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志娟  包瑛  黄惠梅  唐筠  张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134-4137
目的 探讨肾病水平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肾病水平蛋白尿并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1例患儿(肾病水平蛋白尿组)的诊治资料,选择同期80例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的诊治资料,总结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肾脏病理检查特点,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患儿肾脏病理光镜检查显示均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9例(42.9%)有新月体形成,但比例均<10.0%;电镜检查显示上皮下“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1例电子致密物沉积较多。免疫荧光检查显示仅9例(42.9%)有C3沉积(≥++)而无IgG沉积,2例伴明显的IgG沉积(≥++)。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肉眼血尿发生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高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清蛋白水平、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率低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P<0.05)。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患儿除了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外,6例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均未使用激素治疗。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肉眼血尿消失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及补体恢复时间长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P<0.05)。结论  肾病水平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AKI发生率更高,近期预后良好,仅少数遗留镜下血尿。  相似文献   

2.
287例小儿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群  沈颖  任善香 《北京医学》2001,23(5):315-315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streptococcal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PSAGN)是最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水肿、高血压及程度不同的肾功能损害,非典型病例可以有重度蛋白尿,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为比较大量和非大量蛋白尿PSAGN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我们对287例PSAGN患儿进行了观察与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②方法 观察同期住院的儿童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肾炎和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临床表现,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③结果 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占同期住院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22.2%,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阿奇霉素治疗有效.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比较,与发病年龄无差别,但血尿和蛋白尿恢复较快,潜伏期也短.④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是目前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病情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同期住院的儿童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肾炎和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占同期住院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21.8%,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阿奇霉素治疗有效。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比较。发病年龄无差别,但血尿和蛋白尿恢复较快,潜伏期短。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是目前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病情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一组起病急,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又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等"致肾炎菌株"(A组12型)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扁桃体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是指急性起病,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其中大多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如治疗及时、得当,大部分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在急性期死亡,部分病例病程迁延,有可能转入慢性肾炎.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以起病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一组疾病.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由于多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所以又称为链球菌并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他细菌、病毒等也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所造成的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对此要进行比较进行探讨。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大约占同时期住院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患儿总数比例的18.6%和3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合并肾炎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都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但对蛋白尿持续时间、性别与原发性肾病来说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儿童支原体感染先关性的肾小球肾炎临床的表现比较多,可以根据肾小球肾炎的轻重不同来选择,也可以是为慢性的肾病综合征或是迁延性肾小球肾炎;儿童支原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通过临床经验比较轻,没有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以起病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一组疾病。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由于多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所以又称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他细菌、病毒等也可能引起。1临床表现急性肾炎多发生于前驱感染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具有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三大主要症状.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为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为A组链球菌中的12型)感染后所致,常在上呼吸道、皮肤感染、猩红热后发生.  相似文献   

11.
