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芷炮制前后红外光谱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炮制前后的白芷进行红外光谱及其二阶导数图谱分析;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为指导,采用HPLC法测定白芷炮制前后欧前胡素的含量变化。[结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醋白芷红外图谱在3 734 cm~(-1)处出现一个小的吸收峰,2 930.80 cm~(-1)处峰的强度明显减弱,1 647.21 cm~(-1)处峰发生蓝移。总体上看,白芷炮制后所有峰的强度均明显减弱,其二阶导数图谱与生品相比,有显著变化;白芷生品中欧前胡素含量为0.05%,醋白芷欧前胡素含量为0.04%,含量有所下降。[结论]白芷炮制前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红外光谱法快速、准确,可为鉴别药材炮制前后结构的变化规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红外光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均表明白芷醋炙后其有效成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阐述白芷"祛风行气"功效的药性理论.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根据对1994~2006年白芷功效与药理相关文献的分析,对白芷"祛风行气"功效展开药理作用进展汇总.结果:与白芷"祛风"功效相关的药效主要有解热、抑菌、抗炎等,而与"行气"功效相关的药效主要有活血、止血、生肌止痛等.结论:白芷"祛风行气"功效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为完善白芷的中药药性理论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白芷美白液的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观察其对皮肤美白的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观察白芷美白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芷美白液对酪氨酸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50%~100%浓度的白芷美白液有显著的量效关系,而100%浓度以上量效关系消失。结论:白芷美白液具有确切的美白祛斑功效。  相似文献   

4.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AngelieadahurieaBenthetHook或库页白芷AngelieaanomalaLallem和抗白芷AngelicataiwanianaBoiss的根。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鼻塞、白带、疮疡肿痛等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研究其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病、骨科病方面也有独特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各种证型都可加入白芷10~15g,症状缓解后用单味白芷10g,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减少白芷早期抽苔与提高产量的施肥方法,应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白芷早期抽苔与产量,结果表明磷、钾肥全作底肥,白芷的早期抽苔率高、产量低;磷、钾肥一半作底肥,一半作追肥,白芷的早期抽苔率低、产量较高;氮肥平衡施用,白芷的早期抽苔率低、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5类栽培白芷及野生兴安白芷(根)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并分析各类白芷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类白芷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其组分分离及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并对挥发油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5类栽培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毫白芷)和野生兴安白芷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分别鉴定出27、34、24、32、28、34种。主要为烷烃类、烯烃类、酯类、有机酸类、醇类等五大类化合物。壬基环丙烷、环十二烷和正十六酸分别为各类白芷共有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油成分。化学聚类结果显示:兴安白芷与5类栽培白芷形成2个分支,栽培白芷又可分为2小类,即川白芷、禹白芷、杭白芷聚为1小类,祁白芷和亳白芷聚为另1小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六类白芷的挥发油组份及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壬基环丙烷、环十二烷和正十六酸在各类白芷中含量较高。六类白芷总体上分为野生与栽培2大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药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对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药理 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展示了中药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最新研究进展。结论掌握中药白芷 香豆素类最新研究进展,为研究开发和利用白芷香豆素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白芷不同提取物解热、镇痛的药理学作用,考察其解热、镇痛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对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实验及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板致痛实验的干预,比较白芷不同提取物解热、镇痛的药效作用。结果白芷不同提取物对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热法的实验中均以水提取物解热作用最强(P<0.01);白芷不同提取物对热致痛、醋酸所致扭体的干预实验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最强(P<0.01)。结论白芷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其解热作用最强成分集中在水提取物,其镇痛作用最强成分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香豆素在白芷药用部位根中的积累部位,为进一步揭示白芷活性成分香豆素类及其积累规律与白芷内部结构及发育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结合冰冻切片技术、荧光显微技术对白芷根中香豆素类成分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白芷木栓层、木质部和栓内层、韧皮部中分布的分泌组织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均有明显的蓝色荧光发生,其中分泌组织的荧光与对照品欧前胡素的荧光相同,而同步阴性对照实验中分泌组织的荧光消失。结论:在白芷根中,香豆素类成分分布于分泌组织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乙醇提取法提取白芷有效成分,由白芷提取物的紫外光谱研究白芷提取物的稳定性。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白芷提取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其最大吸光度。结果:白芷的提取物(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99 nm,对时间和氧化剂的稳定性较好,光照下稳定性下降,随温度升高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不同pH值下溶液的吸光度改变不同,金属离子可以提高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结论:白芷的乙醇提取物应尽量避光置于碱性条件久储,其本身抗氧化性较好,加入金属离子有利于提取物的长期存放。  相似文献   

11.
