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章建娟  杜洁  徐英芳 《河北医学》2013,19(9):1404-1406
目的:研究探讨胎心监护无反应低变异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且分娩前具有NST监护记录的正常单胎产妇1478例,按照所研究的胎心率变异类型分为四组,甲组1235例(83.56%),乙组156例(10.56%),丙组36例(2.44%),丁组51例(3.45%)。分析比较甲组与乙组、丙组与丁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甲乙两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丁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丙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应激试验(NST)无反应型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分为无反应低变异型及无反应正常变异型,能够一定程度的提示两种类型不同的临床意义,提高胎儿监护的诊断水平,提高妇产科的临床质量。  相似文献   

2.
曹旭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374-1375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基线变异静止型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随机性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5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孕周为37~41周,入室胎心监护(包括无应激试验或宫缩应激试验)基线变异为静止型的产妇63例为观察组,排除药物影响及胎儿睡眠状态,胎心监护变异为波浪形的产妇11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分娩过程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基线变异静止型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羊水Ⅱ度~Ⅲ度污染、羊水过少、新生儿中、重度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病例数显然高于波浪组,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胎心监护基线变异静止型,常提示胎盘的储备能力下降,多合并羊水过少、羊水Ⅱ度~Ⅲ度污染、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存在胎儿潜在宫内缺氧的可能,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产科干预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胎心监护仪的产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②方法应用胎心监护仪对389例产前的孕妇进行胎心监护。③结果胎心监测正常组产妇手术率较异常组明显偏低(P〈0.05),阴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阳性及可疑组(P〈0.01)。④结论无负荷试验(NST)和收缩激惹试验(OST)是妊娠晚期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的有效方法,可提前筛选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对137例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高于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P〈0.01或〈0.05),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正常(P〈0.01)、低浓度胆汁酸(P〈0.0t)、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P〈0.01)。结论: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减少新生儿窒息、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8年3月在我院足月单胎头位分娩产妇,随机抽取480例,第一产程中胎心监护异常图形204例(观察组)和胎心监护正常图形27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图形的发生率为42.5%,常见类型为轻度变异减速(50.4%)、其次为早期减速,占21.1%,其他异常为晚期减速、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基线变异减弱、延长减速、重度变异减速,发生比例均在10%以下。观察组中剖宫产例数、羊水污染例数、羊水过少例数、脐带缠绕例数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发生新生儿童息的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一产程异常FHR图形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晚期减速、基线变异减弱、重度变异减速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相关,其他图形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试产。  相似文献   

6.
胎心监护基线静止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基线静止型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选择胎心监护图形胎心基线变异为静止型的初产妇57例为观察组,胎心基线变异为波浪型的初产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过程及围生儿结局。结果基线变异静止型产程中出现羊水Ⅱ~Ⅲ度污染、羊水过少、新生儿重度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病例数均明显多于波浪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胎心基线变异静止型提示胎儿储备能力下降,常合并羊水过少,存在胎儿宫内潜在缺氧的可能,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早予以关注及产科干预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心监护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0例胎心监护非应激性试验(NST)异常孕妇为观察组,抽取同期270例胎心监护(NST)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胎心率监测结果及围产儿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羊水污染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T是妊娠晚期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的有效方法可提前筛选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检测对于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足月妊娠孕妇690例,按产前胎心监测、脐动脉血流检测结果分为联合组脐动脉血流S/D值≥2.5,并且无刺激胎心监护(NST)无反应,60例1、脐血流组(单纯进行脐动脉血流检测,并且S/D值≥2.5,280例),以及胎心监测组(单纯进行胎心监测,并且NST无反应,350例)。对三组胎儿窘迫、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联合组胎儿窘迫发生率[48.3%(29/60)1高于胎心监测组[27.1%(95/350)]及脐血流组[22.1%(62/2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监测组与脐血流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1.7%(25/60)、5.0%(3/60)1均高于胎心监测组[24-3%(85/350)、0.3%(1/350)1及脐血流组[20.0%(56/280)、0.7%(2/28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流组与胎心监测组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值检测能够及早发现和诊断胎儿窘迫,通过及时干预,明显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孙华 《中外医疗》2011,30(30):43-43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基线静止型产妇预期分娩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胎心监护图形胎心基线变异为静止形的初产妇95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胎心监护基线变异波浪型,也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分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线变异静止形产程中出现羊水过少、羊水污染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大于波浪形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基线变异静止形预示着胎儿储备能力下降,常合并羊水过少和羊水污染,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早予以关注并积极进行临床干预改善孕妇分娩结果。  相似文献   

