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和外消旋丙交酯(D,L-LA)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共聚物,并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双氢青蒿素(DHA)的共聚物胶束(DHA/mPEG-PLA)。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和形貌。结果表明mPEG-PLA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7.71 mg/L。DHA/mPEG-PLA共聚物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118.1±1.9)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7±0.1)%和(77.1±0.3)%。胶束对DHA的水相表观溶解度增大约1.5倍。紫外光光照39 h,纯DHA在混悬液中降解率达37%且持续增长,胶束中DHA降解率达到10%后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以丁二酸酐为连接臂,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分别连接到N-(2-氨乙基)胺基-β-环糊精上,制备得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两亲性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β-环糊精(MPEG-PLA-β-CD)。采用FT-IR与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芘荧光探针光谱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并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初步考察4个聚合物的载药性能。其中MPEG 2K-PLA 6.6K-β-CD具有较小的CMC和较高的载药能力,有望成为良好的药物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mPEG-PLA)(50/50)作为载体,制备银杏内酯B(GB)聚合物胶束(GB-mPEG-PL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制备GB-mPEG-PLA溶液,再冷冻干燥保存,并对制得的GB-mPEG-PLA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与分布和胶束形态等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GB-mPEG-PLA的体外释放。所制得的GB-mPEG-PLA载药量为7.5%,包封率为82.2%,平均粒径为74.5 nm;扫描电镜显示胶束为类球形;GB-mPEG-PLA释放曲线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PEG-PLA胶束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脂嵌段共聚物(mPEG-PLA)作为载体,制备伊曲康唑聚合物胶束(ITZ-PM)。以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LA,以溶剂挥发-薄膜分散法制备ITZ-PM溶液,并将其冷冻干燥。分别使用HPLC、动态光散射法(DL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与分布和胶束形态等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ITZ-PM的体外释放,并对释放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ITZ-PM载药量为3.82%,包封率为99.4%,平均粒径为37.8 nm,pH为4.48;DSC确证药物已被包封在胶束中;AFM显示胶束呈类球形;ITZ-PM较市售制剂有一定缓释作用,释药行为较为符合Peppas-Sahlin方程。研究结果表明mPEG-PLA能有效提高伊曲康唑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载穿心莲内酯mPEG-PLA聚合物胶束。[方法]以共聚物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为载体,以穿心莲内酯为模型药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胶束。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含量并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的粒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胶束进行形貌观察。[结果]最优处方为:聚乙二醇-聚乳酸40 mg,有机相甲醇2 mL,穿心莲内酯6.68 mg,水相44.14 mL,包封率为(85.19±3.28)%,载药量为(12.38±0.80)%。胶束平均粒径为(147.96±21.79)nm,呈棒状结构。[结论]穿心莲内酯聚合物胶束的处方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胶束可以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的聚合物胶束,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用开环反应合成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单甲醚(PLA-mPEG)共聚物,通过DSC、IR、^1H NMR确证其结构,荧光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以溶剂蒸发-固体熔融分散法制备多西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正交设计优化其制备工艺。HPLC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IR确证含药胶束的形成。结果:采用比例为6/4的PLA-mPEG共聚物为载体,以乙腈为有机溶剂制备,所得胶束平均粒径为47.0nm,载药量为27.3%,包封率为97.4%,且IR确证药物已被包封在胶束中,而非物理混合。结论:PLA-mPEG聚合物胶束能显著提高多西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双药胶束体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双药胶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用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嵌段共聚物(mPEG-PLA)同时增溶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并对比考察体外稳定性的变化。