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鼠触须毛乳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大鼠触须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将大鼠触须毛囊完整拔出后,在37℃缓慢搅拌的条件下加入0.2%胶原酶Ⅰ消化3h,间断吹打使毛乳头游离,收集上清低速离心(300r/min)后收集毛乳头进行培养,计算其贴壁率,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结果全毛囊消化法能显著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污染机会,具有毛乳头贴壁快和细胞迁出时间短的优点。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全毛囊消化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大鼠触须毛乳头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建兵  李勤  陈璧  杨光成  廖元兴 《医学争鸣》2004,25(14):1281-1283
目的:建立毛乳头细胞的培养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毛乳头细胞在毛发再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离得到完整毛囊,依次采用Dispase酶和胶原酶消化得到毛乳头,再进行毛乳头细胞的培养.结果:成功进行了毛乳头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所获细胞经细胞化学染色证实细胞具有明显的异染特性.毛乳头贴壁后5~6d周围即可见细胞长出,细胞生长快,12~16d左右细胞即可融合.在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有聚集生长特性,至少可以传15代.冻存后复苏细胞贴壁率在80%以上.结论:该方法是体外培养毛乳头细胞的理想方法,操作较为简单,降低了工作强度,所获细胞纯度高,可以长期传代、冻存.  相似文献   

3.
人毛乳头细胞在不同传代时期某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毛囊重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正常人头皮毛囊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传代毛乳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 高代培养毛乳头细胞逐渐丧失其凝集性生长的特性,生长因子的表达逐渐消失.结论 毛乳头细胞的生长及其特性的保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与体内有差异.低代毛乳头条件培养基可恢复毛乳头细胞部分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4.
毛乳头细胞的高效快捷培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提高分离毛乳头的效率和培养细胞的成功率,建立一种新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0.2%胶原酶直接消化人头皮毛囊下部的真皮组织,对分离出来的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分别用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消化法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培养成功率。加快了毛乳头细胞的生长。结论:消化法是一种简捷快速的、高效的培养毛乳头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位大鼠的表皮干细胞,探讨表皮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定位表皮干细胞。用胶原酶冷、温消化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新生鼠皮肤,获得单细胞悬液。选取在鼠尾胶原上快速贴壁的细胞为目的细胞,未快速贴壁的细胞为对照组,二者在相同条件下培养,适时传代,测定细胞克隆形成率.免疫学方法鉴定表皮干细胞。结果:毛囊隆突区细胞胞浆表达角蛋白15(K15)随年龄的增长,K15阳性细胞出现在毛母质细胞区和表皮基底层。体外培养的细胞能形成大克隆,克隆形成率为14.06%,传至第4代,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浆内表达K15。结论:表皮干细胞位于毛囊隆突区,此研究所用的方法可以分离、纯化和培养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求一种快速高效同步分离培养人头皮毛囊外根鞘隆起(Bulge)细胞.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 将人头皮标本剪成小块,中性蛋白酶中37℃孵育2h后镜下将带外根鞘的毛干从真皮鞘中拔出,组织块法培养外根鞘隆起(Bulge)细胞;从真皮一皮下组织交界处横断头皮,拔出含毛乳头的真皮鞘,胶原酶D 37℃孵育6~8h,多次低速离心,毛乳头沉淀重悬后培养,收集的真皮鞘细胞上清液经高速离心后重悬培养;培养的细胞分别用K19或α-平滑肌动蛋白组化鉴定.结果 同一标本可获得纯化的外根鞘Bulge细胞,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结论 将现有的分离方法改进和综合运用.可以从同一毛囊标本同步高效获取3种成分细胞.  相似文献   

7.