38例儿童特发性IgM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整理同济医院38例IgM肾病患儿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IgM肾病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7例),其次为单纯性血尿(13例),也可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血尿伴蛋白尿。38例均可见IgM弥漫性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31例(81.58%)可见电子致密物的沉积,20例(52.63%)存在球囊粘连,9例(23.68%)伴有间质炎性细胞浸润。17例肾病综合征者经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均可完全缓解。13例单纯性血尿者经中药及对症治疗后,肉眼血尿消失,镜下血尿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持续存在。随访25例,21例复发(84%)但无患儿发生肾功能不全,其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儿童IgM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儿 Ig A肾病 ( Ig A nephropathy,Ig AN)临床、病理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肾活检病理诊断为 Ig AN的 3 0例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 小儿 Ig AN临床表现以单纯肉眼血尿最常见 ,其与血尿伴蛋白尿者免疫复合物沉积均多为 Ig A+Ig G型 ,但前者临床及病理改变相对轻于后者。肾病综合征 ( NS)的临床及病理改变最重 ,易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以 Ig A+Ig G+Ig M型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结论 小儿 Ig AN预后与临床及病理分级有关 ,单纯肉眼血尿预后较好 ,NS、病理改变有肾小球硬化及免疫复合物沉积为 Ig A+Ig G+Ig M型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所致心脏炎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对18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统计急性期心肌酶谱(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Holter及十二导联心电图(ECG)、高频心电图(HFECG)、超声心动图(UCG)异常的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急性期约35%的KD患儿伴有CK—MB,cTnI、Holter,ECG、HFECG及UCG的异常,除2例有心功能不全外,其余无典型的心脏炎的表现,在≤10d内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的占90.66%,经1~9月的随访,血清CK—MB及cTnI,Holter、HEFCG及ECG均正常或好转.瓣膜口反流、左室动度减低、房室扩大及心包积液在3~10周内逐渐消失。未发现遗留瓣膜损害、心脏扩大、缩窄性心包炎及严重心律紊乱等.结论:本研究表明约35%的KD患儿急性期存在轻型—过性心肌、心内膜和/或心包炎症,若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小球肾炎非典型表现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兵 《吉林医学》2009,30(5):410-411
目的:探讨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的非典型表现。方法:通过对81例APSGN非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大量蛋白尿型44例(54.3%),肾外症状型23例(28.4%),亚临床型7例(8.7%),急进。肾炎型3例(3.7%),尿路感染型4例(4.9%)。误诊为肾炎型肾病17例,误诊为急性中毒、颅内出血、颅内感染、重症心肌炎共8例,误诊率30.9%;漏诊7例,漏诊率8.8%。结论:APSGN非典型病例有多种表现形式,且有增多趋势,容易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自拟方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肾络通方,对照组予洛丁新,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和中医症候积分、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AL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ALB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络通具有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收集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资料50例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病理等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IgA肾病以血尿并发蛋白尿最多见,占90%,伴发高血压占46%,伴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各占30%,病理分级与临床类型未发现有相关性,与免疫病理类型无密切关系.但病理分级高,提示肾损害严重,预后不良。重度蛋白尿组的血肌酐显著高于轻、中度蛋白尿组。高血压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可能促进IgA肾病的肾功能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临床特点、预后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52例儿童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本组儿童IgA肾病发生率占同期肾活检的13.6%,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单纯血尿最常见,其次为蛋白尿伴血尿、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少见。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较单纯血尿光镜下病理改变严重,且免疫球蛋白的沉积以复合型为主,IgM沉积的比率高。结论:儿童IgA肾病临床特征与病理有一定的关系,单纯血尿者病理改变轻微,预后良好,蛋白尿者病理改变严重,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20例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静脉血栓的介入性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选择性肾动脉内注射肾上腺素的肾静脉造影法对肾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及留置肾动脉、肾静脉导管,区域性溶栓对肾病综合征(NS)合并肾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NS经肾静脉造影确诊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基础上,用介入性经皮穿刺,将导管插入到肾动脉及肾静脉,固定后给尿激酶冲击继而予微泵以维持量持续7~14d区域灌注溶栓治疗。结果 20例区域溶栓患者,溶栓后7—14d浮肿及腹水消退、尿量增加、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随访并继续常规方法治疗3-9个月,15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无明显出血等副反应。结论肾动脉、静脉留置导管区域灌注尿激酶方法溶栓效果好,可提高NS治疗缓解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30例(中央型4例,混合型26例)不同发病时间的严重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手术切开股静脉,用Forgarty球囊导管清除髂股静脉内血栓,继之用尿激酶或巴曲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术后通过DSA造影或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和瓣膜功能。结果:术后即刻下肢胀痛显著好转,25例7-10天后无下肢肿胀,5例下床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行DSA或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无肢体不适,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瓣膜功能良好;3例患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良。本组患者术后无肺栓塞表现。结论:严重急性下肢DVT行DSA下手术,可保证取栓的彻底性,提高术后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发病时间超过1周者,亦可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黄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已发生狼疮性肾炎的BXSB雌性小鼠35只,随机分5组,分别胃饲不同浓度的大黄素混悬液和生理盐水,30天后检测24h尿蛋白浓度和血清抗核抗体(ANA)满度。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胃饲大黄素的各组小鼠的24h尿蛋白浓度和血清ANA滴度均有所下降(P<0.05和P<0.01),尿蛋白浓度与大黄素剂量(0—6.25mg/kg)呈直线负相关(P<0.01);血清ANA滴度与大黄素剂量呈负相关(P<0.01);尿蛋白浓度与血清ANA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大黄素能降低狼疮样BXSB小鼠尿蛋白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ANA滴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