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 ,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 ,检测 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中 HBV DNA,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方法 :将 PCR扩增的 HBVDNA探针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 ,并经过点样处理后制备成基因芯片 ;收集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标本 99份 ,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HBVDNA和 HBc Ag。结果 :5 3例 HBc Ag、HBVDNA阳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 40例 ;HBc Ag阳性 2 2例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 6例 ;32例 HBc Ag HBVDNA阴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结论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检测肝组织中 HBVDNA,准确率可达 75 % ,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其检测HBV DNA的准确性.方法:将PCR扩增的HBV DNA探针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并经过点样处理后制备成基因芯片;收集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标本99份,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V DNA和HBcAg,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53例HBcAg、HBV DNA阳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0例; HBcAg阳性22例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6例; 32例HBcAg HBV DNA阴性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检测肝组织中HBV DNA,准确率可达75%,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致癌机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癌旁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共108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HB-VDNA检测。结果:HBsAg HBcAg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慢性肝炎61.9%(13/21),42.9%(9/21)和75.0%(12/16);肝硬化64.0%(16/25),36.0%(9/25)和83.3%(15/18);癌旁肝硬化72.7%(16/22),61.1%(11/18)和85.7%(12/14);肝细胞癌45.2%(14/31),50.0%/(14/28)和64.3%(9/14);正常肝组织不表达,慢性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硬化HBVDNA阳性信号较肝细胞癌多而强,结果表明大多数肝细胞癌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癌旁肝硬化可能为癌前肝硬化在癌周的残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表达,探讨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CV的表达几率。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活检。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CV。结果: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CV阳性表达者10例,HCV检出率为10%。结论:结果表明,HC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测定HBV DNA、HCV RNA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评价该基因芯片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40例,丙型肝炎20例,40例健康人,乙型肝炎确诊用美国雅培设备试剂,荧光微离子法;丙型肝炎检测抗HCV及PCR法检测HCV RNA。确诊后同健康人血清一起进行双盲混合编组,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结果:4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30例,阴性10例;12例HCV RNA阳性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8例;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血清8例,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2例,阴性6例。40例健康人血清,乙型和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同时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乙型肝炎的准确率可达80%,假阳性率低;诊断丙型肝炎的阳性率低,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涂远航  荣梅生  马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73-1376,137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轻、中、重度乙型肝炎肝组织中HBV抗原及核酸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CD28T细胞表达并比较.结果:重度、中度、轻度乙型肝炎中HBsAg(+)HBcAg(...  相似文献   

