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牙髓牙周膜P2X3受体的表达及正畸牙移动初期的变化.[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第1磨牙牙髓及牙周组织P2X3受体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2X3受体表达牙髓多于牙周膜,在牙髓主要分布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并伸向前期牙本质和牙本质;在牙周膜以牙根中部和根尖部居多,远离牙骨质;在正畸牙移动初期牙髓、牙周膜的表达均增强.[结论]P2X3在牙髓牙周膜均有表达,在正畸牙移动初期表达增强,可能在正畸初期疼痛信息的传递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紫婷  叶文成  李莹 《浙江医学》2018,40(24):2679-2681
目的探讨正畸力作用下牙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其与疼痛的关系。方法选取口腔正畸患者26例,依据正畸计划均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52颗牙)并进行固定矫治。患者在安装矫治器前均拔除左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照组,26颗牙),分别在安装矫治器后1、3、7、15d(7、7、6、6例)拔除右上颌第一前磨牙(观察组,26颗牙)。观察并比较两组牙齿疼痛程度、牙髓组织NGF染色阳性细胞着色面积密度(AD)、平均光密度值(AOD),分析牙髓组织NGF表达强度与牙齿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牙齿疼痛程度、牙髓组织NGF染色阳性细胞AD与AO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安装矫治器后1、3d牙齿疼痛程度、牙髓组织NGF染色阳性细胞AD与AO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安装矫治器后3d的指标均高于安装矫治器后1d(均P<0.05)。正畸力作用下牙髓组织NGF表达强度与牙齿疼痛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0.867,P<0.05)。结论正畸力作用下牙髓组织NGF的表达上调,且其表达强度与牙齿疼痛程度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苏士文  赵紫婷  程哲 《浙江医学》2014,(5):405-406,445
目的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正畸移动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受力1、15、30d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及其周围牙槽骨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正畸加力1d组、正畸加力15d组和正畸加力30d组牙髓组织中Hsp70表达量分别为402±003、28.13±0.23、10.02±0.08、5.23±0.42,正畸加力1d组大白鼠牙髓组织中Hsp70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畸加力15d组和正畸加力30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70参与了正畸牙移动,并且保护了牙髓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7(BMP-7)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正畸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受力24 h和168 h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及牙槽骨的石蜡标本,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BMP-7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MP-7在正畸组大鼠牙周及牙槽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受力168 h组BMP-7表达的强度高于24 h组(P<0.05);同时间组中,张力侧BMP-7的表达高于压力侧(P<0.05).[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BMP-7参与了正畸牙移动并且主要参与了骨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特异性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A)的变化,探讨TrkA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5只体重(200±1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加力组和对照不加力组,并各分为6 h、12 h、24 h、3天、5天、7天、14天、21天亚组,每组5只。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TrkA表达发生改变。TrkA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先轻微下调后上调,实验加力组和对照不加力组分别于第7天、第3天时Trk 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TrkA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rkA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接受正畸力作用影响的人牙髓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方法: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10名,于正畸治疗前确定应拔除的正畸牙,对其一侧选用常规正畸加力,另一侧健康同名牙不施加任何正畸力,作为同源对照,加力1d后至7d内拔除该正畸牙,各20颗.共40颗,分为加力组和对照组;选取临床诊断有牙髓炎症且无保留价值的第3磨牙20例.分为炎症组;对标本进行处理后制成切片,采用SP法,对其中MMP-9的表达进行图像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加力组和炎症组牙髓均可见MMP-9的表达;在接受正畸力的牙髓组织,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可见MMP-9表达.加力组牙髓中MMP-9为表达增强,并且两者表达强于同源对照正常的牙髓,但弱于炎症牙髓,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在人牙髓中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的胞质中;生理条件下MMP-9的水平较低,在接受正畸治疗时,由于受正畸力影响,牙髓处于应激状态,MMP-9表达增强,应引起口腔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正畸力作用下人牙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与分布,探讨NGF在正畸加力初期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例采用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作为正常对照组,正畸加力1d、3d、7d、15d组,在受力相应时段对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疼痛强度问卷调查后拔除并制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及面密度值(area density,AD)。