培养毛乳头细胞bFGF、ET-1、SCF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传代培养人毛乳头细胞的bFGF、ET-1、SCF表达变化情况及对其诱导毛囊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对不同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bFGF、ET-1、SCF的表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其对诱导毛囊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低传代培养毛乳头细胞ET-1、SCF表达较强,传代>6代后ET-1和SCF转为阴性;并发现毛乳头细胞表达ET-1和SCF越强,其诱导毛囊再生能力也越高.结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的能力与其表达ET-1和SCF的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毛囊真皮细胞的培养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伍津津  刘荣卿 《重庆医学》1998,27(6):364-366
为了提高毛乳头细胞增减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并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毛乳头细胞的组织化学性质。材料与方法采0.2%胶原酶D直接消化产砂皮毛囊下部真皮鞘组织,分离出来的毛乳头予以浮培养。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分别是用DMEM培养基进行传代培训和多种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消化法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培养成功率,加快了毛乳头细胞的生长,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毛头头细胞阿新兰,甲苯胺O和PAS染色阳性,有异染性,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氮胞苷(5-aza)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诱导作用。方法分离2同龄小鼠胫骨、股骨,冲洗出骨髓,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的方法获得MSCs。取传2代MSCs培养48h后加10μmol/L5-aza进行诱导,3周后刮取贴壁细胞,离心收集,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α-actin的表达对所诱导细胞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电镜下见胞质内出现大量肌丝,线粒体数量增多,分布在肌丝周围,可见细胞膜电子密度增高的缝隙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显示α-actin呈强阳性表达。结论MSCs经5-aza体外诱导分化,可获得形态上类似、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培养并鉴定Wistar小鼠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并使其诱导分化成为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s).方法 采用Wistar小鼠毛囊隆突贴块培养法培养小鼠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并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重染色鉴定,诱导染色阳性的细胞初步分化后进行S-100染色,鉴定其分化产物为雪旺细胞.结果 采用Wistar小鼠毛囊隆突贴块培养法培养的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现nestin及P75双阳性;对培养贴壁出的细胞胰酶消化后传代培养,诱导分化后进行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100阳性细胞突起的末端呈扁平状膨大.结论 利用Wistar小鼠毛囊可以体外培养出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对其进行初步的诱导分化可以得到S-100阳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1.
毛囊细胞移植诱导裸鼠毛囊样结构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毛囊细胞移植诱导裸鼠毛发再生和毛囊重建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裸鼠移植技术,将培养的毛囊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和头皮真皮成纤维细胞按比例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移植到裸鼠皮下,观察毛囊形成情况.结果:在毛囊毛乳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后移植到裸鼠皮下后可见毛囊样结构形成,而毛囊真皮鞘细胞和头皮成纤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则不能诱导裸鼠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低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后在体内可诱导毛囊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人头皮毛乳头细胞体内诱导毛囊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了解毛乳头细胞在体内诱导毛囊形成和调控毛囊生长发育的能力,为毛囊细胞移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共同移植到无胸腺裸鼠体内,在不同时相取材进行组织切片。H—E、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在体内相互作用,首先形成不规则的混合细胞团、逐渐发展到排列规则、最终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并且在移植腔上方的裸鼠皮肤内形成了毛囊结构。这些结构表达毛囊特有的角蛋白。结论 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在裸鼠体内能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同时也能诱导裸鼠角质形成细胞、形成毛囊结构。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真皮乳头细胞(DPC)是毛囊周期性更新的组织中心。一方面它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刺激隆突区上皮干细胞和黑素细胞干细胞(MeSC)分化、增殖和移行,启动毛发生成。另一方面DPC通过调节干细胞的微环境,譬如真皮乳头的大小、真皮乳头与隆突区的距离以及毛囊隆突区周围的淋巴引流与神经支配等协调完成对毛发生长周期的调节。最新研究显示DPC至少有4个细胞亚群,分别诱导单谱系瞬时扩增上皮细胞形成多层同心圆排列的毛干与毛鞘。还发现持续的心理应激可导致支配隆突区的交感神经过度活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诱导MeSC快速增殖,导致MeSC库耗竭和毛干色素脱失。通过对DPC促毛发生长和黑素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的认识,有望在体外大规模培养DPC用于细胞移植治疗人类秃发疾病。  相似文献   

14.
