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实船冲击试验条件下的兔损伤效应,观察不同试验距离与舱室部位兔冲击损伤特点与程度,为船员冲击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主甲板部位的会议室和平台相应部位的前船员舱放置试验兔,在第A次和第B次冲击试验中进行兔效应试验.结果 (1) 兔损伤特点主要表现为:胸腹腔脏器表面与皮下组织的片状或条状出血,其中肺脏和肝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少数兔出现骨折;兔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2)不同试验距离试验兔内脏损伤程度表明:第A次和第B次冲击试验分别与对照组比,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A次和第B次爆炸试验比,第B次爆炸试验兔内脏损伤程度虽有加重趋势,但损伤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部位(会议室和前船员舱)兔内脏损伤程度比较,2次冲击试验中会议室兔损伤程度均略比前船员舱重,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A次冲击试验,兔冲击损伤程度属于中度至重度;第B次冲击试验,兔冲击损伤程度属于重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重复+Gz暴露建立实验性家兔颈椎病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椎间盘相关研究建立一种经济、科学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方法: 15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加速度作用1 d组、2 wk组、4 wk组、6 wk组,每组3只. 加速度作用组分别暴露于 6 Gz、持续45 s的正加速度(每天连续暴露5次)1 d、2 wk、4 wk及6 wk. 各组动物均于实验前后颈椎侧位拍片作自身对比,实验结束后气栓法处死并取颈椎C3~C7段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① X光片显示对照组、加速度作用1 d组及2 wk组颈椎无明显变化,而加速度作用4 wk组和6 wk组颈椎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退行性改变(P<0.01); ②显微镜下显示加速度作用2 wk组、4 wk组及6 wk组均出现椎间盘纤维排列轻度不规则,其中6 wk组还出现髓核缩小及软骨细胞增生. 结论: 正加速度重复作用可引起兔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该模型可以作为颈椎病模型应用于临床及基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模拟舰艇冲击运动对兔损伤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舰艇冲击运动对机体损伤的特点。方法:设3个冲击强度,用雄性新西兰兔在冲击机上进行模拟舰艇冲击实验,以大体解剖、病理切片和X线摄片方法检查免内脏和骨骼的损伤状况,并对不同冲击强度组间动物内脏的损伤进行比较。结果:冲击伤Ⅰ组主要是内脏与皮下组织轻度出血;冲击伤Ⅱ组主要是内脏、皮下组织轻度至中度出血,个别兔出现胸腹壁(或胸腹腔)重度出血;冲击伤Ⅲ组主要是内脏和皮下组织中度至极重度出血,部分兔出现内脏破裂和胸腹腔积血以及骨折等极重度损伤。结论:动物的冲击损伤程度随模拟舰艇冲击负荷的增大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冲击波负压发生装置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模拟冲击波负压的装置及其初步应用。该装置由真空泵、低压舱、实验舱、破膜机构和压力测量系统构成,其工作原理是:低压舱内压力下降,达到所需压力值时,突然刺破膜片,使实验舱内的动物暴露于瞬间变化的冲击波负压环境中。该装置可模拟化爆、核爆以及高空爆炸性减条件的负压环境,可模拟的参数范围为,峰值-13~-90kPa,下降时间1~90ms,持续时间14~2000ms。动物实验表明,该装置可明显致伤。本实验初步证明冲击波负压致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落体脑创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实验性脑创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建立加速性兔脑损伤模型.实验共用65只兔,其中预实验用兔33只,建立撞击力与脑损伤程度间的关系;实验用兔32只,随机分为:A(对照组)、B(轻度损伤组)、C(中度损伤组)、D(重度损伤组)4组,每组8只.观察兔脑损伤后早期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结果:撞击后,动物均出现明显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包括伤后立即血压骤升后骤降、呼吸暂停与呼吸变深快、疼痛反射抑制等.伤后6 h,撞击局部脑组织出现伊文思蓝蓝染,并有明显的脑损伤病理学改变,脑挫伤区脑组织水、钠、钙的含量升高(P<0.01),血脑屏障破坏,神经元变性、坏死范围和程度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大.结论:实验兔脑创伤后出现了明显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该模型与临床加速性脑创伤生物力学机制相似,本模型的研制使用,将有助于对加速性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的更深入研究,以及对颅脑外伤救治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常和肥厚兔离体心肌僵硬度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负荷-形变实验装置,分析正常和肥厚兔离体心肌应力-应变关系,比较两者心肌僵硬度的差异,探讨在心肌用印压方法检测其僵硬度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两肾一夹"方法建立心肌肥厚模型,45只兔随机分成三组:组Ⅰ-正常对照组(N,15只 )、组Ⅱ-术后两月组(2M,15只)、组Ⅲ-术后三月组(3M,15只).利用自行研制的负载-位移实验装置,测定兔离体心肌局部游离壁承受不同负载时的厚度变化,通过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比较三组心肌僵硬度的差异.结果:兔离体心肌游离壁应力-应变关系呈指数曲线:Y=AeBX(r=0.874~0.912).但当应力在一定范围时,其应力-应变关系可拟合成直线方程:Y=AX±B(r=AX±B(r=0.912~0.939)).三组方程的斜率:组Ⅰ<组Ⅱ<组Ⅲ,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兔肥厚心肌僵硬度大于正常心肌,印压方法可比较两者僵硬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浙江省不同产地实验兔血液蛋白的多态性,了解各地实验兔的遗传背景,指导优良品系的选育.方法 选择兰溪、农科院、上虞和余姚等地生产的实验兔的11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基因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变异程度和遗传相似性.