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院前急救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1~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两栖型)急救出车的1 301例病例作为"两栖型"院前急救的对照组;2004年1~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的1 574例作为专业化院前急救的急救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结果:急救组和对照组间的平均急救半径,病情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院内反应时间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短(P<0.01);院前死亡率急救组较对照组低(P<0.05);现场处置率、救治有效率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高(P<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专业化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两栖型",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也是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行心肺复苏的2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主要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随机分为两组。A组主要参与院前抢救的护理人员均为院内考核操作水平优秀,患者共120例。B组主要参与院前抢救的护理人员均为院内考核操作水平仅合格者,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即采取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应用复苏药物等措施。结果 A组患者经院前心脏复苏存活20例,救治成功率16.67%。B组患者经院前心脏复苏存活7例,救治成功率7.00%。救治成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各个环节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8例,并将其分为三组,A组38例,由家属送诊,未经任何院前急救措施,B组40例,救护人员先救治后转运,C组40例,救护人员先转运后救治,比较组间患者救治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的院前急救处理后,先救治后转运患者的存活率与救治有效率增高达92.5%、85%,显著高于A、C组(71.05%、80%与50%、7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组明显高于A组(均P<0.05);B、C组患者救治时间显著少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经院前急救后,B、C组患者心率、呼吸改善情况及院前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A组(均P<0.05),而血压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中,采取先救治后转运的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与救治有效率,缩短救治时间、改善心率、呼吸的生命体征情况与院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93-99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方式的院前急救的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根据院前急救方式将其分为三组,A组44例,由家属送诊;B组49例,救护人员先转院后救治;C组57例,救护人员先救治后转运,比较各组间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结果:C组患者开始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P<0.01),病情好转率高于A组(P<0.01)。C组患者开始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病死率低于B组,病情好转率高于B组(P<0.05)。结论:采取先救治后转运的方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抢救的1 468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抢救的1 532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创伤院前急救模式,干预组采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观察两组创伤患者的并发症、致残率、存活率、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到进行手术的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等待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比传统的院前急救模式大大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6.
鉴于我国急救医学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对院前急救转运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这与院前危重急救患的医疗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必然迫使对急、伤、危、重症病人在转诊、转院途中监护的迅速发展。针对院前急救病情重、病种杂的特点,如何找出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该项工作的相关模式,提高救治质量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2月1日~2002年11月30日共1295例资料完整的院前急救转运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院前急救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救中心救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急救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方法,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时间、院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院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路径,既可减少急救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又可降低院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冠心病患者院前及院内抢救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急性发作患者167例,其中91例院前(A组)及76例院内(B组)抢救组,院前急救患者来源接受治疗前通过主诉经验性含服硝酸甘油片。统计及分析治疗效果,总结诊疗经验。结果:A组和B组患者入院后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96%(87/91),100%(76/76);B组患者入院后1 h内心肌酶谱均高于A组患者,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3 d,A组患者住院时间6.5 d;A组心律失常、心脏衰竭率分别为4.4%(4/91)、3/91(3.3%),B组分别为7.9%(6/76)、9.2%(7/76)。结论:冠心病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心肌细胞,减少恶性心率衰竭及心脏衰竭等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强调急救医疗服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由院前、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院前急救又是近几年来医院里重视的新的医疗服务,院前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第一现场,进行院前早期识别与专业治疗,规范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流程,建立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120”急救中心经专业院前急救后送达急诊科科病人102例为观察组,非“120”送达急诊科的病人9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发病3 h之内。结果: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梗死冠脉再通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在发病现场做出早期诊断和专业治疗,快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从整体上提高急诊抢救水平、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来我院抢救的90例低血糖昏迷患者,在治疗前测量患者外周血血糖,并予静脉滴注葡萄糖升血糖,确保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院前治疗至医院时醒转患者为 A 组,至医院时昏迷程度较院前急救前有好转为 B 组,至医院时仍无变化患者为 C 组,统计三组患者资料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A 组34例,B 组18例,C 组38例,有效率为57.78%。A 组和 B 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要显著低于 C 组(P 〈0.05);A 组以及 B 组患者昏迷时间也显著短于 C组(P 〈0.05)。A 组患者血糖浓度显著高于 B 组、C 组(P 〈0.05)。结论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年龄、血糖浓度、昏迷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院前急救的疗效,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一般资料进行评估,以确保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独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麻醉恢复质量差异。