毛乳头在毛囊生长周期中的变化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毛乳头结构在毛发生长周期中的变化及其对毛发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整形手术后取下的头皮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成游离的毛囊,在Williams E培养基中培养;通过横断毛囊和完整毛囊的培养来观察毛囊的生长状况和处于不同生长周期的毛囊的毛乳头结构变化.结果 分离后的完整毛囊在Williams E培养基中平均可继续生长12 d,平均生长速度为每天0.2~0.3 mm;静止期或生长初期毛囊的毛乳头呈圆形贴在毛球底部,快速生长的毛囊毛乳头变长呈锥形,结构疏松,与毛根紧密相接,当毛囊进入衰退期直至停止生长后毛乳头萎缩变小,并与毛根逐渐分离.在低位横断毛囊,毛囊可再生毛球并继续生长,但生长速度减慢;在高位横断毛囊,毛囊不能继续生长.结论 毛乳头在毛发生长周期中不断变化,生长期毛乳头体积增大,与毛母质联系紧密,它在毛囊的生长和生长周期中起着不可缺少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毛囊器官型培养中胶原凝胶收缩的几个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制备成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 ,体外培养 10 d,隔日测量培养凝胶的直径 ,观察其对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结果 :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的收缩均有明显影响 (P<0 .0 1)。鼠尾胶原的浓度越高 ,胶原凝胶的收缩程度越小 ;而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则恰好相反 ,浓度越高 ,胶原凝胶的收缩程度越大。结论 :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是影响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收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以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促进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行为 ,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传代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经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后 ,促进形成凝集性生长团 ,再与毛囊上皮细胞共同移植于裸鼠皮下 ,分别于 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 ,观察毛囊形成及分化程度。结果  8周后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的毛乳头细胞组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 ,未处理组仅见松散细胞团 ;12周后两组均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 ,但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组较未处理组诱导形成毛囊样结构分化更成熟 ;真皮成纤维细胞组未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 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特性对其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细胞呈凝集性生长后 ,其生物学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7.
硫酸软骨素、硫酸肝素对毛乳头细胞粘附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在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寻持毛乳头细胞(DPC)生长的调节因素。方法:用两步酸消化法分离培养DPC,并通过免疫组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染色证实。测定硫酸软骨素A,硫酸软骨素C及硫酸肝素对DPC粘附及生长的影响。结果: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DPC效率高,纯度高,方法简单易行。硫酸软骨素A和硫酸肝素明显促进DPC粘附及生长,而硫酸软骨素C作用不明显。结论:某些细胞外基质可调节DPC的生长,从而影响毛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Dermal papilla cells (DPC) are a group of mesenchyme-derived cells at the base of the hair follicle, where they regulate and control hair follicle growth through th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cytokines. Nevertheless, the role of DPC derived chemokines and other cytokines in the hair follicle biology remain speculativ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endothelin-1 (ET-1) and stem cell factor (SCF) in different passages of cultured DPC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biological behaviour of DPC.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bFGF, ET-1 and SCF in different passages of cultured DPC and their possible effects o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DPC are investigated using in sire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chemistry. In addition, we performed transplantation of hair follicle cells into nude mice. The cultured DPC, dermal sheath cells and fibroblast of human scalp, respectively, were mixed with cells of the hair follicle epithelium in different ratios, and then were cultured in hair follicle organotypic cultures or implanted into the subcutis of nude mice.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T-1 and SCF in early passages of cultured DPC became stronger, but turned weaker and even negative in late passages (〉6 passages). Hair follicle-like structures were formed after DPC combined with the cells of hair follicle epithelium cells in hair follicle organotypic cultures. When hair follicle organotypic culture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subcutis of nude mice, the relative intact hair follicles were formed.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of hair follicle cells into the nude mice, the hair follicle-like structure was formed in the group that contained DPC mixed with hair follicle epithelium cells. However, no hair follicles were formed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er the expression of ET-1 and SCF in DPC, the stronger the ability of DPC to induce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Conclusions The cultured DPC can induce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and sustain hair growth in vivo and in vitro.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of ET-1 and SCF is correlated with the ability of DPC inducing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