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和护理,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救治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儿科2012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系统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对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给予必要的辅助检查,及早给进行系统的救治及护理,4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有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进展迅速,在2-3天内损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因此掌握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为患儿提供全面治疗和护理,有效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变化特点及与病原关系,指导早期识别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1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检查及咽、肛拭子检测EV71、COA16及其他肠道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脑脊液压力增高156例(74.29%),EV71组与非 EV71组,危重型组与重型组之间脑脊液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数高于重型组。EV71感染所致重症患儿的白细胞数及蛋白质较非 EV71组明显增高(P <0.05)。32例危重症患儿中,EV71阳性28例(87.50%)。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异常多见。EV71感染所致的神经系统损伤重,易进展为危重症,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特征,为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8月1 01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60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发病年龄以1~3岁为主,持续发热占90%;肢体抖动或无力占80%;白细胞>10×109/L占75%;血糖>9 mmol/L占20%;脑脊液检查阳性率达85%.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发现肺水肿前兆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 密切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精神状态是重症识别关口前移,早期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指标.积极降颅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短期激素冲击治疗是阻止重症向危重症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加强对该病尤其是重症病例的认识.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就诊的86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等.结果 86例患儿中男48例,女38例;平均年龄3.2岁.72例为入托患儿.51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患儿均有手足部位水疱样皮疹及口腔黏膜疱疹等典型临床表现.WBC升高35例(40.7%),WBC下降26例(30.2%);心肌酶增高32例(37.2%);CRP 32例(37.2%)增高;血糖增高1例;心电图检查32例,其中5例有ST-T改变;X线胸片示双肺透光度减低3例;脑脊液检查4例,其中1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均经常规利巴韦林抗病毒及对症处理,86例(包括合并脑炎5例,其中危重症1例)均获痊愈,平均住院时间7.2 d.结论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大多预后良好,重症患儿应早期发现,及时救治,以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梁瑜 《广西医学》2012,34(10):1424-1425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早期临床特点,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和救治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特点、转归、抢救要点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结果 患儿年龄大多数≤3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心率增快;血WBC升高、血糖升高; EV71阳性占65.22%、CoxA16阳性占26.0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6.52%.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愈44例(95.7%),死亡2例(4.4%),死因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脑脊髓炎并发脑疝转.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无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高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病情进展快,预后比较差.早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酌情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8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6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3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3岁以下304例(80.0%),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近2∶1;全部病例手、足、口腔、臀部见斑丘疹、疱疹,少数四肢亦见皮疹,躯干部极少,病情重者皮疹反而少;发热301例(79.2%)。2例危重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死亡。通过早期识别具有高危因素的19例重症病例,并予早期干预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掌握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早期从重症病例中筛查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并采取早期干预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为危重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伴有神经系统损伤患儿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为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7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伴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测定数据。结果:84例重症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65例(77.38%),脑脊液白细胞数、分类及生化检查结果在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改变大体符合病毒性脑炎。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伴有神经系统损伤的脑脊液以病毒性脑炎改变多见,早期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重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更好更快的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及其救治和护理.方法 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病毒为EV71.EV71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流行性,爆发性,有较高的病死率.死因主要是由于:脑炎、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休克.结果 对重症病例应早期识别,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好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护理工作.结论 本病有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进展迅速,病程在2-3天发生,危重症以损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重要器官.病死率在10%-25%.加强对本病的高度警惕,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米力农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将患儿进行临床分期,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00例有3例转为危重症,占3%,对照组100例有9例转为危重症,占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米力农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减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及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3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26例好转后转普通病房,4例因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危重患儿入院予以急救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监测和护理;及早识别危重症征象,是提高患儿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机械通气应用及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30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按照2010年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支持治疗,机械通气主要参数与2010年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建议的机械通气初始参数基本一致,但是患儿应用呼吸机时机不同,对不同预后是否与上机时机不同是否有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30例重症患儿在同样的基础治疗及机械通气下.早期应用呼吸机较预后明显好于晚期应用者.结论 对于有应用呼吸机指征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应近早应用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分析轻症、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S-1003蛋白在手足口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住院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症、重症、危重症,其中轻症、重症各50例,危重症2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抽取患儿的血清,检测S-100β蛋白的水平.结果 危重症、重症、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S-100β蛋白水平呈阶梯状依次递降分布(P<0.01),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时诊断轻症中测得S-100β蛋白水平高的患儿18例,转为重症、危重症患儿的发生率(44.4%,8/18)高于S-100β蛋白水平低的患儿(15.6%,5/32) (x2=4.005,P<0.05).结论 S-100β蛋白在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明显增高;同时具有早期识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手足口病病情变化中的作用及常规临床检验在不同分型手足口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0年11月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40例,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记录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血清ET-1水平。结果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均较普通组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危重症组较普通组血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与重症组相比较,危重症组年龄偏小,血糖水平偏高。普通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ET-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正常水平。结论血白细胞和血糖是手足口病的病情的早期判断的重要辅助指标,年龄亦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内皮素-1水平在手足口病患儿中会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血糖、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危重症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血糖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危重症病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例重症病例组蛋白超标9例,最高为0.71g/L,40例危重症病例组蛋白超标11例,最高为0.95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脑脊液葡萄糖正常,危重症病例脑脊液葡萄糖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有重症及危重症倾向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常规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重症及危重症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尽量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9例临床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对其临床特点、救治经过以及转归情况加以总结。结果 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男31例(52.5%),女28例(47.5%),发病年龄在8个月~8岁之间,其中重症手足口病57例,危重症手足口病2例,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利巴韦林等综合治疗,52例治愈,5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患儿一般在病程的第3~5天易发展成重症,通常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等多提示病情危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血糖升高,心肌酶谱增高、胸片快速进展为重症高危因素;早期应用免疫球蛋白、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有望提高重症HFMD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9-2010年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1 845例,其中死亡病例11例,病死率0.93‰;2010年全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5 142例,其中死亡病例5例,病死率0.19‰。16例死亡病例主要分布在乡镇、农村,均为散居儿童,年龄均在3岁及以下。早期临床表现多为先发热,后出疹,病情进展迅速,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发病至死亡平均间隔3.2天。14例病例首诊单位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早期诊出率低(21.43%)。县级医院手足口病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低(0/15)。12例病例经实验室检测,EV71阳性8例(占实验室阳性比例为88.89%)。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防控重点人群仍为3岁以下儿童。县级医院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防控工作中的一道重要关卡。应加强对县级医院重症救治的支持,强化危重症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的培训,做到早期识别、有效抢救,降低海南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宾阳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宾阳县共报告手足口病5033例,其中重症75例,死亡10例,年发病率532.33/10万,死亡率0.85/10万;3-7月病例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5.06%;<5岁儿童占90.11%;疫情波及范围广,重症和死亡病例多;重症病例病原检出率和EV71感染率都较高,死亡病例均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结论 手足口病的防控应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培训,提高其对重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重症手足口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雪华  覃凤鸾 《广西医学》2011,33(5):633-63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高危因素的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救治的有效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7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病例除手足口皮疹外,病情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3岁以内多发;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本组患儿经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治愈率93.4%,病死率3.95%。结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早期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及早给予相应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2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45病例中,3岁以下180例(73.47%),治愈出院221例,治愈率90.20%,好转出院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13例,死亡率5.30%。平均住院天数为10d。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尤其集中在2岁左右。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素敏  都鹏飞 《安徽医学》2009,30(3):260-261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早期应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愈4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提高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