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峥  邱丽华  高志  李攀  何力  易品诗 《重庆医学》2016,(30):4203-4206
目的:制备一种载VP3基因、反式激活转录激活肽(TATp)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同时修饰的新型载基因高分子靶向超声造影剂,表征其性质。方法采用W/O/W双乳化法制备载基因超声微泡。并通过硫醚键将SDF‐1与TATp共价连接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泡的表面,制备成靶向载基因超声微泡。Malvern测量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流式细胞仪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ATp、SDF‐1在高分子微泡表面的连接状况,酶切反应实验鉴定其对DNA的保护性,光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初步评估其体外寻靶能力,超声考察体外成像。结果靶向载基因超声微泡呈规则球形。粒径为(536.00±16.55)nm ,分布集中,表面电位为(-0.08±0.08)mV。平均载药量为0.62%,平均包封率为36.13%。对DNA保护作用持续60 min ,未见损坏。TATp、SDF‐1同时加载于PLGA微泡表面的连接率为69.84%。体外寻靶实验显示,靶向微泡较多地稳定簇聚在舌癌SCC‐15细胞膜上,连接率为91.44%。而非靶向微泡较少结合,连接率为12.96%。体外超声显像呈细小点状、均匀高回声。结论成功制备出TATp‐SDF‐1‐VP3‐PEG‐PLGA微泡,其能在体外高效靶向结合舌鳞癌SCC‐15细胞,且短时间穿过细胞膜。体外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昔激酶(HSV1-TK)基因体外转染及联合前药更昔洛韦(GCV)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效应。方法超声辐照PC-3细胞,MTT筛选出最适辐照时间;将含有HSV1-TK基因的质粒通过静电吸附在脂质微泡表面,采用最适超声辐照转染,并用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观察TK基因的转入及表达;MTT法观察使用不同浓度的前药更昔洛韦(GCV)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最适浓度的前药GCV对转染后的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周期的影响;MTT法观察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MTT检测显示超声强度为1.0 W/cm2,频率为1 MHz,辐照时间30 s时超声辐照对细胞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超声辐照后HSV1-TK基因可以顺利转入PC-3细胞中并有稳定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当前药GCV浓度在100μg/ml时,超声+微泡+TK组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细胞存活率约32%,低于其他各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大多数细胞被阻断在S期,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以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为载体转染自杀基因联合前药GCV,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裸鼠肝癌后,观察不同浓度载HSV1-TK基因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对裸鼠残留肝癌组织中T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肝癌模型40只,随即分成4组,每组10只,使用JC200型HIFU治疗仪对裸鼠消融80%后,经裸鼠尾静脉注入不同浓度载基因微泡,然后用超声辐照,Real-timePCR检测TK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TK蛋白的表达情况,绘制抑瘤曲线。结果免疫组化及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及抑瘤率均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携基因微泡浓度≤0.6μg/μL时,TKmRNA、蛋白的表达,抑瘤率与微泡呈浓度依赖,而当携基因微泡浓度>0.6μg/μL时,基因的表达及抑瘤率与微泡浓度无相关性,故携基因的微泡浓度为0.6μg/μL时TK基因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昔激酶(HSV1-TK)基因体外转染及联合前药更昔洛韦(GCV)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效应.方法 超声辐照PC-3细胞,MTT筛选出最适辐照时间;将含有HSV1 -TK基因的质粒通过静电吸附在脂质微泡表面,采用最适超声辐照转染,并用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观察TK基因的转入及表达;MTT法观察使用不同浓度的前药更昔洛韦(GCV)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最适浓度的前药GCV对转染后的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周期的影响;MTT法观察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MTT检测显示超声强度为1.0 W/cm2,频率为1 MHz,辐照时间30 s时超声辐照对细胞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超声辐照后HSV1-TK基因可以顺利转入PC-3细胞中并有稳定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当前药GCV浓度在100μg/ml时,超声+微泡+TK组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细胞存活率约32%,低于其他各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大多数细胞被阻断在S期,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以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为载体转染自杀基因联合前约GCV,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docetaxel-loaded