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提高病案管理系统数据质量管理水平,完善控制病案数据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对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统计核查并找出其中错误信息。结果病案管理系统数据的错误率为2.86%~5.23%,流通数据错误率高达5.23%。出现错误的原因有信息输入错误或漏项、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足未按常规方法操作、系统缺乏自动报警功能。结论病案管理系统要建立系统自动报警和提示,对于系统内的各项数据应加大审核和清查的力度并实现各管理系统之间可靠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来提高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将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率降到0. 1%以下。方法:2018年8—12月检验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对检验分析前的标本采取各项改进措施,加强标本质量管理。所得的数据作为实施后与实施前(2018年1—7月未进行PDCA循环管理的检验前标本质量数据)进行比对。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在总样本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标本溶血率、抗凝标本凝集率、采集时机错误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检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进而提升检验报告的质量;对护理人员的检验分析前质量培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医院管理指标数据用于医院管理决策的各个领域,指标数据的质量监控是管理决策有效性的基础。方法:构建了一套数据质量监测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定量地呈现指标数据的质量得分和排名。结果:基于某大型三甲公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的42个核心指标,得到指标数据的质量排名。通过对最后三位指标的核查,发现数据工作流中的潜在问题和数据质量规则的潜在优化点,指导数据质量工作的开展。结论:通过构建数据质量的监测体系和标准来实现指标的质量管理是可行的,质量评价结果可作为数据核查工作的航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外科术前检查项目序贯性错误率的作用。方法:采用品管圈活动,通过所收集的数据,逐步深入分析,查找影响术前检查项目序贯性错误率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解决方案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胸外科术前检查项目序贯性错误率由品管圈活动前5.28%降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降低胸外科术前检查项目序贯性错误率的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状况,并分析其性质.方法:对该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的具体措施.结果:我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状况良好,在各科室都已经逐步落实了核查制度,且工作人员普遍都能够明确掌握制度内所涉及到的内容,在核查制度执行后,院内手术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各种手术不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HTK手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临床手术室要格外注意的问题,需要借助于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来对此类问题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李少玲 《中国病案》2012,13(4):52-53,27
运用病案统计分析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接口,自动采集医院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编辑、补充和完善后存入病案统计系统的数据库中,从原始数据的采集、数据质量的核查到深层次上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分析,都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提高数据质量及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必须加强数据核查、监控工作。建立数据仓库,充分开发利用数据资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进行管理监控和预测,为管理层做好参谋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颖  骆颖  王玥  张然  张阳  刘春玲 《中国病案》2014,(11):33-34
目的: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编码原则对病案首页疾病诊断的编码进行质量分析,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出院病案960份(每月80份),对疾病编码逐一核查。结果960份病案中存在疾病分类编码错误73份,占7.6%。其中2013年5月错误率为13.8%,2014年4月错误率为5%,错误率基本呈每月下降趋势。结论编码员应加强对疾病分类细则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合并编码原则的理解,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两种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大脑左右半球干扰控制功能的表现.方法:采用跨通道干扰的方式,在儿童的左耳或右耳呈现分心刺激,分别与视觉呈现的靶刺激构成一致、不一致和中性关系.结果:当分心刺激在左耳呈现时,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在错误率上的模式明显不同,ADHD儿童表现出显著的冲突效应(效应量为4%),F(1,110)=18.16,P<0.001,即冲突条件下的错误率明显高于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而正常儿童的冲突效应不显著(效应量为1.2%),F(1,110)=1.59,P>0.1;ADHD儿童的抑制效应呈现翻转趋势(效应量为-1.7%),F(1,110)=3.16,0.05<P<0.1,混合型ADHD儿童的抑制效应翻转显著(效应量为-4.1%),F(1,54)=8.31,P<0.01,即中性条件的错误率高于冲突条件的错误率,正常儿童的抑制效应不显著F(1,110)=1.53,P>0.1.结论:ADHD儿童的右半球控制冲突干扰的功能异常,混合型ADHD儿童右半球的功能异常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国际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管理现状和规定,为我国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从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流程和法律地位入手,比较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医疗器械监管者论坛的产品上市许可注册指导要求。结果与结论: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许可的产品应在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下设计、生产和交付市场;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医疗器械注册系统评价的内容;根据产品风险组织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一般II类以上产品需要组织现场核查,可在注册审评前完成或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曾海芳 《甘肃医药》2016,(4):277-279
目的:根据ICD-10编码原则对病案首页疾病诊断的编码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提高编码准确性的策略。方法:对2014~2015年某院出院的42345份病案进行随机编码并系统抽样,抽取病案4234份,对样本疾病编码进行逐一核查。结果:4234份病案中存在编码应用错误的181份,错误率为4.3%。结论:编码人员和相关医师都应提高对医学知识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相关知识学习的意识并付诸行动,不断拓宽学习广度与深度,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以提高疾病编码应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阵列数据的扰动对错误发现率(FDR)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方法,对1 991个结肠癌微阵列基因数据给予不同相对误差限的随机扰动,每个扰动进行1 000次随机模拟;用FDR的ALSU方法对无扰动数据与有扰动数据分别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比较两者之间的重复率;分析数据扰动对每次基因排序位次变化的影响?结果:差异表达基因的单个平均重复率与总体平均重复率都随数据扰动的增加而下降?差异表达越显著的基因,受扰动误差的影响越小;在扰动误差限≤50%时,数据扰动与差异表达基因总体平均重复率呈线性递减趋势,数据扰动误差限每增加1%,总体平均重复率约下降1.85%?扰动误差限越大,基因排序位次的波动越大?结论:数据扰动是导致差异表达基因可重复性差的原因,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可定量探讨数据扰动对差异基因筛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降低病案ICD编码错误率,提高病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病案ICD编码工作中,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对比活动前、后ICD编码错误率,计算改善幅度,评价活动的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工作人员编码错误例数明显减少,病案ICD编码错误率由活动前的24.57%降低到活动后的8.13%,改善幅度为66.90%.工作人员在品管圈活动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学习积极性、集体荣誉感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规范了工作步骤,降低了病案ICD编码错误率,从而提升了病案编码质量.  相似文献   

13.
