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聚氨酯粘结剂与全酸蚀自酸蚀两种传统树脂粘结剂瓷-牙本质粘结强度和粘结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构,为聚氨酯粘结剂在口腔粘结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瓷-牙黏结试件的剪切测试、冷热循环实验及试样横断面扫描电镜观察,对聚氨酯材料粘结剂及全酸蚀自酸蚀两种传统树脂粘结剂的粘结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个处理因素(不同的树脂粘固剂、冷热循环)对粘结强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聚氨酯粘结剂从粘结强度和抗疲劳性均优于全酸蚀自酸蚀两种传统树脂粘结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对不同表面处理的人牙本质的粘结效果。方法将24个人牙本质试件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以不同表面的处理(A组不处理;B组磷酸酸蚀10s;C组磷酸酸蚀10s+One-step粘结剂)。使用Biscem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制作牙本质/树脂水门汀粘结试件,测试剪切粘结强度,扫描电镜观察粘结界面形态。结果 A组试件的粘结强度值为6.13±1.11MPa,B组为6.53±1.12MPa,C组为9.46±0.52MPa。C组的粘结强度值最高,A组和B组的粘结强度值无统计学差别。结论是否用磷酸酸蚀牙本质对Biscem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的粘结强度没有影响,但磷酸酸蚀结合应用One-step粘结剂进行牙本质表面处理能够提高Biscem树脂水门汀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酸蚀粘接系统对四环素牙本质的粘接价值。方法 选取2004 年6 月-2016 年4 月 该院口腔科收治的自酸蚀四环素牙本质56 颗和全酸蚀四环素牙本质56 颗,按照1 ∶ 1 的比例选取自酸蚀健 康牙本质56 颗和全酸蚀健康牙本质56 颗。比较4 组的粘接强度和断裂模式。结果 冷热循环前后,自酸蚀 四环素牙本质组、自酸蚀健康牙本质组、全酸蚀健康牙本质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高于全酸蚀四环素牙本质 组(P <0.05)。冷热循环前后,自酸蚀健康牙本质组的剪切粘接强度高于其他3 组,自酸蚀四环素牙本质组 的剪切粘接强度高于全酸蚀四环素牙本质组和全酸蚀健康牙本质组(P <0.05)。冷热循环后,4 组的微拉伸 粘接强度和剪切粘接强度均有所降低。4 组的微拉伸断裂模式主要为混合断裂,比例分别为85.71%、87.50%、 85.71% 和75.00%。结论 自酸蚀粘接系统的粘接效果较好,其对四环素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高于全酸蚀粘接剂, 经冷热循环处理后粘接强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C)对楔状缺损树脂修复的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9位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3M AdperTM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粘接,B组使用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剂粘结,C组使用HyC脱敏后使用Single Bond粘结,三组均使用FiltekZ350复合树脂(2A色)进行修复.修复后分别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牙本质敏感性进行评价,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对充填体固位效果、继发龋、边缘染色以及表面情况对修复效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估.结果 三组修复后均对患者牙本质敏感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在一年之内的数据中自酸蚀粘结剂组以及使用 HyC脱敏的两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全酸蚀粘结剂组(P<0.05),自酸蚀粘结剂组与 HyC脱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对修复体修复效果的综合评价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yC可有效降低全酸蚀粘结系统充填后牙本质过敏的程度,且当其与传统粘结剂联合使用充填后短期修复效果与传统粘结剂单独使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All Bond Universal,ABU)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人体12颗无龋坏磨牙,磨除牙釉质暴露牙本质面,分别用酸蚀-冲洗法和一步自酸蚀法使用All Bond Universal粘结剂,在其上堆砌树脂,并与酸蚀-冲洗粘结剂Prime&Bond NT(PBN)和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G Bond(GB)进行对照。试样于37℃去离子水储存24 h后,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制备出0.81 mm2的树脂/牙本质试件,进行牙本质粘结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All Bond Universal在两种粘结方法下,其粘结力均高于对照组;就All Bond Universal本身而言,酸蚀-冲洗技术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结论:这种新型牙本质粘结剂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并且酸蚀-冲洗技术能提高其粘结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以及传统型复合树脂的比较,研究了自黏性流动树脂的性能,并进一步明确酸蚀预处理对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以及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对90颗牛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牙本质,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B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C组为传统型复合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根据是否行酸蚀预处理,进一步分为非酸蚀组(记为A1组、B1组、C1组)和酸蚀组(记为A2组、B2组、C2组)。测试粘接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one way ANOVA,LSD)分析。结果:A1组的粘接强度[(3.39±1.71) MPa]低于B1组的粘接强度[(21.58±4.50) MPa],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粘接强度和C1组的粘接强度[(19.31±6.79) MPa]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预处理后, A2组的粘接强度[(6.75±3.54) MPa]大于A1组,但酸蚀预处理导致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降低,即B2组[(16.56±7.39) MPa]的粘接强度低于B1组,C2组[(11.31±5.54) MPa]的粘接强度低于C1组。