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及二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5例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和45例绝经前妇女(对照组)的颈动脉IMT、粥样斑块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vasodilation,FMD),分析其变化.结果 子宫切除后绝经组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FMD损伤,从而引起颈动脉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导致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剧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颈动脉的血管内膜结构和血流动力进行监测,探讨超声在早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量4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总动脉内径(Dn)、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患者颈动脉IMT及颈总动脉内径(Dn)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0.84vs0.62,P0.01)、增宽(0.84vs0.82,P0.01);RA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V:85.43vs 81.38;EDV:31.27vs33.41;RI:0.65vs0.67,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技术能够在RA患者早期发现颈部血管内膜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能够早期反映颈部血管的硬化程度,为临床分析病情的发展及后期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颈总动脉,厚度(TMT)和血清动力学变化.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分为RA血脂水平升高组(RA1组)16例、RA血脂水平正常组(RA2组)23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n)、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RA1组、RA2组患者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RA1组较RA2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P〈0.05);(2)RA1组、RA2组患者颈动脉Dn较正常对照组增宽(P〈0.05);(3)RA1组、RA2组及正常对照组PSV、EDV及R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A患者IMT增厚、Dd增宽,高血脂类风湿关节类动粥样硬化IMT血流程度高于血脂患者,并与其血脂水平相关.超声可作为早期预测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效的、简便且无创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 IMT(1.03±0.32)mm, 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FIB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的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RA患者和对照组的CIMT和FMD。分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血沉等与CIMT和FMD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的CIMT为(0.88±0.16)mm高于对照组的(0.72±0.13)mm(P〈0.01);RA组的FMD为(6.52±3.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MT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326,P〈0.05)。CIMT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506,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FMD将有助于发现RA患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探讨内皮舒张功能与初诊2型糖尿病(DM)之间的相关性及预测动脉粥样硬化(AS)的价值。方法超声测量50例DM患者行肱动脉血压计袖带阻塞前后及舌下含服0.5 mg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将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组肱动脉EDD、EID内径变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DM组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糖尿病组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肱动脉EDD、EID,颈动脉IMT联合检查技术,可判断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并预测AS进展情况,是敏感、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Carotid)、股动脉(Femoral)的斑块(Plaque)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者(IDN)与无并发症者(NIDN)相比,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增加更明显(P均<0.05).结论:血浆HCY升高可能是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2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探讨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0%及30%,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从斑块类型的构成来看,脑梗死组软斑构成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扁平斑和硬斑构成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FMD及NID显著减低(P<0.05);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1=-0.523, P<0.02; r2=-0.570, 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6例MHD患者按透析龄分为MHD A组、MHD B组两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测3组颈动脉IMT值,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HD A组和MHD B组颈动脉IMT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HD A组与MHD B组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 A组及MHD B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很好的显示MHD患者颈动脉IMT变化,同时能客观评价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本科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1.7±11)岁,平均透析时间(18±9)月]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利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MD)活性,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病例组血清抵抗素水平、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179,P=0.011;t=-2.838,P=0.006);病例组FM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2,P=0.003),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278,P=0.017),与FM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504,P=0.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颈动脉IMT及肱动脉FMD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