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对137例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高于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P〈0.01或〈0.05),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正常(P〈0.01)、低浓度胆汁酸(P〈0.0t)、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P〈0.01)。结论: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对150例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的孕妇胎粪污染的发生显著高于瘙痒开始时间〉35周的孕妇(P〈0.01),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者胎粪污染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显著多于单纯转氨酶升高者(P〈0.01),胆汁酸浓度水平和胎粪污染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呈现正相关,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及脐血流阻力s/D值和m值异常升高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高于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和脐血流阻力s/D值和RI值正常者。结论: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及脐血流阻力S/D值和RI值异常增高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雪松  肖小敏 《广东医学》2003,24(8):841-842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对胎儿不良影响的预测指标。方法 对 3 2例ICP孕妇皮肤瘙痒、丙氨酸转氨酶 (ALT)、直接胆红素 (DB)、胆汁酸 (TBA)、无应激试验 (NST)和生物物理评分 (BPS)进行分析。结果  3 2例ICP孕妇出现皮肤瘙痒 ,TBA显著升高 ,ALT和DB轻度增高。有黄疸组NST无反应、BPS≤ 6、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较无黄疸组高 ,两两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①TBA升高对确诊ICP孕妇意义明显 ;②黄疸严重影响胎儿宫内安危 ,有黄疸者更应加强NST、BPS监护 ,以便了解胎儿宫内安危 ,适时剖宫产 ,提高ICP胎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的围生儿结局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ICP)患者致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指标。方法 总结本院57例ICP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与围生儿结局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 血清胆汁酸升高与围生儿不良结局关系不明显(P>0.05);血清转氨酶水平在产生围生儿不良结局组与未产生围生儿不良结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肤瘙痒持续时间大于3周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与持续时间小于3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无NST基线变异消失组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转氨酶水平、皮肤瘙痒持续时间及NST基线变异是否消失是预示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5.
吴大保  申震  张秀英 《安徽医学》2004,25(2):105-106
目的 探讨高危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产前预测指标。方法 对 15 6例ICP患者多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 ,并将其与围产儿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皮肤瘙痒持续时间≥ 3周 ,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 ,胆酸 10倍以上升高者发生高危性ICP的机会明显高于皮肤瘙痒时间≤ 3周 (P <0 .0 1) ,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正常 (P<0 .0 1)和胆汁酸增高 <10倍 (P <0 .0 5 )。结论 皮肤瘙痒时间≥ 3周 ,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以及胆酸增高在正常 10倍以上等可作为高危性ICP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影响围生儿预后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影响围生儿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146例ICP孕妇皮肤瘙痒、血清胆汁酸、肝功能指标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P患者皮肤瘙痒明显,血清胆汁酸、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程度与发生羊水粪染、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儿的比例相关.结论皮肤瘙痒明显,血清胆汁酸和肝功能指标升高是ICP孕妇围生儿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必须高度重视,适时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薛清秀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25-125,14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病时间〈28周,转氨酶伴胆红素升高,高浓度胆汁酸组的早产率、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发病时间〉28周,与低浓度胆酸、肝功能正常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CP发病早,高浓度胆汁酸伴胆红素、转氨酶同时升高是围生儿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损害程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90例ICP患者检测肝功能.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将ICP患者分为3组:①皮肤瘙痒轻,转氯酶〈250U/L,血清总胆汁酸(TBA)≤30μmol/L;②皮肤瘙痒重,转氨酶≥250U/L,TBA≤30/μmol/L,③皮肤瘙痒重并伴有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250U/L.TBAF〉30μmol/L.胆红素升高;对3组患者均行护肝及对症治疗,并定期查B超、胎心音电子监护。结果症状重.转氯酶、总胆汁酸与胆红素均升高者.其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缓等并发症增加,母亲肝功能恢复也较慢。结论ICP患者可能合并较重的肝功能损害,如果伴有胆汁酸、胆红素的升高,尤其要加强胎儿的监护,预防围生儿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儿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围生儿预后的因素.方法 从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娩的ICP患者287例中随机抽取未发生新生儿窒息的ICP患者86例和7年间发生新生儿窒息的ICP患者1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瘙痒出现孕周、肝功能指标、脐血流S/D值、胎心监护、分娩方式、羊水混浊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发生新生儿窒息的ICP患者脐血流S/D值及血清总胆红素异常率、产前胎心监护胎心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率、阴道分娩率、羊水混浊率、早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新生儿窒息的ICP患者(P<0.05),但瘙痒出现的孕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及ALT升高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血流S/D值及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产前胎心监护胎心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阴道分娩、羊水混浊、早产与ICP患者新生儿窒息有关,而瘙痒出现的孕周、血清总胆汁酸、ALT等与ICP患者新生儿窒息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对母儿影响及对ICP孕妇进行胎儿监护 (N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5 0例ICP孕妇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胎儿电子监护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妇的胆酸、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与相应的孕周无线性关系 ;瘙痒出现的孕周与新生儿出生状况及羊水粪染呈明显相关性(P <0 .0 1) ,与产后出血量 ,1min阿普加评分及 5min阿普加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NST正常者与异常者围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瘙痒出现时间可作为观察ICP病情程度的一项指标。严密监测 ,并综合评价胎儿宫内情况 ,适时终止妊娠 ,以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茵陈丹芍汤治疗中期妊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病例组分为三组,均为孕25~28周ICP患者。A组为轻度ICP患者30例,口服茵陈丹芍汤治疗2周。