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Yie T  Guo X  Sang N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68-770
目的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D)组,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及安氟醚(E)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各组均先给予等效的设定浓度,即D组6%、S组2%、Ⅰ组12%、E组17%。同时吸入1∶2的O2和N2O,经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和间断追加肌肉松弛药泮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及吸入浓度,并维持肺泡浓度衡定在1mol/LAC,即D组3%,S组07%,Ⅰ组05%,E组06%。结果吸入麻醉后,肺泡浓度∶吸入浓度=1/2及肺泡浓度达到1mol/LAC值时间在D组及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及E组。肺泡浓度∶吸入浓度及肺泡浓度∶设定浓度比值的升高速度在D组和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和E组。终止麻醉后,D组肺泡浓度达到肺泡原始浓度50%的时间明显快于其它吸入麻醉药。结论地氟醚吸入及呼出均较快,易于调控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地氟醚在最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中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表现。 方法 50例麻醉分级(ASA) Ⅰ~Ⅱ级全麻下的择期手术病人。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后开始10 m in 氧流量为4 L/m in,行间歇正压控制呼吸,地氟醚挥发罐浓度(FD)8% 。此后关闭回路,氧流量0.20~0.35L/m in,地氟醚FD 10% ~12% 。维持地氟醚的肺泡浓度(FA)在6% ±0.1% 。间断给予维库溴胺维持肌肉松弛。 结果 地氟醚FA 达6% 和FA/FI(吸入浓度)达0.9,分别为4.9±0.8 m in 和12.4±0.2 m in,并能维持在0.90~0.95。麻醉停止后,5.7±2.4 m in 恢复自主呼吸,拔管时间9.7±0.8 m in。麻醉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均100% ,吸入氧浓度≥80% 。 结论 地氟醚的低组织溶解特性使其麻醉诱导和麻醉恢复快,麻醉调控性强。地氟醚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使其能安全、有效地在最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国产安氟醚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肝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国产安氟醚组、进口安氟醚组和氟烷组,各用药组进一步分为酶诱导组及非酶诱导组。酶诱导组每天喂以0.1%的苯巴比妥纳水溶液,对照组及非酶诱导组喂清洁水,共5d.各组动物置于密闭小室内,由与小室相连的麻醉机提供氧气和相应的吸入麻醉药。监测吸入麻醉药浓度,维持室内药物浓度在1.0MAC,持续3h。动物用药48h后断头处死,快速取肝标本作光镜和电镜病理分析。由动物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ALT浓度。结果:酶诱导氟醚组ALT浓度明显高于除酶诱导进口安氟醚组外的各组,酶诱导进口安的一ALT浓度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酶诱导氟醚组肝细胞疏松比较重,其他各组程度较轻,结论:国产安氟醚无明显肝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氟醚的交感兴奋作用及其机理。方法择期手术病人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氟醚(15例)、异氟醚(15例)两组。不用术前药。气管插管后观察不同地氟醚和异氟醚水平(0.5MAC、OMAC和1.5MAC)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和用改良荧光法测定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影响。结果二组MAP、HR、E和NE在麻醉前、0.5MAC和1.0MAC时无差异(P>0.05),达1.5MAC后地氟醚组则出现2~4min的MAP增高和HR增快,且血浆E和NE浓度升高,明显高于异氟醚组(P<0.05),而异氟醚组无变化。HRV的总功率(TP)、低频(LF)和高频(HF)二组都随着MAC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在1.5MAC时与异氟醚组相比,地氟醚组HF明显降低,LF/HF明显升高(P<0.05)。结论快速增加地氟醚浓度至1.5MAC可出现交感兴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迷走神经受抑制超过交感神经的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5.
陈珍琼  何二宁 《广西医学》1997,19(6):984-98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重症急性胆管炎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围麻期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性。方法:连硬组11例占14.4%,采用利多卡因有效浓度,小剂量、分次给药。全麻组34例占75.6%,选择气管内插管静脉/静吸复合全麻,麻醉维持用1% ̄2%普鲁卡因(含0.08% ̄0.1%琥珀胆碱),安氟醚/异氟醚0.5 ̄1.5vol%间断吸入,辅助芬太尼。围麻期连续监测BP、SpO2、ECG、CVP等。结论:连硬组  相似文献   