lipid microbubbles,LDLM)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对人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SMMC-7721细胞,确定适宜的多西紫杉醇浓度,细胞分为6组,比较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超微结构改变、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载药微泡+超声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电镜下观察载药微泡+超声组的凋亡细胞最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载药微泡+超声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00),LDLM+US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为(0.79±0.27)%(P=0.000),G2/M期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为(90.54±0.48)%(P=0.000)。结论:LDLM联合UTMD可抑制人SMMC-7721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为后续进一步从蛋白、基因层面探索其作用的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载胞苷脱氨酶-胸腺嘧啶激酶 (colicytocinedeaminase-thymidinekinase,CD-TK)双自杀基因的超声微泡,检测其对肺癌的杀伤效应。方法:制备载CD-TK双自杀基因的微泡,观察形态和大小,用碘化丙啶染质粒,观察荧光和计算微泡与基因的结合率。培养肺癌H1299细胞系和建立肺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超声(ultrasound,U)+微泡(microbubble,M)+CD-TK、U+M+CD-TK+5-FC(5- fluorcytosine,5-氟胞嘧啶)、U+M+CD-TK +GCV(ganciclovir,丙氧鸟苷)、U+M+CD-TK +5-FC+GCV 5组,每组1×107个细胞。微泡转染H1299肺癌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荧光表达情况,测定细胞GFP转染效果和每组24 h细胞凋亡和周期。体内动物实验,每组6只裸鼠,对照组注射200 μL PBS,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载CD-TK双自杀基因的微泡。观察微泡的显影,同时在肿瘤部位超声辐照转染基因,每组按实验分组连续腹腔注射5-FC、GCV 一周,每周记录每只裸鼠肿瘤的最长径和最短径,计算并记录肿瘤的体积变化。第5周取裸鼠肿瘤标本。免疫荧光测TdT(TUNEL法)和PCNA的表达,评估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出载CD-TK双自杀基因的微泡,无毒前药5-FC和GCV联合载CD-TK双自杀基因的超声微泡治疗效果明显,有促进凋亡[凋亡率(28.45±1.75)%]、抑制增殖作用[S期(61.40±4.3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单药组(5-FC组P=0.002和GCV组P=0.012,对照组P=0.000)。双药联合超声辐照载基因微泡组的肿瘤体积最小、质量最小、凋亡细胞最多、增殖受抑制最明显。结论:无毒前药5-FC+GCV联合微泡载CD-TK双自杀基因能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对肺癌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备载多烯紫杉醇脂质超声微泡,并研究其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技术(UT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为临床应用载多烯紫杉醇超声造影剂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载多烯紫杉醇的脂质超声微泡,检测其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等性质,MTT法检测IC50,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与单纯多烯紫杉醇药物组、多烯紫杉醇药物+超声组等进行比较。结果 载多烯紫杉醇超声微泡平均粒径1.6 μm,微泡的包封率为64.2%,平均载药量为16.1%;载多烯紫杉醇脂质微泡组的细胞毒性作用强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P<0.01);载多烯紫杉醇脂质微泡组G2/M期细胞增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载多烯紫杉醇脂质微泡联合UTMD能够增加G2/M 期细胞阻滞,增强对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载多烯紫杉醇脂质微泡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胰腺癌的新型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构建的白蛋白纳米-超声微泡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以狗作为实验对象;构建高表达tPA基因质粒;以白蛋白为原料制备载tPA基因质粒纳米粒;用蔗糖和白蛋白制备糖蛋白超声微泡并与载tPA基因质粒纳米粒交联形成靶向超声微泡转基因载体.在给狗实施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心脏超声靶向转基因并观察对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组织tPA抗原表达并用ELISA法检测血tPA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 构建的白蛋白纳米tPA基因质粒超声微泡载体系统超声靶向转染心脏后4周,靶向心肌组织表达tPA抗原,同时伴有血tPA和D-二聚体含量增高及tPA功能增强,有效预防了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血栓的形成.