结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使用时,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高于单独使用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与牙本质粘接时,自黏性流动树脂与传统型复合树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酸蚀预处理会降低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使粘接强度结果的变异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以及传统型复合树脂的比较,研究了自黏性流动树脂的性能,并进一步明确酸蚀预处理对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以及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对90颗牛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牙本质,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B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C组为传统型复合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根据是否行酸蚀预处理,进一步分为非酸蚀组(记为A1组、B1组、C1组)和酸蚀组(记为A2组、B2组、C2组)。测试粘接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LSD)分析。结果:A1组的粘接强度[(3.39±1.71)MPa]低于B1组的粘接强度[(21.58±4.50)MPa],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粘接强度和C1组的粘接强度[(19.31±6.79)MPa]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预处理后,A2组的粘接强度[(6.75±3.54)MPa]大于A1组,但酸蚀预处理导致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降低,即B2组[(16.56±7.39)MPa]的粘接强度低于B1组,C2组[(11.31±5.54)MPa]的粘接强度低于C1组。结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使用时,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高于单独使用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与牙本质粘接时,自黏性流动树脂与传统型复合树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酸蚀预处理会降低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使粘接强度结果的变异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8.
吴艳蕾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198-1200
目的:对比3种不同粘结系统与牙本质之间的粘结强度。方法:选用两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Fluoro-Bond、一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iBond,全酸蚀粘结系统Single bond,按照厂家推荐步骤应用于湿润的样本牙本质表面,用树脂z-350(3M公司)修复至同一高度,测量每个样本粘结面的实际面积,通过微拉伸实验,计算各个样本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结果:iBond组的微拉伸粘结强度低于Fluoro-Bond组和SingleBo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两步法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与全酸蚀粘结系统相当,但均高于自酸蚀一步法粘结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酸蚀和自酸蚀两种粘结系统对纤维桩核冠方微渗漏及粘结强度的影响,为纤维桩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42颗完整离体牙,随机选取其中2颗作为对照,其余随机分为2组,常规处以截冠?根管预备?充填以及桩道预备后,分别选用全酸蚀粘结剂Prime&Bond(全酸组)和自酸蚀粘结剂Xeno■ Ⅴ(自酸组)进行纤维桩粘结,制作试片,通过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两组试片的冠方微渗漏情况;通过薄片推出实验,测试两组试片的粘结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肉眼观察全酸组试片无染色剂渗入,自酸组试片有染色剂渗入?SEM观察全酸组的粘结界面无间隙,可见明显的粘结剂树脂突,自酸组的粘结界面有间隙存在?薄片推出实验平均推出力值全酸组为(90.27 ± 13.62)N,自酸组为(81.80 ± 21.68)N;平均粘结强度全酸组为(14.75 ± 2.00)MPa,自酸组为(12.71 ± 3.54)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显微镜下观察全酸蚀粘结剂比自酸蚀粘结剂发生冠方微渗漏的几率小,但在粘结强度上,全酸蚀和自酸蚀两种系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ptiBond AIO自酸蚀树脂粘结剂与酸蚀剂联合运用处理牙釉质及牙本质后,粘结修复楔形缺损的效果。方法 68例患者共216个楔形缺损牙,同一患者采取两种方法,按牙位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使用OptiBond AIO第七代自酸蚀树脂粘结剂,Ⅱ组使用Optibond S第五代全酸蚀树脂粘结剂,所有患牙仅少量用毛刷结合无氟牙膏清理窝洞表面污染物,不制备倒凹,采用Premisa纳米复合树脂充填。1年后随访疗效。结果Ⅰ组牙髓敏感性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修复一年后成功率为98.15%,高于Ⅱ组的85.70%(P〈0.05)。结论磷酸酸蚀处理牙釉质后,采用自酸蚀处理牙釉质及牙本质,能明显提高楔形缺损树脂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哲  陈吉华  王辉  王迎捷 《医学争鸣》2006,27(11):1040-1042
