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6例均为1996年2月~2 0 0 2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 6~6 2岁,平均5 2岁。1 2 临床表现 本组中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3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均否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血清酶增高5例。6例均有典型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表现,夜间有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加重现象。1 3 诊断标准 (1)AMI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 0 0 2年修订的AMI诊断标准。(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标准按中…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脏病,因此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一定运动量下诱发心绞痛;而ACS则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张春艳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495+252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常见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我院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危重症。主要是因各种冠心病易患因素应激及炎症因子参与导致的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以致局部血栓形成,心肌急性缺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两种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5.
铁死亡是近十年来提出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铁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物积累为特征的细胞死亡过程。铁死亡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中已有较多研究,但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少有阐述。该文着重综述铁死亡在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石喜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8):846-84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临床上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更为常见;冠心病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认识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质上是慢性炎症增殖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作为慢性炎症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得到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心肌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铎  郭航远 《浙江医学》2002,24(8):511-512,F003
尿毒症心肌病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出现的心肌病变。但尿毒症心脏损害也可以在尿毒症急性期和几个月后出现 [1,2]。在临床实践中 ,与肾功能衰竭相关常见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炎和心律不齐。虽然尿毒症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较常见 ,但心肌梗死导致死亡却相对较少。据统计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约占30% ,其中心肌梗死只占10 %[3]。尿毒症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1代谢毒素的作用尿毒症时血中潴留的尿毒症毒…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统称冠心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原发性心脏停搏、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5型.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根据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和相关心肌演变的过程,冠心病可分为5种类型,即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原发性心跳骤停。近年来又将不同临床表现的各型冠心病综合成两大类: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也包括猝死型冠心病;②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目前认为稳定型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管径狭窄,在心肌需氧增加时由于供需失衡而导致心绞痛。传统上将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10.
老年肺心病伴心肌梗死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均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临床表现类型。本文对我科199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54例老年肺心病伴发AMI患者和319例冠心病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初期脑钠尿肽浓度将132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两组,A组58例:BNP浓度〉100ng/L;B组74例:BNP浓度≤100ng/L。将两组冠脉造影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多支血管病变48例(83%)、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42例(72%)、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37例(64%)、心力衰竭24例(41%)、严重心律失常16例(28%)、梗死后心绞痛14例(24%),左室射血分数(43±12)%,病死率14%。B组多支血管病变39例(53%)、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16例(22%)、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19例(26%)、心力衰竭9例(12%)、严重心律失常6例(8%)、梗死后心绞痛5例(7%),左室射血分数(52±9)%,病死率3%。两组分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尿肽浓度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前降支,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溶栓的作用。方法: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2005年1月-2009年2月行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116例,随机分为超早期(≤3h)溶栓组56例,非超早期(3~12h)溶栓组60例,以问接指标判断其溶栓成功率,并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后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超早期溶栓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非超早期溶栓组,分别为82%、43%;而1年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溶栓大大提高了AMI的再通率,挽救了心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56例(急诊PCI组),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药物治疗组)。观察时间14 d。比较两组AMI患者心脏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其他相关心脏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果:心衰发生率急诊PCI组为5.36%,药物治疗组为31.67%;其他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急诊PCI组为7.14%,药物治疗组为48.33%。心衰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率急诊PCI组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间比较,急诊PCI组心脏功能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114例,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93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既往病史、梗死部位、并发症等特点,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问总病死率36.7%。多部位、广泛前壁心梗、既往有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方式:泵衰竭(心衰、心源性休克或二者并存)死亡率52-3%,心脏骤停死亡率28.6%。心脏破裂死亡率4.8%,心外因素死亡率14-3%。结论老年AMI死亡率高,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既往有糖尿病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何迎  赵媛 《西部医学》2014,(3):375-377