结果1d组测试牙有轻度疼痛,3d组疼痛敏感程度最强;对照组中NGF染色呈弱阳性,加力1d组牙髓中NGF即有较高水平表达,加力3d组牙髓NGF染色呈强阳性,加力7d后NGF表达明显减弱,加力15d后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NGF的表达强度(AOD)与疼痛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8,P〈0.01)。结论在正畸加力初期牙髓组织中NGF表达有所增强,且表达强度与疼痛强度密切相关。NGF可能参与了正畸加力初期疼痛过敏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物质 (SubstanceP ,SP)作用于离体培养的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后 ,对其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 (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观察SP在不同浓度 ( 1× 10 -9~ 1× 10 -5mol/L)及不同孵育时间 ( 0、3、6、12、2 4h)情况下刺激大鼠成纤维细胞后 ,成纤维细胞EGF、EGFRmRNA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 SP可上调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EGFRmRNA表达。其中 ,SP对EGF的量 效曲线呈双相分布 ,最大效应浓度为 1× 10 -7mol/L。但SP仅在高浓度时 ( 1× 10 -6~ 1× 10 -5mol/L)促进EGFR表达。在最大效应浓度 ( 1× 10 -7mol/L ,1× 10 -5mol/L)时 ,SP对大鼠成纤维细胞EGF、EGFR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分别于孵育细胞后 6、12h达高峰。结论 SP对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EGFR基因表达存在直接影响 ,其表现形式与SP的刺激浓度及孵育时间有关。这种影响可能是SP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炎症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明确DEX对炎症性疼痛大鼠具有超前镇痛效应。方法:建立福尔马林诱导的炎症性疼痛SD大鼠模型并给予鞘内注射DEX;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L4-6)SP阳性表达变化。结果: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增加,脊髓背角SP阳性表达上调;给予鞘内注射DEX可降低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以及脊髓背角SP阳性的表达(P均<0.001);鞘内预注射DEX大鼠的疼痛行为学评分和脊髓背角SP表达低于DEX后处理组(P均<0.001)。结论:鞘内注射DEX通过抑制炎症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SP表达产生镇痛作用,该作用具有超前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分布,探讨VE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受力24 h及168 h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检查.[结果]VEGF在正畸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受力168 h组VEGF表达的强度高于24h组(P<0.01);同时间组中,张力侧VEGF的表达高于压力侧(P<0.01).[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VEGF的表达有所增强,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正畸牙移动,并且更多地促进了正畸牙牙周膜徽循环的改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龋病发病过程中牙髓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Substance P SP)的变化特点,以了解牙髓局部免疫系统如何参与牙髓的各种病理改变,为临床选择保存活髓时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法标记不同程度的龋病牙髓中SP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各组牙髓中均存在SP阳性神经纤维,且数量随龋病进展而增多,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龋坏早期,牙髓SP神经纤维对龋源性刺激做出了反应,随着龋坏的发展局部免疫应答增强。提示SP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了牙髓的炎症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转染牙髓细胞,为牙组织损伤修复的基因治疗做探索性研究。方法:以含hBMP-7全长cDNA的载体PTcDNA-hBMP-7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回收产物和pAAVIRES-hrGFP分别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质粒pAAVIRES-hrGFP-hBMP-7。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获的病毒液按氯仿处理、PEG/NaCl沉淀、酚:氯仿反复抽提法浓缩纯化,斑点杂交法测病毒滴度,并转染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hBMP-7基因成功克隆入pAAVIRES-hrGFP载体中。在293细胞中包装出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IRES-hBMP-7,物理滴度为3.0×1011v.g/ml。rAAV转染牙髓细胞后GFP表达逐渐增强,可持续表达到4周以后。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IRES-hBMP-7,能有效转染牙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可用于牙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 SP)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在SP促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SP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10-9~10-5mol/L的SP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0.594,P<0.01),bF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10-7mol/L SP组比较, P<0.05).10-7mol/L 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bFGF 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3,6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 h后可检测到bFGF蛋白明显表达增强(P<0.01),24 h达高峰,48 h后逐渐有所回落.SP在10-9~10-5mol/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 mRNA表达,在10-8~10-5mol/L范围可诱导bFGF蛋白的表达,均在10-7 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P<0.01).