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宁江  李刚 《广西医学》2004,26(4):503-50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纤溶系统是否有异常。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检测 30名正常对照和 5 7例患者血浆一系列纤溶指标。结果 在受检的恶性肿瘤患者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 (PAI)、纤溶酶原活性 (PLG)、α2 -抗纤溶酶活性(α2 -PI)、抗凝血酶Ⅲ活性 (ATⅢ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存在着纤溶系统的激活或异常 ,部分指标可能提示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置MA—IUD妇女经血纤溶抗凝血及凝血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华  潘家骧 《上海医学》1993,16(7):393-396
本文以Tcu220c-IUD为对照,测定置MA-IUD妇女月经总量;经血纤溶系统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纤溶酶原(PLG)含量和纤溶活性(Fa);经血抗凝血物质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蛋白 C(PC)抗原含量和 PC 活性以及经血凝血因子包括因子Ⅶ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实验表明 MA-IUD 能使妇女月经量明显减少,其与宫腔局部纤溶活性和抗凝血系统活性下降有关。宫腔局部凝血因子无明显改变,IUD 之孕激素的局部释放对肝脏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纤溶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案。 方法 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定量检测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的活性 ,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 -二聚体 (D -D)。 结果 脑血栓患者治疗前t -PA活性较低 ,PLG、PAI活性较高 ,D -D含量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后 ,患者t-PA活性增强 ,PLG、PAI活性减弱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D -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有升高趋势。 结论 脑血栓患者病程中纤溶系统存在着动态变化 ,测定其纤溶活性的变化 ,将有助于诊治。  相似文献   

4.
文献报告,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减少,纤溶活性增高,是肝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纤溶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本文通过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imer),以了解乙肝患者的纤溶状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纤溶酶原(PLG)、纤溶酶(P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纤溶系统中的几个重要指标,它的变化与肝脏损害程度及出血率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125例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倾向与检测的PLG、PL、FDP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病毒性肝炎125例,男105例,女20例,年龄17~69岁(43±12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ELISA)为阳性108例:HBsAg及抗-HBc阳性93例,其中38例HBeAg阳性,30例抗-HBe阳性;单独抗-HBc阳性3例;单独抗-HBs阳性4例,单独抗-HBe阳性2例;抗-HBs…  相似文献   

6.
3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手术前、手术后1周取静脉血,手术中取血肿液检测PLG、PL、PAI、t-PA、FG、FDP。发现术前血液中PLG、PAI、FG明显降低(P<0.01),t-PA、FDP显著增高(P<0.01)。术后PLG、PAl、t-PA恢复正常,血肿液中PLG明显降低;FDP显著增高(P<0.01)。表明CSDH血肿局部及全身都存在纤溶亢进。血肿清除后全身纤溶功能趋正常,提示纤溶亢进在CSDH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生物碱、苷两类有效部位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原方组、生物碱组等7组。先给大鼠喂药后以FeCl3诱导左侧颈总动脉血栓形成,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纤溶酶原(PLG)活性,并测定血栓质量。结果①FeCl3可致颈总动脉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生物碱、苷、抵克利得和低分子肝素均可使血栓质量减轻(P<0.05)。②模型组tPA和PLG活性均降低(P<0.05),PAI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原方可使血浆tPA、PLG活性升高(P<0.05),而生物碱和苷对tPA和PLG活性无影响。结论低分子肝素(LMWH)和抵克利得可抑制由FeCl3诱导的大鼠血栓形成,表明该模型与凝血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活化有关。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也可抑制该模型血栓形成,原方可使血浆tPA活性和PLG活性升高,提示其作用与促进纤溶功能有关;而生物碱和苷对tPA、PAI和PLG无明显影响,表明其抗血栓作用不是通过促进纤溶而实现的,其作用可能与其它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倒尿毒症血透治疗患者,使用生色法检测血浆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PA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G(纤维蛋白酶原),AT—III(抗凝血酶III)等凝血纤溶指标。旨在探讨尿毒症HD治疗阶段血浆t-PA、PAI、PLG及AT-III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20倒尿毒  相似文献   

