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3位的恶性肿瘤;对于有手术机会的胃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仍是手术切除,由于胃癌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肿瘤消耗、机械梗阻、分解代谢增加等因素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营养代谢问题,继而影响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康复。外科手术是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手术带来的创伤、生理结构的改变,以及术后的化疗则进一步加重上述问题。肠道微生态是人体免疫功能等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研究提示肿瘤代谢、外科手术、化疗等均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的改变。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胃癌的综合治疗越来越为外科医生所重视。如何改善患者胃癌术后身体营养状况、减轻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已成为胃肠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回顾对行胃癌患者围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及肠道微生态调节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构建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是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基础,实验中对动物无法进行长期持续的静脉输液成为延误实验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 目的:将自制旋转持续静脉输液装置与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相结合,验证输液装置的可靠性和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3/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雄性近交系F344/NCrl BR大鼠48只为供体,LEW/Crl 大鼠48只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 方法:将移植后的大鼠以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分为3组(n=16):对照组、输液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对照组大鼠仅行小肠移植,移植前后不做持续静脉输液。输液组大鼠给予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他克莫司治疗组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静脉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d)。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和存活时间,并于移植后3,5,7 d 分别取各组大鼠移植肠标本(n=3)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的大鼠作存活时间观察,观察期限为5周。 结果:对照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5.4±1.7) d,手术成功率56.3%。采用旋转输液装置的输液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手术成功率为9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输液组大鼠平均存活(7.2±2.8) d,最终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他克莫司治疗组剩余大鼠的输液时间> 30 d,存活时间超过5周,与对照组和输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输液组大鼠术后3,5,7 d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术后3,5,7 d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征象。 结论:旋转持续静脉输液装置制作简单,固定安全可靠,能成功地为研究大鼠连续输液30 d以上,与异位小肠移植模型联合应用,能建立稳定可靠的排斥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者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者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者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 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 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少儿期迟发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延迟发病的肠旋转不良少儿期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8年至2008年临床诊断明确并经手术治疗的23例迟发性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经过立位腹部平片或透视检查;9例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2例行辅助钡灌肠检查,20例行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13例行腹部CT扫描.术前确诊18例,确诊率为78.3%.全部病例经拉德(Ladd)手术治疗.结论 迟发性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小肠扭转、肠坏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以传统的Ladd手术为主,且对此疾病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最理想的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短缺和其剧烈的排斥反应及因此而导致的远远低于实质脏器移植的成功率,使小肠移植的临床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1小肠移植的发展和现状小肠移植的实验研究早在1902年即已开始,而首例临床小肠移植于1964年由Detterling等开展,至  相似文献   
7.
老年胃癌病人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措施。方法:将79例病人分为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Ⅰ组在常规护基础上注意早期活动;观察Ⅱ组在观察Ⅰ组基础上,施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观察Ⅰ、Ⅱ组病人排便时间及观察Ⅱ组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Ⅰ组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Ⅱ组排气,排便时间均较观察Ⅰ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术后早期活动并施行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老年胃癌病人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和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2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行结肠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全腹腔镜切除术19例,腹腔镜辅助切除术2例,手辅助腹腔镜Miles术1例;其中保肛手术10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7例;无中转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因肿瘤转移死亡2例,其余患者未见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结论 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导致小肠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趋化因子受体为靶位的治疗方案,可能为临床小肠移植的免疫治疗提供借鉴。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RANTES(Met-RANTES)对同种异体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以及与小剂量他克莫司的协同效应。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数字表法区组,对照观察实验,于2003-09/2005-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雄性大鼠180只,90只SD大鼠作为供体,90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施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 方法:小肠移植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30只/组:对照组,只做异位小肠移植,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Met-RANTES治疗组:移植后0~7 d,腹腔注射Met-RANTES 200 μg/d;Met-RANTES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组:移植后0~7 d,腹腔注射Met-RANTES 200 μg/d + 肌肉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d)。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和存活时间,并于移植后第1,3,5,7天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切取移植肠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组间比较。 结果:移植后的90只受体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7.2 d (1.5),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后第3,5,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Met-RANTES治疗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9.2 d (16.4),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01)。Met-RANTES+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30.9 d (9.0),与前两组有显著差异(P < 0.01)。Met-RANTES治疗组和Met-RANTES+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排斥反应征象,可长期存活。 结论:Met-RANTES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保护移植肠功能,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可增强小剂量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和尿囊素预防外科术后腹腔粘连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新  李孟彬  王为忠  施海 《医学争鸣》2006,27(12):1104-1107
目的:对比观察壳聚糖及尿囊素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并探讨两者合用的协同作用及机理. 方法:成年纯种家兔96只制成粘连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壳聚糖组(B),尿囊素组(C)和壳聚糖 尿囊素联合用药组(D),每组24只. 观察家兔术后一般情况, 并于术后1 wk和2 wk剖腹观察其腹腔粘连情况,按程度分级,切取标本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粘连动物模型建立切实可靠,B,C组和D组粘连等级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效果明显优于B,C组(P<0.05). 病理观察联合用药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均轻于对照组. 结论:术中应用壳聚糖和尿囊素均有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两者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