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7月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31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就诊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栓素B2(TXB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EPC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组血浆PAF及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循环EPC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PAF及TXB2水平与循环EPC均呈负相关(r=-0.410,r=-0.374,P均〈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升高,循环EPC水平下降,提示此症患者血管修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冯燕玲 《当代医学》2021,27(23):41-43
目的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并分析CHF与血清FGF21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行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FGF21水平,同时,检测血浆N末端β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T(CTnT)、总胆固醇(TG)、血清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使用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CHF与血清FGF21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LVEF、FGF21、CTnT、血浆NT-pro-BNP、TG、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FGF21、CTnT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功能越差,CHF患者FGF21、CTnT及NT-pro-BNP水平越高;FGF21与CTnT呈正相关(r=0.268,P<0.01);FGF21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82,P<0.01);FGF21与LVEF呈负相关(r=-0.339,P<0.01).结论 CHF患者体内血清FGF21水平较高,且与疾病相关生化指标呈正相关,与疾病LVEF呈负相关,因此,临床需加强GHF患者血清FGF21等指标的检测,联合指标检测在判定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及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16例MDS患儿骨髓CFU—MK集落形成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90%可信区间比较有62.5%的患儿CFU—MK降低,25%增高,12.5%正常;BFU—MK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中15例患儿骨髓涂片CD41μ阳性小巨核细胞总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小巨核细胞总数及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DS骨髓中可能存在两种克隆的巨核细胞,一类为病态的、可能具有潜在恶性的幼稚小巨核细胞,一类是具有正常造血功能的巨核细胞;MDS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病态巨核细胞的增多导致正常巨核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规范西医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清氧化应激、高敏CRP(hs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ICM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随访期半年,所有研究对象在初始及随访结束时两次行血脂、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力(抗O2-活力)、丙二醛水平、hsCRP、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EMP)及内皮祖细胞(EPC)水平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通心络治疗组血清丙二醛、hsCRP及外周血循环EMP水平明显降低,血清抗O2-活力及外周血循环EPC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可能降低ICM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可能改善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针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主要粘附蛋白-P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方法用纯化后重组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通过传统的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1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采用ELISA和IFA法对单抗和多抗进行反应性和特异性检测。结果ELISA法检测P1重组蛋白抗原性显示,P1蛋白与Mp抗血清有较好的反应性,蛋白敏感性大于1ng/ml;在重组P1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的PcAb与Mp的反应中,检测到的抗体滴度可达到1∶1600;获得针对Mp重组P1蛋白的特异性McAbs2株,在ELISA检测中均与P1抗原有较好的反应特异性,抗体滴度可达到1∶800~1600;IFA结果显示,上述PcAb和McAbs均与Mp有较好反应性,与生殖支原体等无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选取的重组P1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特异性PcAb和McAbs与Mp有较好的特异性,为临床Mp感染的抗原快速、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I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MK和BFU—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并释放血小板;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常见的一门护理技术,临床上常用于给小儿输液,但小儿常好动不易固定,易造成穿刺失败或输注过程中从静脉划出的现象.近年来因本科烧伤患儿居多,往往烧伤了前胸部、手部、足部或者臀部造成静脉输液困难,所以会选择头皮静脉输液居多.而静脉输液时处理头发至关重要,不是担心掉入患者眼睛就是担心污染了烧伤创面,所以一般选择无菌有空洞巾,即可避免此问题.此方法一般适用于1~3岁患儿,若头面部烧伤则不适用.本科在头皮静脉输液时应用医用橡胶膏可以有效处理细小头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研究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工作,构建合 理的院前急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从乌市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1-2015年所有接警数据和 患者病历信息,采用ICD 10对疾病编码,应用χ 2 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对比组间发病率、构成比的 差异。结果 在5年间的1270980 次受理呼救中,夏季发病64639例(26.39%),时点分布以10:00~ 12:00最高,发生27872例(11.4%);疾病谱排名前5位的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神经系统和 呼吸系统;在238661 次有效派车中,沙依巴克区最高,共65377 次(26.69%);院前急救疾病发病率为 3180.9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3∶1,男性发病率为3714.62/10万,显著高于女性发病率2608.09/10万, 犚犚值为1.42 (χ 2=7176.071,犘<0.01);≥35岁年龄组患者最多为180271例(73.6%),各年龄段疾 病构成(χ 2=52316.957,犘<0.01)和发病率(χ 2=28052.723,犘<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市2011-2015年院前急救疾病呈现出以创伤和心脑血管为主、夏季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5 岁为高发人群等特点,相关部门应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提高医护救治水平、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 关键词:院前急救;疾病谱;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7 0521 06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索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P1蛋白作为抗原成分在临床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1基因主要抗原决定簇,选择其分值较高的部位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同时用其作为抗原,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抗体并与全菌体抗原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28C-P1-534原核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6×103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能与Mp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抗体滴度可达 1∶2000;用此蛋白作为抗原成分检测患儿血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0%及97.67%.结论 重组表达的P1-534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作为新的抗原成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全菌体抗原,为肺炎支原体抗原成分及其蛋白保护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P1 adhesin protein epitopes in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Mp) infected patient. Methods The major epitope(P1-534) of P1 adhesin protein were predicted by ProPred and ANTIGENIC according to its primary structure. The high value fragment was cloned into a constructed recombinant vector. The gene was induced to express fusion protein in E. coli host strain BL21(DE3) and the fusion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Western blot.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purified protein to test its immunogenicity. Then the purified protein was used as antigen to test the serum of Mp infected patient by ELISA, and compared with the Mp whole cell antigen. Results The P1-534 protein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and purified. ELISA data showed that P1-534 protein could elicit high levels of IgG in immunized mic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1-534 were determined to be 85.00% and 97.67%, while the Mp whole cell antigen were 72.50% and 74.42%. Conclusion The results conformed that the recombinant epitope has certain immunogenicity,and i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re better than Mp whole cell antigen. P1-534 protein can be used as an antigen for immunodiagnosis of Mp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