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证经验。熊教授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内涵在于肺里大肠表、大肠里肺表、肺与大肠同里、肺与大肠同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现途径在于气机升降相因、津液代谢相关、经脉络属相连、阴阳五行相系。在临床应用上,当以人为本,把握病机,采用肺肠同治或肠肺同治的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应用现代医学理论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方面进行论述,并用中医理论从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的治则方面进行临床探讨,证实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论从古到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呼吸系统疾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的增多, 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现代医学“肺-肠”轴概念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感染性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结合中医药诊治理念及方法为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科学阐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的“肺和大肠”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的肺与肠道相吻合,且在生理与病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物质与功能联系。该文基于物质相关性,探讨肺与大肠存在一定的表里关系。  相似文献   

5.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其揭示了肺与大肠之间生理、病理的紧密关系。随着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深入研究,肺与大肠之间存在的相关物质基础及病生理联系不断被证实,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客观化、科学化的理论依据。试从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着手,阐述"肺与大肠相表里"之间的生物学机制,从而探讨其内在特异性联系,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肺与大肠相表里”发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方法共同参与的过程。解剖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奠基与先导;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和渗透,使肺与大肠从实体解剖名称向综合功能概念发生质的转变和飞跃;经络学说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使得较为完善的肺合大肠理论最终得以确立。这个过程以解剖观察为肇始,过渡到功能概念,从结构到模型,从具体到抽象,具有鲜明的古代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从肺病及肠、肠病及肺,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目前对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研究现状。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8.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科学性及其对哮喘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其特殊意义,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因此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且已将这种原则运用到哮喘的治法之中,尤其是治大肠,亦为治疗哮喘的重要法则,而其根据,主要是通过治大肠而影响肺中的氧化—抗氧化系统及有关炎症细胞,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并且通过实验,对该理论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即“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正常状态下的平衡。病理状态下破坏了这种平衡关系,而治疗是恢复这种平衡。作者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1 本理论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现代机理、临床应用三方面进行论证。"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自《内经》以来,其科学性为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所证明,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现代研究证实,肺与大肠的相关性可以体现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内分泌物质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等方面。临床研究方面,从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并治进行治疗,均取得显著疗效,说明该理论对指导临床应用有很大意义。但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目前尚不明确,有待于系统研究、深入挖掘该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及大肠等组织SP-A在肺与大肠等组织含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从而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脂多糖气道内滴入制备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急性肺损伤及其药物干预后SP-A在肺及大肠等组织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急性肺损伤加重,SP-A在肺、大肠、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含量逐渐降低,药物干预后能逆转这种趋势,呈一致性变化。各组织间SP-A含量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肺与大肠相关系数r=0.521,治疗后肺与大肠相关系数r=0.615。结论:SP-A在肺和大肠组织的含量变化相关性最密切,从而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会伴有大便秘结、泄泻等肠道症状。这种肺肠病变之间联系,中医理论可归纳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体现中医体系的整体观念,也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首载于《灵柩·本输》,有"肺合大肠,大肠者,传  相似文献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联系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应用现代医学理论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方面进行论述,并用中医理论从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的治则方面进行临床探讨,证实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论从古到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揭示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相关性,在肺、肠疾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已揭示肺与大肠在组织来源、黏膜免疫上的联系,初步明确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调节机制,并将此理论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肺肠难治病的治疗,获得可靠疗效。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肺与大肠解剖上的同质性促使了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黏膜免疫及固有淋巴细胞的迁移归巢是肺与大肠共享生理病理的调节机制之一。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和补益类中药通过调节肺-肠黏膜免疫功能治疗肺、肠疾病,成为“肺肠同治”创新药物研发的候选药物。然而,上述两类中药现有免疫调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分泌型IgA、细胞因子等表达水平及固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上,对与之相关的气道、肠道黏液高分泌、肺及肠道黏膜屏障免疫细胞功能改变、肺-肠黏膜免疫相互作用动态过程及肺-肠局部微生态的干预作用,以及清热解毒、补益功效与其调节肺-肠黏膜免疫作用间的相关性和生物学基础等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试从肺、肠共同拥有的黏膜免疫系统切入,从黏膜固有淋巴细胞归巢角度分析肺肠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并综述对肺、肠黏膜免疫具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内涵的深入阐释及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整理近年来有关呼吸系统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再认识,并从该中医理论出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治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的体现,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为用。肠道菌群促进人体免疫应答的形成,并参与免疫调节。"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生物学机制正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影响免疫功能。通过解读国家卫建委诊疗方案和浙江经验,发现中医药治疗与西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具有共通性,其目的都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结论]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对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具有实践意义,其实质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实现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应用中医之特定脏腑表里相合、经气交通这一理论建立的基础,一是着眼于相关脏腑之间所发生的经脉的络属关系;二是根据阴阳学说的阴阳、表里、藏泻的对立统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上部分咳嗽、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亦有患者难以起效,若在治疗时辅以通便,却能增进疗效[1]。为何治疗咳嗽、哮喘时辅以通便会增进疗效?祖国医学早已有言"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学者对其理论内涵与临床运用探讨已做过多方面研究,成果颇丰,但缺乏系统性,故笔者将从"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理论渊源、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系统认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临床上部分咳嗽、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亦有患者难以起效,若在治疗时辅以通便,却能增进疗效[1].为何治疗咳嗽、哮喘时辅以通便会增进疗效?祖国医学早已有言"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学者对其理论内涵与临床运用探讨已做过多方面研究,成果颇丰,但缺乏系统性,故笔者将从"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理论渊源、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系统认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综合论述肺脏的生理功能、大肠的生理功能及肺与大肠相关的理论探讨,并从临床角度论述了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指导下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认为大多数学者都对肺与大肠的关系表示认可,但临床及科研工作者仍身负重任,对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应展开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以及继续展开对肺与大肠相表里实质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者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方向研究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质和基础,对其认识不断加深。肺与肠在多方面联系密切,比如肺肠组织来源相同~([1])、肺肠黏膜免疫互相联系~([2])、肺肠菌群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和同步~([3])、肺肠同病趋势~([4])。这些研究表明,肺与肠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影响。故本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运用该理论以指导肺肠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属于临床上呼吸科常见病范畴,已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因此,该疾病的防治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话题。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典理论对肺肠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做出了完整阐释,此传统理论为临床从肺肠相关思维论治COPD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尤其是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基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对COPD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对COPD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认识,为COPD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