10.
妊娠晚期发热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发热的原因、处理方法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科2004年7月~2008年5月晚期妊娠合并发热的2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热原因、发热程度、胎心情况、治疗方法、终止妊娠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进行总结。根据最高体温达38.5℃为界分为两组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根据分娩时是否发热分为两组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妊娠晚期发热原因主要有胎膜早破、上呼吸道感染、宫内感染、肺炎等。最高体温≥38.5℃与〈38.5℃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分娩时体温≥37.5℃与〈37.5℃者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心监护有异常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胎心监护正常组(P〈0.05),经过处理后终止妊娠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不经过处理直接终止妊娠组(P〈O.05)。结论妊娠晚期发热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严重程度、分娩时体温均会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胎心监护情况与新生儿Apgar评分有关系,经过处理体温控制后终止妊娠较直接终止妊娠新生儿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和阴道助产术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足月妊娠临产时发生胎儿窘迫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阴道助产术,观察组使用剖宫产术,比较2组病例中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现象原因。结果对照组的正常率(50.9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正常率(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78,P〈0.05);对照组的重度窒息率(9.09%)显著高于观察组的重度窒息率(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380,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现象的主要因素为过期妊娠(25.45%)和羊水过少(20.00%),观察组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现象的主要因素为胎膜早破(27.27%)和脐带缠绕(23.64%)。结论当足月妊娠临产的胎儿出现窘迫时,需要根据孕妇状况恰当的选择剖宫产术或阴道助产术,同时做好分娩前的抢救工作,可有效的提高缓解胎儿窘迫症状的成功率,提高母亲和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EFM)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298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中央监护站系统进行持续EFM;同时选取既往产程中未行持续EFM的86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2组的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检测EFM异常孕妇分娩后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15.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分别为4.5%和1.4%,低于对照组的7.2%和2.7%(P0.01和P0.05)。2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钳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胎儿窘迫率10.7%,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中EFM异常图形病例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6,低于EFM正常图形病例的7.340.18(P0.01)。结论:采用中央监护站系统在产程中进行持续EFM,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早期处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斌  王敏 《医学综述》2014,(3):564-565
目的探讨脐血流变化结合眼底镜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使用脐血流变化结合眼底镜检查的45例妊高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妊高征组),与45例正常妊娠者(正常妊娠组)比较,观察两组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结局。结果妊高征组脐血流异常、出生时Apgar评分<7分和分娩时羊水污染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χ2=7.200、3.783、10.879,P<0.05);妊高征组出现胎盘早剥、早产以及产后出血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χ2=3.873、15.011、3.873,P<0.05);妊高征组出现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和宫内窘迫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χ2=9.615、3.873、7.200,P<0.05),两组孕产妇均未出现子痫。结论脐血流变化结合眼底镜检查能较好地预测妊高征患者产妇和围生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剖宫产术不适宜常规椎管内麻醉的孕妇151例,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5),观察组给予异丙酚1.5 mg.kg-1、瑞芬太尼1.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泵入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1、芬太尼1.0~2.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丙泊酚靶控泵入和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维持;2组均面罩给氧3 min后气管插管,比较2组产妇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时、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对照组在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MAP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在诱导时、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心率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产妇,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实施全身麻醉,对产妇的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风险管理前)和2011年4月~2012年4月(风险管理后)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60例胎儿脐带绕颈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根据经验总结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风险管理前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基础护理合格率及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提高产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龄妊娠与分娩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60例孕产妇,根据孕产妇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为高龄孕产妇,对照组为非高龄孕产妇,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妊娠合并症、胎儿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5.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25.0%,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产妇胎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胎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在妊娠时会提高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在高危孕妇胎儿窘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00例高危妊娠孕妇行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及胎心监护监测。并比较分娩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羊水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绕颈率。结果S/D值≥3、胎心监护异常时,产时(Ⅳ组)在羊水过少发生率(66.7%)、胎儿窘迫发生率(43_3%)、新生儿Apgar评分(48.3%)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及S/D比值正常的孕妇(I组)(47.2%、27_3%、27.3%)。而脐带绕颈在剖宫产发生产时胎儿窘迫也显著高;于胎心监护及S/D比值正常组(I组)(35.0%vs18.2%、66.7%vs44.9%)。Ⅱ组羊水过少发生率(52.0%)、胎儿窘迫发生率(32.O%)、羊水污染发生率(Ⅱ~Ⅲ°)(28.0%)及剖宫产率(60.0%)均高于I组(47.2%、27.3%、18.8%、4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脐带绕颈率明显低于I组(4.0%vs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Ⅱ组剖宫产率(60.0%)高于Ⅲ组(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脐动脉S/D值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在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与阴性率均较脐动脉S/D值或者胎心监护单独使用有明显升高。结论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S/D值联用能明显提高胎儿窘迫的判断率,对于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玲  胡健蓉  徐凤仪  苏春宏 《吉林医学》2011,32(16):3189-319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足月妊娠脐带绕颈病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80例足月妊娠非脐带绕颈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产程延长,Apgar评分降低,脐静脉呈现乏氧性酸中毒(P<0.05);绕颈周数越多,胎儿窘迫、窒息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脐带绕颈会明显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加强产前诊断和产时监护,选择最佳方式及时机分娩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施自由体位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20例拟行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活跃期采用常规平躺体位,干预组活跃期采用自由体位管理,观察两组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最终采用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干预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干预组产后出血、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分娩活跃期实施自由体位更有助于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