结果 Pr、Ptf、Hbα、Hbβ和Alb在所有实验兔中表现为单态,其余蛋白位点呈多态.各蛋白位点的变异程度Prt1>Sag>Tf1>Po>Tf2>Prt2.各地实验兔蛋白位点平均杂合度为兰溪>农科院>上虞>余姚.农科院与余姚实验兔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上虞与兰溪实验兔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938和0.7687.结论 血液蛋白多态性反映了浙江省不同地区生产的实验兔的遗传背景,为实验兔的选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牙齿松动度测定及其模态分析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牙动度测试系统,测定上前牙的振动频率、振型和位移等,并对其进行振动模态分析,以便准确描述牙周附着水平和牙齿不同动度情况.方法:采用微型加速度传感器测定牙齿在牙槽窝内发生移动时的加速度变化,同时采用微型激光位移传感器测定牙齿在该方向的位移,在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牙齿振动频率和位移的测定,准确描述牙齿牙周支持组织状况.结果:前牙在受激励后振动波型符合阻尼振动特点,初始振幅较大,然后迅速衰减.前牙最大加速度值为3.25 m/s<'2>,不同方向振动频率不同.前牙唇舌向最大移动均值为0.652 mm,波形规律且重复性较好.结论:测试系统可以从不同方向确定牙齿在牙槽窝内发生移动时的加速度变化和牙齿移动情况,确定描述牙齿三维动度的特征信息,准确描述牙齿牙周支持组织状况,为开发牙齿动度测量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肾动脉狭窄模型的血流灌注特点. 方法 对20只实验兔递进性钳夹左肾动脉主干,钳夹程度分四个级别组:0级组,正常;Ⅰ级组,钳夹肾动脉主干1/3;Ⅱ级组,钳夹肾动脉主干2/3;Ⅲ级组,完全钳夹.对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模型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对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开始增强时间、曲线上升斜率行定量分析. 结果 随钳夹级别的递进,皮质兴趣区取样,开始增强时间逐渐延迟,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呈递减趋势.曲线上升斜率Ⅱ级组低于0、Ⅰ级组,0级组与Ⅰ级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评价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时缺血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水平冲击性加速度模拟装置的设计方案.方法 在对冲击性加速度模拟现状和水平冲击性加速度性能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模拟装置的设计.结果 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可以满足水平冲击性加速度模拟的要求.结论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水平冲击性加速度模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海战中水面舰艇在遭受水下爆炸攻击后会产生急剧的加速运动,造成舰艇上人员损伤,被称为舰艇冲击伤。舰艇冲击伤是造成舰艇上人员丧失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国内外已经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舰艇冲击伤的历史、研究方法、损伤机制与特点、防护及救治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加深广大军医对舰艇冲击伤的了解,为该类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HYS-Ⅱ型舰艇防冲击鞋的性能测试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HYS-Ⅱ型舰艇防冲击鞋的抗冲击性能测试,评估其防护效果.方法:测定穿防冲击鞋与制式军用皮鞋,在冲击机上模拟水面舰艇3个典型战位、1种炸药量、2种爆炸距离所产生冲击环境的抗冲击衰减率,评估其抗冲击效果.结果:舰艇防冲击鞋后跟部位加速度峰值的衰减率为24.6%~85.8%,平均加速度衰减率为34.2%~87.7%,衰减率随冲击输入脉宽的减小而逐渐增大.结论:HYS-Ⅱ型舰艇防冲击鞋具有良好的冲击防护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舰艇冲击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均动脉压(MAP)为5.33kPa造成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然后立即使用山莨菪碱(654-2)或地塞米松(Dex)处理,观察各组动物生存时间、生存率、MAP及其外周血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结果:未处理的失血性休克家兔于 154.0± 23.5min(85. 6%)内死亡,地塞米松和 654- 2联合应用显著提高其生存时间与生存率( P<0.05)。 Dex组NO水平较失血性休克组显著降低,而 654-2组NO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急性失血性休克家兔NO水平升高,地塞米松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NO的含量有关,而山莨菪碱的治疗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击损伤的机体组织形态学变化,为铁路接触网电击损伤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成年家兔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前和死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电击组,生前和死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弧电击组,每组2只。建模成功后,在光镜下观察家兔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击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生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电击损伤皮肤组织以烧伤为主,皮肤及皮下组织严重凝固坏死、炭化,肌肉组织凝固呈团块状;内脏各器官发生严重而广泛地凝固性坏死,结构破坏;电流传导路径上的血管损伤严重;与生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弧电击损伤不同。死后电气化铁路接融网触电电击组及电弧电击组除心肌纤维轻度断裂、内脏器官淤血外,无其他明显异常。