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目的]总结8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及其管理经验.[方法]时8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的麻醉资料进行分析.在充分术前准备的基础上,采用单纯全麻5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3例.全麻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铵及气管内表麻,术中根据PETCO2和PaCO2调节呼吸参数,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微量泵泵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给硬膜外试验剂量后全麻诱导,术中间断经硬膜外导管给予局麻药.肿瘤切除前,使用酚妥拉明降压,必要时加用硝普钠,肿瘤切除后,减浅麻醉,加快输液,使用多巴胺或复合去氧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结果]在探察、分离肿瘤过程,血压均有升高,尤以单纯全麻更为明显.肿瘤切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给予多巴胺或复合去氧肾上腺素很快可以恢复血压在安全范围,8例术终均清醒拔管.[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恰当的麻醉选择和管理,严密的监测是可以保证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以提高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2010年收治的12例择期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通过完善麻醉前准备和术前用药,选择硬膜外阻滞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同时采用控制性降压、扩容等麻醉管理技术,确保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成功切除肿瘤,顺利渡过围术期。结果 1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均临床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地总结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观察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41例,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麻26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8例,硬膜外麻醉7例。入室后行心电图、血压、SPO2、CVP监测。结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术中管理关键在于肿瘤释放儿茶酚胺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危险期是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探查剥离肿瘤和肿瘤切除。结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风险极大,但是如果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改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管理,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使麻醉手术的死亡率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及其管理。方法:对16例择期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完善麻醉前准备和术前用药,选择硬膜外阻滞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同时采用控制性降压、扩容等麻醉管理技术,加强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监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结果:与术前比较人工气腹后,MAP、HR、CVP、PaC02均明显升高(P〈0.05),pH值稍降低;肿瘤探查时MAP、HR、CVP明显高于探查前(P〈0.05),但肿瘤切除后显著降低(P〈0.05);术毕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麻醉苏醒迅速。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围术期是安全可行的,关键在于做好麻醉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其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4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2例,侧卧位,经腹膜后途径的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开腹组22例,行传统的外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的次数、低血压的次数、血压波动的幅度、升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术中高血压的比例腹腔镜组比开腹组低,肿瘤切除后出现术中低血压的比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结论 腹腔镜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传统外科手术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地总结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观察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41例,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26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8例,硬膜外麻醉7例。入室后行心电图、血压、SPO2、CVP监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术中管理关键在于肿瘤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危险期是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探查剥离肿瘤和肿瘤切除。结论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风险极大,但是如果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重视改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管理,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使麻醉手术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阮林  黄冰  黎阳  黄宇 《微创医学》2008,3(1):26-2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与管理.方法 对10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病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选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中给予严密监测,注意CO2气腹对病人的影响,及时有效的处理高血压和低血压.结果 全组病人安全度过麻醉和手术,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合理的麻醉与管理可保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的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嗜铬细胞瘤手术 14 6例 ,总结其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术中 10 3例血压波动明显 ,4 2例心动过速 ,切除肿瘤后 88例血压过低 ,均经积极处理后好转。结论 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全麻是嗜铬细胞瘤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术中应常规监测有创动、静脉压 ,麻醉前应备妥血管活性药物 ,以便及时处理血压和心率波动。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惠花  蔡伟华  莫坚 《河北医学》2006,12(9):884-887
目的:总结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2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加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气腹及肿瘤探查时有显著性变化,全麻加硬膜外组HR、MAP、SBP、DBP较对照组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有一定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是最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后腹腔镜下切除术。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2例出现血压升高,随后2~12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枕后开颅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麻醉用药以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合并高血压病面神经显微减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前静脉微量泵入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 继以维持0.2~0.7μg /(kg·h);对照组则微量泵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术中控制血压,收缩压维持在术前基础值的70%~80%。两组麻醉诱导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泵注速度、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研究组麻醉药泵注速度[丙泊酚(0.076±0.014)mg/(kg·min) vs (0.092±0.018)mg/(kg· min);瑞芬太尼(0.106±0.032)μg/(kg·min) vs (0.131±0.030)μg/(kg· min)]、麻醉苏醒时间[(5.2±2.1)min vs (9.3±2.4)min]及拔管时间[(5.3±2.4)min vs (10.3±3.2 )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患者枕后开颅术可明显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加快拔管。  相似文献   

12.
曾军  周志国  刘景诗  王明德 《湖南医学》2014,(10):1922-1924
【目的】探讨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时的麻醉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45例)和安慰剂+丙泊酚组(NP组,45例)。DP组按0.1μg/(kg ·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NP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做对照,丙泊酚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体动、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出现异常的例数,检查总时间、可唤醒时间(从停药至能被唤醒睁眼的时间)、丙泊酚的用量。【结果】DP组和NP组比较,检查总时间较短,丙泊酚用量较少,可唤醒时间较短,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SpO2下降发生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NP组较DP组更早出现下降。【结论】老年患者在作无痛肠镜检查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取得较好的协同麻醉镇静效果,同时在Narcotrend监测下,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和清醒的时间,增加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使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3例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使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从麻醉深度,术中体动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有无躁动、恶心、呕吐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9例患儿在注入丙泊酚约10分钟后进入满意的麻醉状态;5例切皮时发生...  相似文献   

14.