重度I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B组15例,口服茵陈丹芍汤和思美泰治疗10d;C组15例,口服思美泰治疗10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并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尿液总胆汁酸的浓度。结果:A、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瘙痒评分和血清TBA、ALT显著下降(P〈0.01,P〈0.05),血清TBA与尿液TBA浓度的比值显著下降(P〈0.01);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AST浓度亦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B、C组比较,瘙痒评分、血清TBA的浓度B组显著低于C组(P〈0.05),血清TBA浓度/尿液TBA浓度比值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茵陈丹芍汤能有效治疗中期妊娠ICP,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增加尿液中总胆汁酸的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胎儿宫内窘迫关系.方法 将357例ICP患者分非胎儿宫内窘迫组和胎儿宫内窘迫组,对两组总胆汁酸水平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 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随TBA值的增加而增加,当TBA值上升至35μmol/L以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 TBA值是预测ICP患者胎儿宫内状况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变化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8 年~2004年5月确诊为ICP的143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 U/L、总胆红素(TBIL)>28μmol/L的孕妇,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且ALT水平越高,其发生率越高。结论:ICP孕妇ALT及TBIL水平升高者胎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孕周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无其它合并症的506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按照发病时间不同分为:≤28孕周组(104例),28+1-32孕周组(124例),32+1-36+6孕周组(203例),≥37孕周组(75例);根据是否治疗,各组又被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结果:死胎(3例,0.59%),胎儿生长受限(14例,2.76%),胎儿窘迫(85例,16.79%),早产(80例,13.83%),发生胎儿窘迫和/或发生早产的ICP患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BIL)水平明显增高,与围产结局好的ICP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孕周和28+1-32孕周发病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CG、TBA、ALT、AST、BIL、直接胆红素(CB)、间接胆红素(UCB)、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低于未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主要集中在≤28孕周和28+1-32孕周发病并且未治疗的患者,分娩孕周分别为(35.50±2.19)周和(36.37±1.96)周,并且与对应的治疗组相比,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长是胎儿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孕期监测甘胆酸和肝功能变化是评估胎儿宫内情况的有效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胆酸浓度,从而延长胎龄,减少早产的发生,但是,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仍然是减少死胎和胎儿窘迫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应激试验(NST)、缩宫素激惹试验(OCT)、胎儿声振刺激试验(FVAST)、乳头刺激宫缩试验(NS-CST)4种胎心电子监测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方法:2006年7月~2008年7月,在我院分娩单胎的孕妇2788例,随机分为两组,NST和FVAST组,每组1394例。NST组孕妇先进行NST监测,可疑或无反应型继续进行OCT监测;FVAST组孕妇先进行FVAST监测,可疑或无反应型继续进行NS-CST监测。NST与OCT异常者、FVAST与NS-CST异常者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结合羊水性状及新生儿Apgar评分,判断产前是否有胎儿窘迫存在,以判断4种监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NST正常和OCT阴性者、FVAST正常和NS-CST阴性者,围生儿结局较好;NST+OCT异常者和FVAST+NS-CST异常者围生儿胎儿窘迫发生率高,结局较差(P〈0.01)。NST+OCT联合监测在预测胎儿窘迫方面正确性优于NST单独监测(P〈0.01)。FVAST+NS-CST联合监测亦优于FVAST单独监测,但预测率FVAST高于NST单独监测(P〈0.01)。结论:NST、OCT、FVAST、NS-CST均是胎儿监测、预测胎儿窘迫的有效方法;因NS-CST试验不使用药物,NS-CST试验优于OCT试验,FVAST+NS-CST试验优于NST+OCT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德分院单胎孕妇电子胎心监护中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者40例(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行电子胎心监护提示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脐带异常及胎盘异常、NST类型、刮宫产、死胎、重度窒息、足月小样儿的情况,及两组不同NST类型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帆状胎盘、胎盘早剥、球拍状胎盘、脐带绕颈伴细长、脐带绕颈伴螺旋型、脐带先露、合并羊水污染Ⅱ度以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NST可疑型、NST无反应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34例(85.0%)]高于对照组[9例(22.5%)],而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3例(7.5%)]、死亡[2例(5.0%)]、足月小样儿[3例(7.5%)]明显高于对照组[0例(0.0%),0例(0.0%),0例(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ST可疑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低于对照组(55.56%比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高于对照组(44.44%比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提示发生胎儿宫内发生窘迫及缺氧,同时结合NST进行积极的处理,如及时终止妊娠,才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措施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30例和整体护理组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孕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孕妇临床特点给予个性化整体护理.观察两组孕妇年龄分布状态、分娩经历、孕龄、病情分型情况,观察两组孕妇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胆汁酸情况,观察两组孕妇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分布状态、孕龄、分娩经历、病情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0,0.95,x2=0.91,2.20,P>0.05),整体护理组孕妇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胆汁酸、新生儿体重、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6.39,4.20,7.79,x2=16.00,12.50,28.36,23.95,3.36,P<0.05).结论 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结局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围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1日~2011年11月1日住院的ICP患者183例,其中死胎病例23例作为实验组,分娩为活胎病例16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CP患者发病孕周、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羊水污染和胎儿宫内窘迫改变均与围生儿死亡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羊水污染和胎儿宫内窘迫改变均具有差异(P〈0.05)。结论围生儿死亡高危因素为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羊水污染和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anancy,ICP)孕妇肝功能损害及胆汁酸变化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164例ICP孕妇按转氨酶水平分成A1、A2、A3组,按胆红素水平分为B1、B2、B3组;按血清总胆汁酸(TBA)值高低分成C1、C2、C3组。分析各组围生儿及孕产妇预后。结果:血清总胆汁酸值愈高,肝功能损害越严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越高,孕产妇瘙痒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ICP孕妇TBA、TBIL、ALT明显增高者,围生儿预后差,产科并发症增加,应高度重视,适时剖宫产将明显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