9.
凝血、纤溶系统功能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水平和活性在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7例脑卒中患者,同时选择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含量、纤溶酶原(PLG)的活性、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含量及活性。结果:脑卒中患者tPA为(12.5±6.3)μg/ml,PLG为(89.6±14.3)%,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8.2±6.1)μg/ml,(110.2±10.5)%(P<0.05);而PAI为(36.7±9.6)μg/ml,TAFI为(120±37.6)μg/ml及TAFIa(186.6±77.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26.5±7.10)μg/ml、(95.1±28.3)μg/ml、(132.42±30.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异常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TAFI具有抑制纤溶的作用,提示在脑卒中的发病中是个独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检测PT、APTT、Fib、TT、FVII以反映凝血系统状态;检测AT-III以反映抗凝系统状态;检测PLG、D-Dimer以反映纤溶系统状态。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凝血系统中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FVII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系统中的AT-III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纤溶系统中的PLG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抗凝活性下降,存在着纤溶;各指标可用于评价肝脏损伤,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季建中  翟江  侯惠敏  李冬梅 《广东医学》2007,28(7):1112-1113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定104例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PLG,D-D,再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乐检查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T-PA,D-D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LG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稳定斑块严重干扰凝血-纤溶系统,稳定斑块干扰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使用激素的骨坏死患者血液血栓形成和低纤溶倾向的指标变化,探讨SARS后骨坏死的病因学,以便用于非创伤性骨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易感人群的筛选。方法选取88例SARS后激素性骨坏死患者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另取健康人群52名为对照,应用凝血仪和酶标仪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测定凝血和纤溶指标。结果SARS后激素性骨坏死患者血液学因素改变明显,骨坏死组蛋白C(PC)(89±32)%,抗凝血酶Ⅲ(AT-Ⅲ)(87±27)%,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8±15)U/M L,纤溶酶原(PLG)(73±24)%,而对照组分别是PC(109±20)%,AT-Ⅲ(104±15)%,PAI(8±4)U/M L,PLG(9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指标出现异常的人数上,骨坏死组PC 25例(占28.41%),活化蛋白C抵抗(APCR)11例(12.6%),AT-Ⅲ39例(44.82%),PAI 46例(52.27%),PLG 52例(59.09%);而对照组PC 2例(3.85%),APCR 1例(1.92%),AT-Ⅲ2例(3.85%),PAI 5例(9.62%),PLG 3例(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RS后骨坏死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异常,对骨坏死易感人群可以进行高凝和低纤溶的筛选,PC、AT-Ⅲ、PAI、APC-R、PLG可作为骨坏死易感因素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 (D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 (PLG)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 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纤维蛋白原、D -D、t -PA、PLG的水平进行测定 ,并与 2 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纤维蛋白原和D -D的含量在 3阶段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体积有一定的关系 ;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在 3个阶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D -D在亚急性期显著升高 (P <0 .0 5 ) ,恢复期开始下降。T -PA和PLG于急性期时 ,t-PA血浆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LG则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存在凝血 -纤溶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发色多肽底物法及常规出凝血试验方法,测定20例未治疗AL的BPC、TFA、PLG、PK、Fbg,FDP等凝血与纤溶指标,结果:AL组TFA、PLG、PK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提示多数AL不伴纤溶系统的激活;但AL组FDP、Fbg升高较正常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重度出血组纤溶活性较无出血组明显增强,提示纤溶亢进可能是重度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3例AL各指标的动态观察结果为,AL病情缓解后,FDP、Fbg均呈下降趋势,提示FDP与Fbg动态测定对临床观察病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60例肝病人群中检测出同时伴有HBV的患者,并根据HBeAg的活性分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测定这些患者几项纤溶指标t-PA、PAI、PLG、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显示,HBV患者的PLG、D-二聚体显著升高,HBsAs、HBeAs阳性患者的所有的纤溶指标呈上升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HBV患者的D-二聚体的含量与HBV患者同时伴有的肝病分类的符合率较高,D-二聚体随肝病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增高。提示HBV患者的纤溶指标变化也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和愈后观察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肾小球内凝血,纤溶因子的沉积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免疫荧光法对118例原发或继发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内凝血,纤溶因子α_2—纤溶酶抑制因子(α_2—PI),纤溶酶原(PLG),纤维联接蛋白(FN),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的分布及与肾小球内组织病理损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健康对照组除FN在系膜区有沉积外、α_2—PI、PLG、FRA均为阴性,但在疾病情况下,特别是在重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中,这些因子不仅在肾小球内沉积增加,而且与球囊粘连,新月体的形成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抗凝纤溶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A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对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AT)活性、抗纤溶酶(AP)活性及纤溶酶原(PLG)活性定量检测,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各期(治疗前、治疗中、复发期)AT、AP、PL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509,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淋组与急非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抗凝纤溶功能异常,抗凝纤溶功能异常是导致AL出血的重要原因,可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AT、aP、PLG在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凝血-纤溶状态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35例ACS患者的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纤溶酶原(PL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值.结果 ACS患者的tPA、PLG及AT-Ⅲ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但CEC、vWF及PAI、D-D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CEC与vWF、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vWF=0.68, rD-D=0.68,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是ACS患者凝血-纤溶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CEC、vWF及D-D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 纤溶酶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单链糖蛋白,经血液或组织中的纤溶酶原致活因子激活后,成为纤溶酶(PLasmin,PL)。PL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第Ⅴ、Ⅷ、ⅩⅢ因子和补体的作用,是纤溶系统中关键的酶。因此,检测血浆PL的含量是观察纤溶活性有价值的重要指标,对白血病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均有一定意义。本文对29例伴出血的急性白血病(AL)住院病例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aprin,LMWH)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探讨LMWH用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P)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UAP患者51例,26例给予常规治疗,另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检测治疗前后抗Xa因子活性、D-二聚体、血浆纤溶酶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等纤溶指标。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纤溶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LMWH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PLG水平明显上升。而且LMWH组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抗Xa因子活性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LMWH可以降低老年UAP患者较高的D二聚体水平,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