方法共纳入100例我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A、B两组,A组行单独舒芬太尼麻醉,B组行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苏醒时间(9.6.4-4.5)min、拔除气管插管时间(17.7±3.7)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6.8±4.1)min,与B组患者苏醒时间(9.8±4.3)min、拔除气管插管时间(17.8±4.2)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7.0±4.4)min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A组患者出现呛咳14例(28.0%),躁动15例(30.O%),寒战21例(42.0%),心动过速19例(38.0%),明显多于B组患者呛咳4例(8.0%),躁动5例(10.0%),寒战9例(18.0%),心动过速10例(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10例(20.0%),与B组9例(18.0%)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行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质量较好,且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单独使用舒芬太尼麻醉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术。随机分为A组(130例)和B组(130例),A组患者放置肠营养管,B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中吻合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明显早于B组,住院天数明显要比B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应用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可使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降低,进食时间明显提前,并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三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骨块支撑椎管扩大成形术、双开门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MCM)进行临床疗效计影像学评估。方法:需要手术治疗的MCM45例,其中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A组)。后路单开门骨块支撑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B组)。双开门棘突间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C组)。术前术后计随访期间摄CT片,比较三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率、椎管面积、椎管矢状径扩大情况。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均少于B、C两组(P〈0.05);三组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期椎管矢状径扩大率大于A、B两组(P〈0.05),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椎管面积扩大率与A、B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面积扩大率与症状改善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99)。结论:三种后路手术是治疗MCM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但单开门悬吊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治疗多节段CSM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地塞米松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α-萘异硫氰酸(ANIT )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仅灌花生油。B组,仅灌ANIT液。C组,灌ANIT液的同时予地塞米松(DEM )处理。D组,灌ANIT液后24 h予DEM处理,每组8只。48 h后收集胆汁,计1 h胆汁量(BC)。取门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 )的浓度。肝脏标本活检。[结果]B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A组( P <0.01)。C、D两组 TBIL、DBIL指标低于B组(P <0.01),D组与C组两组无明显区别(P >0.05),D组略高于C组。B组ALP高于C组(P<0.05),低于D组( P<0.01)。D组高于C组( P <0.01)。B组ALT低于C组( P <0.01)。C、D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B、D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 >0.05)。B、C、D三组中,BC值C组多于B、D组(P<0.01)。D组多于B组( P <0.01)。[结论]地塞米松有减黄作用,提示临床对药物性肝损引起的急性黄疸病例可早期予激素制剂干预。鉴于激素干预可能增加肝细胞损伤,大剂量应用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诺扬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及最佳浓度选择。方法162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42例)、B组(530例)、C组(5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别给予0.10%、0.15%和0.20%罗哌卡因复合0.004%诺杨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结果B组、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P〈O.05),B组与C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时效及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C组(P〈O.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0.004%诺杨应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可提供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并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2)和B组(n=42),A组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B组患者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比B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选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延迟液体复苏和即刻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经院前急救收治的63例有HTS患者,根据患者人院前纠正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为即刻液体复苏组(A组,MAP90~110mmHg,32例)和延迟液体复苏组(B组,MAP70—89mmHg,31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3个时间节点检测血红蛋白(Hh)、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it)、碱缺失(BE)、动脉血PH(BpH)、谷丙转氨酶(ALT),统计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MAP、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在建立静脉通路前(即液体复苏前)Hb、Hct、Plt、BE、BpH、AIJ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院前急救期,A组较B组Hb、Hct、Ph、BE、BpH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内救治期,A组较B组Hb、Hct、Plt、BE、BpH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在充分液体复苏前各自稳定在90~110mmHg和70~90mmHg,A组液体输入量(3250±457)ml,B组液体输入量(1080±514)ml,两组在MAP和输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生并发症20例,死亡5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动性出血的HTS患者院前延迟性液体复苏,维持适当的MA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组织脏器的灌注和氧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和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B)与硬膜外阻滞(ED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PVB治疗,B组30例采用EDB治疗,两组均用得宝松(或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与B组分别为96.7%(29/30例)和100%(30/30例),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EDB组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与2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B与EDB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PVB操作简便且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积累经验,并为完善脑血管患者院前急救方式的研究提供有效依据,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院前急救的意识。方法将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确诊为脑血管意外患者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观察组(n=36),由医院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B组为对照组(n=20),由患者家属自行进行院前急救。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比较2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死亡率,2组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A组患者中出现神经功能障碍4例;呼吸道阻塞1例;脑疝2例;死亡2例。B组患者分别为5例;2例;2例;4例。2组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治疗,院前急救治疗确切有效,并且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手术治愈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