孙菁  孙明军 《湖南医学》2014,(4):685-687
【目的】探讨解痉灵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统计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对接受胃肠镜检查的400名检查者进行分组:A组常规胃肠镜检查静脉注射解痉灵复合丙泊酚、B组常规胃肠镜检查静脉注射解痉灵、C组常规胃肠镜检查静脉注射丙泊酚、D组行常规胃肠镜检查;每组100例。记录各组用药前、术中、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术后调查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来并记录手术时间。【结果】相比B、C、D组,A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整体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操作时间更短,术后满意度更高。【结论】解痉灵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麻醉,患者具有更高舒适度和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和熵指数在老年患者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准确性,并比较其优越性。 方法 选取择期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40例,均采用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的麻醉方法,记录不同时间节点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反应熵(RE)、状态熵(SE)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否。 结果 应用阶梯式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术中维持及停药后BIS和RE、SE均随着意识变化而变化,2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施行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时,BIS和RE、SE均可准确反映其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拟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65~90岁,体质量44~78 kg ,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将其均分为三组各30例:静吸复合全麻组(G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神经阻滞麻醉组(NB组)。G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利多卡因0.5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m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烷0.8~1.0 M AC ,根据需要间断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CSEA组L2~3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8~10 mg后置入硬膜外导管,麻醉平面上界调节在患侧T8以下,术中根据手术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 mL ;NB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患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于手术前24h,手术后6h,24h,3d,7d采用简易认知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术前比较,GA组在术后6 h ,24 h MMSE评分明显降低( P<0.05),CSEA组与NB组在术后6 h MMSE评分明显降低( P <0.05),与GA组比较,CSEA组与NB组在术后6 h ,24 h MMSE评分明显高于GA组( P <0.05)。术后6 h ,24 h时CSEA组与NB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 P <0.05)。[结论]老年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全麻比腰硬联合麻醉、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h,24h的 POCD 发生率更高,各种麻醉方式在手术后3d,7d的POCD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脑电双频谱在功能区癫痫灶切除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京生  田肇隆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09,31(10):577-580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BIS)在大脑重要功能区癫痫灶切除术唤醒麻醉中的作用。方法20例运动区病灶切除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BIS监测下持续输注丙泊酚24mg/(kg·h)+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00.8%异氟烷维持麻醉,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在大脑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前1520min停止丙泊酚输注和异氟烷吸入,在BIS〉60后进行大脑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以及脑功能区电刺激病灶定位,在BIS〉70后开始唤醒患者,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确定癫痫病灶区后加深麻醉。6例语言区病灶切除患者采用局麻加静脉复合麻醉,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12mg/(kg·h)+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间断静脉输注芬太尼每次0.050.1mg、氟哌利多每次12mg,在ECOG监测前1520min停止输注丙泊酚,进行ECOG监测病灶定位,观察患者的语言功能。结果2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都能够做出握手、抬腿、睁眼等动作,唤醒时的BIS值为79.0±6.0。6例局麻+强化患者均配合术者完成病灶定位过程中的语言功能测试。所有患者无躁动、呛咳发生。结论局麻+强化麻醉可用于语言区癫痫灶的定位和切除。BIS引导下的精确麻醉用药,可用于指导癫痫患者术中癫痫灶的定位和切除,以及功能区癫痫灶切除的术中唤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布托啡诺作为一种全麻诱导用药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观察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应用可行性。 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诱导时B组静注布托啡诺40ug/kg,F组静注芬太尼4ug∕㎏,5min后两组均静注丙泊酚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后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以丙泊酚及七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待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清醒后拔管。记录注药前后、插气管导管前后、术中、术毕、拔管前后BP、HR、SpO2、PETCO2,记录术毕、拔管前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情况、躁动情况及术毕至病人清醒拔管时间,记录清醒时及清醒后1h、2h、4h、8h、12h、16h、20h、24h病人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记录24小时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布托啡诺静注后BP、HR与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芬太尼静注后BP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心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插管后及术中较诱导前BP、H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及拔管前后B组BP、HR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BP、HR升高明显(p<0.05),两组SpO2在注药前后、插管前后、术中、术毕、拔管前后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至清醒拔管时间B组稍长于F组,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及拔管前后躁动B组明显少于F组(p<0.05)。清醒后即刻及1h、2h、4h、8h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F组(p<0.05),清醒后12h、16h、20h、24hVAS评分B组仍低于F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B组明显少于F组(p<0.05),头晕发生两组各1例,无胸闷、头痛、尿潴留、呼吸抑制发生。 结论 将布托啡诺应用于全麻诱导,对呼吸、循环影响均不大,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疼痛反应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9.
BiPAP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后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全髋置换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清醒后拔管组(A组,n=20)和深麻醉下拔管组(B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主要手术步骤完成后停用吸入麻醉药,仅用静脉麻醉药异丙酚泵注维持麻醉,A组患者术毕即停药,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B组患者至拔管前即刻停药,深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立即进行BiPAP无创通气。记录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和BIS,BiPAP无创通气过程中动脉血气分析及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清醒时血压较术前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增快(P〈0.01),拔管后较拔管前血压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增快(P〈0.05)。B组患者拔管前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血气参数基本正常。B组患者舌后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1),A组患者苏醒期呛咳等并发症要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BiPAP适合于高血压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后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在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闭环靶控输注(CL-TCI)调控下,右美托咪定(Dex)对丙泊酚用量及对血
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需要60例全麻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组(n=30)和C组(n=30),D组患者在术前及术中均
泵注Dex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按照同样的方案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负荷剂量前(T0),负荷剂量后(T1),插管即刻(T2),
切皮(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缝皮(T5),拔管即刻(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值的变化;诱导期及
维持期间的丙泊酚的用量。术中及术后出现的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结果在BIS反馈闭环靶控输注调控下,Dex可有效减少
麻醉诱导时间,诱导期及维持期丙泊酚的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即刻,D组的HR,SBP及DBP均较C组
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前后D组与C组的BIS值及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IS反馈闭环调控下定量证实Dex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同时可减少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增加麻醉
过深的发生率,是较为理想的麻醉辅助药物及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