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防治人工饲养母树鼩产后食仔。 方法 从人工饲养繁殖种群选出50只有产后食仔癖的母树鼩,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预防产后食仔。结果 50只曾有产后食仔史的树鼩怀孕45只,5只未怀孕,怀孕率为90%,其中2只怀孕10~15天流产,1只难产死亡,6只仍有产后食仔现象,食仔率为14%。36只母树鼩怀孕产后无食仔现象出现,并能正常将所生幼仔哺乳成活,预防成功率为86%。结论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树鼩产后食仔,提高树鼩的人工繁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防人工饲养母树鼩产后食仔。方法从人工饲养繁殖种群选出50只有产后食仔癖的母树鼩,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预防产后食仔。结果50只曾有产后食仔史的树鼩怀孕45只,5只未怀孕,怀孕率为90%,其中2只怀孕10~15d流产,1只难产死亡,6只仍有产后食仔现象,食仔率由100%降为14%。36只母树鼩怀孕产后无食仔现象出现,并能正常将所生幼仔哺乳成活,预防成功率为86%。结论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树鼩产后食仔,对提高人工驯养树鼩种群的繁殖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人工哺育方法 ,避免人工驯养条件下树鼩不愿哺乳、食仔或母乳缺乏,提高仔树鼩的存活率,并使其正常生长发育. 方法 人工辅助母树鼩哺乳或配制人工乳哺乳.即人工保定母树鼩,侧卧,让其新生仔或其他寄养仔自行寻找乳头哺乳;如母树鼩产后缺乳或无寄养条件,配制营养丰富的代用乳人工喂养. 结果 25只仔树鼩经人工哺育方法 喂养存活19只,存活率为76%,体重增长与文献报道相似.而初始繁殖的13只仔树鼩经自然哺乳,仅存活2只.结论 已基本掌握仔树鼩的人工哺育方法 ,一定程度上为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规模人工驯养繁殖树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树鼩人工哺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人工哺育方法 ,避免人工驯养条件下树鼩不愿哺乳、食仔或母乳缺乏,提高仔树鼩的存活率,并使其正常生长发育. 方法 人工辅助母树鼩哺乳或配制人工乳哺乳.即人工保定母树鼩,侧卧,让其新生仔或其他寄养仔自行寻找乳头哺乳;如母树鼩产后缺乳或无寄养条件,配制营养丰富的代用乳人工喂养. 结果 25只仔树鼩经人工哺育方法 喂养存活19只,存活率为76%,体重增长与文献报道相似.而初始繁殖的13只仔树鼩经自然哺乳,仅存活2只.结论 已基本掌握仔树鼩的人工哺育方法 ,一定程度上为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规模人工驯养繁殖树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树鼩乳汁的基本成份,并和其它乳制品成份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的方法,用注射器直接采取2只母树鼩分娩22d后的乳汁,1次/天,连续3天,每只母树鼩采取18ml乳汁,按照国家标准的方法进行成分检测。结果 发现树鼩乳总固形物为44.88%、脂肪为23.66%、蛋白质为8.75%、乳糖为0.47%、灰分为0.73%。与牛乳相比,树鼩乳总固形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于牛乳,而乳糖含量低于牛乳。与婴幼儿配方奶粉相比,树鼩乳的蛋白质、乳糖含量低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而脂肪含量远高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树鼩乳脂肪含量远高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牛乳的1.39和6.07倍,乳糖含量远低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牛乳的14.5和10.4倍。结论 树鼩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呈现高脂高蛋白低糖,可为树鼩人工育幼和饲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树鼩乳汁的基本成份,并和其它乳制品成份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选取10只分娩后(1~21)d期间的哺乳期母树鼩,用人工被动母乳喂养方法让仔树鼩自由吮吸母乳,立即采用无菌操作的方法用注射器直接采取仔树鼩胃内的乳汁,1次/2 d,连续3~5次,每只母树鼩采取18 mL乳汁,按照国家标准的方法进行成分检测。结果树鼩乳汁总固形物为43.63%、脂肪为26.01%、蛋白质为10.41%、乳糖为0.45%、灰分为0.99%。树鼩乳的总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含量分别为牛乳的3.36、1.24、2.74、6.67、0.09倍;树鼩乳的总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含量分别为婴幼儿配方乳的1.44、0.20、0.58、1.53、0.06倍;与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矿物质成分含量相比,树鼩乳的矿物质成分钙、磷、钾、钠、镁、铁、锌含量均大于牛乳,分别为1.83、2.73、1.25、1.93、1.28、1.48倍,而均小于婴幼儿配方乳,分别为0.66、0.85、0.34、0.26、0.85、0.24、0.49倍。结论树鼩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呈现高脂高蛋白低糖的类型,可为树鼩人工育幼和饲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人工饲养条件下树鼩皮肤真菌携带情况,为实验树鼩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刮取79只树鼩皮肤表皮碎屑,包括野生来源的51只和人工繁殖的F1代28只,采用沙氏青霉素瓶斜面法和沙氏平皿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对长出的每株真菌进行取样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观察真菌形态,用酚氯仿法提取真菌DNA,PCR扩增ITS基因,测序后经BLAST进行核酸同源性比对,进一步鉴定分析。结果 野生来源树鼩有9份样长出真菌,F1代有3份样长出真菌菌落,携带率分别15.69%和10.71%。所有真菌DNA最后进行BLAST比对鉴定后发现为7个种属的真菌,但均无致病性。