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雪洁  王敏  朱贵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 32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病人按电脑抽取随机分为常规组、电刺激组、MOTOme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痉挛肌电刺激疗法,MOTOmed组在常规康复上增加痉挛肌电刺激及MOTOmed智能训练,每组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病人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MOTOmed组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MOTOmed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P < 0.01)。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卒中后痉挛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MOTOmed智能运动功能对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下肢伸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运用表面肌电记录下脑卒中患者休息状态下患侧股直肌、小腿三头肌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均值,测试3次,取平均值。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治疗组休息状态下患侧股直肌、小腿三头肌的RMS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物理治疗结合MOTOmed训练更有利于降低痉挛患者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3.
硫化氢温泉水疗对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硫化氢温泉水中运动治疗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SCI肌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硫化氢温泉水疗,治疗前后进行Ashworth痉挛评分法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化氢温泉水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肌痉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教育介入在脊髓损伤( SCI )后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5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及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教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增加康复教育。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及综合痉挛量表来评价患者肌痉挛的疗效。结果:教育组治疗后在痉挛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过程中加强康复教育,有助于缓解肌痉挛,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为MOTOmed训练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照组为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36例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方法 根据病程将36例脊髓损伤后下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全面系统康复评定后,分别进行康复宣教与护理、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 经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痉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01),且早期组疗效优于晚期组(P<0.05),1~2级肌痉挛改善效果明显,3级肌痉挛改善困难,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缓解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病程越短,且肌痉挛在2级以下疗效显著,但对于3级肌痉挛的患者仍需考虑其他侵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MOTOmed对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对治疗组20例患者进行针对性MoTOmed的下肢训练(2次/d,30min/次)加常规PT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PT训练。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价法;FugI-Meyer评价法;步行功能性分级及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下肢肌张力、步行速度较对照组亦明显改善(P〈0.01);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组为(2555±752),对照组为(20.53±3.45),FugI—Meyer平衡功能评分治疗组(10.43±2.99),治疗后为(8.98±3.18);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MOTOmed的下肢训练加常规PT训练,可以提高下肢灵活性、缓解痉挛;有助于下肢运动、平衡功能的明显改善,促进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巴氯芬治疗老年期痴呆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巴氯芬在治疗老年期痴呆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期痴呆肌张力增高患者分成2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24例为对照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氯芬治疗的26例为治疗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的肌张力改变,用Ashworth量表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例经治疗后的肌张力按Ashworth量表和临床痉挛指数进行评定,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巴氯芬在降低老年期痴呆患者肌张力升高有较好的疗效,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期采用康复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观察rTMS对肌张力障碍的影响。患者男性,66岁,8个月前从床上跌落,当时即感觉颈部疼痛,四肢活动障碍,躯干及四肢感觉消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脊髓损伤。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C)内固定C3~C6,术后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术后8个月因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要求进一步治疗入院。入院后采用常规康复+rTMS治疗,1次/d、5次/周,共4周。rTMS通过佩戴经颅磁刺激的定位帽进行治疗,刺激运动前区(取80%静息运动阈值,1 Hz,30 min),然后进行步行、平衡本体感觉、肌力训练、协调等训练。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治疗和训练,患者MEP、sEMG、H反射等评估结果上均有改善。我们认为rTMS刺激运动前区改善脊髓损伤后肌张力障碍在此例报道中有效,今后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相莲  何园园  许林海 《浙江医学》2017,39(24):2280-2284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训练和运动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FIM),采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踝背伸活动度(AROM),采用MyoTracInfiniti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评估训练系统测定患者主动踝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IEMG),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定患者痉挛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MAS、FIM、AROM、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12.23±2.78)分,FMA(22.37±7.39)分,FIM(38.10±8.33)分,AROM(15.33±3.42)度,IEMG(85.22±17.25)滋V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M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FMA、MAS、FIM、AROM、IEM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背屈能力,降低肌肉痉挛,提高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与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相比,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减重组33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照组31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战重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脑卒中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泽  赵海红 《当代医学》2013,(36):86-87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肌张力比较、CSS评分和CMFM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三项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肌张力在治疗后评分为(2.3±0.6)b、CSS评分为(11.3±0.4)b及CMFM评分为(65.14±6.04)b,与对照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下肢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 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好的疗效,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的增多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临床上对于此类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且起效较慢。目的观察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肌张力和整体发育水平的影响,旨在优化其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儿童康复部接受康复训练的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每天进行1次治疗,每周连续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格里菲斯儿童神经发育量表(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以及肌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改善的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前两组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肌张力改善情况上,对照组显效9例(30.0%)、有效8例(26.7%)、无效13例(43.3%),临床总有效率为56.7%(17/30);观察组显效17例(56.7%)、有效9例(30.0%)、无效4例(13.3%),临床总有效率为86.7%(26/3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1)。结论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的实施能够提高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的肌张力水平,并明显改善其发育迟缓状况,且其疗效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给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下肢肌张力、下肢关节活动度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患儿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张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内收肌角和胭窝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足背屈角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有效降低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其下肢关节活动度,并提高患儿日常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躯干扳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 4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正确肢位摆放、被动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通抑制技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推拿中的板法对躯干进行板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张力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结合躯干扳法治疗痉挛性偏瘫,可明显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3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面步行训练,观察组给予康复机器步行训练。采用LEMS和WISCI II量表分别评估两组训练前后的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两组LEM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12周后,两组WISCI II分级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WISCI II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康复机器步行训练可明显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效果优于地面步行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介入开始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术后2周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40例,分别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3个月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并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康复组的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FIM、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樊留博  刘素芝  刘莹莹  卢战  刘宝华  唐艳  金欢欢 《浙江医学》2015,37(20):1658-1660,1663
目的 观察应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评价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MA)、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Barthel指数评定,监测患侧大腿主动肌、拮抗肌的sEMG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提高,CSI和N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拮抗肌群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协同收缩率明显增高,膝关节拮抗肌群平均肌电值(AEMG)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协同收缩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膝关节控制训练能降低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肌张力,提高下肢协调性,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从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功能评分(FMA-L)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MAS、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单纯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