结论:家兔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击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为铁路接触网电击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及与烧伤和死后电击的鉴别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加速度暴露后发生晕动病与未发生晕动病人群的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六自由度舰船运动模拟装置对60名受试对象进行加速度暴露。根据暴露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将受试者分为晕动病组和无晕动病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加速度暴露前后两组受试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放免法或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血液中皮质醇、肾上腺素含量。结果加速度暴露前2组人群所有检测出的微量元素、应激激素含量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与自身暴露前相比,暴露后无晕动病组人群血清铜、锶和锰的含量升高,而晕动病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晕动病组人群血清锌的含量较暴露前降低了19.7%(P<0.01),而无晕动病组没有明显变化;暴露后晕动病组与无晕动病组的血清铁含量相比降低了17.1%(P<0.05);加速度暴露后所有受试者血清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含量均升高,但2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度暴露造成的血清铜、锶和锰含量上升以及血清锌、铁含量降低可能与晕动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对创伤性休克家兔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按Lamson's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家兔模型.随机将16只大白兔分成两组(对照组和休克组)每组8只.检测休克前、休克后0.5 h、1.5 h、3 h和4 h5个时间点血清cTnⅠ的水平,观察创伤性休克家兔在休克过程中cTnⅠ的动态变化.并于4 h后打开家兔胸腔,取部分心肌组织制成标本,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休克组家兔休克后各时间段血清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电镜下可见心肌肌丝元明显收缩,肌浆网扩张,部分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聚集,间质血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等结构的变化.结论:创伤性休克兔存在心肌损伤,cTnⅠ是判断创伤性休克兔心肌损伤灵敏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密闭舱室内爆炸致实验兔损伤的伤情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 按1∶1比例建造多舱室船舶模型并模拟内部典型结构,舱室内实验动物共计76只兔.按照先实弹后裸弹、先小口径后大口径的顺序分为4组,然后实验动物按不同舱室以及机柜前后(按相对爆源位置定义前后)随机分为5个亚组.采用两种口径实/裸弹分别于舱室内部引爆,观察实验动物死伤情况.结果 整体死亡率为59.2%.实弹组死亡率(63.2%)与裸弹组死亡率(55.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大口径组死亡率(73.7%)高于小口径组死亡率(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小口径弹药爆炸中各舱室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8);大口径弹药爆炸中,各舱室死亡率不全相等(P =0.000),其中当舱死亡率最高,之后分别是邻舱和隔舱.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冲击波和爆炸破片导致的重要脏器的损伤.结论 船舶多舱室结构中,舱室整体结构及内部机柜在一定范围内对舱室内人员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大口径弹药爆炸的伤亡率明显大于小口径弹药爆炸,实弹与裸弹的致伤类型及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以上伤情特点为密闭舱室爆炸时内部人员的防护及救治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体外冲击波冲击对新西兰兔肝胆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冲击波冲击时间为0、15、30和45 min,冲击波能量储存读数分别为0、7.8、15.6和23.5。作用后立即处死动物,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胆囊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表现为内质网、线粒体肿胀及基质变淡;细胞侧面的连接结构消失,间隙增宽;有的细胞分离、脱落。肝细胞能观察到肿胀、核固缩和质膜破裂等改变.能量越强,改变越严重。冲击波作用后2、4、6和14个月,上述改变和损伤大部分可逆变,在电镜下观察到损伤修复恢复正常的过渡细胞,在14个月时,所有细胞恢复正常。结论:实验支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临床应用,但应尽量避免对肝胆组织的过度冲击,以免产生严重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创伤性休克兔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假手术、休克、复苏和治疗四组,每组8只。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复苏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休克1.5小时后予以平衡液进行复苏、静脉输注葛根素治疗。各组于休克前,休克后0.5、1.5、2、3、4小时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及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家兔创伤性休克90min后血清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1),休克后180 min复苏组cTnI显著低于休克组(P<0.01),治疗组在休克后120min时cTnI即明显低于复苏组(P<0.01);CK在休克后180min时才出现少许的变化,治疗组与复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创伤性休克存在心肌损伤,葛根素对家兔创伤性休克心肌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