结论 人工饲养的树鼩种群中皮肤真菌携带率较低,并且随繁殖代次增加而下降,未检测到皮肤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和建立人工哺育树鼩的可行方法,将5对成年树鼩配对后饲养在繁殖笼内,喂与由标准动物粉状饲料、奶酪、新鲜蔬菜和水果构成的混合食物.新生树鼩出生后立即从母笼移出至孵育箱,每日人工喂与专门配制的牛奶制品.三周后将小树鼩从孵育箱移出,经喂与转换食物约10 d,过度到自食成年食物.结果7个月内5对成年树鼠句在共产11窝31只仔树鼩.在27只出生后人工喂养的仔树鼩中,25只健康存活至进入动物实验,人工喂养成活率为92.6%.树鼩平均产仔间隔52±8.9 d;平均窝产仔数2.8±0.4只.人工哺育树鼩的成功为提供树鼩应用于医学实验研究,尤其是与肝癌、肝炎有关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食蟹猴的室内试验性繁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食蟹猴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驯养与繁殖.方法 从2004年底开始,建立了一个20只雄猴,140只雌猴的食蟹猴室内生产繁殖种群.每个室内饲养单元内包括两只雄猴,14只雌猴,采取自由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同时对室内饲养食蟹猴繁殖的季节性、妊娠期、月经周期、仔猴出生体重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 从2005年4月到2008年3月的3年时间,母猴怀孕305例,流产59例,生产仔猴246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分别为74.0%和59.7%.室内饲养食蟹猴的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平均月经周期为(28.5±3.3)d(n=30).平均妊娠期为(167±12)d(n=30),仔猴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50±120)g(n=30).结论 食蟹猴能够在温带地区的室内进行成功的驯养和繁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昆明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为恒河猴和食蟹猴繁育基地建设、生殖生物学研究及生物资源的保护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昆明某规模化实验猕猴饲养基地饲养的150只恒河猴繁殖群(20只雄猴,130只雌猴)和900只食蟹猴繁殖群(120只雄猴,780只雌猴)全年12个月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地区恒河猴种群产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食蟹猴种群产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恒河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6.15%、69.23%和90.70%;食蟹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8.98%、74.87%和94.81%;恒河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8.80±2.33)d和(165.87±7.52)d;食蟹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9.35±3.05)d和(157.93±5.42)d;恒河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425.00±100.50)g和(1491.67±172.35)g;食蟹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314.33±61.18)g和(1013.50±115.50)g。结论明确了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详实地报道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繁殖性能参考值,为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的繁殖及开展实验猴生殖生物学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树鼩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树鼩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遗传标记分析方法,了解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条随机引物进行优化,筛选出能有效用于树鼩群体遗传分析的RAPD位点,对48只树鼩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应用Popgene 1.32与RAPDistance Package Version 1.04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树鼩的群体遗传特性。结果20个RAPD引物共检测到113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5.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69个(占61.1%)。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307,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9~0.2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693。雄性群体的遗传多态度(H0)(0.1864)略高于雌性群体(0.1470),平均遗传多态度(Hpop)为0.1667;树鼩遗传多态度所占的比例在群体内为48.29%,而雌、雄群体间为51.71%。NJ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T15、T33和T47号树鼩个体聚类成一大类,其余45只树鼩个体聚成另一大类,雌、雄个体呈相互交叉现象。结论实验所筛选的随机引物可有效用于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本树鼩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外应用颗粒料饲养树鼩成功地建立了树鼩属马来西亚亚种系。国内尚没有专门从事树鼩颗粒饲料的研究,一般均用糊状、白菜、牛肉等饲养。由于原料多变,加上不合树鼩食性,常造成树鼩拒食或细菌感染而死亡。随着科学实验对此动物需要量的增大,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饲料选择。本文首次报道了颗粒饲料Ⅰ号和Ⅱ号对树鼩生长发育的影响。