结论 成功建立了白蛋白纳米tPA基因质粒超声微泡载体系统,为血栓相关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一种靶向肝癌HepG2细胞的载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SV-TK)基因超声微泡,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及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超声微泡,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方式构建靶向载HSV-TK超声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并进行体外实验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靶向载HSV-TK超声微泡可较多地聚集在HepG2细胞表面,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噻唑蓝(MTT)法,发现载基因靶向微泡组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细胞侵袭实验表明载基因靶向微泡组(22.18±2.01)较对照组及载基因非靶向微泡组明显减少,对HepG2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携目的基因靶向超声微泡对肝癌HepG2细胞在体外有较好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肿瘤与正常组织基因及调控区域的结构差异,从分子水平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成为肿瘤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新策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既可增强裸质粒DNA在癌细胞内的转染和表达,又能提高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减少全身不良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临床肿瘤治疗技术。作者就有关超声结合纳/微泡介导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基因转染的应用进展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制备的白蛋白超声微泡载c-myc原癌基因反义寡肽核酸靶向转染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效果及对受损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用球囊导管剥脱兔髂动脉内皮细胞制备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模型;设计合成针对兔c-myc m RNA原癌基因反义PNA,并将其5’-氨基端以生物素分子标记;采用白蛋白作为原料,在制备超声微泡过程中向白蛋白溶液中加入定量PNA制备白蛋白超声微泡-PNA靶向载体,在超声场的作用下转染局部血管壁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NA转染效果并观察其对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血管形态测量法直接测量局部血管内膜厚度和面积并评价其对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超声波介导白蛋白超声微泡载c-myc反义PNA靶向转染受损血管壁获得成功并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表达PCNA和内膜增生。结论白蛋白超声微泡携带PNA靶向转染方法为促进其进入体内特定细胞发挥功效提供又一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构建的白蛋白纳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质粒超声微泡栽体的体内转染效果.方法 选择兔为实验对象,构建高表达tPA基因质粒;以白蛋白为原料制备栽tPA基因质粒纳米粒;用蔗糖和白蛋白制备糖蛋白超声微泡并与栽tPA基因质粒纳米粒进行交联形成靶向超声微泡转基因栽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肝脏、腿部骨骼肌和肋骨组织的靶向转染及tPA的有效表达,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tPA含量和D一二聚体含量.结果 构建的白蛋白纳米tPA基因质粒超声微泡栽体系统超声靶向转染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肋骨组织后可见有效tPA表达,同时伴有血tPA和D-二聚体含量增高和tPA功能增强,两者从术前的(0.20+0.05)μg/L和(81.76±9.84)μg/L增高至术后4周的(0.44±0.05)μg/L和(669.28±97.74)μg/L.结论 成功建立了白蛋白纳来tPA基因质粒超声微泡栽体系统,为纳米靶向转基因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作为最新的物理性质靶向基因递送系统,其与病毒载体相比,更具有无毒性、安全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血管、骨骼肌、心脏、肺、肝脏等多组织多脏器中,UTMD技术能够成功的介导基因的转染。本文从UTMD技术通过将指定基因转染到胰腺组织及相关受累靶器官中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效果,对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载多烯紫杉醇脂质超声微泡,并研究其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技术(UT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载多烯紫杉醇的脂质超声微泡,检测其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等性质,MTT法检测IC50,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与单纯多烯紫杉醇药物组、多烯紫杉醇药物+超声组等进行比较。结果载多烯紫杉醇超声微泡平均粒径1.6μm,微泡的包封率为64.2%,平均载药量为16.1%;载多烯紫杉醇脂质微泡组的细胞毒性作用强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P<0.01);载多烯紫杉醇脂质微泡组G2/M期细胞增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载多烯紫杉醇脂质微泡联合UTMD能够增加G2/M期细胞阻滞,增强对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载多烯紫杉醇脂质微泡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胰腺癌的新型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制备载肝癌细胞磷酯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抗体的新型纳米级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方法,并评价其体外对肝癌细胞的靶向结合效果。