6.
麻醉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ou A  Huang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2):919-921
一、全身麻醉中新药的药理研究1地氟醚:北京协和医院观察了地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特征。观察到吸入过程中肺泡浓度(FA)达到吸入浓度(Fi)50%(FA∶Fi=1/2)以及FA与挥发罐设定浓度(FD)比值达50%(FA∶FD=1/2...  相似文献   

7.
国产安氟醚对犬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国产安氟醚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A组及C组,A组吸美国产安氟醚,C组吸国产安氟醚。动物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并与麻醉回路相边,同时经股动脉、股静脉分别置入动脉套及血管导向气囊导管(又称Swan-Ganz导管)。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PaCO2、PaO2在正常水平,用麻醉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气道内安氟醚的浓度,维持呼气末浓度在1.0MAC。分别在吸入安氟醚前及后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国产安氟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国产安氟醚组(15例),进口安氟醚组(15例),以吸入安氟醚前后不同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术后7d肝肾功能变化,麻醉恢复时间以及恢复期并发症作为评价安氟醚对血流动力学,肝肾毒性,麻醉深度及并发症的指标。结果 2组安氟醚吸入病人中上述监测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产安氟醚的临床  相似文献   

9.
放射免疫测定AFP的内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甲胎蛋白(AFP)混合血清,制作成低、中、高三种不浓度质控血清,常规用于AFP放射免疫分析。采用logity─logx线性回归法进行数据处理。未知样品由logity=a+blogx计算出来。质量控制参数及质控血清测定值:r=≥0.99;RER为3.33±1.02%;ED70、ED50和ED30(μg/l)分别为31±5.32、86±11.56和182±27.95;三种质控血清(μg/l)分别为39.4±4.58(CV为11.6%)、164.8±14.76(CV为9%)和364±21.66(CV为6.26%)。以上参数及三组QC血清10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基数或靶值,以±S、±2s、±3S为界限值作图。认为,该法能从标准曲线、质控样品和操作水平来有效地控制放射免疫测定AFP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取家兔16只,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后均分为血液稀释组(HD)和正常红细胞压积(Hct)组(NG)。另取兔8只仅行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CG)。观察血液稀释对心肌梗塞兔循环。肾上腺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剂量(E/V)及梗塞区大小的影响。结果Hct:HD31.3±2.7%,NG38.1±2.62%,CG39.1±1.6%。冠状动脉结扎后至半小时内三组HR,MAP,CVP及心肌耗氧量均明显增加。HD的增加达1h(P<0.05)。(EIV:CO23.3±4.5μg·kg-1,HD18.0±2.95μg·kg-1(P>0.05),NG,6.86±1.7μg·kg-1,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塞区占全心重HD为6.4%,NG8.1%。(P>0.05)。证实血液稀释有提高心肌应激性,成少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微循环和减小梗塞范围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维生素E(VE)、普罗布考(PRB)对溶血卵磷脂(LPC)引起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BCMEC损伤和BCMSMC的增殖。结果:VE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6.8±1.0)%~(16.2±2.9)%;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37.6±7.0)%~(61.3±0.6)%。PRB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4.2±3.3)%~(19.1±2.4)%;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40.9±2.4)%~(47.0±3.7)%。结论:VE和PRB对LPC引起的BCMEC损伤有保护作用,对BCMSMC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氟永唑注射剂治疗深部真菌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在170例深部真菌病患者中作了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 试验组(T组)与对照组(C组)临床综合疗效痊俞率(50.9%和50.9%)、有效率(83.6%和89.1%)、致使菌株清除率(83.9%和89.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8.9%和9.1%)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国产与进口氟康唑注射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和氟哌啶对吸入七氟醚快速麻醉诱导的影响。分别于吸入七氟醚后5min(第1组)和吸前2min(第2组)静注小剂量芬太尼(2μg/kg)及氟哌啶(0.1mg/kg)。结果:病人意识消失时间第1组(87±37)s,第2组(39±11)s(P<0.01);深呼吸次数第1组(14.0±5.3)次;第2组(4.0±0.7)次(P<0.01)。2组病人诱导及插管过程中循环反应相对较小。提示:在小剂量芬太尼及氟哌啶静注基础上吸入七氟醚继续行麻醉诱导其临床效果更佳,插管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4.
计根林  于军 《医学争鸣》1998,19(4):437-439
目的:比较七氟醚、安氟醚对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影响,评估了七氟醚在颅脑外科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33例择期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16例,安氟醚组17例。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调整其浓度依次为0.5,1.0,1.5最小肺泡浓度(MAC),监测ICP,CP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七氟醚、安氟醚均可引起ICP增高,CPP下降,并使MAP,HR  相似文献   