颗粒料Ⅰ号含蛋白质19.51%,颗Ⅱ蛋白含量为21.73%,随机选取20只树鼩与国内周化愚教授成功喂养树鼩的软料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三月内树鼩死亡率仅为10%,其周体重增长率与软料喂树鼩情况相似,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X_1±SD=128±4.50g X_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腹泻树鼩肠道中阿米巴原虫携带情况,查找可能导致树鼩腹泻的寄生虫类病原,为实验树鼩的寄生虫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78只腹泻树鼩新鲜粪便和全血,分离血清,其中野生来源样本45份,人工繁育样本33份.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进行阿米巴原虫形态学检测,采用ELISA方法进行粪便中阿米巴抗原和血清中IgG抗体检测.结果 形态学镜检结果显示,野生来源和人工繁育腹泻树鼩肠道中阿米巴原虫携带率分别为42.22%(19/45)、33.33%(11/33);经ELISA检测粪便中阿米巴抗原,阿米巴原虫携带率分别为64.44%(29/45)、42.42%(14/33).采用ELISA粪便抗原检出率高于形态学镜检法.经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30/45)、63.63%(21/33).结论 腹泻树鼩对阿米巴原虫的携带率较高,该原虫可能是导致树鼩腹泻的病原之一.日常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阿米巴病的监测和防治,防止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出适用于滇西亚种树鼩种群遗传质量控制的特异性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 首先从树鼩全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约700个微卫星位点,择优选出约100个位点设计引物,去除有不良因素的,最后保留33对和文献报道的13对引物对滇西亚种树鼩DNA进行 PCR扩增,根据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筛选保留,进行STR扫描再次筛选适于树鼩遗传检测的微卫星位点组合。结果 筛选出树鼩微卫星位点22个,STR基因扫描有明显Stutter峰。比较备选位点和最终筛选出的位点,普通树鼩位点中选取5个,2个可用,与滇西亚种的重合率是40%;印度小树鼩位点中选取5个,2个可用,重合率是40%;中缅树鼩的位点中选取3个,2个可用,重合率约70% 。结论 筛选出的22个微卫星位点适用于滇西亚种树鼩的遗传检测,为树鼩种群的遗传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树鼩作为低等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引起研究者重视,将其作为实验动物的实验需求越来越多。作为南方亚热带动物,树鼩如何适应北方地区的生活是北方地区将其用作实验动物的前提。本实验室探索出适宜树鼩居住的饲养笼具,确定了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噪音及通风等条件,制定了规范化的卫生管理标准,建立了北京地区长期人工培育树鼩的饲养管理方法,为今后利用树鼩进行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 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 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实验室饲养树鼩,探讨更科学、更符合实际需要的普通级实验树鼩饲养环境条件. 方法 检测环境指数包括温度、光照、噪音、换气次数,落菌数,分析总结最适宜树鼩生长的环境参数. 结果 光照是所有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光照时间12~14h,强度100~220 lx,比较有利于树鼩的四季繁殖. 结论 适宜普通级环境中饲养树鼩控制指标:温度18~29℃,相对湿度40%~66%;光照时间12~14h,强度100~220 lx;噪音50-60 dB;换气次数15~22次/h;落菌数10~40个/皿.  相似文献   

18.
尽管树鼩(Tupaia)的分类至今在国内外分类学界尚有争论,但它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却是一个事实。国内周、吴二氏在昆明从事树鼩的饲养驯化繁殖工作,并使用蒸煮软饲料饲育树鼩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软饲料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且易浪费,似不能满足树鼩的实验动物化要求。而颗粒日粮的处理、贮存和饲喂都较易,且饲料的浪费量最小。本文报告使用颗粒饲料饲养树鼩(Tupaia BelangeriChinesesis)的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一、动物从昆明某地引进野生树鼩30只,根据毛色初步确定为云南滇西亚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于饲养试验。二、饲料采用两种配方的颗粒饲料与周氏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出适用于滇西亚种树鼩种群遗传质量控制的特异性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 首先从树鼩全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约700个微卫星位点, 择优选出约100个位点设计引物, 去除有不良因素的, 最后保留33对和文献报道的13对引物对滇西亚种树鼩DNA进行 PCR扩增, 根据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筛选保留, 进行STR扫描再次筛选适于树鼩遗传检测的微卫星位点组合。结果 筛选出树鼩微卫星位点22个, STR基因扫描有明显Stutter峰。比较备选位点和最终筛选出的位点, 普通树鼩位点中选取5个, 2个可用, 与滇西亚种的重合率是40%;印度小树鼩位点中选取5个, 2个可用, 重合率是40%;中缅树鼩的位点中选取3个, 2个可用, 重合率约70%。结论 筛选出的22个微卫星位点适用于滇西亚种树鼩的遗传检测, 为树鼩种群的遗传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板齿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方法夹日法进行密度调查,所捕获的板齿鼠调查其种群构成及繁殖情况。结果板齿鼠年均密度1.51%,年均种群构成41.37%,平均怀孕率为47.65%,平均胎仔数为5.43只,平均繁殖指数为1.40。结论板齿鼠是该地农田鼠害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