袁媛 《中国民康医学》2020,(1):132-133,136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儿童医院PIVAS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的资料,精细化管理实施前(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为对照组,实施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物品及空气质量合格率、差错发生率及工作人员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医务人员手卫生、物品及空气质量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VAS差错发生率为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科室工作人员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VAS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信息化和管理手段,实现病案首页数据的全流程管理,提高首页数据质量。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59 691份病案首页信息,找出首页主要缺陷及原因,通过系统改造,建立一套从医生端到病案室的首页质控流程,配合相关管理政策,形成一套完整的首页质控体系。结果:首页数据质量整体提高21.00%,圆满完成国家病案首页数据上报,2019年数据审核通过率达到99.9%。结论:该质控体系有效提高了首页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正确性,为医院的绩效考核管理和DRGs付费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常规化学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室内质控(IQC)及其室间比对数据和室间质评(EQA)PT得分成绩等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结果:使用统一质控品的IQC统计资料表明,常规化学15个基本项目多数的检测结果是在临床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但一些项目仍然出现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近两年各地市EQA成绩虽有提高但仍有近20%不合格。结论:目前尚不具备在县级以上医院间广泛开展常规化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基础。但是,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手段和在联网监控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区域性常规化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  相似文献   

16.
李孟彬  王为忠  李开宗  张洪伟  季刚  沈新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03-1404,1410
目的:观察胎牛血清对PAEC适应模型的影响。方法:以猪自体血清原代培养PAEC并传代,接种于96孔板后分别以5%正常人血清(NHS组)、胎牛血清(FCS组)和补体灭活的胎牛血清(FCS+C组)诱导6d,加入25%正常人血清,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HO-1的表达情况。结果:NHS组和FCS+C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两组间亦有差异,HO-1表达均增加。FCS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质量不佳的胎牛血清或补体灭活不充分的胎牛血清会干扰PAEC适应模型的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设立6个质控小组,通过构建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比较质控前后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医生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季度检查各质控小组评分情况。结果(1)质控后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率分别为1.67%、2.50%,均显著低于质控前(6.6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质控后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28±15.38)分、(95.25±14.09)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82.79±12.11)分、(79.96±1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控后各小组总体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纠纷率,有效提高医生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发光法定量检测感染标志物是近几年来一种新检测手段,因为其检测方法的特殊性及试剂的局限性一直未有一种很确定的质控规则来有效管理质控数据。本文通过实际操作中使用各种质控方法的心得,来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项目的质控规则。方法:将本实验室几种感染项目在2010年3月至5月份的质控数据绘制成双区定性质控图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可以发现试剂、仪器、操作者存在的问题,效率较高,容易出现假失控;仅用双区法又会使质控数据太散漫而无法判断是哪种误差的存在;结论:将两者结合起来,优于用单一的质控规则。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质量评估相关文献和临床数据应用中的数据问题报告,对现有评估知识进行分解、合并和归纳,构建对临床评估问题进行唯一表述的临床数据评估指标,对每项指标所适用的评估手段进行描述。对比以往研究并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指标能更清晰、准确地对应实际需求,有利于促进临床数据质量评估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持续改进医院病案质量管理的流程,形成高效的质量控制闭环式管理.方法:通过质量控制系统改进已往质量控制流程,整合到HIS系统实时质控,从病历到病案的形成全程质控,落实控制目标及完善的评分体系.结果:医院以往病案首页填写错误率达到47%,改进流程后错误率降至5%以下.经过闭环式的质控管理流程持续改进,病案质量有明显的提升,病案的价值也得到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