结论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诱导内源性 b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牙体建立引流孔进行牙髓冲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因外伤或牙周病拔除的牙齿40个,在牙颊面颈1/3中部钻两个小孔,插入小儿头皮静脉针(已按需要处理)进行牙髓冲洗,观察髓腔冲洗引流情况.结果 15个前牙钻孔成功率100%;12个双尖牙10个成功,占91.7%;13个磨牙9个成功,占69.2%.小儿头皮静脉针与钻孔匹配,注入液体从另一引流孔顺利引流.结论 牙颈1/3建立引流孔进行牙髓冲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onic Hedgehog(Shh)信号分子在大鼠牙髓炎中的免疫定位,探讨Shh信号通路在牙髓防御和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1d、3d和7d组,每组5只,用穿髓开放法建立大鼠牙髓炎模型,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d处死,取出下颌磨牙,常规组织学处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hh,Smo,Ptc,Gli1的表达,并对Shh信号通路在大鼠牙髓炎中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照组为大鼠正常牙髓。结果:大鼠牙髓炎模型1,3,7dShh广泛表达于穿髓孔下方牙髓间充质细胞及远离穿髓孔的根髓细胞中,表达量随炎症的进展无显著性提高(P>0.05)。Ptc、Smo、Gli1在大鼠牙髓损伤后1d未见阳性表达,3d和7d均表达于穿髓孔下方牙髓间充质细胞中,且表达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空白对照组中Shh信号通路阴性表达。结论:Shh信号通路在牙髓炎过程中表达,提示其可能被激活,参与牙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构建体外组织培养模式,观察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促进作用。方法获取人第三磨牙牙髓组织,剪碎后与牙本质陶瓷粉(CDP)及2μg/mL TGF-β1混合,将混合物以骨基质明胶(BMG)为载体构建牙髓组织培养模型,在培养3、7、14和21 d后,通过HE和组织特异性染色鉴定有无骨-牙本质基质成分形成,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有无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结果牙髓组织经TGF-β1诱导培养后可进一步矿化,甲苯胺蓝和Mallory染色表明在牙髓组织的中心出现骨-牙本质样基质的沉积,免疫组化检测牙髓细胞开始出现DS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体外牙髓组织培养模型,该模型能维持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可用于体外对牙髓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该模型模式下TGF-β1可明显促进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诱导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nt 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在出生后小鼠牙发育各阶段的时空表达特点,为阐明Wnt信号通路调控牙发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出生后第0.5、6.5、12.5、18.5、24.5和30.5天的昆明小鼠并按时间分组,每组3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包含第一磨牙的下颌骨组织后进行固定、脱钙处理,制作厚度为5μm的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下颌第一磨牙的发育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小鼠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中DKK1的表达特点。结果:小鼠出生后第0.5天时,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处于钟状晚期;第6.5天时,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发育基本完成,可见上皮根鞘向根方延伸;第12.5天时,冠部牙本质发育完成,牙根形成约1/3;第18.5天时,牙根形成约2/3;第24.5天时牙根发育达到全长;第30.5天时根尖孔缩窄,牙根发育基本完成。小鼠出生后第0.5天时,牙胚中无DKK1阳性表达;第6.5天时,成牙本质细胞中DKK1呈弱表达;从第12.5天到30.5天,成牙本质细胞中DKK1仍呈阳性表达,而牙周膜中开始出现 DKK1 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牙槽骨和细胞性牙骨质中也出现 DKK1 的阳性表达,牙髓组织中始终呈阴性表达。结论:出生后小鼠牙不同发育期DKK1呈规律性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牙本质和牙周组织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大鼠牙齿移动时三叉神经节内P2X3 mRN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正畸牙移动中加力后P2X3 mRNA在三叉神经节(TG)的表达变化规律。以探讨P2X3受体在正畸牙移动疼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模拟临床矫治的牙移动过程,应用原位杂交手段进行研究。结果 大鼠牙齿加力后。观察到TG内P2X3 mRNA杂交信号阳性标记神经元数量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实验后1d开始出现变化。实验后3d达高峰,7d后下降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 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TG的P2X3 mRNA表达变化是一过性变化。呈现短时上调的规律。推测P2X3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伢典微创技术治疗乳磨牙龋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4~8岁乳磨牙龋齿患儿400例(400颗乳磨牙龋齿)随机分为2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涡轮机去龋治疗,观察组采用伢典微创去龋治疗,2组患儿去除龋坏组织后均采用同种树脂材料充填,比较2组患儿的依从性、治疗时间、意外露髓情况,以及充填半年和1年后的远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去龋时间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意外露髓率低于对照组(P < 0.01)。随访半年和随访1年时,观察组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 结论 伢典微创去龋治疗乳磨牙龋具有安全、无痛、显效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