当药物质量浓度为1 mg/mL、载药率为10%时,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单药胶束(single-drug loaded micelles,SDM)分别在9 h和1 h内稳定;当两种药物的载药率都为25%时,双药胶束(binary-drug loaded micelles,BDM)稳定性能超过24 h。此外,双药胶束在高浓度(≥1 mg/mL)时比低浓度(0.04 mg/mL)更加稳定。双药胶束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了一种网状结构。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双药胶束的释药速度比单药胶束快。双药胶束作为一种高载药率和高稳定性的载药形式,是胶束设计的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化学结合法将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相连接,制备mPEG-PLA-5-FUA含药聚合物胶束,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 在5-FU的N-1位引入乙酸基,通过DCC缩合法,使5-氟尿嘧啶-1-基乙酸(5-FUA)与mPEG-PLA反应,制得含药聚合物mPEG-PLA-5-...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鹅去氧胆酸聚合物,表征其理化性质。[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和鹅去氧胆酸为原料,先对鹅去氧胆酸进行乙酸化,然后再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酯化生成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鹅去氧胆酸(mPEG-CDCA)。利用核磁、红外、荧光探针法等手段分析聚合物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结果]mPEG-CDCA被成功合成,且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7.3×10~(-3)mg/L。[结论]合成的两亲性聚合物有较低的CMC,意味着该聚合物容易形成胶束,在抗肿瘤药物的新剂型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大分子引发剂mPEG-Gn-OH2nn=1,2,3,4),以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通过控制丙交酯和大分子引发剂的投料比,合成1~4代线性-树枝状两亲聚合物。基于聚合物自组装特性,通过透析法制备聚合物胶束,采用核磁氢谱、渗透凝胶色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技术、电子扫描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其聚集体进行观测。研究表明,胶束流体力学直径主要受代数影响,并随PEG链段增加而增大,胶束粒径为200~300 nm。胶束形状反映聚合物分子中亲水、亲油比,当聚合物分子中亲水链段EO体积分数φEO<0.35时,线性-树枝状两亲聚合物才能形成空心胶束。  相似文献   

11.
采用N-羧酸-α-氨基酸-环内酸酐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两亲性氨基酸嵌段共聚物(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共聚物,PPA-PAA),并以难溶性药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为模型药考察该聚合物的载药性能。采用FT-IR与1H NMR对合成的PPA-PAA结构进行表征,计算聚合度,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两亲性氨基酸嵌段共聚物临界胶束浓度(CMC),动态光闪射法测定胶束粒径。结果 PPA-PAA的CMC为95 mg/L,形成胶束的粒径为235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7.1%和74.1%。PPA-PAA有望成为难溶性药物的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缩合、偶联、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PEG)接枝或嵌段的可生物降解共聚物,分别为:聚(D,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DLLA)和聚(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L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L),聚乙二醇-聚己二酸酐嵌段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ECA),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ECS).这些嵌段或接枝共聚物都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作为疏水性药物和生物药物的纳米载体,具有优良的性能.该文采用固相熔融分散法、自乳化溶剂蒸发法、透析法及复乳法制备出了疏水性药物的纳米胶束,采用复乳法制备出胰岛素纳米粒,研究表明这些药物纳米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粒径小且分布较窄、药物包封率高.通过胶束型纳米药物的释放行为的研究,笔者开发了组合聚合物纳米药物胶束控制药物释放的有效方法.体外经鼠皮透皮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载有药物的聚合物组装胶束能够以完整的形态通过鼠皮,具有传递药物经皮释放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3.
萘普生/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纳米胶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萘普生(naproxen)/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PEG-PBLG)纳米胶束的制备、形态和体外释药规律。[方法]合成了PEG-PBLG两亲嵌段共聚物;采用透析法制备了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动态光散射测定、紫外吸光度测定等手段分析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大小和载药量、测定了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速率。[结果]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粒径在30~245 nm范围,胶束呈核-壳型结构,PEG-PBLG胶束可大大增溶疏水性药物,萘普生/PEG-PBLG胶束具有缓释作用,萘普生的体外释放速率大小主要由介质的pH值决定,也受胶束粒径的影响。[结论]PEG-PBLG载药胶束是一种缓释性能良好、有应用前景的纳米胶束。  相似文献   

14.