15.
异丙嗪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丙嗪(PRM)10mg.kg-1和5mg.kg-1静脉注射能明显对抗BaCl2诱发大鼠心律失常,使恒速(10mg.L-1.min-1)静脉滴注乌头碱致麻醉大鼠室性早搏(VE),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所需乌头碱的量及恒速(50mg,L-1.min-1)静脉滴注硅巴因引起豚鼠VE、VT和VF所需用量明显增加。对氯仿-肾上腺素所致家兔心律失常有显著对抗作用;PRM(15mg.kg-1)还能对抗CaCl2诱发小鼠VF,对麻醉大鼠心电图实验,证明PRM有负性频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术期红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变化。方法:将3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分成硬膜外阻滞(EB)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BA)两组。结果:两组病人血糖于手术60分时均开始明显升高,术后第一天值与基础值比较,EB组:(8.29±50),(4.80±0.18)mmol/L(P<0.01);IPBA组:(6.36±0.33),(4.55±0.18)mmol/L(P<0.01)。红细胞内2,3-DPG浓度无明显改变。但两组PK活性于术毕60分时明显下降。其术后第一天值与基础值分别相比较,EB组:(7.59±1.01),(11.62±1.06)IU/gHb(P<0.05);IPBA组:(7.75±0.94),(11.84±1.12)IU/gHb(P<0.05)。结论:在手术创伤后的高血糖反应下,红细胞内PK活性明显下降,2,3-DPG浓度无变化。这可能与红细胞内糖酵解通路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功谱与异氟醚吸入全麻深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spectA1000脑电功谱仪对12例行异氟醚麻醉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吸入异氟醚10vol%、25vol%、40vol%并保持上述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稳定各15min后、以及气管拔管前共5个时相,测定α、β、θ、δ波、双频指数(BSI)、边缘频率(SEF)和中心频率(MPF)。结果:浅麻醉时或麻醉恢复期,脑电功谱呈优势快波,BSI、SEF和MPF上升;较深麻醉时,脑电功谱呈优势慢波,BSI、SEF和MPF降低。结论:①脑电功谱,尤其BSI是麻醉中反映麻醉深度的较好的可信指标;②麻醉对神经中枢的效应并非单纯抑制,而是呈兴奋抑制的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儿茶酚胺及循环功能的影响。选择24例期开胸手术ASA1 ̄2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外阻滞(B组)。手术60min和气管拔管后10min时A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麻醉前比均明显增高(P〈0.05),B组无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B组NE均低于A组(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E)与麻醉前比均无明显增高(P  相似文献   

19.
异氟醚对大鼠不同脑区突触体NOS活性和NO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异氟醚麻醉对大鼠大脑不同脑区突触体NOS活性和NO生成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突白对照组1.5%异氟醚组、2.25%异氟醚组、3.0%异氟醚组和3.0%异氟醚恢复组,测定不同浓度组上层,海马,小脑,脑干突触体NOS活性和NO生成量。  相似文献   

20.
安氟醚(Enflurane)由于其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快、苏醒快、镇痛强、副作用小而深受麻醉医师欢迎,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吸入麻醉剂,但该药一直依靠进口。1993年河北省药物研究所研制开发成功。1996年6月,我科开始试用国产安氟醚于临床麻醉中,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