7.
DNA芯片技术诊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病毒抗原抗体及DNA/RNA(PCR)检测方法对照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清,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血清来自乙型肝炎患者40例,丙型肝炎患者20例和健康人40例,乙型肝炎确诊用雅培设备试剂,荧光微离子法;抗HCV检测丙型肝炎及PCR法检测HCVRNA,确诊后用健康人血清一起进行双盲混合编组,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结果:4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30例,阴性10列;12例HCVRNA阳性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8例;抗HCV阳性,HCVRNA阴性血清8例,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2例,阴性6例;40例健康人血清,乙型和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同时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乙型肝炎的准确率可达80%,假阳性率低;诊断丙型肝炎的阳性率低,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结合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重症肝炎肝硬化9例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前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过渡支持治疗,其中合并原发性肝癌1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8例。结果: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肝衰竭进展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肝移植术后患者已生存4~28个月。结论:原位肝移植结合人工肝是治疗重症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谷茂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4-1396
目的:探讨HDVM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及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M(HBsAG、抗HBS、HBcAg、抗HBc、抗HBc),抗HAV-IGM,抗HCV-IgMI、gG,抗HDV-IgMI、GG,抗HEV-IGMI、GG,抗EBV-IGM,抗CMV-IgM,抗TTV-IgM: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患者进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定量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通过肝组织活检测定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结果:24例HBVM阴性肝病患者中,6例可检测到HBV-DNA,其中5例肝组织中HBsAG、HBcAg同时阳性,1例HBsAg(+)、HBcAg(-);18例血清HBV-DNA阴性患者中用肝组织活检者3例,其中1例肝组织中HBsAg、HBcAg同时阳性。结论:HBVM阴性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结合血清HBV-DNA测定及肝组织中HBcAg、HBcAg的检测,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0.
Zhao W  Liu W  Liu Q  Zhang L  Zhou Z  Liu X  Zh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49-1253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诊断芯片的制备和其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基因分型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区末端(5UTR)和C区设计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将设计的20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核苷酸合成仪合成后,配制成浓度为50μmol/ml的点样液,用点样仪点到特殊处理的玻片介质上,制成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诊断芯片,收集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60份作为实验组,健康人血清60份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仪对两组血清进行HCVRNA定量检测,实验组血清HCVRNA含量均大于500拷贝/ml,对照组血清HCVRNA含量均小地500拷贝/ml,两组血清进行HCVRNA分离纯化,逆转录反应,巢式PCR扩增后,分别用基因芯片,HCVRNA核酸序列测定法(美国Li-Cor核酸序列测定仪)进行双盲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实验组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均为阳性;基因分型;1b型46例,3a型3例。3b型3例,2a型2例,2b型2例,混合型1b 2a2例。1b 3b型2例;核酸序列测定分型1b型50例,3a型3例,3b型3例,2a型2例,2b型2例;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和核酸序列测定检测的基因分型结果符合率为93.3%。对照组血清基因芯片检测匀阴性。结论 肝炎病毒基因诊断芯片可以用于检测血清HCVRNA,并进行基因诊断分型,准确率较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细胞性肝癌 (HCC)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制作包含 4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和非癌组织的组织芯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 4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及非癌组织中的 HBs Ag和 HBc Ag表达情况。结果  4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 HBs Ag检出率分别为 7.5 %、40 %和 45 %;HBc Ag的检出率分别为 2 0 %、5 2 .5 %和 6 7.5 %;HCC肿瘤组织中的 HBs Ag和HBc Ag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非癌组织 (P<0 .0 1)。结论  HCC的发生与 HBV感染有密切关系 ,随着 HCC的发展 ,HBV抗原的表达降低。组织芯片技术是可高效进行肿瘤分子病理研究的技术平台 ,能够在严格、均一的实验条件下 ,高通量、快速、平行地检测大批量组织样本中的一个或多个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国产生物素标记HBVDNA探针,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切片上,建立了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显色的原位杂交技术,在此过程中发现,蛋白酶的消化是杂交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酸、三乙醇酐、洋地黄的预处理,能促进探针参入,降低非特异背景,减低蛋白酶作用浓度或作用时间,因而提高实验稳定性、特异性。并用这一技术检测了34例肝活检和4例尸检肝组织,结果:尸肝组织均检出了HBV—DNA,其中2例核型见于肝硬化,肝癌旁组织,而2例浆型HBV—DNA见于慢活肝,亚重肝。34例肝活检组织中,只检出12例浆型HBV—DNA,其中CAH—CPH无症状携带者中检出率分别为42.9%,38.8%,33.3%,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16.7%)(P<0.05)。由此可见浆型HBV—DNA分布同病变轻重程度的关系可能并不密切,不同分布型的HBV—DNA可能只反映HBV的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胰腺癌和肝癌组织HBVDNA状况及其病因学意义.方法51例胰腺癌和37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经10.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HBVD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法.结果16例胰腺癌(31.4%)HBVDNA阳性,阳性病例血清HBsAg均阳性;28例肝癌(75.6%)HBVDNA阳性,阳性病例AFP值阳性率及肝硬化程度明显地高于阴性病例,HBVDNA与胰腺癌和肝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结论HBV感染除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外,也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o explore HBV infection status in a group of serologic HBV markers-negative or HBsAg-nega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hepatccellular HBVDNA was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detection of HBsAg and HBcAg in the liver tissues. It was found that prevalence of intrahepatic HBVDNA, HBsAg and HBcAg was 43 %, 39 % and 17 % respectively, and 15 out of 23 cases studied were sure to bear one or more positive marker (s) of intrahepatic HBVDNA, HBsAg and HBcA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were still undergoing HBV infection, despite serologic HBV markers or HBsAg negative.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hepatocytes containing HBV-DNA or surface or core antigen were often close to hepatic necrosis foci, indicating that HBV replication and its antigen(s) expression in hepatocytes could account for chronic, active and necrotic inflammation occurring in the liver of the patients mentioned above.  相似文献   

15.
刘伟  赵伟  罗婵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2):1099-1101
目的 :检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组织和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HBVDNA。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 40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其肝组织中 HBV DNA。结果 :40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组织中 HBV DNA阳性 2 4例 ,阳性率为 5 8%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HBV DNA阳性 1 8例 ,阳性率为 45 % ;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肝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 HBVDNA检测 ,有助于诊断隐性 HBV感染 ,后者对患者侵袭性小 ,取样简便。  相似文献   

16.
沈金勇  刘君俊  周辉 《四川医学》2013,(8):1163-1164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因素。方法将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分成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并发症及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有关。结论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及营养状况是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祁岩  赵伟  罗婵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26-112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糖腺苷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方法: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3±4岁),静脉滴注阿糖腺苷400mg/d(1次/d)×2M。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组织中HBsAg、HBcAg。结果:阿糖腺苷治疗前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分别检出20例、18例,治疗后分别减至12例、10例。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cAg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sA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阿糖腺苷可以有效促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转。  相似文献   

18.
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探讨116例肝组织中的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发生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肝细胞癌(HCC)伴肝硬化的LCD发生率为21/30(70%),单纯肝硬化为2/10(20%),HCC不伴肝硬化1/12(8.33%),正常对照1/64(1.56%).试验组52例中有46例HBsAg阳性,其中24例有LCD(52.17%),而6例HBsAg阴性肝组织中无1例有LCD(P<0.05).52例中22例HBcAg阳性,其中14例有LCD(63.64%);30例HBcAg阴性,10例有LCD(33.33%),前者LCD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果还发现,HBsAg和HBcAg阳性肝硬化的LCD发生率(65.71%,77.78%)明显高于HBsAg和HBcAg阴性的肝硬化及HBsAg、HBcAg阳性的非肝硬化病例(P<0.01,P<0.05).表明LCD的发生与肝硬化和HBV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