运用1HNMR和GPC对所合成的树枝状大分子聚L丙交酯 dendron 聚乙二醇 dendron 聚L丙交酯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在混合溶剂四氢呋喃/水中,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光散射(DLS)对胶束冷冻干燥再分散前后的形貌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胶束为具有空心结构的囊泡,构成胶束壁的聚合物排列形式可能为双层结构或单层交错结构;胶束冻干后,再分散性良好,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聚天冬氨酸作为主链,接枝胺基侧链和烷基侧链制备药物/基因共运输载体,考察不同侧链接枝率形成的纳米粒载体的载药及载基因性能,并筛选出性能较优的载体。方法: 以D,L-天冬氨酸为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天冬氨酸,然后以不同比例的N,N-二甲基亚二丙基三胺、3,3'-二氨基二丙胺和十二胺/十六胺/十八胺进行开环接枝,得到两亲性聚天冬氨酸-3,3'-二氨基二丙胺-N,N-二甲基亚二丙基三胺-烷基胺(PEEC)材料。采用氢核磁共振确认PEEC结构,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纳米粒胶束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表征RNA阻滞能力,考查载药胶束的释放行为并且在细胞层面上研究材料的细胞毒性、细胞摄取和基因沉默效率。结果: 成功合成了不同接枝率的PEEC材料,纳米粒胶束的粒径为250~350 nm,表面电位为27~45 mV,拥有较小的临界胶束浓度值,RNA阻滞的质量比约为0.8:1;PEEC胶束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载药能力和基因绑定能力良好,其中PEEC16-2在细胞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基因沉默效率。结论: PEEC具有共载药物/基因的能力,其中PEEC16-2胶束具有良好的药物包载和基因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使用共混后浇铸成膜的方法,制备了聚苯并咪唑-锂盐-聚乙二醇单甲醚组成的锂离子电池共混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拉伸与交流阻抗测试表征了共混全固态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了不同锂盐以及各组分含量对共混全固态电解质的力学性能与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并咪唑与聚乙二醇单甲醚之间存在氢键;共混全固态电解质中聚乙二醇单甲醚处于无定形态;锂盐的加入使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聚乙二醇单甲醚含量越高,共混膜强度越低,电导率越高,并且使用三氟甲磺酸锂作为锂盐时其电导率最高,室温下可以达到3.58×10-5 S/cm,高温下可以达到3.3×10-3 S/cm,高温下满足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两亲性透明质酸-紫杉醇高分子前药(HA-PTX)为载体,制备包载PTX的高载药量纳米胶束;分别使用HPLC、动态光散射法(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线粉末衍射法(XRD)等手段对其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分布和胶束形态等进行测定或表征;采用荧光芘探针法测定HA-PTX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以市售紫杉醇注射剂(Taxol)为对照,通过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内过程。载药胶束PTX-HA-PTX化学偶联药物和物理包载药物总量高达41.8%,包封率高达95.4%,平均粒径为213.2 nm,Zeta电位为-15.5 mV;XRD结果确证药物以分子状态或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胶束内部;TEM和AFM显示胶束呈类球形;大鼠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相对于Taxol,PTX-HA-PTX胶束组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显著提高(P<0.01),而清除率(CL)显著下降(P<0.05),说明PTX-HA-PTX胶束可延缓PTX在体内的消除,延长滞留时间,提高药效。结果表明HA-PTX可作为优良的增溶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型可注射温度敏感型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二醇水凝胶[poly(ethylene glycol)-poly(epsilon-caprolactone)-poly(ethylene glycol),(PEG-PCL-PEG,PECE)]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做为细胞三维培养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接种于水凝胶,体外共同培养后进行形态结构观察,用MTT法检测BMSCs增殖活性,DAPI和EI试剂盒观察细胞存活和凋亡情况。结果 BMSCs在PECE水凝胶中生长及功能均比较理想。DAPI/EI染色见少量红色荧光,显示仅有少量细胞凋亡。结论可注射温度敏感性PEG-PCL-PEG水凝胶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良好的三维培养材料,可作为种子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