白芷不同提取物对黑色素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不同方法提取的白芷有效成分对黑色素生成和代谢的影响,以期优选白芷作为外用脱色剂的提取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醇提法、超临界CO2萃取3种方法提取白芷。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HMB45标记,观察小鼠皮肤黑色素的代谢。结果:水提白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达43.23%,且明显减少小鼠皮肤HMB45标记的黑色素阳性面积;超临界CO2萃取的白芷挥发油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结论:水提醇沉法是白芷作为外用脱色剂的最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白芷道地产区的生态环境及土壤调查研究,并结合室内的分析测试,对白芷的生态环境、白芷土壤的成土母质、剖面特征、理化特性(容重、质地、颗粒组成;pH、碳酸钙、有机质、交换性、养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白芷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白芷香豆素最佳提取工艺。以白芷中欧前胡素的含量为指标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白芷最佳提取工艺为70℃时用35倍量甲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回流提取2h,采用该提取方法,欧前胡素提取率平均可达0.60%。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杭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方法杭白芷鲜药材用乙醇冷浸,反复正、反相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Ⅷ,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光谱数据确定结构。结果从杭白芷鲜药材中分离鉴定了5个香豆素苷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为别异欧前胡素(Ⅰ)、氧化前胡素(Ⅱ)、佛手柑内酯(Ⅲ)、marmesin 4′-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Ⅳ)、β-D-glucosyl-6′-(β-D-apiosyl)columbianetin(Ⅴ)、哥伦比亚狭缝芹素(columbianin,Ⅵ)、8-O-β-D-glucopyranosyl xanthotoxol(Ⅶ)、tert-O-β-D-glucopyranosyl-(R)-heraclenol(Ⅷ)。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元胡止痛方配伍的化学和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元胡止痛方提取物的化学和药效学的影响,阐明延胡索与白芷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薄层层析和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镇痛实验两种模型比较元胡止痛方复方提取物、单味延胡索和单味白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镇痛作用的关系。结果:元胡止痛方复方提取物薄层层析斑点与单味延胡索和单味白芷提取物的斑点相对应;镇痛实验结果表明复方提取物、单味延胡索和单味白芷提取物均具有镇痛作用,前者作用明显强于后两者。结论:提示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和白芷具有协同作用,元胡止痛方配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白芷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眉棱骨痛、鼻塞、牙痛、疮疡肿痛等症,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主产于我国四川、杭州等地,其有效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香豆素类和挥发油。本文就白芷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及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白芷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表明白芷具有镇痛、抗菌、平喘、兴奋运动和呼吸中枢、光毒性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白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但白芷的部分作用机制还未明确,尤其在组方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香白芷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 应用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结果 香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亮独活Heracleum candicans Wall.ex DC.的干燥根,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别特征。结论 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白芷香豆素组(100 mg·kg-1),白芷挥发油组(100 mg·kg-1),低(25 mg·kg-1)、中(50 mg·kg-1)和高剂量(100 mg·kg-1)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组(组合物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增加(P<0.05或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NO水平、血浆中CGR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挥发油、各剂量组合物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挥发油和中、高剂量组合物组大鼠血浆中CGRP和ET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芷2种活性成分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白芷的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对白芷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阐述,可作为今后白芷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白芷Angelica dahur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芷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cnidilin(2)、异欧前胡素(3)、欧前胡素(4)、水合氧化前胡内酯(5)、栓翅芹烯醇(6)、白当归脑(7)、花椒素(8)、neobyakangelicol(9)、比克白芷素(10)、水合氧化前胡素(11)。结论 化合物8为首次从白芷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