评分判断骨折风险。术后功能依据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Tumor Society,MSTS)评分,回顾性分析患者生存率。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期平均为9.6个月,半年总体生存率45.1%,一年生存率27.4%,两年生存率11.6%,预期生存期11.6个月。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患者Mirels’评分平均9.3分。瘤段截除假体置换组中,术后2例复发,1例出现排异反应。髓内针和钢板固定组中1例钢板折断,2例复发,1例桡神经功能障碍。MSTS评分,假体置换组71%,髓内针和钢板组75.1%。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肱骨转移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外科手术能够为患者提供坚强固定,这一优势是单纯放疗无法比拟的,包括化疗、激素治疗以及二膦酸盐类药物在内的全身系统治疗是延长骨转移癌患者生存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性胫骨平台骨折联合应用骨水泥及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33例。A组患者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接受联合骨水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而两组术前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台内翻角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过治疗后,B组HSS评分、平台内翻角及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联合应用骨水泥及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的31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观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压缩率改变、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495±6.1)%和(16.7±3.2)%,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1±1.3)%和(1.2±0.9)%,Cobb角由术前平均(25.7±4.5)°矫正至术后(3.3±2.1)°,平均矫正19.8。,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0.5)分降为术后(1.9±O.6)分,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序列,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伤椎的高度和强度,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有助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一期植骨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股骨下端复杂粉碎性骨折35例,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及一期髂骨植骨治疗。结果随访1-2年,骨折均完全愈合,无骨不连、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肢体短缩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4.1%。结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一期植骨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6例。术前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23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A组),另外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3、7 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资料,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随访,时间9~14个月,平均(12.5±2.6)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cobb角),且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及椎旁肌损伤,减轻了术后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分为外侧横行小切口组38例,传统“L”形切口组1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结果及 Maryland 足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末次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情况、Maryland 足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横行小切口组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田科良  向忠   《中国医学工程》2009,(2):114-116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行钢板或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28例,有42例发生非感染性骨不愈合(9.81%)。行更换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骨移植手术33例,单纯行髓内钉动力化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至骨愈合,平均随访25个月,再次行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术后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13.5±6.1)个月,单纯髓内钉动力化术后骨折愈合率77.8%,平均愈合时间(15.5±6.3)个月。结论再次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较好方法,单纯行髓内钉动力化仍有骨不愈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复杂骨折中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60例过肘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应用内固定钢板螺钉钢丝加外固定动力型支架,对照组应用内固定钢板螺钉钢丝加外固定支架,比较2组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不愈合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结果 试验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2组手术时间、骨不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试验组升高幅度大,2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动力型固定支架用于过肘关节复杂型骨折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减少骨折愈合时间,降低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4例,Ⅳ型2例;1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L形切口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其中Sanders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植骨例数、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术后半年的足部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5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及VSA评分均少于B组,切口甲级愈合所占的比例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植骨例数、术后影像学检查所见及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双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01月至2020年0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与创伤外科收治的57例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钢板组(A组,28例)和锁定钢板组(B组,2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