方法:以机械振荡法制备纳米级脂质微泡,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测纳米微泡大小形态、粒径分布;生物素-亲和素桥接肝癌细胞GPC3抗体与纳米级脂质超声微泡,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与抗体结合效率;免疫组化检测常见3种肝癌细胞的GPC3阳性表达;微泡体外与肝癌细胞靶向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寻靶效果。结果:纳米脂质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无明显聚集,粒径范围约350~450 nm。微泡与抗体结合效率达85.05%,人SMMC-7721、HepG2及Huh7肝癌细胞GPC3表达阳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载GPC3抗体纳米级脂质微泡可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备靶向性的新型纳米级脂质超声微泡,生物素-亲和素桥接GPC3抗体可特异性结合肝癌细胞,达到靶向性识别效果,为微泡的靶向诊断及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淼 《医学综述》2010,16(14):2218-2221
靶向微泡造影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靶向微泡造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现就此项新技术在超声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技术(UTMD)沉默T 淋巴细胞Itch 基因表达,观察转染T 细胞 对胃癌MFC 细胞的免疫杀伤效率。方法 免疫磁珠分离T 淋巴细胞,构建靶向Itch 基因的shRNA 表达质 粒,超声微泡介导转染48 h 后,流式细胞仪分析T 细胞转染成功率,Western blot 测定T 细胞Itch 蛋白表达。转 染24 h 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 淋巴细胞活化早期标志CD69 表达。转染72 h 后,观察对比单纯T 淋巴细胞、 阴性对照T 淋巴细胞及转染T 淋巴细胞与小鼠胃癌MFC 细胞共培养时肿瘤杀伤率。结果 利用UTMD 技 术介导shRNA 转染效率达到51.9%,Itch 蛋白表达能被有效抑制。转染24 h 后,转染组T 淋巴细胞早期活化 标志CD69 表达较其他组更高。转染72 h 后,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在不同的效靶比水平(10 ∶ 1、 20 ∶ 1、40 ∶ 1),转染T 淋巴细胞杀瘤活性均增强。结论 利用UTMD 技术介导shRNA 转染能有效沉默 Itch 基因表达,促进T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增强T 淋巴细胞对胃癌MFC 细胞的免疫杀伤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实体肿瘤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基因编辑工具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因传递技术成为了基因治疗最大的瓶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增强基因传递效率且侵袭性低、特异性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基因递送策略。本文对UTMD在肿瘤基因治疗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载胞苷脱氨酶-胸腺嘧啶激酶(colicytocinedeaminase-thymidinekinase,CD-TK)双自杀基因纳泡,用于治疗膀胱癌小鼠。方法:采用薄层法制备载CD-TK双自杀基因纳泡,合成CD-TK双自杀基因阳离子纳泡,光镜观察纳泡的形态,马尔文粒径仪测其粒径;建立裸鼠后膀胱癌模型,超声辐照肿瘤部位,转染双自杀基因,按实验分组每组连续腹腔注射无毒前药1周,开始记录每只裸鼠肿瘤的最长径和最短径,计算并记录肿瘤的体积变化;第5周取裸鼠肿瘤标本,免疫荧光评估肿瘤组织切片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载CD-TK双自杀基因纳泡。通过超声介导载CD-TK纳泡成功转染自杀基因,抑制肿瘤增殖和促进肿瘤凋亡。结论:载CD-TK纳泡可能成为治疗膀胱癌的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docetaxel-loaded lipid microbubbles,DLLM)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对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功建立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瘤动物模型30只,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n=5):A组为单纯药物组、B组为单纯载药微泡组、C组为药物+超声组、D组为单纯微泡+超声组、E组为载药微泡+超声组、F组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用超声测量各组动物颈部淋巴转移瘤大小,计算瘤体体积和抑瘤率;比较各组动物颈部淋巴转移瘤组织中CD34、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E组实验动物颈部淋巴转移瘤的抑瘤率高于其他组(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实验动物颈部淋巴转移瘤中CD34表达水平最低,MVD、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LLM联合UTMD不仅能在宏观表现上抑制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瘤生长,更能一定程度上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明显抑制兔VX2 舌癌颈部淋巴转移瘤的转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