目的监测心脏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并发症,总结护理经验,探讨基础护理和临床监护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47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IABP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病变在两枝以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8例,风湿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功能不全2例,心脏瓣膜病2例。术前置入球囊4例,术中置入球囊37例,术后监护室内置入球囊6例。结果47例接受IABP的患者中死亡8例,其中心源性休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3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术后发现并发症9例,其中出血4例,球囊导管中心腔堵塞(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管道)3例,下肢动脉缺血2例。但无IABP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病例。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ABP,能够提高IABP的疗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如何通过严密监护,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做出处理,是保证IABP达到预期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易远明 《河北医学》2013,19(9):1362-1366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t)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采用IABP辅助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50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仅使用常规药物的AMI并泵衰竭50例PCI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尿量、临床症状、转归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IABP后50例低血压或休克状况,尿量明显增多,心率明显减慢(P〈0.01),且顺利通过PCI手术期,痊愈出院,仅5例死亡,成功率90.0%,死亡率10.O%。对照组50例中,37例患者血液动力学得以改善并接受PCI术,13例分别死亡,成功率74.0%,死亡率26.0%。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BP辅助治疗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病人,可明显降低其心源性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生存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示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病人辅助治疗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马金栋 《中原医刊》2011,(22):16-17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61例健康者和11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AC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CA阳性百分率对照组为1.6%,冠心病组为36.2%,急性心肌梗死组为87.0%;21例ACA阳性的冠心病患者有6例分别于6~24个月发生AMI,ACA阴性的29例患者无AMI发生;54例AMI患者中,年龄在30~42岁的8例患者ACA全部为阳性。结论部分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可能与ACA阳性有关,尤以AMI相关性明显,对冠心病是否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A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浓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预后及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对入选的172例ACS患者入院后24h内测定PTX3浓度,并随访1年,以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及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作为研究终点.结果 随访1年,发生心血管事件47例,其中心脏性死亡6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9例,非致命性心力衰竭11例,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21例.心血管事件者PTX3浓度较无心血管事件者显著增高,分别为(9.72±3.65)ng/ml、(7.10±2.78)ng/ml(P<0.01) 同样,PTX3浓度增高(>中位数7.33ng/ml)者出现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分别为35、12例(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PTX3浓度增高是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RR=4.582,CI95% 2.236~9.391,P<0.01).结论 PTX3浓度增高的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PTX3浓度增高可能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同期测定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3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和163例非冠心病病人血清Lp-a浓度.结果 AMI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血清Lp-a浓度分别为(51.17±41.99)mg/dl、(28.90±29.61)mg/dl、(12.54±8.50)mg/d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组中,局限性狭窄亚组、弥漫性狭窄亚组血清Lp-a浓度分别为(22.84±3.73)mg/dl、(33.33±3.66)mg/dl,轻度狭窄亚组、中度狭窄以上亚组Lp-a水平分别为(22.04±3.25)mg/dl、(31.74±3.49)mg/dl,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p-a浓度升高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依次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汪雅婷  姚杰  管世鹤  程诚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3):2962-2966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一般患者发生AMI极易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导致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发生,早期诊断AMI患者发生AHF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AHF的主要诊断依据为脑钠肽(BNP),但影响BNP的相关因素较多,且达到有诊断意义的值时AHF已经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情况,故需要更为准确的诊断方式在AMI发生早期对AHF进行预测。目的 探讨糖原蛋白125(CA-125)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测老年AMI患者发生AHF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44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A-125和BDNF水平,根据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后1周内是否发生AHF分为心力衰竭组(42例)和对照组(10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发生A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125联合BDNF对老年AMI患者AHF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肌钙蛋白(cTnI)、BNP、CA-125、BDNF高于对照组,病变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OR=1.015,95%CI (1.003,1.026)〕、CA-125〔OR=23.228,95%CI(4.095,131.748)〕、BDNF〔OR=1.455,95%CI(1.148,1.845)〕水平升高是导致AMI患者发生A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A-125联合BDNF预测AMI患者发生AHF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CA-125和BDNF单独预测(P<0.05),其诊断AHF的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为89.22%。结论 通过监测血清CA-125和BDNF水平能够有效预测老年AMI患者发生AHF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