目的:研究牙釉质表面不同状态对自酸蚀体系剪切强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新鲜拔除无龋坏,无缺损的牛切牙32个,流水冲洗下.低速金刚砂片平行于牙长轴切取厚约2.0 mm,约3.5~4.0 mm2的牙釉质片,金钢砂车针表面磨切呈平面,依次以200目、400目、600目砂纸打磨牙釉质,形成标准粘结面,超声波清洁, 将标准粘结面常规处理.加压充填树脂,分层固化.同时以全酸蚀粘结系统作对照组. 所得的试件分为4组:即刻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和24 h后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每组8个试件.即刻测试:将粘结处理完成后的试件直接放置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其剪切强度,剪切头速度为0.5 mm/min. 24 h后将粘结处理完成后的试件放置在人工唾液中24 h,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其剪切强度,剪切头速度为0.5 mm/min.结果: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可知三种不同状态在自酸蚀粘结系统下即可和24 h测试组比较组内及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自酸蚀即刻测试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自酸蚀24 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 结论:牙釉质表面在半干燥条件下的即刻和24 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自酸蚀剂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人离体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自酸蚀粘接剂和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托槽, 24 h后比较两组的抗剪切强度和粘接剂残留指数.结果 两组的平均抗剪切强度无统计学意义,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二组粘接剂残留指数比较显示自酸蚀粘接剂组在去除托槽后残留在牙面上粘接剂的量较少,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酸蚀粘接剂的托槽粘接强度可以满足临床要求,且宜去除托槽而不损伤牙釉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树脂粘结剂及不同组份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4颗单根管离体牙去除牙冠经常规根管治疗和预备,粘固MATCHPOST玻璃纤维桩.将每颗牙根垂直牙长轴切割出3个3.0mm的片段作为测试样本.根据涂布硅烷偶联剂的组份不同将离体牙随机均分为A组(双组份组)和B组(单组份组);根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酸蚀黏结剂与自酸蚀黏结剂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楔形缺损患者60例(患牙182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为全酸蚀组(左侧90颗)和自酸蚀组(右侧92颗)。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和敏感性。结果修复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酸蚀组修复1个月时敏感发生率明显高于自酸蚀组(P〈0.01),修复6个月和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能提供可靠的黏结效果,修复成功率高,且术后敏感更低,操作更加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ultiple coatings of the one-step self-etching adhesive on immediate microtensile bond strength to primary dentin.Methods Twelve caries-free human primary mola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6 teeth each.In group 1,each tooth was hemisected into two halves.One half was assigned to control subgroup 1,which was bonded with a single-step self-etching adhesive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the other half was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subgroup 1 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种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及1种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学特点。方法选择无龋人离体磨牙,片切冠部牙釉质,暴露牙本质,按说明书要求分别使用5种牙本质自酸蚀剂(FL-Bond、Adper Prompt、Cleaxfil SEBond、Xena、One-UP Bond F)和1种牙本质全酸蚀剂(Frime&Bond NT),表面充填树脂,厚2 mm。光固化后平行牙长轴方向将其片切,制备扫描电镜试样,观察各种粘接剂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自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的混合层较薄,但均匀一致,树脂突与管周牙本质结合紧密,无裂隙出现;全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的混合层较厚,其下方有裂隙及断裂的树脂突出现。结论自酸蚀组牙本质小管口封闭良好;全酸蚀Prime&Bond NT组,可见树脂突的断裂,牙本质小管暴露,封闭不严密。自酸蚀粘接系统在引起术后敏感方面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  相似文献   

17.
魏清跃 《华夏医学》2005,18(4):537-538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1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颗,采用自酸蚀底料的可乐丽菲露SE BOND及AP-X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对照组100颗,应用Dyract复合体(非酸蚀型)充填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1,3,6个月,所得结果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治疗组修复体成功率达98%,而对照组则为9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可以获得较好的固位性能和边缘封闭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靳松  陈杰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1):812-814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剂对托槽脱落牙面再粘接新托槽的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正畸拔除人离体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颗。使用京津釉质粘合剂粘接前磨牙托槽,浸泡于生理盐水37℃恒温水浴24 h后加载剪切力使托槽脱落,再分别使用京津釉质粘合剂、GC Fuji ORTHO LC粘接剂、Transbond XT粘接剂粘接新托槽,生理盐水37℃恒温水浴24 h后加载剪切力使托槽脱落,记录托槽抗剪切强度,并记录托槽脱落后粘接剂残留指数。结果 3组间的抗剪切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ARI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初次使用京津釉质粘合树脂粘接的托槽脱落,使用Transbond XT粘接剂再次粘接新托槽粘接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